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造就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这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初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熏陶呢?
一、 以愉快教学的氛围沟通学生心灵
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较独立的人格,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优化课堂。
1、知晓学生,拉近距离。
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表现什么内容,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逻辑起点。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只有或多或少地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并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远及近,逐渐地接近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如在教初一美术“美丽的校园”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六面体透视掌握得不够好,就先请学生们观察校园,再选择一幢自己喜爱的建筑物画下来,回教室相互点评赏析,结果找出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结构不扎实,透视不正确。这种先画后找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画建筑物、风景画的欲望。为以后学生探究六面体透视知识与教师指导学生风景写生打下了基础。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前,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收获,指不足,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展开比较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无形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还因为得到教师的新生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交流,实现主体。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出科学、合理并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比如在泥塑课中,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二、 以美术作品为桥梁沟通学生心灵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1:情境教育,提高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美术能力的关键。乐趣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
如:我在上<<春天的畅想>>这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冬雪悄然消融、嫩柳生机萌动这些景色,让学生回答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是春天,趁这学生沉浸在得到答案的喜悦中,我却提出还有更恰当的答案吗?学生顿生疑问重新投入到思索之中,一时间群情沸腾,这时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拓宽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热情。
2、观赏电影,领悟情感。
电影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现代主义绘画》,这课中涉及到的现代绘画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个体的感受,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毕加索的奇妙旅行》,看过电影后,学生对毕加索这个人,他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3、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上欣赏课我用到音乐,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的琴声;欣赏<<梵高和他的作品>>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表现出来。
总之,把在教学中学生的苦恼、欢乐装在自己心里,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把情感式教学活动的灵魂,一个永恒不变的“爱”字装在心中,就会不断地发现教学新课程,只要不断钻研与探索,就会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美术教学中畅游!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熏陶呢?
一、 以愉快教学的氛围沟通学生心灵
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较独立的人格,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优化课堂。
1、知晓学生,拉近距离。
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表现什么内容,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逻辑起点。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只有或多或少地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并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远及近,逐渐地接近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如在教初一美术“美丽的校园”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六面体透视掌握得不够好,就先请学生们观察校园,再选择一幢自己喜爱的建筑物画下来,回教室相互点评赏析,结果找出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结构不扎实,透视不正确。这种先画后找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画建筑物、风景画的欲望。为以后学生探究六面体透视知识与教师指导学生风景写生打下了基础。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前,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收获,指不足,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展开比较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无形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还因为得到教师的新生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交流,实现主体。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出科学、合理并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比如在泥塑课中,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二、 以美术作品为桥梁沟通学生心灵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1:情境教育,提高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美术能力的关键。乐趣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
如:我在上<<春天的畅想>>这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冬雪悄然消融、嫩柳生机萌动这些景色,让学生回答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是春天,趁这学生沉浸在得到答案的喜悦中,我却提出还有更恰当的答案吗?学生顿生疑问重新投入到思索之中,一时间群情沸腾,这时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拓宽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热情。
2、观赏电影,领悟情感。
电影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现代主义绘画》,这课中涉及到的现代绘画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个体的感受,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毕加索的奇妙旅行》,看过电影后,学生对毕加索这个人,他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3、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上欣赏课我用到音乐,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的琴声;欣赏<<梵高和他的作品>>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表现出来。
总之,把在教学中学生的苦恼、欢乐装在自己心里,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把情感式教学活动的灵魂,一个永恒不变的“爱”字装在心中,就会不断地发现教学新课程,只要不断钻研与探索,就会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美术教学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