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建设路径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载体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建设路径分析立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着眼于长效发展,从搭建“志愿服务桥梁”,规范“志愿服务管理”,统筹“志愿服务活动”,量化“志愿服务考核”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路径分析
  【分类号】:F426.31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活跃,专项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管理、宣传培训、激励保障等方面都形成系统化、组织化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开始于 1978 年。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同国外的志愿服务相比较,我国的志愿服务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起步晚、发展迅速,处于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凭借自身的高素质和专业技能逐渐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高校团委领导为核心,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志愿服务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援助、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赢得了社会赞誉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其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青春时尚的志愿服务特色、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同时,其背后是过多的行政力量干预,活动经费不足,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零散等问题。只有克服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从根本路径分析长效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才会真正地实现科学化、组织化、系统化、长效化发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资源与社会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缺乏有效对接
  社会对志愿者还是有很高的需求量,然而并没有实现对高校志愿者资源的完全开发与利用,高校志愿者与社会缺乏有效的对接。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志愿者缺乏足够的志愿服务信息。大学生所能参与的志愿服务,大部分是依托各类高校公益性社团组织,获取的信息资源都是来自于社团组织,然而那些没有参加社团组织的学生就更加缺少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机会。(2)大学生志愿者缺乏有效的渠道去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都有很高的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热情,然而,很多同学苦于没有适当的途径去参与志愿服务。首先高校社团组织的志愿服务范围也都往往局限于高校内部,而没有真正地实现走出去,高校课程安排、学业设置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学生走出去。其次,高校学生自身对于社会组织机构没有很深的了解,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缺乏渠道的重要原因。
  (二)志愿服务“碎片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系统化、机制化的运作模式,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三个方面。
  1、志愿服务活动零散,缺乏统一组织。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中,常常会出现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被梳头多次、留守儿童被要求给父母打电话多次,这样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没有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给志愿服务的对象造成了诸多不便,有违志愿服务的本质,偏离了志愿服务的精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
  2、志愿者缺乏有效统一的培训、管理。志愿服务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志愿者没有接到系统的培训,对志愿精神的内涵认识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专业性和技能性不能突出。高校志愿者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专业知识用于到志愿服务中。
  3、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形成项目化运作机制。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通过志愿者的参与体现志愿服务的理念与宗旨。然而,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形成有效的志愿服务载体,从而难以体现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志愿者的价值。只有将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库,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去参与志愿服务,从志愿服务的统筹保障、组织运营、绩效考核、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方面、高层次的系统化运作的项目库。
  (三)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志愿服务的激励、保障是维护志愿者权益,让志愿服务高校运行的必要条件。那么我国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保障不健全和资金匮乏。
  1、法律保障不健全。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是由高校团委统一领导,以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志愿服务运营模式。1999年以来,国内有关省份的共青团组织积极推动制定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目前,广东、北京等13个省市和杭州、成都等8个城市已颁布了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但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尚未出台。在没有统一性的规章制度下,志愿服务缺乏纲领性的志愿服务文件指导,同时,广大高校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的同时,基本的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2、资金匮乏。目前,很多高校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于学校拨款,很少通过社会来获取资金,从而导致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需要相关的资金,比如相关的餐饮费用、车费等。志愿服务的本质是无偿性的奉献,但是如果缺乏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志愿服务,那么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积极性。
  (四)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如何有效衡量志愿服务的效果,形成系统、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对于高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团委以及各学生社团组织在考核志愿服务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手段与途径。主要表现在:   1、在高校志愿服务领域,缺乏统一有效的量化志愿服务考评标准。目前高校的主要考核方式是以志愿服务时间、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活动数量为考核评估标准,这样的考核标准制度很难有效真实地反映出志愿服务的效果。以此同时,高校志愿服务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一套可操作、量化的志愿服务评价标准,这也是造成志愿服务效果得不到科学评价的重要原因。
  2、志愿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对绩效考核影响甚微。志愿服务运作机制就是要保障志愿者的权益,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达到志愿服务的目的,实现对志愿服务对象的服务。所以,志愿服务的核心就是服务。服务的目的是让服务对象满意,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信息反馈对于整个志愿服务的考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然而,目前,志愿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在志愿服务考评体系中,并没有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路径分析
  (一)搭建“志愿服务桥梁”:构建“志愿服务三方”平台
  志愿服务工作只有在整合多方志愿服务资源、相互合作下才能取得有效进展。政府、社会、高校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支持,社会的协同保障,高校的自治管理,共同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1、高校与政府合作。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法律不完备,同时,很多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权利与义务是模糊的,管理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能力。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应该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基本的权益得到保障。
  政府加强志愿服务立法。高校志愿服务只有在明确统一的全国性立法指导下,志愿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才能实现系统化、项目化运作。高校志愿服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政府应该出台针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专门性法律规定,其中明确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宗旨,志愿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以及权益保障,政府、社会、高校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2、高校与社会的合作。社会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扮演协同合作的重要角色。高校应该加大与社会合作的力度,争取社会多方的支持。
  (1)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责任、爱心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企业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高校团委在发挥自治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面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加强与社会爱心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双向合作机制,加强彼此沟通,争取资金支持。
  (2)加强与NGO的合作。NGO在促进社会公平、弘扬公益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也是许多NGO工作的内容之一。高校在与NGO的合作中,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志愿服务资源,通过与NGO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基本职能,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高校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信息和志愿服务渠道。
  (3)加强与社会志愿服务团队的合作。目前,除了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其他志愿者队伍资源往往分散在组织、民政、关工委、工会、妇联等部门。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志愿服务资源,通力合作,借鉴在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方面的经验,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
  高校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志愿服务流程。阵地化的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在实现志愿服务科学、系统化运作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提供专门的资金和途径。
  1、多方位宣传,多角度规划。在加强高校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的过程中,政策宣传必须放在首位。高校团委在组织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时,从阵地化建设的目标、宗旨、意义、组织形式等多方位宣传,多角度规划,确保阵地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促进志愿服务的作用。
  2、建立专项资金。高校团委成立专门的资金用于高校志愿服务阵地化建设,确保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促进固有志愿服务阵地的系统化组织运营。
  3、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高校团委可以联合高校教务部门进行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通过以学院为基本单位,学校辅助支持的模式进行。实践创新基地是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志愿者可以通过实践创新基地获取丰富的志愿服务信息,与此同时,学习志愿服务的理论和技巧。实践创新基地的主要职能就是对高校志愿者进行培训。
  (三)统筹“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组织化发展模式。志愿服务活动零散、重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表现为志愿服务对象被强迫服务,重复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专门的分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形成统一志愿服务项目库。高校方面,通过与社会合作,明确高校所属地社会可以提供的志愿服务渠道,整合规划志愿服务活动,将高校志愿者所参与的所有志愿服务活动统一分类,形成系统的志愿服务项目库,项目库包含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比如,法律援助类、科技创新类、扶老助残类等。
  2、权责分明,统筹规划。在形成项目库的基础上,高校整合内部所有志愿服务团队资源,施行志愿服务项目申请、审批制度,各志愿服务团队结合自身的志愿服务兴趣、人数、规模等因素进行志愿服务项目申请。这样,项目库可以对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记录与反馈,避免服务对象出现被重复服务、强迫服务,同时可以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四)量化“志愿服务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量化考评机制   合理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是调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性的有力措施。对志愿者行动进行评估和考核的目的是定期检查志愿者行动的效果,以推进行动向科学化方向迈进。合理的评估体系必然包括科学有效的量化考评机制,绩效考核是高校志愿服务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核心。科学有效的量化考评机制包含以下几点:
  1、出台科学有效的量化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包括具体的考核方式、内容,改变高校以往单纯地以志愿服务时间、人数来进行考评。具体考评标准为:(1)志愿服务的时间(2)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3)志愿服务的宣传效果(4)志愿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5)志愿服务阵地建设。量化考核标准中重点突出志愿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通过社会志愿服务对象来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以及科学性。
  2、横向考核与纵向考核相结合。横向考评与纵向考评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模式。横向考评指的是高校、社会两方面的考评。高校由负责统筹全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校团委进行考评,根据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重点突出。纵向考核指的是由志愿服务团队自上而下的考评机制: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总体考评—志愿服务团队总结考评—志愿者自我考评。横向考评与纵向考评结合,全方位对高校志愿服务进行考评,确保考核的有效性、科学性,促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祝小迁 窦贤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182-183
  【2】张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71-72
  【3】吕丽.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1,(19):74-75
  【4】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1
  【5】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1
  【6】张辉.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运作机制[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本文是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研究成果一部分。项目编号是201310290058 ,指导教师李全彩,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的主观能动意识不仅是提高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提升的关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应当以教师自我发展与其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为前提,以教师的威信力和对教育教学等环境影响力为手段,在学校的整体大环境中,实现教师的全方位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立足本岗并切合本校的实际学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意识和其在教学改革中
期刊
【摘要】 我们的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可实际上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切实地帮助学生有效改善英语学习也自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校本课程  【分类号】G633.6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耗时多、效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这各层次英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有时也会成为一个制约
期刊
【内容摘要】近几年高等教育需求急剧攀升,其发展呈现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取向的发展态势;与之相反,高校内涵建设却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聚焦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和外部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尝试探索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之路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教育;新思路  【分类号】:H319  一、学生社团的作用  第一,社团的健康开展有利于促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提高大学生品质素质与人文精神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大学生品质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提升进行了论述,以此为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字] 大学生;品质素质;人文精神  0.引言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能力低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而且要在内容上强调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使用化,用贴近实际生活的内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学习情感,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整体效应”.“重多元 重综合 重立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发展眼光去评价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多元化;智能评价  【分类号】G633.3  一、新课标下高
期刊
[摘要]教育和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本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成为培育企业文化,构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教育 培训 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企业是否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从表面上看,它依赖于资金、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人。人的因素,人的素质是决定一切
期刊
[摘 要]井下辅助运输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辅助运输设备,并对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井下运输 辅助运输 现状  中图分类号: T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具有运输线路长,巷道条件复杂,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在辅助运输方面经常发生掉道翻车、跑车
期刊
【分类号】:F426.31  上周参加研修培训,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活例,说她到某县去给骨干教师上课,发现下面座中有一位极为面熟,一问才知道他已经连续参加第三轮培训了,却未见有多大长进,至今仍没有成为真正的骨干,教授忍不住给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提意见了,这样的老师下次就不要让他来了,不然把这机会老占着,多浪费资源啊。  听了这个例子,让我又想起我们学校的一位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他对多年以前的前任校长没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普通高等院校的班主任不同。本文旨在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分析班主任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  【分类号】:H319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学生成长的教育者,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导航者,更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方向。班主任担负着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