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构想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等内容,其内涵构成要素分别有三个层面,即思想道德素质层面、专业素质层面和身心素质层面。根据以上所述,本文认为,应该紧紧围绕上述三个层面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创新人才 课程体系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19-03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横向结构中与高等科学教育并行的、但性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就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诸多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诸如“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型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双证式”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等。但就其进展而言,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研究的还没有抓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文将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内涵构成入手,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一、高职酒店管理创新人才素质内涵构成
  
  创新素质是人才具备能发现、能发明、能创造的能力构成,它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对此,笔者以为,其素质内涵可以由思想道德层面、专业能力层面、身心素质等层面构成。
  第一层面为思想道德素质层面,包括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在面对顾客的时候能展示良好的行为规范、精神风貌、职业习惯。
  第二层面为专业素质层面,包括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有效应用与酒店行业相关联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客服务。
  第三层面为身心素质层面,包括良好的个性、人格、健康状况、优秀的协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思维、人文素养等等。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稳定的人格结构,热情、快乐的工作态度,能对现实产生正确认知,养成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力。
  围绕上述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本文认为,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创新的基础,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创新的关键,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创新的保障。在构建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时,应该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培养人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为着力点。
  
  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层次错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有着明显差异。普通高等教育以掌握某一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而我国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味参照本科的教学计划,将课程体系构建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仍然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术,这就使得设置的课程达不到训练学生技能的要求,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横向联系,不会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创新活动。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层次过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高”。这个“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二是学生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具有复合性特点。可是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仍然习惯性地沿用中专教学计划,过多地强调“职教性”,而忽视“高教性”,其课程体系的技能性训练往往会超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教学。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象,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思维和逻辑得不到充分训练,造成学生的知识面宽度不够,难以完成对所学各科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处理问题无法形成足够的新意和突破,无形中影响了人才的创新思维活动。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创新技能训练。众所周知,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高职酒店专业实训条件的好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可是由于众多原因,一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践性课程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创新技能训练的需求。首先,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很多学校只是根据经费的多少解决一些眼前急需的问题,不能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训层次和设备投入。再次,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还停留在表面,一般的实习活动,通常是以学校教学安排为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能形成与企业需求和资源的互补,以及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有效结合。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需要的技能训练远远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造成学生缺乏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技能训练。
  
  三、高职酒店专业创新人才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导,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新型理论、新型知识、新型能力不断涌现,酒店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该以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重点,对专业人才从“知识、素质、能力”三方面进行训练。对此,本文以为我们在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时,应该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酒店管理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类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的专业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等素质内涵为原则,围绕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能力”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突出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健康状况、较强的沟通协作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思维、人文素养等等。
  2、以“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引领,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内涵对人才所需思想道德、专业能力、身心素质的阐述都明确告诉我们:酒店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以“知识、素质、能力”为核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的创新型人才。根据上述所言,本文以为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围绕知识、素质、能力,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设计,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种课程体系,较好兼顾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的构成,能够比较全面地培养人才思想道德、专业能力、身心素质,对提升人才的知识广度、素质深度和能力扎实度,对培养“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人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以模块化课程教学为导向,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素质是人才具备能发现、能发明、能创造的能力构成,它包括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系统培养。除此以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性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该围绕人才“个性发展”和“共性成长”而进行。为此,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应该围绕“酒店”两字做文章,突出酒店职业与岗位群的个性要求,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酒店创新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共性特征,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努力做到“个性发展”和“共性成长”统筹兼顾。正是在上述理念指导下,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将课程体系分成模块设计,这样有利于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内涵的把握,也有利于我们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本文认为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分成如下模块: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素能拓展模块(含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等三个模块。其中,基础素能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通过这个模块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核心素能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通过该模块的教育应该使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素能拓展模块,主要对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质进行进一步提升,以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能。各个模块可以由以下课程组成。
  为了使各个模块教学取得实效,我们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的并重的理念,一方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坚持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最大程度提高高职酒店人才运用知识的能力。
  4、以实践课程教学为引领,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课程。通过实践课程训练,学生既能强化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在专业理论指导和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娴熟地掌握技术,形成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对培养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设计“实践课程”呢?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多途径实现实践课程教学。首先我们要积极发挥校内实训课程培养人才的作用。为此,可以建设一批仿真酒店或饭店,使之成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和学生进行模拟活动的校内实训基地,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建设一批真实环境,充实真实设备,从事酒店真实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校内实训基地,则效果更好。在进行实践训练时,可以允许突破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的界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其次,积极发挥“顶岗实习”课程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会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为了发挥“顶岗实习”的效能,应该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争取酒店企业支持;应尽量打破区域局限性,形成实习基地的网络化建设,分散实习学生人数,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上岗实习的机会;应该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计划,成立校企联合实习指导小组,聘请酒店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共同进行鉴定、考核,以此保证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与水平。另外,我们也可以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法。学校可以通过与酒店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组织教育资源,对人才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进行全面、针对性地训练。
  5、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实施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教学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支“学校——酒店——学校”型专职教师队伍,具体就是鼓励教师深入酒店企业挂职锻炼,了解酒店业最新发展动态,以便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这是保证师资走在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另外,我们还可以建立一支“酒店——学校——酒店”型兼职教师队伍,具体就是从酒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一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企业员工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及时将行业对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内化,并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使双师素质教师将专业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将实践技能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将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转化到学生身上。
  6、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补充,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身上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它可以形成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对此本文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课程体系设计中呢?我们可以根据酒店行业的服务特性,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人文素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渗入课程体系中。首先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人文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要严格按照按照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要求加以实施,应该具有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其次,建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辅修课程,使辅修(选修)课程成为对核心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这种课程在设置上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再次可以根据核心课程的内容,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建立“素质拓展”项目,以此来延伸素质教育。素质拓展项目是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属于和理论教学为主的核心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最后,以渗透方式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酒店专业课程教学内,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错误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0.7
  [2]朱向军.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M].知识产权出版,2007,(7)
  [3]张德 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4]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
  [5]罗旭华.我国饭店人才链的失位及其调整研究旅游学刊[J].2006(9)
  [5]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曹军(1966—),男,宁夏固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企业文化,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引起广泛关注。高校新建校区由于历史积淀不足、文化氛围薄弱,导致校园文化不能有效发挥其陶冶、导向、规范的德育功能。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着手,分析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校区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旨在促进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新校区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2%,标
期刊
在设计《向心力》教学时,我的体会是:让全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始至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先扬后抑,注重学生的思维调控  对于学生而言,奇妙的实验现象,极易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直接将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学生缺乏观察思维,学生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而不愿意深入其中追根究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1、教师是新型的知识传播者和教学组织者  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绝对控制权,而学生则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介入,使原本单一的“教师-学生”的关系变成了“教师-传播媒介-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工作中心也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出现了五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发现、讲解—传授、自学—辅导、讨论—交流和活动—参与),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它们不能机械地单独使用,它们的应用跟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水平紧密相关。  一、看。它包括课前预习、观看教学演示(如图片、录像、电视、电影等)和参观相关教育基地。课前看书能找出疑难点,使学生在课堂有针对性听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看教学演示和参观教育基地,使教学从
期刊
摘 要:目前,大学生校外兼职比较普遍。大学生校外兼职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种主要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未来就业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关键词:校外兼职 就业 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课程远远少于中学生的课程,空闲时间也就相对增多,从而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由于兼职(兼职分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社会实践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程,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有相当比例的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规范的实习指导模式,使得不少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本文根据学生专业实习的规律提出了专业实习的KEA-P模型,并从工业制造业和商业零售业的专业实习两个方向,探讨了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辅导的实习规律和实习模式,将有助于全方位培养本学科的高素质
期刊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继续教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57-01     经常在课堂中听到老师这样要求学生:“唉,老师在讲课,要注意听……”一直这样唠叨着,学生就会倾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没有会倾听的老师,就没有会倾听的学生。  如今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与信息传递的空间,是一个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全身心地去听学生说话
期刊
摘 要:对河南省14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行政管理的专业课程存在着设置取向不明、课程结构失衡、课程门类庞杂等问题;依据对比研究结果和借鉴综合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可从学科文化、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角度来重塑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32-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65-01     一、学生情况  学生小王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在小学读书时,他的成绩就很好,其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希望。升初中时,虽然他年龄小,但他父母还是托人将其转入县城某中学读书,小王没有辜负其父母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升入高中。在高一、高二两学年中,小王除了平时不爱与同学们交往外,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