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又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有人研究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积累的匮乏、精神的空虚、锤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上作文命题范围的限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相对不高。相当多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学生一看作文题目就头疼,作文教学似乎走到山穷水尽的境地了。那么,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不同个体间的身心特征、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等各个不相同,更主要是学生在写作上屡次“失败”,没能及时矫正,长期形成心理压力及写作方法的不当,造成了对写作的畏惧感。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实施分层次教育教改试验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每组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写作要求分成两类,一类按课程标准要求,一类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降低要求,然后,分组对立意、材料、构思等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发挥助人为乐和群体精神,渗透培养交际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
诱发兴趣的手段则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如制作读书卡片、参观、游览、读书、演讲、故事会、即兴写作比赛等,创造接触书籍、生活、社会、自然的机会,从活动中去丰富积累,获得生动表象,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见闻,陶冶情操,丰富作文内容,增加写作的实践机会和创新教育的机会,提高写作兴趣。文学评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和博观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前提。
俗话说:“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经过长期的积累、观察、实践,在写作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平日的表象积累,找到符合自己知识和表达水平的切合点,正如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提高兴趣,写出佳作来。
二、学生实践作文教学的关键
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明确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享受,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必会其乐无穷。
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要激励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必须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在生活中获取素材,也可让学生熟读一些唐诗宋词,读破万卷优秀作品,这样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自然有学不完的东西,有写不完的东西。
3、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就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告诉学生先从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书写等。然后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写作难度,体现作文课的趣味性,更能增强学生团结,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和友谊。
三、突破课堂作文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课堂作文模式是老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类似考场作文,也很适宜考试。但是,它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且不说学生,即使是作家,也未必都能“倚马可待”,写出一篇如愿的好文章来。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而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新模式。具体做法是:老师在布置命题作文之后,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既把作文放到课内来指导,又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和写作环境,尽心的抒写内心的真实感情。老师不妨这样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再回头进行“当堂作文”的“考前练兵”,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四、把写作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思想实际的命题。半命题,仿写,情景作文,改写,缩写,扩写,使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出来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眼光所见,心之所感,充满了活生生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这不但解决了作文的题材问题,同时,也使作文从象用上回到坚实的处,破除学生畏即文的心理,变写作文为抒怀。
其次,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写作文与如何做人结合起来,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事物,充满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第三,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对各种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联想力,注意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智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表现出育人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五、作文批改应立足学生的发展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点外,还要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整体的评价。学生个人批改或学习小组评改后,教师把作文本收上来,逐本浏览一遍,对未评到的优缺点给予补充,对错评的予以更正,对有分歧的意见给以裁决,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作文批改的关键是教师授法并指导学生批改。教是为了不教,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的批改活动中,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权利。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推动学生在作文上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这种方法,从时间上看来,比以往的作文过程要用得多,但从效果上来看,是提高了效率。当然,作文批改方式还有很多,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这种作文批改的方法如能长期积累,就能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文教学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基本现状,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不同个体间的身心特征、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等各个不相同,更主要是学生在写作上屡次“失败”,没能及时矫正,长期形成心理压力及写作方法的不当,造成了对写作的畏惧感。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实施分层次教育教改试验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每组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写作要求分成两类,一类按课程标准要求,一类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降低要求,然后,分组对立意、材料、构思等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发挥助人为乐和群体精神,渗透培养交际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
诱发兴趣的手段则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如制作读书卡片、参观、游览、读书、演讲、故事会、即兴写作比赛等,创造接触书籍、生活、社会、自然的机会,从活动中去丰富积累,获得生动表象,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见闻,陶冶情操,丰富作文内容,增加写作的实践机会和创新教育的机会,提高写作兴趣。文学评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和博观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前提。
俗话说:“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经过长期的积累、观察、实践,在写作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平日的表象积累,找到符合自己知识和表达水平的切合点,正如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提高兴趣,写出佳作来。
二、学生实践作文教学的关键
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明确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享受,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必会其乐无穷。
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要激励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必须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在生活中获取素材,也可让学生熟读一些唐诗宋词,读破万卷优秀作品,这样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自然有学不完的东西,有写不完的东西。
3、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就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告诉学生先从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书写等。然后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写作难度,体现作文课的趣味性,更能增强学生团结,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和友谊。
三、突破课堂作文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课堂作文模式是老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类似考场作文,也很适宜考试。但是,它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且不说学生,即使是作家,也未必都能“倚马可待”,写出一篇如愿的好文章来。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而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新模式。具体做法是:老师在布置命题作文之后,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既把作文放到课内来指导,又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和写作环境,尽心的抒写内心的真实感情。老师不妨这样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再回头进行“当堂作文”的“考前练兵”,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四、把写作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思想实际的命题。半命题,仿写,情景作文,改写,缩写,扩写,使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出来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眼光所见,心之所感,充满了活生生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这不但解决了作文的题材问题,同时,也使作文从象用上回到坚实的处,破除学生畏即文的心理,变写作文为抒怀。
其次,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写作文与如何做人结合起来,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事物,充满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第三,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对各种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联想力,注意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智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表现出育人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五、作文批改应立足学生的发展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点外,还要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整体的评价。学生个人批改或学习小组评改后,教师把作文本收上来,逐本浏览一遍,对未评到的优缺点给予补充,对错评的予以更正,对有分歧的意见给以裁决,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作文批改的关键是教师授法并指导学生批改。教是为了不教,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的批改活动中,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权利。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推动学生在作文上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这种方法,从时间上看来,比以往的作文过程要用得多,但从效果上来看,是提高了效率。当然,作文批改方式还有很多,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这种作文批改的方法如能长期积累,就能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文教学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基本现状,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