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情等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老友》专家门诊:   我妻子今年59岁,曾患子宫炎多年,经治疗基本好转。但近来子宫炎症复发,化验属四级炎症,下午全身发热,晚上下半身无法盖被子,服中西药物均无效果。请问:有何良药可以治愈?   宁都县?宁××   宁××同志:   对你的来信我反复阅读了数遍。为便于你理解我的回信内容,我特用条文式来答复你。   1.来信说“县医院妇产科检查,化验属四级炎症”。临床认为,有炎症就有发热的症状,这说
期刊
一、天人相应,顺时摄养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因此,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养,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就会稳定而有序。反之,不循规律,肆意妄为,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长期紊乱无序,全身机能处于失调而不健康状态,那么,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减弱,则易于内伤外感。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
期刊
读小学时,最疼我的是钟天侣老师,他是我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他像慈母般地常常为我拽衣领,抹脏脸。有一次,我患重感冒,钟老师背着我到2公里远的乡卫生院治病,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那时,我的功课在班里是佼佼者,爱好也比较广泛。比如演戏、拉二胡、下象棋等,我都有两下子。同学们说我是个“小精灵”,老师们当面夸我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一片赞扬声中,我的脑子慢慢膨胀起来,整日自我陶醉在云里雾里。  这苗头自
期刊
谁来参加    74岁的李女士,丈夫最近去世,自己又不慎摔伤,住了一段时间的院。她从医院回家后,行动仍然不便,每日三餐都要麻烦邻居代买。有时随便吃点面包、饼干。年近八旬的粱老伯,现住在女儿家中。女儿要接送自己的两个孩子上下课,还要打零工贴补家用。老人独自留在家里,只能看电视或睡觉,时间很难打发。  调查显示,香港居住于家庭的约100万名老人当中有80.9%的人表示,假如日后身体状况转差时,仍希望可
期刊
“红日东升又落西,人生短暂一首诗。悠悠岁月是。过客,六十感悟不为迟。莫与别人比官大,要比长寿保健体。薄薪守日虽是贫,安康胜过千百亿。仕路走来一路难,今日林下任自己。放眼山水呼云散,野鹤仙踪谁能觅。”这是我年届60退居“二线”后写下的一首认识人生的“感悟诗”。这诗,并非是我退出“庙堂”而情绪消极的感发,实是审视以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态调整,以避免如同一些人那样,退出官位后深感失意,而落下个“退休综合
期刊
山岳如键盘  江河含叠韵  随便按住哪一点  都能听到叮叮咚咚的声音  奏韬光养晦  弹繁荣昌盛  演诤言献策众口争鸣  颂交友天下共创和平  高扬日出之灵气  吸取夕照之精魂  用五千年的文明伴唱着华夏岁月  祖国是一架矫健的钢琴    进行曲    彩霞吐霓虹  弯月赐灯辉  神州原野的日日夜夜  组建出宽远宏大的乐池  鼓手戴毡帽  琴姑赛彩裾  笙哥箫嫂捺响泼水节  南北东西腾起鹿舞鹰飞 
期刊
2010年12月21日,冬日的暖阳抚摸着大地。笔者来到阔别数年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光荣敬老院,发现这里的变化真大。房子更多更漂亮了,院子更大更宽敞了,花草树木更稠更绿了。几十名中老年人在院子里或健身、或聊天、或安静地晒太阳,还有几名老年人拿着刚买来的新衣服品头论足,爽朗的笑声四处飞扬……敬老院呈现出一派温馨安乐的场景。  前不久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敬老模范”的梁国启院长闻声出来。笔者看到他走路
期刊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各行业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06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就我省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调整的人员范围和调整时间    我省201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
期刊
妻子:你连死的勇气都有,  为何不努力活着    2010年11月25日,在江西省修水县城黄岭菜市场南侧那栋不起眼的楼房里,我找到了余光荣的家。  “海市书研,诗成壮文辞旧岁;鹏程林望,影映豪杰话新春。”门口的一副对联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老余过年所作所写。”开门的一位瘦瘦的女人笑着对我说。她是余光荣的妻子李用牡。在她的引领下,我走过客厅来到卧室,在本属阳台的位置摆着一张窄窄的床,床上坐着一位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高中毕业后到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教师。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我响应党和政府动员干部下放劳动,与群众一起克服困难的号召,于1962年年初回到生我养我的武宁县黄段公社夏柳大队,当了一名公社社员。  农民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对我这个“从不事农桑”的文弱书生,摆在面前的困难更可想而知。在那一段虽不算怎么漫长的日子里,我无不领略到了个中滋味。而最使我刻骨铭心的,还是回乡的当年去石门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