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占据美国乐团“半边天”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h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纽约爱乐乐团的一位男性小提琴家由于受到歧视而起诉该乐团。这个事件使人们开始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美国一些大型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席位已经被女人占据。在纽约爱乐,女性小提琴手比男性多出13至20位。而且,美国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大多是女性。虽说,目前男性在乐团中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有趣的是,乐器的尺寸越大,男性演奏家的比例也就越高。
  纽约爱乐乐团公共关系总监埃里克·拉兹基透露:“在过去几年里,纽约爱乐乐团男女音乐家数量相对平衡。目前纽约爱乐乐团选择女性小提琴家的决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
  从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者花名册中可以看出,小提琴演奏者的性别差异标志着女性在该乐团中的地位。根据纽约爱乐乐团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女性演奏者占据12个小提琴席位中的7个,11个大提琴席位中的6个以及9个低音提琴中的两个;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男性占据13至18个小提琴席位,5至7个中提琴席位,1至9个大提琴席位和0至9个低音提琴席位;在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女性小提琴演奏者只比男性多一个,而在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男性几乎支配着整个小提琴演奏席,占到了10至18位。
  美国交响乐团联盟发言人茱丽亚·科尔希豪森透露,美国24家一流乐团中女性演奏家的比例由1994-95乐季的28.7%上升到了2003-04乐季的34.7%。她说:“当一个新乐团被组建时,可用到的演奏家明显都是来自欧洲,然后乐团退回到了全部都是男性的旧传统。但如今的现象表明,女性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工作的各个领域,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前不久,美国乐团频频传来女性被任命乐团要职的新闻:指挥家玛琳·艾索普(Marin Alsop)被任命为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由此她成为了领导美国一流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女性;帕米拉·罗森伯格(Pamela Rosenberg)成为了柏林爱乐乐团第一位女性团长。这些消息都让古典乐坛震惊不已。
  从传统上讲,首席小提琴向来都是男性小提琴的“霸主”地位。因为,首席小提琴的作用往往可以和乐队指挥相提并论。而如今,美国主要四个的交响乐团中首席小提琴都是女性,这其中包括底特律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以及位于华盛顿的国家交响乐团。
  国家交响乐团行政总监丽塔·萨皮罗(Rita Shapiro)是美国主要乐团中仅有的少数几位首席行政官中的一位,她介绍说:“我们乐团在2001年决定任命一位新的首席小提琴手时,冲入决赛的四位候选人全都是女性。这表明女性艺术家在一些方面具有更高的才能。”
  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温迪·普特纳姆(Wendy Putnam)说:“近年来,出色的女性小提琴独奏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音乐学院里,学习小提琴的女性远远超过男性;就像在其他任何领域,我们相信我们能与他们一比高下。”
  今年夏天在由波士顿交响乐团经营的坦戈伍德音乐中心,28名小提琴手中的23名是刚毕业于音乐学院的女学生。
  当然,乐团中女性演奏者数目上升还有以下原因:
  其一,乐团成员在选拔演奏者时是看不到演奏者本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非音乐缘故而淘汰选手的现象。据洛杉矶爱乐乐团执行总监黛布拉·博尔达(Deborah Borda)介绍,现今,大多数选手在接受选拔时都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至少在前几轮选拔中是这样),这也是针对上世纪60年代一起控告大型乐团实行种族歧视的案件所做出的回应。她说:“这种选拔方式,在演奏者性别分配方面改变了整个美国乐团的面貌。”
  博尔达还举了一个小例子:1988年底特律交响乐团以这种方式选拔首席小提琴时,一位女选手突然从幕布后走了出来,弄得评委们惊愕不已。当时的音乐总监君特·赫毕格(Gunther Herbig)立即宣布她被淘汰了。
  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竖琴演奏家安·霍布森·派罗特(Ann Hobson Pilot)认为,乐团中女性演奏者数目上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乐团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使得男性被迫跳槽到了“相对安全”的行业,比如法律和贸易等行业。
  ■傅蕾译自《纽约时报》
其他文献
接连震动世界影坛的超级系列片《指环王》三部曲之后,精力旺盛、仍不甘心的新西兰新锐导演彼得·杰克逊又制作了堪与影史上所有“重磅炸弹”式巨片相媲美的《金刚》,然后以影片主角大猩猩那样干脆利落、无所顾忌的动作,把完成片抛在了瞠目结舌的世界观众面前。  此前,以《King Kong》为名的同一题材故事片主要有1933年和1976年两个版本,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是前一部。拍摄于有声片之初的这部最早的《
期刊
今年年初,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颁布了“上海文艺创作精品荣誉榜”,其中惟一的音乐作品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强斌作曲的室内乐·弦乐六重奏《飞歌》,该作品同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音乐作品文华节目室内乐作品一等奖)。  弦乐六重奏《飞歌》是为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而作。“飞歌”是黔东南一带苗族的民歌体裁,陈强斌从这种悠扬的歌声中受到了深刻启示,写下了具有浓郁苗族风格的音乐。该曲成功地运用了六
期刊
老歌曲——流行唱,令人遗憾    在今年春晚歌曲演唱中,有好几处看到、听到一些用流行唱法演唱传统的老歌曲的情况,总感到别别扭扭,乐句唱得不伦不类,甚至词不达意。例如:有几位歌手在唱那首少年儿童喜爱的《春天在哪里》时,移声移调,轻重音颠倒,故意地把有的词字延长和减短,把小黄鹂几个字唱得支离破碎。真让人啼笑皆非!  无独有偶,在晚会后半场又有那位叫做谷峰的流行歌手,据说又在用美国蓝调歌曲风格演唱那首脍
期刊
音乐评论家们在说到古典音乐的危机时提到门票和唱片收入的持续下降。然而,韩国钢琴家白建宇指出,危机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是在于演奏音乐的这些人。  白建宇在首尔市中心为他新发行的“贝多芬奏鸣曲”专辑和举行的音乐会做宣传时说,真正的问题是对古典音乐的商业性滥用。白建宇批评了古典音乐家的随意转型,他说:“牺牲音乐的质量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随意转型,包括娱乐化倾向在很多有天分的年轻音乐家之间以古典音乐的普
期刊
如果窗外有雨  如果寂寞在此刻泛起  你张开无邪的双臂  带来一份绿色的狂喜  我品味上天的赐予  收藏着幸福的点点滴滴  仿佛天地在此时融聚  盛裹着一个诱人的秘密    那一天你绝望地离去  窗外下着散乱的雨  你静静地消除所有的痕迹  我傻傻地想还原我们的过去  你黯然地挥挥手  打湿了我所有梦呓    南村外杏花一夜开齐  深巷里一片阒寂  窗檐前似曾相识燕  掠过你的一丝笑影翩然而去  
期刊
他不是篮球场上那个叱咤风云、威风八面的“小巨人”,而是音乐界开拓了瑰丽宝地的奇才;他不是北京人,却对京韵文化情有独钟;他所创作的《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歌曲曾被一位老艺术家称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歌曲形式”,开京腔京韵“戏歌”之先河,他就是“戏歌”的开山领路人军旅作曲家姚明。    独辟蹊径    1985年,姚明由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调到北京空政歌舞团(现为空政文工团)。作为
期刊
“中国爱乐乐团2006年新年音乐会”将于2006年1月1日在保利剧院举行。这场音乐会延续了中国爱乐新年音乐会年年出新意的特色,除安排了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丑角晨歌》和苏佩的《诗人与农夫》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外,还特邀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袁晨野、戴玉强加盟,他们将在音乐会上演唱选自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托斯卡》中的《奇妙的和谐
期刊
声乐教育家程希逸教授亲述笔录  关于我堂兄程懋筠,他的生平作品等学术方面的建树,早有业内专家学者评说,我对此毋庸多言。我愿意将我多年来保存的回忆献给大家,尽管只是堂兄早年生活的一些琐碎片断。    飘不尽的门第书香    说起五哥程懋筠,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程氏家族了。程家是一个大家族,世代书香。我们的高祖三兄弟皆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一品。现在我的家乡江西南昌新建县,还能见到当时的程家大院。程家历代
期刊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央歌剧院承办的全国第11届音乐作品(合唱与室内乐)评奖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音乐会,11月27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音乐会开头是本届室内乐作品二等奖获得者张朝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图腾》。弦乐渐起,一阵阵由远而近的拨弦,仿佛是一队锣鼓由远而近敲打过来,配合指板、琴板的敲击,各种击打的声音混成一片,音乐生动、形象,有场景;接下来弦歌吟诵,长弓哀鸣,声部交织一片,一派巫师作法
期刊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乐坛盛行的标题音乐曾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的音乐创作。“五·四”以来,我国的专业创作大多是标题音乐作品,这种传统沿袭至今。标题音乐通俗易懂,它所体现出的大众意识相对要比非标题音乐强烈得多。    一、两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    音乐作品需不需要标题?这是古今中外多年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在国外,以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舒曼、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学派,一直用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