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万亿看得见摸不着的盛宴,让许多欧美企业和商会难以忍受
9月14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从北京飞往布鲁塞尔,向欧盟提交该商会刚刚发布的第九版年度白皮书《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这份白皮书对中国的市场开放状况表达了更多的不满。
“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欧盟商会注意到,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正在逐渐放缓,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倒退的迹象。”伍德克在9月2日的发布会上说。
这个“某些领域”,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里有明确所指:“在公共采购过程中,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明显受到不对等的待遇。”白皮书专门针对公共采购领域提出了长达6页的建议和批评,旨在“消除对‘非中国’本土产品和公司的差别待遇,确保中国独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同等待遇”。
随着2007年底中国拉开同美国、欧盟以及其它主要贸易伙伴就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围绕中国彻底开放这一利益巨大的市场,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的政府、商会、贸易游说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就加大了对北京游说和施压的力度,每年都有相关研讨会在中国的某个城市召开。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也推出了4万亿元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并倾向于采购本土产品,这无疑刺激了期待中国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欧美神经。
商会很失望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国欧盟商会是欧洲在中国重要的非政府性游说组织,目前,这家活跃的在华商会已经拥有了1400多家欧盟企业会员。每年,中国欧盟商会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发布年度“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表达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开放的意见,并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中国和欧盟方面提出建议。
2005年3月,中国欧盟商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共采购工作组,目的旨在为改进中国“公共采购程序,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世界一流的公共采购实践”。这个外部压力组织的出现和活跃,对于中国推进公共采购体制改革、有效利用公共资金和防止腐败,无疑是有意义的,但这位“洋雷锋”真正的工作重点,显然还是为了推动中国政府开放这一巨大市场。
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900亿元,大致只占到当年GDP的2%左右,而按照国际统计数据,政府采购市场通常要占到一个国家年度GDP的10%—15%左右,可见在未来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美国商会今年做过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2/3的美国在华企业期待从中国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中直接或间接获益。
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申请书,当日,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将申请书和中国加入GPA初步出价清单递交给WTO秘书处。中国政府开始了与GPA成员之间的谈判。
但中国欧盟商会对于中国递交的初步出价清单并不满意,今年的白皮书中指称,中国的出价门槛过高,尤其在建筑业上,中国比欧盟相应水平高出40多倍;中国政府采购实体覆盖范围有限,仅仅覆盖了50个中央实体和14个“其他”实体,清单中未涵盖中央下属实体,也未提及任何国有企业;在所涵盖服务类的清单中,条目相当有限,仅涵盖设备和计息额的租赁服务及国外培训;工程服务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只列出了公用房和住房的建设。白皮书还指出,中国政府的出价清单明确排除了众多与欧盟商会会员利益相关的行业,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公路、铁路、民航、港口、城市交通、电力、水资源、能源、邮政服务和电信等公共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货物、服务的采购,均不适用于GPA。
“同时,中国将对政府采购项目的本国比例、补偿交易或者技术转移提出要求,这就为中国政府的自由裁量留下了可以违约的空间。”中国欧盟商会还担忧,中国还指出加入政府采购协议15年后才开始履行此协议,“如此长的过程令人难以接受”。
伍德克发火了
毕业于德国曼海姆大学的伍德克除了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职位,还兼任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在中国的首席代表。过去几年里,他不停穿梭于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不断向欧盟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的现状,向北京传达开放市场的好处。
今年6月,这位面相温文尔雅的老外发火了。事情源于今年5月末中国政府推出的一个大型风电招标项目,该项目涉及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据称总价值高达50亿欧元。有报道称,所有意欲染指的外资企业在招标第一轮即全军覆没,这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苏斯兰和通用电气等。
招标结束后,伍德克便公开表达不满:“中国政府似乎已拿定主意,这些订单必须给中国制造商,而不是已在中国做出重大投资的外国企业。”
伍德克称,中国政府制定的风力发电项目投标标准,只关注涡轮发电机的单位价格,而排除了其他国家在风电项目招标时考虑的使用寿命、回报率等因素,使外国供应商难以胜出。他还进一步批评道:“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而此时,中国政府正在向欧美派出庞大的“采购团”。伍德克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认为,此类行动对于贸易影响甚微,不如进一步开放市场。
“我们不是要求特惠,而是希望平等的竞争空间。”他说。
针对伍德克的指责,国家发改委6月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答记者问》,专门澄清“排外”质疑,称“不是把外资关在门外,而是国内的不少用户把中国制造的企业关在了门外,这是现在我们主要应该克服的歧视性心态”。
6月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监督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在4万亿经济刺激一揽子框架内,“不得通过设定歧视性条款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并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该采购本国产品”。该通知一发布,即被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会定义为“购买中国货”法案,引起争议一片。
美国与欧洲的商会都认为,发改委的通知不但鼓励使用国货,而且对外国产品限制过多,将打击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欧盟委员会也随即宣称将调查中国4万亿采购是否“偏爱国货”。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关于政府采购的文件,不存在所谓对外国企业和产品歧视的问题。6月25日,这场争议上升到了最高国家领导层面。当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约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表示,中国绝不会歧视外国企业和产品。
7月2日,伍德克出现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球智库峰会”上,批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9月2日,伍德克站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的发布会演讲台上宣讲《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白皮书,再次批评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在公共采购等领域正在倒退。
今年的白皮书中再次举风电项目为例,指称2005年以来,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能够在此领域中标,“这很好的证明了在竞标过程中中国对非本土企业的歧视”。“工作组对‘非中国’本土企业仍然受到不公平待遇和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市场保护主义抬头迹象表示担忧。”中国欧盟商会在白皮书中指出,所有在中国依法成立的企业,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均应被视为本土企业。
什么是国货
“我们也关注了中国2007年底加入GPA申请时公布的采购清单,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协议中的采购范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尽快推进GPA谈判的进程。”9月2日,当《商务周刊》采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事务副会长溥乐伯时,他正要急着赶往北京国际机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成员大多是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美中诸多重要政策性事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溥乐伯表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始终在观察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发展及其对美国企业在华运营的影响,并对中国的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兼顾平衡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自成为WTO成员国后,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步开放,”溥乐伯评价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公司对此基本满意,“但是会员们也时常向我们抱怨,完全参与到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里是非常困难的,比如目前,虽然中国称打算让国外企业也参与到经济刺激计划的项目中去,但具体的指导政策没有出台,结果造成外资企业被各级政府排除在一些项目之外。”
溥乐伯指出,在中国,目前大量的商业机会经由政府采购过程起始并受控于政府管制,特别是那些与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相关的投资项目,以及医疗改革和其他政府发起的社会经济项目。
今年7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也向其会员提供了一份《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的备忘录。备忘录称,中国目前还没有加入WTO框架下的GPA,因此将优先选择国内企业和产品列入其政府采购政策中的行为并不违背WTO准则,但中国却也无法从GPA优惠待遇中受益。备忘录指出,虽然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都公开表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商品应算作“国内产品”,但在其采购政策中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说明什么是与“国内产品”相对应的“进口产品”,或者外资企业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众多会员还对于中国政府推出的“本土创新产品”目录颇有微词。溥乐伯称,国内研发或称本土创新产品和技术很容易获得政府采购措施的青睐,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了评判是否是“本土创新产品”的目录,这些产品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将具备明显的优势。
今年4月份,中国美国商会也首次将政府采购方面的内容专章列入了自己的年度白皮书《2009美国企业在中国》,建议中国政府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的步伐。与中国欧盟商会的态度相比,中国美国商会要更温和一些,更侧重于强调开放政府采购对于中外各方的多赢。“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增长速度令人瞩目,过去几年间,政府消费的构成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已从单纯的商品需求延伸至对服务和工程的需求。”中国美国商会主席柏迈高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尤其是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里很多项目均在政府采购范围内,美国在华企业若能全面参与该经济刺激计划,将会为中国经济复苏作出很大的贡献。
美国政府的动作要更为直接。今年5月,专职政府采购的美国联邦总务局前代理局长、联邦采购部部长威廉姆斯访华,目的是推动中国政府早日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 今年7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专门就政府采购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加强合作,加快中国加入GPA进程以及中国在WTO政府采购委员会2009年10月会议前向该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明确中方将修改出价清单。此外,中国承诺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美方确认在其采购规定下,在美国建立的中资企业,不论所有权性质,其在美当地生产的产品将视同于美国国内产品。
“我们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在华盛顿做出的表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自由和开放的市场促进经济活动。”柏迈高说。
本刊记者陈楠对本文亦有贡献。
9月14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从北京飞往布鲁塞尔,向欧盟提交该商会刚刚发布的第九版年度白皮书《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这份白皮书对中国的市场开放状况表达了更多的不满。
“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欧盟商会注意到,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正在逐渐放缓,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倒退的迹象。”伍德克在9月2日的发布会上说。
这个“某些领域”,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里有明确所指:“在公共采购过程中,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明显受到不对等的待遇。”白皮书专门针对公共采购领域提出了长达6页的建议和批评,旨在“消除对‘非中国’本土产品和公司的差别待遇,确保中国独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同等待遇”。
随着2007年底中国拉开同美国、欧盟以及其它主要贸易伙伴就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围绕中国彻底开放这一利益巨大的市场,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的政府、商会、贸易游说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就加大了对北京游说和施压的力度,每年都有相关研讨会在中国的某个城市召开。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也推出了4万亿元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并倾向于采购本土产品,这无疑刺激了期待中国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欧美神经。
商会很失望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国欧盟商会是欧洲在中国重要的非政府性游说组织,目前,这家活跃的在华商会已经拥有了1400多家欧盟企业会员。每年,中国欧盟商会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发布年度“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表达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开放的意见,并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中国和欧盟方面提出建议。
2005年3月,中国欧盟商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共采购工作组,目的旨在为改进中国“公共采购程序,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世界一流的公共采购实践”。这个外部压力组织的出现和活跃,对于中国推进公共采购体制改革、有效利用公共资金和防止腐败,无疑是有意义的,但这位“洋雷锋”真正的工作重点,显然还是为了推动中国政府开放这一巨大市场。
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900亿元,大致只占到当年GDP的2%左右,而按照国际统计数据,政府采购市场通常要占到一个国家年度GDP的10%—15%左右,可见在未来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美国商会今年做过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2/3的美国在华企业期待从中国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中直接或间接获益。
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申请书,当日,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将申请书和中国加入GPA初步出价清单递交给WTO秘书处。中国政府开始了与GPA成员之间的谈判。
但中国欧盟商会对于中国递交的初步出价清单并不满意,今年的白皮书中指称,中国的出价门槛过高,尤其在建筑业上,中国比欧盟相应水平高出40多倍;中国政府采购实体覆盖范围有限,仅仅覆盖了50个中央实体和14个“其他”实体,清单中未涵盖中央下属实体,也未提及任何国有企业;在所涵盖服务类的清单中,条目相当有限,仅涵盖设备和计息额的租赁服务及国外培训;工程服务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只列出了公用房和住房的建设。白皮书还指出,中国政府的出价清单明确排除了众多与欧盟商会会员利益相关的行业,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公路、铁路、民航、港口、城市交通、电力、水资源、能源、邮政服务和电信等公共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货物、服务的采购,均不适用于GPA。
“同时,中国将对政府采购项目的本国比例、补偿交易或者技术转移提出要求,这就为中国政府的自由裁量留下了可以违约的空间。”中国欧盟商会还担忧,中国还指出加入政府采购协议15年后才开始履行此协议,“如此长的过程令人难以接受”。
伍德克发火了
毕业于德国曼海姆大学的伍德克除了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职位,还兼任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在中国的首席代表。过去几年里,他不停穿梭于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不断向欧盟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的现状,向北京传达开放市场的好处。
今年6月,这位面相温文尔雅的老外发火了。事情源于今年5月末中国政府推出的一个大型风电招标项目,该项目涉及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据称总价值高达50亿欧元。有报道称,所有意欲染指的外资企业在招标第一轮即全军覆没,这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苏斯兰和通用电气等。
招标结束后,伍德克便公开表达不满:“中国政府似乎已拿定主意,这些订单必须给中国制造商,而不是已在中国做出重大投资的外国企业。”
伍德克称,中国政府制定的风力发电项目投标标准,只关注涡轮发电机的单位价格,而排除了其他国家在风电项目招标时考虑的使用寿命、回报率等因素,使外国供应商难以胜出。他还进一步批评道:“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而此时,中国政府正在向欧美派出庞大的“采购团”。伍德克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认为,此类行动对于贸易影响甚微,不如进一步开放市场。
“我们不是要求特惠,而是希望平等的竞争空间。”他说。
针对伍德克的指责,国家发改委6月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答记者问》,专门澄清“排外”质疑,称“不是把外资关在门外,而是国内的不少用户把中国制造的企业关在了门外,这是现在我们主要应该克服的歧视性心态”。
6月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监督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在4万亿经济刺激一揽子框架内,“不得通过设定歧视性条款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并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该采购本国产品”。该通知一发布,即被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会定义为“购买中国货”法案,引起争议一片。
美国与欧洲的商会都认为,发改委的通知不但鼓励使用国货,而且对外国产品限制过多,将打击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欧盟委员会也随即宣称将调查中国4万亿采购是否“偏爱国货”。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关于政府采购的文件,不存在所谓对外国企业和产品歧视的问题。6月25日,这场争议上升到了最高国家领导层面。当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约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表示,中国绝不会歧视外国企业和产品。
7月2日,伍德克出现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球智库峰会”上,批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9月2日,伍德克站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的发布会演讲台上宣讲《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白皮书,再次批评中国经济开放的步伐在公共采购等领域正在倒退。
今年的白皮书中再次举风电项目为例,指称2005年以来,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能够在此领域中标,“这很好的证明了在竞标过程中中国对非本土企业的歧视”。“工作组对‘非中国’本土企业仍然受到不公平待遇和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市场保护主义抬头迹象表示担忧。”中国欧盟商会在白皮书中指出,所有在中国依法成立的企业,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均应被视为本土企业。
什么是国货
“我们也关注了中国2007年底加入GPA申请时公布的采购清单,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协议中的采购范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尽快推进GPA谈判的进程。”9月2日,当《商务周刊》采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事务副会长溥乐伯时,他正要急着赶往北京国际机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成员大多是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美中诸多重要政策性事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溥乐伯表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始终在观察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发展及其对美国企业在华运营的影响,并对中国的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兼顾平衡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自成为WTO成员国后,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步开放,”溥乐伯评价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公司对此基本满意,“但是会员们也时常向我们抱怨,完全参与到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里是非常困难的,比如目前,虽然中国称打算让国外企业也参与到经济刺激计划的项目中去,但具体的指导政策没有出台,结果造成外资企业被各级政府排除在一些项目之外。”
溥乐伯指出,在中国,目前大量的商业机会经由政府采购过程起始并受控于政府管制,特别是那些与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相关的投资项目,以及医疗改革和其他政府发起的社会经济项目。
今年7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也向其会员提供了一份《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的备忘录。备忘录称,中国目前还没有加入WTO框架下的GPA,因此将优先选择国内企业和产品列入其政府采购政策中的行为并不违背WTO准则,但中国却也无法从GPA优惠待遇中受益。备忘录指出,虽然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都公开表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商品应算作“国内产品”,但在其采购政策中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说明什么是与“国内产品”相对应的“进口产品”,或者外资企业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众多会员还对于中国政府推出的“本土创新产品”目录颇有微词。溥乐伯称,国内研发或称本土创新产品和技术很容易获得政府采购措施的青睐,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了评判是否是“本土创新产品”的目录,这些产品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将具备明显的优势。
今年4月份,中国美国商会也首次将政府采购方面的内容专章列入了自己的年度白皮书《2009美国企业在中国》,建议中国政府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的步伐。与中国欧盟商会的态度相比,中国美国商会要更温和一些,更侧重于强调开放政府采购对于中外各方的多赢。“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增长速度令人瞩目,过去几年间,政府消费的构成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已从单纯的商品需求延伸至对服务和工程的需求。”中国美国商会主席柏迈高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尤其是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里很多项目均在政府采购范围内,美国在华企业若能全面参与该经济刺激计划,将会为中国经济复苏作出很大的贡献。
美国政府的动作要更为直接。今年5月,专职政府采购的美国联邦总务局前代理局长、联邦采购部部长威廉姆斯访华,目的是推动中国政府早日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 今年7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专门就政府采购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加强合作,加快中国加入GPA进程以及中国在WTO政府采购委员会2009年10月会议前向该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明确中方将修改出价清单。此外,中国承诺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美方确认在其采购规定下,在美国建立的中资企业,不论所有权性质,其在美当地生产的产品将视同于美国国内产品。
“我们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在华盛顿做出的表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自由和开放的市场促进经济活动。”柏迈高说。
本刊记者陈楠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