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几年高等教育需求急剧攀升,其发展呈现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取向的发展态势;与之相反,高校内涵建设却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聚焦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和外部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尝试探索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之路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教育;新思路
【分类号】:H319
一、学生社团的作用
第一,社团的健康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活动,因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的作用。据调查,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第三,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入学的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学生社团在促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社团的活动虽然不等于思想教育的延伸,事实上,像MMDS等社团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思想教育色彩,不少社团举办的讲座、活动客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起了促进作用。
二、学生社团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量。
第二,降低工作效率。当学生社团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等)的目标发生矛盾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社团成员的需求不一致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某些规范限制了学生社团活动时,学生社团就会成为一股销蚀力量,降低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阻碍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容易产生小圈子。作风和帮派势力,成为传播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温床,是学生团结和集体凝聚力的腐蚀剂。
三、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误区
(一)为活动而做活动。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活动为会员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实践平台,活动本身的质量和形式、效果直接影响着会员的成长。质优的活动往往能带动大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能力。然而部分社团一味追求举办活动数量,从而忽视了活动的质量于目的。会员更多的是被动拉着参加社团活动,而不是主动参加活动兴趣全无。
(二)“无奖励不参加”观念盛行。社团活动本是兴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发展至今却变成单纯追求奖金、德育分的刺激性活动。社团活动组织者十分苦恼,一个不错的活动却因为没有实质性奖励而被遗弃一旁,宣传活动时经常碰见学生不屑地问道:有什么奖励吗?因此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最本质的意义。
(三)重比赛轻论文。社团自身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是社团特有的文化。通过开展日常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和讲座、进行学术研究,以此来传播和发扬社团文化。学术比赛和学术论文都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的成果,两者都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不错方法。然而现阶段众多社团都重视学术比赛而轻视学术论文研究,学生的写作能力、事件分析能力、调查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出来。学校的报刊、杂志上很少出现学生作品,更多的学生课题无人问津,学术论文有待社团进一步重视。
四、解决学生社团发展误区新思路
(一)把握方向,提高对学生社团思想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组成的,但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片面。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学院学生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外部机制上,积极给政策、给人员、给经费、给设施;在内部机制上,寻找依托点、凝聚点和结合点,研究新形势下二级院系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学生社团最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二)拓展空间,鼓励学生社团主动与社会对接。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利用社团的优势和条件为社会服务。例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到社区、基层调查学习,到企业、农村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并在多方面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集中活动,掀起社团文化的高潮,展示社团文化的风采,促进社团活动品质的提升和精品活动的涌现,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走向社会。
(三) 探索创新,培育学生社团特色。创新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展现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从目前学生社团发展来看,要鼓励各种形式的活动创新,引导广大学生社团主动顺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各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率。
(四)重视骨干,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骨干对社团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引导不能求全责备,应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把社团骨干当作学生积极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和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社团骨干的素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
(五)加强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组建的过程中热情很高,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组织能力,要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除了团组织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担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还可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通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
五、结语
高校社团的发展不仅是社团组织者的责任,更是学校和社团指导老师的责任,社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高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平台。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规范制度,为社团提供更多资源,提升社团创造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沟通渠道畅通,增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主动。
【参考文献】
1.石磊.试析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12-15.
2.张留山.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4):24-29.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教育;新思路
【分类号】:H319
一、学生社团的作用
第一,社团的健康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活动,因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的作用。据调查,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第三,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入学的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学生社团在促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社团的活动虽然不等于思想教育的延伸,事实上,像MMDS等社团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思想教育色彩,不少社团举办的讲座、活动客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起了促进作用。
二、学生社团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量。
第二,降低工作效率。当学生社团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等)的目标发生矛盾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社团成员的需求不一致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某些规范限制了学生社团活动时,学生社团就会成为一股销蚀力量,降低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阻碍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容易产生小圈子。作风和帮派势力,成为传播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温床,是学生团结和集体凝聚力的腐蚀剂。
三、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误区
(一)为活动而做活动。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活动为会员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实践平台,活动本身的质量和形式、效果直接影响着会员的成长。质优的活动往往能带动大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能力。然而部分社团一味追求举办活动数量,从而忽视了活动的质量于目的。会员更多的是被动拉着参加社团活动,而不是主动参加活动兴趣全无。
(二)“无奖励不参加”观念盛行。社团活动本是兴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发展至今却变成单纯追求奖金、德育分的刺激性活动。社团活动组织者十分苦恼,一个不错的活动却因为没有实质性奖励而被遗弃一旁,宣传活动时经常碰见学生不屑地问道:有什么奖励吗?因此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最本质的意义。
(三)重比赛轻论文。社团自身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是社团特有的文化。通过开展日常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和讲座、进行学术研究,以此来传播和发扬社团文化。学术比赛和学术论文都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的成果,两者都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不错方法。然而现阶段众多社团都重视学术比赛而轻视学术论文研究,学生的写作能力、事件分析能力、调查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出来。学校的报刊、杂志上很少出现学生作品,更多的学生课题无人问津,学术论文有待社团进一步重视。
四、解决学生社团发展误区新思路
(一)把握方向,提高对学生社团思想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组成的,但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片面。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学院学生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在外部机制上,积极给政策、给人员、给经费、给设施;在内部机制上,寻找依托点、凝聚点和结合点,研究新形势下二级院系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学生社团最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二)拓展空间,鼓励学生社团主动与社会对接。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利用社团的优势和条件为社会服务。例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到社区、基层调查学习,到企业、农村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并在多方面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集中活动,掀起社团文化的高潮,展示社团文化的风采,促进社团活动品质的提升和精品活动的涌现,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走向社会。
(三) 探索创新,培育学生社团特色。创新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展现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从目前学生社团发展来看,要鼓励各种形式的活动创新,引导广大学生社团主动顺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各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率。
(四)重视骨干,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骨干对社团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引导不能求全责备,应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把社团骨干当作学生积极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和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社团骨干的素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
(五)加强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组建的过程中热情很高,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组织能力,要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除了团组织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担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还可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通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
五、结语
高校社团的发展不仅是社团组织者的责任,更是学校和社团指导老师的责任,社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高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平台。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规范制度,为社团提供更多资源,提升社团创造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沟通渠道畅通,增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主动。
【参考文献】
1.石磊.试析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12-15.
2.张留山.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