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设定为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手段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针灸护理;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综合护理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由风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导致,与受凉、劳累过度、病毒感染有着密切联系,以面部表情瘫痪为典型临床表现,多伴有口眼歪斜、无法闭眼、抬眉和鼓嘴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会给患者造成极大困扰[1]。临床针对周围性面瘫,主要采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因毒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被临床广泛应用。中医中的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面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我院收治的面瘫性患者86例,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2岁~73岁,平均年龄(45.5±3.5)岁,病程5天~45天,平均病程(24.8±1.9)天。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5.3±3.4)岁,病程7天~46天,平均病程(24.5±1.7)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分析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进针之前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观察,确保其符合针灸指征,同时注重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观察,施针应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宜,避免在患者过饱、过度劳累或者饥饿情况下施针,施针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手段处理,同时做好保暖护理,覆盖未施针区域,以免着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患者在得知自身情况后,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情绪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原因是年轻人社会经验少、心理素质差。针对患者心理状况,临床需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纠正患者错误观念,缓解患者内心恐惧。(2)对症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做好面部保暖工作,禁止其用冷水洗脸,以免面部受寒影响脸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洗脸方式,让其每日用热毛巾洗脸,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改善周围性面瘫。(3)由于面瘫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注重日常训练,指导其每日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以提升患者身体素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表示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和表情恢复正常;有效则表示患者表情轻度不自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则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神经损伤疾病,多由风寒、刺激或者病毒感染导致,以外观受损严重为典型临床表现,多伴有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淡化或者消失等症状,不仅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还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加之患者年纪较轻,对自身形象较为在意,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必须为患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
目前针对周围性面瘫临床多采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还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管,促进炎症收缩,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症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日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综合素质,避免引起其他相关性疾病,护理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护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情治愈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将针灸护理运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娜.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4):148-149.
[2] 李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5):125,127.
【关键词】针灸护理;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综合护理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由风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导致,与受凉、劳累过度、病毒感染有着密切联系,以面部表情瘫痪为典型临床表现,多伴有口眼歪斜、无法闭眼、抬眉和鼓嘴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会给患者造成极大困扰[1]。临床针对周围性面瘫,主要采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因毒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被临床广泛应用。中医中的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面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我院收治的面瘫性患者86例,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2岁~73岁,平均年龄(45.5±3.5)岁,病程5天~45天,平均病程(24.8±1.9)天。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5.3±3.4)岁,病程7天~46天,平均病程(24.5±1.7)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分析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进针之前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观察,确保其符合针灸指征,同时注重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观察,施针应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宜,避免在患者过饱、过度劳累或者饥饿情况下施针,施针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手段处理,同时做好保暖护理,覆盖未施针区域,以免着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患者在得知自身情况后,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情绪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原因是年轻人社会经验少、心理素质差。针对患者心理状况,临床需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纠正患者错误观念,缓解患者内心恐惧。(2)对症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做好面部保暖工作,禁止其用冷水洗脸,以免面部受寒影响脸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洗脸方式,让其每日用热毛巾洗脸,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改善周围性面瘫。(3)由于面瘫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注重日常训练,指导其每日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以提升患者身体素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表示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和表情恢复正常;有效则表示患者表情轻度不自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则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神经损伤疾病,多由风寒、刺激或者病毒感染导致,以外观受损严重为典型临床表现,多伴有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淡化或者消失等症状,不仅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还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加之患者年纪较轻,对自身形象较为在意,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必须为患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
目前针对周围性面瘫临床多采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还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管,促进炎症收缩,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症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日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综合素质,避免引起其他相关性疾病,护理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护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情治愈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将针灸护理运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娜.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4):148-149.
[2] 李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