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在红花注射液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自由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9-02
急性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治疗脑梗死可以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依达拉奉是新型抗自由基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经研究证实,依达拉奉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我科于2010-8——2012-8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头颅CT/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合并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合并应用红花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均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指定的标准[1]诊断,均有典型中风表现,经头颅CT/MRI确诊,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把病情分为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方差检验齐性,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至第14天停药。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次/d,30mg/次静滴,连用14天,第15天评定疗效。2组在用药期间观察并纪录各种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分别在疗程结束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2组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糖、降脂及对症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没有明显差异。
1.3疗效判断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评定,治疗前后2组病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46%;④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6%;⑥死亡。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列为显效;有进步列为有效;无变化及恶化列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误χ±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p=0.011<0.05,见表1。
2.2治疗后两组神经缺失分数减少程度差异显著,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依达拉奉组疗效优于对照,(T=2.308),p<0.05,(T=6.649),p<0.01,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血管阻塞而造成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血管内皮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加用依达拉奉,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总有效率达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经治疗加强训练4周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病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下降较常规治疗更明显。故认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药物。且用药期间,未见血压明显升高及肝肾功能损害、皮疹及过敏等不良反应,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華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张苏明,徐广润,韩宗超.血栓形成性脑梗死[M].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751.
[4]韩霞,张洪涛,吴铭辉.血塞通治疗脑梗死76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118-119.
[5]许康,张苏明.线粒体损伤与神经元缺血死亡[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6):4612 464.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自由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9-02
急性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治疗脑梗死可以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依达拉奉是新型抗自由基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经研究证实,依达拉奉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我科于2010-8——2012-8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头颅CT/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合并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合并应用红花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均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指定的标准[1]诊断,均有典型中风表现,经头颅CT/MRI确诊,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把病情分为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方差检验齐性,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至第14天停药。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次/d,30mg/次静滴,连用14天,第15天评定疗效。2组在用药期间观察并纪录各种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分别在疗程结束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2组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糖、降脂及对症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没有明显差异。
1.3疗效判断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评定,治疗前后2组病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46%;④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6%;⑥死亡。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列为显效;有进步列为有效;无变化及恶化列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误χ±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p=0.011<0.05,见表1。
2.2治疗后两组神经缺失分数减少程度差异显著,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依达拉奉组疗效优于对照,(T=2.308),p<0.05,(T=6.649),p<0.01,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血管阻塞而造成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血管内皮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加用依达拉奉,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总有效率达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经治疗加强训练4周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病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下降较常规治疗更明显。故认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药物。且用药期间,未见血压明显升高及肝肾功能损害、皮疹及过敏等不良反应,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華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张苏明,徐广润,韩宗超.血栓形成性脑梗死[M].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751.
[4]韩霞,张洪涛,吴铭辉.血塞通治疗脑梗死76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118-119.
[5]许康,张苏明.线粒体损伤与神经元缺血死亡[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6):4612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