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渡海三家”指的是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干,他们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三家中,溥心畬(1896-1963)最年长,名儒,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斋名“寒玉堂”,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黄君璧(18981991)本名韫之,别名允瑄,号君翁、君璧,室名白云堂,祖籍广东省南海县。黄君璧家境富裕,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收藏古董字画颇丰盛,黄君璧自幼受父熏陶,颇喜观赏家中收藏字画,见纸即画。张大干(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干,别号大干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生长于书香门第家庭,少年时随姐从母习画,青年时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
“渡海三家”世界闻名者莫过于张大千,其次是清皇室贵裔溥心畲,第三是蒋家御用画师黄君璧,他们对艺坛乃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以张大干影响力最大,但是黄君璧对于台湾美术教育的影响十分重大,溥心畲诗书画三绝,艺术造诣与内涵修养甚高,然而因其清皇室的贵族身份未能迎合当权的国民党政府,尤其是蒋家,而未受到当权者力捧宣传。据说,蒋夫人宋美龄希望向溥心畲学画,溥心畲要求宋美龄必须行古礼拜师,以致宋美龄放弃拜溥心畲为师,转拜不需行大礼的黄君璧为师。综观宋美龄的山水画,的确深受黄君璧风格影响。
艺术界尤其是美术家对“渡海三家”知之甚详,学术界对“渡海三家”的研究不少。70年来,大陆的大师、名家不胜枚举,台湾的大师、名家相对屈指可数。事实上,政治因素影响了台湾的大师、名家在大陆的知名度,大陆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渡海三家”。其实,渡海岂止三家,两岸学术界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渡海至台湾的多位大家。本文以“渡海三家”的传人为研究专题,是之前学者未研究的课题,“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分别是张大干、黄君璧、溥心畲的门生弟子。
一、张大千传人孙家勤:承传古今、德艺双馨
孙家勤(1930-2010),字野耘,山東泰安人。生于大连,逝世于台北,为北洋三大军阀之一孙传芳(1885-1935)最小的儿子。孙家勤母亲周佩馨出身书香门弟,曾任湖北宜昌女子学校校长,通琴棋书画,尤擅花卉翎毛,为民国初期女画家。孙家勤7岁始随母亲学画没骨花卉,家学熏陶与良好的教育,为孙家勤花鸟画学习打下了基础。孙家勤就读高中时拜湖社画会会员陈林斋习艺,陈林斋作画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仕女、古装人物和婴戏题材。陈林斋与杨敏、常斌卿、王仁山组成四友画社,后来成为北京两大画社之一。孙家勤以优异成绩考入时北平的辅仁大学美术系,但因时局不稳定,先是漂泊辗转客居香港,后来转至台湾,居住亲大姐家。
1951年,孙家勤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美术系,即现今台湾师范大学。当时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师资不乏全中国著名的大人物,即1949年渡海至台湾的大师、书画家,进而成为大学的教授,包括黄君璧、溥心畲、王壮为、金勤伯、孙多慈等等。孙家勤在台湾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从黄君璧学习山水画,从金勤伯学习花鸟画。孙家勤本人回答采访时表示,当年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极大的是美术系主任黄君璧,以及前清皇族溥心畲。黄君璧为人厚道,画风形成后比较稳定,书法也是规规矩矩,但功力深厚。孙家勤既是黄君璧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又是溥心畲的得力助教。
孙家勤在台湾省立师范大学(1955年改名,1967年改隶为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期间,与艺坛好友胡念祖、喻仲林合组“丽水精舍”画室,惠泽学院外好学人士。3人分别以人物、山水、花鸟见长,一同切磋画艺。20世纪50年代后期,“丽水精舍”在台湾艺坛影响巨大,每次展出都人山人海,他们3人也被台湾艺坛誉为“画坛三杰”。1963年,旅居巴西的国画大师张大干赴台访友,因得台静农、张目寒两位引见,孙家勤得以拜大风堂主人张大千门下,成为其关门弟子,并于1964年辞去工作9年的台湾师大教职,负笈远赴巴西,追随张大千于八德园中,得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张大干收藏历代古画精品颇丰,对于历代大师名家画艺技法了如指掌,在耳濡目染熏陶之下,加上名师的精心指导,孙家勤面对真迹临摹学习,成效与进步非同一般,画艺技法突飞猛进。
张大干传人孙家勤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敦煌佛画。首先,在山水画方面,孙家勤早年在台湾师大学习与任教期间,虽然受教于黄君璧、溥心畲,但山水画成就主要受张大干与古人影响。孙家勤的山水画早期大部分遵循古法,工笔、写意无不精到,如以巨然法画《夕山泊舟图》,仿宋人笔意画《荷亭清夏》,《仿刘松年江村小雪图》,仿唐寅笔意画《春山小雪》,仿仇英笔意画《沧浪鱼笛》等,深得古人用笔与意境。《仿王原祁溪山村晚图》神似清初四王之王原祁,其作画喜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用笔秀雅脱俗,设色清淡圆润,尽得王原祁风格与技法特点。
泼墨泼彩画是张大干绘画艺术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他的艺术作品融人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一些元素,又忠实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特点与技法。孙家勤泼墨泼彩山水画深受张大干影响,如《夏日行旅》《青山滴翠》《夕阳衔山》《秋山古寺》等,大块面的墨与色交融,在朦胧画面里,笔墨淋漓、色彩丰富。另外,《秋山暮色图》是孙家勤运用张大千所创造的破墨法表现夕阳掩映、云烟变化之暮霭时光的佳作,画面山形景物融合,润湿气韵别开生面,视觉效果颇佳。孙家勤山水画除了精于仿古与师承大干居士画风外,在写生方面亦有独特风貌。南美巴西八德园环境优美、曲径通幽、花木扶疏、风光明媚,如世外桃源。《八德园景孤松顶》(图1)是孙家勤写生八德园中种植一株孤松于小山上,画风带有张大干风格。张大干题款于左上角,是一幅很有意义的作品。后来,孙家勤回到祖国交流游历,便写生各地风光,其中,《游张家界印象》以大块面色彩表现山壁陡峻、群峰竞秀美景,是一件别出心裁的山水画作品,
花鸟画方面,孙家勤临古功力不在话下,如《元人鸭》,单脚独立、回头啄身,以工笔技法描写鸭惟妙惟肖。孙家勤仿张大干笔法落款,又仿乾隆皇帝印玺改为“古稀赤子”,盖在画心顶上,仿古画作意味相当明显。《墨孔雀》(图2)仿宋徽宗遗意。黑孔雀是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极其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黑孔雀全身羽毛主要为黑色,颜色颇单调,但此图黑孔雀羽毛带有红、青紫、石绿色等,更加突显黑孔雀的高贵与神秘。《榭树双猿》为孙家勤仿北宋画家易元吉《榭树双猿图》,易元吉画獐猿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因此而名闻天下。张大干赞赏孙家勤临仿易元吉作品直可夺真,并在画作左上方题款志之。孙家勤画荷花明显师承张大干,如《荷塘清趣》《蜂戏白莲》《野塘秋燕》《荷花工蜂》等。孙家勤花鸟画也有自己的面貌,如《荷塘小憩》,以大写意荷叶抽象形式衬托白荷花,白色荷花为厚涂手法,花瓣特殊技法表现,颇有特色。 人物画是孙家勤擅长体裁,早年学习人物画便从工笔人手,奠定了扎实基础。进入巴西八德园大风堂后,孙家勤专意精研追摹唐宋人之用笔,人物画愈益精进,如《仿簪花仕女图》《仿宋人笔意画村居乐》《文会图》《松荫觅句》等,工笔人物长卷有《商山四皓图》《九歌图》《草堂十志图》等,功力深厚,用笔严谨。其中,《九歌图》用色鲜艳明快;《草堂十志图》山水色彩鲜艳明亮,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将卢鸿《草堂十志图》激活,生动富变化。至于写意人物画,孙家勤也有自己的面貌,如《锺进士除魔图》(图3),钟馗摘掉官帽拿在右手,光亮頭顶相当突出,左脚踢掉了鞋子,光着脚踩向妖怪,3只化身为老鼠的小妖惊恐奔逃,背景采用不同的色彩晕染,烘托出除魔气氛,可说是独特的钟馗除魔人物画作品。《降龙图》描写降龙罗汉祈福,在画面左下角的罗汉相当小,工笔描绘罗汉,大面积的乌云密布,并藏着飞龙在天,飞龙形体颇抽象,穿梭于墨云中,正被罗汉降服。画面构图颇特殊,技法表现半工带写,整体视觉效果既突出又显张力,墨晕层次变化丰富。
佛像画是孙家勤进大风堂后才开始接触的画科。由于孙家勤具有工笔人物画的深厚根基,大干居士就引导孙家勤从敦煌菩萨人手。张大干携出海外的敦煌壁画摹本百余件,在张大干亲自指导下,孙家勤深入唐人作道释人物画之高古境地,掌握古人描绘佛画之技法。孙家勤致力临仿大干师敦煌壁画摹本,承继古人法度规模之各项技法外,另出新意将泼墨技法融入画面,形成一斑剥久远之岁月痕迹;同时除了石青、石绿、朱砂等传统重色重彩之使用外,偶在背景上增加紫红、靛蓝、橙黄等多元之色彩效果。综观此类实验性表现较强之画作,皆可谓受时代新艺术氛围之风气所感染。孙家勤佛像画除了遵循古法形制,也勇于突破赋予新象。如《说法图》(图4)、《飞天新貌》,前者画面朱红色既鲜艳又富丽,阿弥陀佛一身红衣与身后背光及须弥座淡雅灰色调产生强烈对比,中远景山峰亦采用灰色调表现,淡雅恬适;后者由68位飞天组合成的佛像画,构图新颖,造型生动有趣,底色棕褐色感觉高古久远,沉稳中带有灵动之气,整幅画作既古老又有新意,可说是孙家勤佛像画代表作之_。
二、黄君璧传人罗芳:承继旧传统、开创新意象
罗芳,女,1937年生于湖南长沙。父亲罗敦伟毕业于北京大学,与易君左参与“五四运动”,后又协助黄少谷办报,曾任上海和平日报社社长。母亲何觉余,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祖父是湖南道州翰林书法家何绍基。罗芳生长于书香门第,书画天分浑然天成。高中期间启蒙于袁枢真,1957年考取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受教于黄君璧、溥心畲、林玉山、张德文、孙家勤等,同时吸收马白水、廖继春、陈慧坤、虞君质诸师的西画技巧和绘画观念,奠定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绘画的基础。尤其得力于吴咏香,吴咏香为溥心畲在北京艺专指导的学生,精于北宗山水。罗芳承袭了北宗山水构图中开阔的气势,作品表现突出,品行良好,因而受台湾师大美术系教授们青睐。1961年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溥心畲、黄君璧的助教。
在台湾师大求学期间,罗芳不喜欢受限制较大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偏爱山水画的不固定形状,没有一个山和石头是一样的,可以随意发挥,所以选择了山水画。元代黄公望和吴镇把披麻皴发挥到了极致,罗芳喜爱吴镇的披麻皴与拙笔,拒绝秀美、追求拙趣。过去学习山水画者从临摹到写生,很多人陷在此中无法走出来。罗芳接受学院派扎实的临摹训练,同时学习西方素描,不受羁绊,加上其个性洒脱,可以跳脱出临摹古画的束缚,并进一步走出户外写生。在台湾师大任助教期间,罗芳精研五代北宋董、巨、范、李的巨碑式结构,临摹明清诸家作品,习得古人笔墨的精髓与气韵,之后面对大自然美景进行大量的写生练习,由师古人转而师自然,体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使其山水画创作由外部形象逐渐走向内化,成为内心诉求的表达。《兰屿》(图5)为罗芳写生台湾东部小岛屿,岛上住民为达悟族同胞,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此图直条形式,布局颇有新意,主题“双狮岩”在上方,笔墨简练,画面清新自然。
罗芳在1962年即荣获台湾全省美展国画首奖。1981年7月,张大干应台北历史博物馆之邀,在该馆二楼“国家画廊”,以台湾山水为主题,为气势磅礴的215尺巨幅国画作品《宝岛长春图》卷作开笔式。《宝岛长春图》卷由若干画家共同努力完成,罗芳为当时唯一参与的女性画家。1989年,罗芳赴美访学,期间接触大量西方艺术,尝试油画、雕塑的创作,并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包豪斯、康定斯基等人对色彩及画面建构的再现,绘画风格产生了较大转变。罗芳绘画作品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反透视、变造型、再建构,并利用点线面等抽象视觉语言,试图将东方的诗意与西方的抽象表现相结合,形成兼具中国水墨韵味与西方视觉冲击力的新风格。如作于1993年的墨彩画《晨曦》(图6),山峰造型以线条勾勒为主,赋予大块面染墨与色交织,如同交响乐般丰富节奏,具有戏剧性、抒情性与描写性,呈现出立体感与新形象。
在当今台湾艺坛墨彩画界中,罗芳可以说是一位少有的善于用心灵感应作画的女画家。她与时俱进,不满足既有的光彩夺目成果,不愿被局限在女性画家中的佼佼者,而是进一步开创自我新风貌。在《二〇〇一年女画家联展——女性的才情(我不只是在女性群中最好)》一文中,罗芳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立场:
常听人说:“你是女性画家中,画得最好的。”我相信很多女性艺术工作者一定都得到过如此的赞美,艺术的批评岂能分性别,这样的夸赞是充满对女性的不敬!女性的能力决不亚于男人,在传统的礼教之下,我们需要额外的付出精力专注家务,因此我们的成就格外显得卓越,更应为社会珍惜和重视。
画家刘国松在《延续与蜕变:罗芳水墨创作集》(2001年)序文中写道:“罗芳教授在大专院校任教已越四十年,在不断实验与创作中,毋庸掩饰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与基础之深厚,由她数度获奖和作品分别为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美术馆购藏,可见她实已被美术界肯定她在台湾美术史具有的地位与价值。”刘国松接着又说:“罗芳早在廿世纪末叶,不但在教学上要求学生以宽阔包融的心胸审视东西方文明,自己在创作中身体力行,抛弃传统包袱,勇于面对新的世纪,探求自我表达的新途向。”千禧年,罗芳创作窗外系列,表达现代人身处繁华的都市丛林中,心却向往着与自然亲近;居住在车辆喧嚣的城市建筑物里,玻璃帷幕与水泥高墙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发人深思。《窗外系列——春》(图7)描写青山美景,以窗户分割块面颇具新意,景观形象半具象半抽象,技法表现多样,呈现出独特创新的现当代墨彩画。 美术史家、台湾师大美术系教授沈以正在《由传统步入现代——浅谈罗芳的美术创作观》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廿世纪,西方文化迭受战争与经济演变的冲激,在探求自由表达和求新求变的理念下,突破旧有的樊笼,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所以画家们既要兼负承传和延续固有文化的使命,面临多变的世界,置身于东西文化交织的洪流中,不能漠视而置身象牙塔中以‘啃食祖先文化的余沥’而自满。”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中国与西方,既关联密切又对立不同,身在现代世界的我们不同于古人,在艺术天地中继承传统外也要有所创新才是。沈以正进一步论述:
罗芳在刘国松廿一世纪现代水墨画会任期期满以后担任了会长,由早期小幅的经营,拓展为舍弃用纸,以拓印、洒滴等技法,与现时代的环境与感受结合,作品中孕育的现时代的血脉,现时代的精神、看法仍有笔有墨,内蕴中却无笔无墨。我认为虚灵是东方绘画的灵魂,笔墨是东方绘画的精神,真正的国画,不是材质,不计内容,是以理念去思考,对自然或外物作新的探讨,以传统的情操,站在时代的论点,作新的诠释。
中华文化浩瀚璀璨,身处世界文化瞬息万变之际,当能明智汲取新知而用,承继优良传统、开创新意象。诚如罗芳在《延续与蜕变:罗芳水墨创作集》自序中所言:
……时时反复思维,开拓自我理想,探求人生追求之目标。生命的价值在延续,希望此一阶段的创作,为日后探求更新方向的进程,苟日新又日新,当为我一生探求的鹄的。
三、溥心畲传人罗青:后现代风格创造者
罗青本名罗青哲,湖南湘潭人。其双亲在山东结缡后诞生于青岛(1948),次年在父母襁褓之下前往台湾(1949)。台湾辅仁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获得硕士学位。返台后获聘担任台湾辅仁大学、政治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罗青在新诗与水墨画方面深受台湾师范大学前文学院院长、英语系主任梁实秋(1903-1987)赏识,后经由两岸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1928-2017)极力推荐,到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所、翻译研究所任教,并兼任美术系所教授、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后获聘为台湾明道大学铁梅艺术中心主任、英语系主任、讲座教授。
年少时的罗青非常幸运地拜在溥心畲“寒玉堂”门下,学习北宗青绿山水;后转入“守中斋”人迂上人(任博悟,1914-1999)门下,习南宗泼墨写意。因此,罗青对宋元明清书画有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传承了古代文人诗书画的修养。他认为中国绘画,从隋唐以前的“彩墨画”发展至唐末五代的“水墨画”,二者在北宋末综合成“墨彩画”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新创作与新美学,继承发扬。
20世纪70年代,罗青留学美国攻读比较文学时,即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全面阅读后现代主义方面的著作,将该思潮中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译述成中文(1985-1989),引进台湾(1987年因服务业人口超过制造业人口,台湾正式进入后工业社会),并辗转影响大陆文艺界。1995年罗青将中国最早的后现代式著作,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Guide to Capturing a Plum Blossom)译成英文,在旧金山出版,对以英语研究后现代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罗青的诗书画艺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发,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后现代风格作品。如《想象之梯连接现实之石》《题跋款印的自力救济》《隔与不隔》《后现代自画像》《暂时不飞的怪鸟》(图8)等。罗青的彩墨画,不但充满了古典的回响,同时也结合了对中、西文学艺术两方面深厚素养,以及他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体会,形成独特的新画风。从1980年开始,罗青将传统中国绘画意象解构重组,加入新的绘画语汇,经由变形语法,重新发现“意与象”之间的戏剧张力,并在图像复杂的交错中,与古今中外的绘画发展深层“对话”。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青绘画即鲜明展现出后现代风格。台湾艺评家陆蓉之在《对联山水、水墨默剧——罗青近作中的后现代语意》一文中,对罗青的创造性表达了高度推崇,她说:
《对联山水》更加说明了罗青钟情于观念构成,他解构、易位、重组,挑战认知的习惯,而制造新的美学观点。对联山水无疑地,是罗青的一项划时代的杰作。山水中堂一变为,以类似电子屏幕光点的“点书”所书写的联句:“重组山川宇宙、解构松石水云。”他以浓重但抑扬有致的墨点,取代传统的墨线。一方面喻示着后现代纷离破碎的片段感,一方面提示今日电子媒体输出的积点成面的(电力能源)经验,这种独创一家的书法风格——后现代的“点书”应当为罗青在中国书画变革的历史中,刻画下他的一页。
罗青的绘画革新,是扎实地先从“绘画语汇”开始,進而至“绘画词组”的创造,终于新“绘画篇章”的追求。他从“棕梠颂系列”开始,反映中国绘画自汉唐、宋元、明清以来,不断朝“海洋导向”推移的趋势。他从“铁网皴法”的发明,开始一系列的“古今中外深层多面对话”,在时间上探讨如科技光线等对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上探讨从太空至海底的各种新开发的景观。他的“不明飞行物系列”(图9)与“海底景观系列”,都是前无古人之作。总之,罗青彻底扬弃现代主义绝对“单一结构”式商标性绘画,走向多元互动解构式的“对话探索”,从严肃到游戏、从反讽到批判、从孤绝到参与,既抒情又叙事,知感交错,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石守谦在《理论与画史的关怀》座谈会上,对罗青绘画的创新理念予以肯定:
我欣赏他(罗青)的创新里的“飞行观点”的作法,它把中国传统时空的限制推到另一个层面;由观念到实际创作的连接,也相当有效。贴金箔的方式,相当有趣,它是从民间来的,造成没有规则的一种感觉。把它放到夜空里去,确实就把我们在二十世纪经验到的没有界限的空间,增加了神秘深邃的力量,而且又配合了不同光源的使用。从整个中国绘画史来看,会觉得它很有意思。
自从彩陶图案在20世纪初期出土问世以来,罗青是第一位能够与之产生复杂深层多面对话的艺术家。他将之“挪用”,重组成“钢铁皴法”,画出了“钢铁山水”。他结合现代建筑景观与传统自然山水,成就出一种全新风貌的墨彩画,反映了时代变迁,为中国画注入新生命,是罗青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后他总结实践心得,将此技法移人人物画创作中,制作了一系列反映后工业文化的“自画像”,探索如何让中国文化的DNA在人物画中展现,对当代人物画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对罗青师承溥心畲,却又能别出心裁地开创鲜明自我的风貌,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于《渡海三家——张大干、黄君璧和溥心畲》—文中说:
罗青师从溥心畲,全面继承后,又全面发展,最后全面改革,作反向的进步。即称入后出,另立门户,只打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鲜明的特色……罗青能诗,发展为新诗,不仅语言新、境界新,立意、思想皆新……罗青通外语,则经常活跃于国际各类文化场合中,宣扬传播中国文化……罗青做学问,用现代语言阐述水墨之美、创新之道,抽象具象,则广为今人所喜。溥心畲作画,只是院体的延续。罗青作画,以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现代的笔法,独创了“钢铁山水”。他的画颠覆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和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派绘画之预期,从形式到内容,都独树一帜,卓而不群。它不是旧画的延续,而是具有中国画内涵的新画之开始。罗青是溥心畲的“叛人”,又是真正的“传人”,然而“能标叛帜即千秋”。
1997年,罗青创作了“城市美学”系列作品,以“铁网皴法”与当代都市山水对话,创作了如《为爱子孙护青山》《铁轨出岫云山图》。罗青山水打破了传统山水的造景形式,采取“透明重叠化”来表现自然景观,山林、岩壁变成透明样式,可穿透见到云朵、房子、舟船、松树等,反映电脑社会中影像虚拟、复制、重叠的现象,创作出新意象墨彩画。《为爱子孙护青山》的题款,别开生面地写在透明化的山峦间,在构图上也别具一格,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造型强而有力,黑白强烈对比的呈现,使画面更显张力。印章的出格运用也是他一贯“结构互换”的表现方式。此系列作品是罗青对于自然山水与人工建设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展现人文的关怀,发人深省,预示了他后来的“视窗山水”的创作。艺术家透过作品传达个人情思,为自然代言,也为后代子孙示警。
现当代国际交流频繁,艺术作品流通方便,中外绘画互相欣赏、品评、收藏等。在世界艺术史上,源远流长的中国“墨彩画”,是唯一可与西方“油彩画”在“美学与创作”上,都能对等抗衡的画种。因此,现当代中国画,除了国人欣赏外,也获得外国人青睐,所谓“雅俗共赏”“中外皆赞”。罗青创作的墨彩画既具有“雅俗共赏”特点,也深具“中外皆赞”的魅力。伦敦大学教授柯律格于其名著《牛津艺术史:艺术在中国》一书中,仅挑选几位在现当代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评述,其中,对唯一人选的当代台湾艺术家罗青,给予颇高评价。他说:
罗青(1948年生),从前清旧王孙溥心畲习传统国画,却以所学颠覆了大家心目中的“中国画”。例如,他1989年所画的《后现代自画像——解构中国》,就预期欣赏者在知性修养上,对记号学与后现代,都相当熟悉。该画以艺术家的一组常用印,为其存在之“记号”,其要旨不在融合中西,而在认知到,物象的“记号意义”在本质上,是任意而武断的。……他不但在艺术上,抛弃了传统学者隐士的形象,在生活上亦复如是。他出任大學教职,举办个展,接受学术奖励,基金赞助,国外客座教授。凡此种种,都是目前国际艺术市场活动的物质基础。
罗青另一创意乃是“高呼古人’系列,其中包括《高呼王维》(图10)、《高呼范宽》、《高呼吴彬》、《高呼老莲》、《高呼渐江》等一系列艺术编年史式的对话作品。熔古今中外的各种美学观念于一炉,与当代文化接轨。近年来,罗青不断地自我再突破、再创新,创作了一批新颖的墨彩画作品,并提出“视窗山水”理念。在造型上,让粗壮厚重的抽象篆隶书法线条与绘画意象语言,交错拼贴又合而为一;在美学理念上,让不同的日夜时间季节与内在外在空间,分割断裂又来回穿插:
“视窗山水”可以同时并列,与现实山水相关画面之正面、侧面、空照面、解剖面、宏观面、微观面、时间面、理性面、非理性面、超现实面、科学面、神话面、政治面、农业面、工业面、后工业面、文化面、古画面、现代画面等等无穷的面相,可以结合传统芥子园式的绘画语言、当代创新的绘画语言,以及各种国际通用的电子符号,使之相互平行对照、对比、反衬或补充,完成“言外之意”与“画外之意”。
罗青“视窗山水”系列作品:《电邮@山水.com》、《罗青天下》、《互联网世界》、《长松挑日月》(图11)、《看一片落叶》、《夸父逐日成朝阳》、《一双帆船鞋》《青松面对大海洋》、《后工业社会来了之一》、《后工业社会来了之一》、《心灵沙洲》(图12),等等,以他独创的“兴游美学”为基础,经营出十分新颖的画面结构,突破了古今中外绘画作品构图,发人深思。
四、结语
“渡海三家”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三大家,他们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举世皆知。他们培养或造就了不少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张大干传人孙家勤、黄君璧传人罗芳、溥心畲传人罗青,他们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陈春晓
“渡海三家”世界闻名者莫过于张大千,其次是清皇室贵裔溥心畲,第三是蒋家御用画师黄君璧,他们对艺坛乃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以张大干影响力最大,但是黄君璧对于台湾美术教育的影响十分重大,溥心畲诗书画三绝,艺术造诣与内涵修养甚高,然而因其清皇室的贵族身份未能迎合当权的国民党政府,尤其是蒋家,而未受到当权者力捧宣传。据说,蒋夫人宋美龄希望向溥心畲学画,溥心畲要求宋美龄必须行古礼拜师,以致宋美龄放弃拜溥心畲为师,转拜不需行大礼的黄君璧为师。综观宋美龄的山水画,的确深受黄君璧风格影响。
艺术界尤其是美术家对“渡海三家”知之甚详,学术界对“渡海三家”的研究不少。70年来,大陆的大师、名家不胜枚举,台湾的大师、名家相对屈指可数。事实上,政治因素影响了台湾的大师、名家在大陆的知名度,大陆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渡海三家”。其实,渡海岂止三家,两岸学术界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渡海至台湾的多位大家。本文以“渡海三家”的传人为研究专题,是之前学者未研究的课题,“渡海三家”传人:孙家勤、罗芳、罗青,分别是张大干、黄君璧、溥心畲的门生弟子。
一、张大千传人孙家勤:承传古今、德艺双馨
孙家勤(1930-2010),字野耘,山東泰安人。生于大连,逝世于台北,为北洋三大军阀之一孙传芳(1885-1935)最小的儿子。孙家勤母亲周佩馨出身书香门弟,曾任湖北宜昌女子学校校长,通琴棋书画,尤擅花卉翎毛,为民国初期女画家。孙家勤7岁始随母亲学画没骨花卉,家学熏陶与良好的教育,为孙家勤花鸟画学习打下了基础。孙家勤就读高中时拜湖社画会会员陈林斋习艺,陈林斋作画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仕女、古装人物和婴戏题材。陈林斋与杨敏、常斌卿、王仁山组成四友画社,后来成为北京两大画社之一。孙家勤以优异成绩考入时北平的辅仁大学美术系,但因时局不稳定,先是漂泊辗转客居香港,后来转至台湾,居住亲大姐家。
1951年,孙家勤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美术系,即现今台湾师范大学。当时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师资不乏全中国著名的大人物,即1949年渡海至台湾的大师、书画家,进而成为大学的教授,包括黄君璧、溥心畲、王壮为、金勤伯、孙多慈等等。孙家勤在台湾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从黄君璧学习山水画,从金勤伯学习花鸟画。孙家勤本人回答采访时表示,当年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极大的是美术系主任黄君璧,以及前清皇族溥心畲。黄君璧为人厚道,画风形成后比较稳定,书法也是规规矩矩,但功力深厚。孙家勤既是黄君璧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又是溥心畲的得力助教。
孙家勤在台湾省立师范大学(1955年改名,1967年改隶为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期间,与艺坛好友胡念祖、喻仲林合组“丽水精舍”画室,惠泽学院外好学人士。3人分别以人物、山水、花鸟见长,一同切磋画艺。20世纪50年代后期,“丽水精舍”在台湾艺坛影响巨大,每次展出都人山人海,他们3人也被台湾艺坛誉为“画坛三杰”。1963年,旅居巴西的国画大师张大干赴台访友,因得台静农、张目寒两位引见,孙家勤得以拜大风堂主人张大千门下,成为其关门弟子,并于1964年辞去工作9年的台湾师大教职,负笈远赴巴西,追随张大千于八德园中,得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张大干收藏历代古画精品颇丰,对于历代大师名家画艺技法了如指掌,在耳濡目染熏陶之下,加上名师的精心指导,孙家勤面对真迹临摹学习,成效与进步非同一般,画艺技法突飞猛进。
张大干传人孙家勤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敦煌佛画。首先,在山水画方面,孙家勤早年在台湾师大学习与任教期间,虽然受教于黄君璧、溥心畲,但山水画成就主要受张大干与古人影响。孙家勤的山水画早期大部分遵循古法,工笔、写意无不精到,如以巨然法画《夕山泊舟图》,仿宋人笔意画《荷亭清夏》,《仿刘松年江村小雪图》,仿唐寅笔意画《春山小雪》,仿仇英笔意画《沧浪鱼笛》等,深得古人用笔与意境。《仿王原祁溪山村晚图》神似清初四王之王原祁,其作画喜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用笔秀雅脱俗,设色清淡圆润,尽得王原祁风格与技法特点。
泼墨泼彩画是张大干绘画艺术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他的艺术作品融人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一些元素,又忠实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特点与技法。孙家勤泼墨泼彩山水画深受张大干影响,如《夏日行旅》《青山滴翠》《夕阳衔山》《秋山古寺》等,大块面的墨与色交融,在朦胧画面里,笔墨淋漓、色彩丰富。另外,《秋山暮色图》是孙家勤运用张大千所创造的破墨法表现夕阳掩映、云烟变化之暮霭时光的佳作,画面山形景物融合,润湿气韵别开生面,视觉效果颇佳。孙家勤山水画除了精于仿古与师承大干居士画风外,在写生方面亦有独特风貌。南美巴西八德园环境优美、曲径通幽、花木扶疏、风光明媚,如世外桃源。《八德园景孤松顶》(图1)是孙家勤写生八德园中种植一株孤松于小山上,画风带有张大干风格。张大干题款于左上角,是一幅很有意义的作品。后来,孙家勤回到祖国交流游历,便写生各地风光,其中,《游张家界印象》以大块面色彩表现山壁陡峻、群峰竞秀美景,是一件别出心裁的山水画作品,
花鸟画方面,孙家勤临古功力不在话下,如《元人鸭》,单脚独立、回头啄身,以工笔技法描写鸭惟妙惟肖。孙家勤仿张大干笔法落款,又仿乾隆皇帝印玺改为“古稀赤子”,盖在画心顶上,仿古画作意味相当明显。《墨孔雀》(图2)仿宋徽宗遗意。黑孔雀是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极其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黑孔雀全身羽毛主要为黑色,颜色颇单调,但此图黑孔雀羽毛带有红、青紫、石绿色等,更加突显黑孔雀的高贵与神秘。《榭树双猿》为孙家勤仿北宋画家易元吉《榭树双猿图》,易元吉画獐猿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因此而名闻天下。张大干赞赏孙家勤临仿易元吉作品直可夺真,并在画作左上方题款志之。孙家勤画荷花明显师承张大干,如《荷塘清趣》《蜂戏白莲》《野塘秋燕》《荷花工蜂》等。孙家勤花鸟画也有自己的面貌,如《荷塘小憩》,以大写意荷叶抽象形式衬托白荷花,白色荷花为厚涂手法,花瓣特殊技法表现,颇有特色。 人物画是孙家勤擅长体裁,早年学习人物画便从工笔人手,奠定了扎实基础。进入巴西八德园大风堂后,孙家勤专意精研追摹唐宋人之用笔,人物画愈益精进,如《仿簪花仕女图》《仿宋人笔意画村居乐》《文会图》《松荫觅句》等,工笔人物长卷有《商山四皓图》《九歌图》《草堂十志图》等,功力深厚,用笔严谨。其中,《九歌图》用色鲜艳明快;《草堂十志图》山水色彩鲜艳明亮,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将卢鸿《草堂十志图》激活,生动富变化。至于写意人物画,孙家勤也有自己的面貌,如《锺进士除魔图》(图3),钟馗摘掉官帽拿在右手,光亮頭顶相当突出,左脚踢掉了鞋子,光着脚踩向妖怪,3只化身为老鼠的小妖惊恐奔逃,背景采用不同的色彩晕染,烘托出除魔气氛,可说是独特的钟馗除魔人物画作品。《降龙图》描写降龙罗汉祈福,在画面左下角的罗汉相当小,工笔描绘罗汉,大面积的乌云密布,并藏着飞龙在天,飞龙形体颇抽象,穿梭于墨云中,正被罗汉降服。画面构图颇特殊,技法表现半工带写,整体视觉效果既突出又显张力,墨晕层次变化丰富。
佛像画是孙家勤进大风堂后才开始接触的画科。由于孙家勤具有工笔人物画的深厚根基,大干居士就引导孙家勤从敦煌菩萨人手。张大干携出海外的敦煌壁画摹本百余件,在张大干亲自指导下,孙家勤深入唐人作道释人物画之高古境地,掌握古人描绘佛画之技法。孙家勤致力临仿大干师敦煌壁画摹本,承继古人法度规模之各项技法外,另出新意将泼墨技法融入画面,形成一斑剥久远之岁月痕迹;同时除了石青、石绿、朱砂等传统重色重彩之使用外,偶在背景上增加紫红、靛蓝、橙黄等多元之色彩效果。综观此类实验性表现较强之画作,皆可谓受时代新艺术氛围之风气所感染。孙家勤佛像画除了遵循古法形制,也勇于突破赋予新象。如《说法图》(图4)、《飞天新貌》,前者画面朱红色既鲜艳又富丽,阿弥陀佛一身红衣与身后背光及须弥座淡雅灰色调产生强烈对比,中远景山峰亦采用灰色调表现,淡雅恬适;后者由68位飞天组合成的佛像画,构图新颖,造型生动有趣,底色棕褐色感觉高古久远,沉稳中带有灵动之气,整幅画作既古老又有新意,可说是孙家勤佛像画代表作之_。
二、黄君璧传人罗芳:承继旧传统、开创新意象
罗芳,女,1937年生于湖南长沙。父亲罗敦伟毕业于北京大学,与易君左参与“五四运动”,后又协助黄少谷办报,曾任上海和平日报社社长。母亲何觉余,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祖父是湖南道州翰林书法家何绍基。罗芳生长于书香门第,书画天分浑然天成。高中期间启蒙于袁枢真,1957年考取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受教于黄君璧、溥心畲、林玉山、张德文、孙家勤等,同时吸收马白水、廖继春、陈慧坤、虞君质诸师的西画技巧和绘画观念,奠定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绘画的基础。尤其得力于吴咏香,吴咏香为溥心畲在北京艺专指导的学生,精于北宗山水。罗芳承袭了北宗山水构图中开阔的气势,作品表现突出,品行良好,因而受台湾师大美术系教授们青睐。1961年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溥心畲、黄君璧的助教。
在台湾师大求学期间,罗芳不喜欢受限制较大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偏爱山水画的不固定形状,没有一个山和石头是一样的,可以随意发挥,所以选择了山水画。元代黄公望和吴镇把披麻皴发挥到了极致,罗芳喜爱吴镇的披麻皴与拙笔,拒绝秀美、追求拙趣。过去学习山水画者从临摹到写生,很多人陷在此中无法走出来。罗芳接受学院派扎实的临摹训练,同时学习西方素描,不受羁绊,加上其个性洒脱,可以跳脱出临摹古画的束缚,并进一步走出户外写生。在台湾师大任助教期间,罗芳精研五代北宋董、巨、范、李的巨碑式结构,临摹明清诸家作品,习得古人笔墨的精髓与气韵,之后面对大自然美景进行大量的写生练习,由师古人转而师自然,体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使其山水画创作由外部形象逐渐走向内化,成为内心诉求的表达。《兰屿》(图5)为罗芳写生台湾东部小岛屿,岛上住民为达悟族同胞,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此图直条形式,布局颇有新意,主题“双狮岩”在上方,笔墨简练,画面清新自然。
罗芳在1962年即荣获台湾全省美展国画首奖。1981年7月,张大干应台北历史博物馆之邀,在该馆二楼“国家画廊”,以台湾山水为主题,为气势磅礴的215尺巨幅国画作品《宝岛长春图》卷作开笔式。《宝岛长春图》卷由若干画家共同努力完成,罗芳为当时唯一参与的女性画家。1989年,罗芳赴美访学,期间接触大量西方艺术,尝试油画、雕塑的创作,并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包豪斯、康定斯基等人对色彩及画面建构的再现,绘画风格产生了较大转变。罗芳绘画作品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反透视、变造型、再建构,并利用点线面等抽象视觉语言,试图将东方的诗意与西方的抽象表现相结合,形成兼具中国水墨韵味与西方视觉冲击力的新风格。如作于1993年的墨彩画《晨曦》(图6),山峰造型以线条勾勒为主,赋予大块面染墨与色交织,如同交响乐般丰富节奏,具有戏剧性、抒情性与描写性,呈现出立体感与新形象。
在当今台湾艺坛墨彩画界中,罗芳可以说是一位少有的善于用心灵感应作画的女画家。她与时俱进,不满足既有的光彩夺目成果,不愿被局限在女性画家中的佼佼者,而是进一步开创自我新风貌。在《二〇〇一年女画家联展——女性的才情(我不只是在女性群中最好)》一文中,罗芳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立场:
常听人说:“你是女性画家中,画得最好的。”我相信很多女性艺术工作者一定都得到过如此的赞美,艺术的批评岂能分性别,这样的夸赞是充满对女性的不敬!女性的能力决不亚于男人,在传统的礼教之下,我们需要额外的付出精力专注家务,因此我们的成就格外显得卓越,更应为社会珍惜和重视。
画家刘国松在《延续与蜕变:罗芳水墨创作集》(2001年)序文中写道:“罗芳教授在大专院校任教已越四十年,在不断实验与创作中,毋庸掩饰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与基础之深厚,由她数度获奖和作品分别为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美术馆购藏,可见她实已被美术界肯定她在台湾美术史具有的地位与价值。”刘国松接着又说:“罗芳早在廿世纪末叶,不但在教学上要求学生以宽阔包融的心胸审视东西方文明,自己在创作中身体力行,抛弃传统包袱,勇于面对新的世纪,探求自我表达的新途向。”千禧年,罗芳创作窗外系列,表达现代人身处繁华的都市丛林中,心却向往着与自然亲近;居住在车辆喧嚣的城市建筑物里,玻璃帷幕与水泥高墙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发人深思。《窗外系列——春》(图7)描写青山美景,以窗户分割块面颇具新意,景观形象半具象半抽象,技法表现多样,呈现出独特创新的现当代墨彩画。 美术史家、台湾师大美术系教授沈以正在《由传统步入现代——浅谈罗芳的美术创作观》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廿世纪,西方文化迭受战争与经济演变的冲激,在探求自由表达和求新求变的理念下,突破旧有的樊笼,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所以画家们既要兼负承传和延续固有文化的使命,面临多变的世界,置身于东西文化交织的洪流中,不能漠视而置身象牙塔中以‘啃食祖先文化的余沥’而自满。”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中国与西方,既关联密切又对立不同,身在现代世界的我们不同于古人,在艺术天地中继承传统外也要有所创新才是。沈以正进一步论述:
罗芳在刘国松廿一世纪现代水墨画会任期期满以后担任了会长,由早期小幅的经营,拓展为舍弃用纸,以拓印、洒滴等技法,与现时代的环境与感受结合,作品中孕育的现时代的血脉,现时代的精神、看法仍有笔有墨,内蕴中却无笔无墨。我认为虚灵是东方绘画的灵魂,笔墨是东方绘画的精神,真正的国画,不是材质,不计内容,是以理念去思考,对自然或外物作新的探讨,以传统的情操,站在时代的论点,作新的诠释。
中华文化浩瀚璀璨,身处世界文化瞬息万变之际,当能明智汲取新知而用,承继优良传统、开创新意象。诚如罗芳在《延续与蜕变:罗芳水墨创作集》自序中所言:
……时时反复思维,开拓自我理想,探求人生追求之目标。生命的价值在延续,希望此一阶段的创作,为日后探求更新方向的进程,苟日新又日新,当为我一生探求的鹄的。
三、溥心畲传人罗青:后现代风格创造者
罗青本名罗青哲,湖南湘潭人。其双亲在山东结缡后诞生于青岛(1948),次年在父母襁褓之下前往台湾(1949)。台湾辅仁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获得硕士学位。返台后获聘担任台湾辅仁大学、政治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罗青在新诗与水墨画方面深受台湾师范大学前文学院院长、英语系主任梁实秋(1903-1987)赏识,后经由两岸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1928-2017)极力推荐,到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所、翻译研究所任教,并兼任美术系所教授、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后获聘为台湾明道大学铁梅艺术中心主任、英语系主任、讲座教授。
年少时的罗青非常幸运地拜在溥心畲“寒玉堂”门下,学习北宗青绿山水;后转入“守中斋”人迂上人(任博悟,1914-1999)门下,习南宗泼墨写意。因此,罗青对宋元明清书画有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传承了古代文人诗书画的修养。他认为中国绘画,从隋唐以前的“彩墨画”发展至唐末五代的“水墨画”,二者在北宋末综合成“墨彩画”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新创作与新美学,继承发扬。
20世纪70年代,罗青留学美国攻读比较文学时,即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全面阅读后现代主义方面的著作,将该思潮中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译述成中文(1985-1989),引进台湾(1987年因服务业人口超过制造业人口,台湾正式进入后工业社会),并辗转影响大陆文艺界。1995年罗青将中国最早的后现代式著作,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Guide to Capturing a Plum Blossom)译成英文,在旧金山出版,对以英语研究后现代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罗青的诗书画艺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发,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后现代风格作品。如《想象之梯连接现实之石》《题跋款印的自力救济》《隔与不隔》《后现代自画像》《暂时不飞的怪鸟》(图8)等。罗青的彩墨画,不但充满了古典的回响,同时也结合了对中、西文学艺术两方面深厚素养,以及他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体会,形成独特的新画风。从1980年开始,罗青将传统中国绘画意象解构重组,加入新的绘画语汇,经由变形语法,重新发现“意与象”之间的戏剧张力,并在图像复杂的交错中,与古今中外的绘画发展深层“对话”。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青绘画即鲜明展现出后现代风格。台湾艺评家陆蓉之在《对联山水、水墨默剧——罗青近作中的后现代语意》一文中,对罗青的创造性表达了高度推崇,她说:
《对联山水》更加说明了罗青钟情于观念构成,他解构、易位、重组,挑战认知的习惯,而制造新的美学观点。对联山水无疑地,是罗青的一项划时代的杰作。山水中堂一变为,以类似电子屏幕光点的“点书”所书写的联句:“重组山川宇宙、解构松石水云。”他以浓重但抑扬有致的墨点,取代传统的墨线。一方面喻示着后现代纷离破碎的片段感,一方面提示今日电子媒体输出的积点成面的(电力能源)经验,这种独创一家的书法风格——后现代的“点书”应当为罗青在中国书画变革的历史中,刻画下他的一页。
罗青的绘画革新,是扎实地先从“绘画语汇”开始,進而至“绘画词组”的创造,终于新“绘画篇章”的追求。他从“棕梠颂系列”开始,反映中国绘画自汉唐、宋元、明清以来,不断朝“海洋导向”推移的趋势。他从“铁网皴法”的发明,开始一系列的“古今中外深层多面对话”,在时间上探讨如科技光线等对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上探讨从太空至海底的各种新开发的景观。他的“不明飞行物系列”(图9)与“海底景观系列”,都是前无古人之作。总之,罗青彻底扬弃现代主义绝对“单一结构”式商标性绘画,走向多元互动解构式的“对话探索”,从严肃到游戏、从反讽到批判、从孤绝到参与,既抒情又叙事,知感交错,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石守谦在《理论与画史的关怀》座谈会上,对罗青绘画的创新理念予以肯定:
我欣赏他(罗青)的创新里的“飞行观点”的作法,它把中国传统时空的限制推到另一个层面;由观念到实际创作的连接,也相当有效。贴金箔的方式,相当有趣,它是从民间来的,造成没有规则的一种感觉。把它放到夜空里去,确实就把我们在二十世纪经验到的没有界限的空间,增加了神秘深邃的力量,而且又配合了不同光源的使用。从整个中国绘画史来看,会觉得它很有意思。
自从彩陶图案在20世纪初期出土问世以来,罗青是第一位能够与之产生复杂深层多面对话的艺术家。他将之“挪用”,重组成“钢铁皴法”,画出了“钢铁山水”。他结合现代建筑景观与传统自然山水,成就出一种全新风貌的墨彩画,反映了时代变迁,为中国画注入新生命,是罗青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后他总结实践心得,将此技法移人人物画创作中,制作了一系列反映后工业文化的“自画像”,探索如何让中国文化的DNA在人物画中展现,对当代人物画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对罗青师承溥心畲,却又能别出心裁地开创鲜明自我的风貌,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于《渡海三家——张大干、黄君璧和溥心畲》—文中说:
罗青师从溥心畲,全面继承后,又全面发展,最后全面改革,作反向的进步。即称入后出,另立门户,只打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鲜明的特色……罗青能诗,发展为新诗,不仅语言新、境界新,立意、思想皆新……罗青通外语,则经常活跃于国际各类文化场合中,宣扬传播中国文化……罗青做学问,用现代语言阐述水墨之美、创新之道,抽象具象,则广为今人所喜。溥心畲作画,只是院体的延续。罗青作画,以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现代的笔法,独创了“钢铁山水”。他的画颠覆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和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派绘画之预期,从形式到内容,都独树一帜,卓而不群。它不是旧画的延续,而是具有中国画内涵的新画之开始。罗青是溥心畲的“叛人”,又是真正的“传人”,然而“能标叛帜即千秋”。
1997年,罗青创作了“城市美学”系列作品,以“铁网皴法”与当代都市山水对话,创作了如《为爱子孙护青山》《铁轨出岫云山图》。罗青山水打破了传统山水的造景形式,采取“透明重叠化”来表现自然景观,山林、岩壁变成透明样式,可穿透见到云朵、房子、舟船、松树等,反映电脑社会中影像虚拟、复制、重叠的现象,创作出新意象墨彩画。《为爱子孙护青山》的题款,别开生面地写在透明化的山峦间,在构图上也别具一格,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造型强而有力,黑白强烈对比的呈现,使画面更显张力。印章的出格运用也是他一贯“结构互换”的表现方式。此系列作品是罗青对于自然山水与人工建设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展现人文的关怀,发人深省,预示了他后来的“视窗山水”的创作。艺术家透过作品传达个人情思,为自然代言,也为后代子孙示警。
现当代国际交流频繁,艺术作品流通方便,中外绘画互相欣赏、品评、收藏等。在世界艺术史上,源远流长的中国“墨彩画”,是唯一可与西方“油彩画”在“美学与创作”上,都能对等抗衡的画种。因此,现当代中国画,除了国人欣赏外,也获得外国人青睐,所谓“雅俗共赏”“中外皆赞”。罗青创作的墨彩画既具有“雅俗共赏”特点,也深具“中外皆赞”的魅力。伦敦大学教授柯律格于其名著《牛津艺术史:艺术在中国》一书中,仅挑选几位在现当代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评述,其中,对唯一人选的当代台湾艺术家罗青,给予颇高评价。他说:
罗青(1948年生),从前清旧王孙溥心畲习传统国画,却以所学颠覆了大家心目中的“中国画”。例如,他1989年所画的《后现代自画像——解构中国》,就预期欣赏者在知性修养上,对记号学与后现代,都相当熟悉。该画以艺术家的一组常用印,为其存在之“记号”,其要旨不在融合中西,而在认知到,物象的“记号意义”在本质上,是任意而武断的。……他不但在艺术上,抛弃了传统学者隐士的形象,在生活上亦复如是。他出任大學教职,举办个展,接受学术奖励,基金赞助,国外客座教授。凡此种种,都是目前国际艺术市场活动的物质基础。
罗青另一创意乃是“高呼古人’系列,其中包括《高呼王维》(图10)、《高呼范宽》、《高呼吴彬》、《高呼老莲》、《高呼渐江》等一系列艺术编年史式的对话作品。熔古今中外的各种美学观念于一炉,与当代文化接轨。近年来,罗青不断地自我再突破、再创新,创作了一批新颖的墨彩画作品,并提出“视窗山水”理念。在造型上,让粗壮厚重的抽象篆隶书法线条与绘画意象语言,交错拼贴又合而为一;在美学理念上,让不同的日夜时间季节与内在外在空间,分割断裂又来回穿插:
“视窗山水”可以同时并列,与现实山水相关画面之正面、侧面、空照面、解剖面、宏观面、微观面、时间面、理性面、非理性面、超现实面、科学面、神话面、政治面、农业面、工业面、后工业面、文化面、古画面、现代画面等等无穷的面相,可以结合传统芥子园式的绘画语言、当代创新的绘画语言,以及各种国际通用的电子符号,使之相互平行对照、对比、反衬或补充,完成“言外之意”与“画外之意”。
罗青“视窗山水”系列作品:《电邮@山水.com》、《罗青天下》、《互联网世界》、《长松挑日月》(图11)、《看一片落叶》、《夸父逐日成朝阳》、《一双帆船鞋》《青松面对大海洋》、《后工业社会来了之一》、《后工业社会来了之一》、《心灵沙洲》(图12),等等,以他独创的“兴游美学”为基础,经营出十分新颖的画面结构,突破了古今中外绘画作品构图,发人深思。
四、结语
“渡海三家”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三大家,他们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举世皆知。他们培养或造就了不少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张大干传人孙家勤、黄君璧传人罗芳、溥心畲传人罗青,他们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陈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