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的广州茶博会琶洲展馆,一场名为“无尽缘起,中国未来茶道之最高境界”的跨界艺术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创新形式,成为茶博会的一大亮点。
包括音乐人艾敬、紫砂工艺大师高振宇、服装与设计理论专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李当岐、陶瓷设计专家李泓、油画家李木、集美组艺术总监、建筑与室内设计专家林学明、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司徒安、工业设计专家石振宇、古琴大师王鹏、台湾时尚家居设计师叶宇轩、画家、当代艺术家、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等在内的12位文化艺术精英,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时尚品味和艺术思想融入茶文化之中,亲手设计制作个性化十足的茶具,布置都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品鉴空间:
几百块茶砖被堆砌起来,以不完整的圆环围住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桌;
一块悬空的白布呈梯形铺开,中间放上一只小巧的茶杯:
用一张斑驳的老船板做成的茶桌,颇有些老北京的味道:
淡淡的青花被描绘到了中式家具上,传统的样式有了时尚的味道;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意味的话语,加之独特空间给予的宁静氛围,吸引了无数茶客流连其中。这场跨界艺术对话巡展活动由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结根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同主办,旨在从不同视角和艺术领域解读中国茶文化,表现中国未来茶道的境界和精神,引领中国茶业未来走向和茶道境界。
中国茶道的未来方向在哪?中国茶道的境界与精神究竟是什么?或许每一个人在看过这场特殊的展览,并借展览与大师们进行了短暂对话之后,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徐结根在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不可一日无茶,喜怒哀乐一杯茶,人生只为一杯茶,一辈子,一杯茶。”
因茶结缘 无尽缘生
徐结根说,今天他会把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都源于与茶的一种宿命式的缘分。他从小随父亲在家乡林场种茶、制茶、卖茶。父亲是个农民,制茶纯属自学、摸索。徐结根说父亲为了把炭焙的工序做好,自己设计并特地请当地匠人制作了一套专门的焙茶器具。这套器具最巧妙的地方是在翻转茶的时候,能够把炭火和装茶的器具分开,不然茶末掉到炭火里就会形成焦味影响茶的品质。
父亲设计的焙火器具是在洗净锅后把锅加热,一次性放入1斤左右经过炭焙的茶,再经过半小时左右的焙火,焙的过程中要用手不停地进行旋转式的运作,这样的旋转可以让每片茶得到均匀焙制。当焙火后茶还剩6两~7两左右时,就大功告成了。“当时,很多邻里乡亲会不约而同地聚到我家里,在灶边等着喝一壶好茶,父亲却耐心地告诉大家,一定要等到自然退火后才能冲泡,否则喝起来会有一股焦香味。”
或许就是父亲这份对茶叶认真又淡然的心态,深深影响了徐结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他认为世间万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都离不开缘分的巧妙布局。自他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的基因里似乎就已经传承了祖辈对茶的追求,因茶结缘,无尽缘生。
跨界对话 艺术家眼中的中国茶
2010年的寒冬,一群爱茶人在清华美院问茶,徐结根向李当岐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一次跨界的大师级艺术家问茶活动。李院长欣然同意,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创举在徐结根和12位艺术家的精心策划下,从陶瓷、音乐、雕塑、服装、绘画、空间设计等不同视角,通过独树一帜的艺术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未来茶世界”。
问及这个大胆的想法源自哪里?徐结根说:目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文化的参与成为必不可少的推广手段。但如何运用好文化这枚旗子,很多政府和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中国茶叶的历史很悠久,但真正用文化的手段来推广茶产业,把茶当作艺术来看待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茶叶原本只是农业,本身缺乏文化艺术的氛围,所以我就想能不能从其他艺术领域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茶文化,毕竟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方面是共通的。”
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清华美院的李当岐教授、李泓教授、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的认可和相应,渐渐地,这场跨界艺术对话汇集起了12位来自陶瓷、音乐、雕塑、绘画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大师级艺术家,并最终确定了张肇达大师提出的“无尽缘起”的主题。徐结根解释说:“无尽缘起”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真如本性随缘而生,自在无穷,一切现象都是互相包含,互不妨碍。而中国的茶文化向来吸收了不少佛学真谛,无尽缘起,恰恰契合中国茶道“闲适、乐生、中和、虚静”的核心精神。
相对于传统茶文化,12位艺术大师们突破常规,摆脱了单一的茶道设计理念,他们把从茶艺、茶具,到茶服、品饮方式,再到品饮空间等一系列中国茶道的诸多元素结合起来,从各自擅长的艺术视角,设计诠释出他们对未来中国茶文化的品读。徐结根带着我们在展馆里逐一参观了每位大师的作品,艺术家们的设计都有独立的展示空间,配有大幅的照片和文字说明。伫立在这看似虚无的展示空间里,单纯地用眼用耳已经不足以欣赏这里的每件展品,你必须用心去慢慢体验。
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陈列作品旁边的一台视频展示机上,每一段视频都记录着艺术家们从构思创新到最后设计成品的全过程,用徐结根的话说。
“这场跨界的艺术对话碰撞出的已经不是单一的某件作品,而是从空间、氛围甚至精神层面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眼中的中国茶文化。”
乐在其中绿功夫
作为一家茶具企业的创始人,徐结根大胆的创新意识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茶具设计上。2008年他就带领企业研发团队成功恢复了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推出的东道汝窑系列产品,得到了马未都先生的高度称赞,马未都还亲自主笔设计了一套限量版茶具——《玄》。2010年,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绿功夫”讲座,打破了绿茶的传统品饮方式,并大胆提出了“赏、品、玩”的创新理念,倡导茶水分离的健康品饮方式。
“今天功夫茶已经成为乌龙茶冲泡法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六大茶类中历史最悠久的绿茶,许多人都只是简单地投茶入杯,注入开水,就可以品饮一整天了。”徐结根说:中国产量最大、产区最广、消费人群最多的都是绿茶,但传统的品饮方式却很难把绿茶的色、香、味、形最好地发挥出来。“相比较为完整的乌龙茶功夫茶具,适合冲泡绿茶的器具在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针对绿茶的特性,设计开发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冲泡绿茶的功夫茶具,分别采用玻璃、陶瓷、紫砂等不同材质,采用茶水分离的核心理念,用茶具把绿茶色绿、形美、汤鲜及新茶香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绿功夫”系列茶具同时推出的还有徐结根倡导的一种“赏、品、玩”的绿茶生活理念。“赏”即在用“绿功夫”茶具冲泡绿茶时,细细观察绿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变幻的过程;“品”即品味绿茶清新的香气、鲜爽的茶汤和精美实用、个性品位的绿茶茶具;“玩”即玩味茶的滋味变化、玩味人与物之间的对话,玩味茶具的乐趣。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用绿茶专用功夫茶具——“绿功夫”来静心地泡一杯功夫绿茶,是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审美且具有艺术性的行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崇尚淡薄宁静生活的徐结根也是以这样一种态度实践着自己毕生与茶的宿命。
后记
冲茶的过程,仿若人生的旅程,或充满希望,或浸透苦涩,或冲动激情,或淡泊宁静……
但茶一入口,心情就释然开来:一辈子,就如同一杯茶,可体会百味,但是最后都合为香味。
看惯了茶叶浮沉,最后把握了人生浮沉;触惯了茶水的升温与降温,最后保持内心的恒温;
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为生活的归宿;当对茶的深沉热爱,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成为心中的恒福时徐结根以儒商气质缔造恒福茶业,以创新态度继承中国传统。从茶中管窥中国人的生活精神,从心中体味茶之于人生的意义。
一辈子,一杯茶;因茶结缘,无尽缘起……
包括音乐人艾敬、紫砂工艺大师高振宇、服装与设计理论专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李当岐、陶瓷设计专家李泓、油画家李木、集美组艺术总监、建筑与室内设计专家林学明、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司徒安、工业设计专家石振宇、古琴大师王鹏、台湾时尚家居设计师叶宇轩、画家、当代艺术家、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等在内的12位文化艺术精英,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时尚品味和艺术思想融入茶文化之中,亲手设计制作个性化十足的茶具,布置都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品鉴空间:
几百块茶砖被堆砌起来,以不完整的圆环围住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桌;
一块悬空的白布呈梯形铺开,中间放上一只小巧的茶杯:
用一张斑驳的老船板做成的茶桌,颇有些老北京的味道:
淡淡的青花被描绘到了中式家具上,传统的样式有了时尚的味道;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意味的话语,加之独特空间给予的宁静氛围,吸引了无数茶客流连其中。这场跨界艺术对话巡展活动由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结根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同主办,旨在从不同视角和艺术领域解读中国茶文化,表现中国未来茶道的境界和精神,引领中国茶业未来走向和茶道境界。
中国茶道的未来方向在哪?中国茶道的境界与精神究竟是什么?或许每一个人在看过这场特殊的展览,并借展览与大师们进行了短暂对话之后,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徐结根在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不可一日无茶,喜怒哀乐一杯茶,人生只为一杯茶,一辈子,一杯茶。”
因茶结缘 无尽缘生
徐结根说,今天他会把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都源于与茶的一种宿命式的缘分。他从小随父亲在家乡林场种茶、制茶、卖茶。父亲是个农民,制茶纯属自学、摸索。徐结根说父亲为了把炭焙的工序做好,自己设计并特地请当地匠人制作了一套专门的焙茶器具。这套器具最巧妙的地方是在翻转茶的时候,能够把炭火和装茶的器具分开,不然茶末掉到炭火里就会形成焦味影响茶的品质。
父亲设计的焙火器具是在洗净锅后把锅加热,一次性放入1斤左右经过炭焙的茶,再经过半小时左右的焙火,焙的过程中要用手不停地进行旋转式的运作,这样的旋转可以让每片茶得到均匀焙制。当焙火后茶还剩6两~7两左右时,就大功告成了。“当时,很多邻里乡亲会不约而同地聚到我家里,在灶边等着喝一壶好茶,父亲却耐心地告诉大家,一定要等到自然退火后才能冲泡,否则喝起来会有一股焦香味。”
或许就是父亲这份对茶叶认真又淡然的心态,深深影响了徐结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他认为世间万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都离不开缘分的巧妙布局。自他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的基因里似乎就已经传承了祖辈对茶的追求,因茶结缘,无尽缘生。
跨界对话 艺术家眼中的中国茶
2010年的寒冬,一群爱茶人在清华美院问茶,徐结根向李当岐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一次跨界的大师级艺术家问茶活动。李院长欣然同意,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创举在徐结根和12位艺术家的精心策划下,从陶瓷、音乐、雕塑、服装、绘画、空间设计等不同视角,通过独树一帜的艺术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未来茶世界”。
问及这个大胆的想法源自哪里?徐结根说:目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文化的参与成为必不可少的推广手段。但如何运用好文化这枚旗子,很多政府和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中国茶叶的历史很悠久,但真正用文化的手段来推广茶产业,把茶当作艺术来看待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茶叶原本只是农业,本身缺乏文化艺术的氛围,所以我就想能不能从其他艺术领域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茶文化,毕竟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方面是共通的。”
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清华美院的李当岐教授、李泓教授、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的认可和相应,渐渐地,这场跨界艺术对话汇集起了12位来自陶瓷、音乐、雕塑、绘画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大师级艺术家,并最终确定了张肇达大师提出的“无尽缘起”的主题。徐结根解释说:“无尽缘起”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真如本性随缘而生,自在无穷,一切现象都是互相包含,互不妨碍。而中国的茶文化向来吸收了不少佛学真谛,无尽缘起,恰恰契合中国茶道“闲适、乐生、中和、虚静”的核心精神。
相对于传统茶文化,12位艺术大师们突破常规,摆脱了单一的茶道设计理念,他们把从茶艺、茶具,到茶服、品饮方式,再到品饮空间等一系列中国茶道的诸多元素结合起来,从各自擅长的艺术视角,设计诠释出他们对未来中国茶文化的品读。徐结根带着我们在展馆里逐一参观了每位大师的作品,艺术家们的设计都有独立的展示空间,配有大幅的照片和文字说明。伫立在这看似虚无的展示空间里,单纯地用眼用耳已经不足以欣赏这里的每件展品,你必须用心去慢慢体验。
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陈列作品旁边的一台视频展示机上,每一段视频都记录着艺术家们从构思创新到最后设计成品的全过程,用徐结根的话说。
“这场跨界的艺术对话碰撞出的已经不是单一的某件作品,而是从空间、氛围甚至精神层面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眼中的中国茶文化。”
乐在其中绿功夫
作为一家茶具企业的创始人,徐结根大胆的创新意识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茶具设计上。2008年他就带领企业研发团队成功恢复了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推出的东道汝窑系列产品,得到了马未都先生的高度称赞,马未都还亲自主笔设计了一套限量版茶具——《玄》。2010年,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绿功夫”讲座,打破了绿茶的传统品饮方式,并大胆提出了“赏、品、玩”的创新理念,倡导茶水分离的健康品饮方式。
“今天功夫茶已经成为乌龙茶冲泡法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六大茶类中历史最悠久的绿茶,许多人都只是简单地投茶入杯,注入开水,就可以品饮一整天了。”徐结根说:中国产量最大、产区最广、消费人群最多的都是绿茶,但传统的品饮方式却很难把绿茶的色、香、味、形最好地发挥出来。“相比较为完整的乌龙茶功夫茶具,适合冲泡绿茶的器具在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针对绿茶的特性,设计开发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冲泡绿茶的功夫茶具,分别采用玻璃、陶瓷、紫砂等不同材质,采用茶水分离的核心理念,用茶具把绿茶色绿、形美、汤鲜及新茶香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绿功夫”系列茶具同时推出的还有徐结根倡导的一种“赏、品、玩”的绿茶生活理念。“赏”即在用“绿功夫”茶具冲泡绿茶时,细细观察绿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变幻的过程;“品”即品味绿茶清新的香气、鲜爽的茶汤和精美实用、个性品位的绿茶茶具;“玩”即玩味茶的滋味变化、玩味人与物之间的对话,玩味茶具的乐趣。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用绿茶专用功夫茶具——“绿功夫”来静心地泡一杯功夫绿茶,是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审美且具有艺术性的行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崇尚淡薄宁静生活的徐结根也是以这样一种态度实践着自己毕生与茶的宿命。
后记
冲茶的过程,仿若人生的旅程,或充满希望,或浸透苦涩,或冲动激情,或淡泊宁静……
但茶一入口,心情就释然开来:一辈子,就如同一杯茶,可体会百味,但是最后都合为香味。
看惯了茶叶浮沉,最后把握了人生浮沉;触惯了茶水的升温与降温,最后保持内心的恒温;
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为生活的归宿;当对茶的深沉热爱,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成为心中的恒福时徐结根以儒商气质缔造恒福茶业,以创新态度继承中国传统。从茶中管窥中国人的生活精神,从心中体味茶之于人生的意义。
一辈子,一杯茶;因茶结缘,无尽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