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师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得好些呢?我认为首先要备好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首先熟悉和精通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化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得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聽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收看收听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 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有的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出发,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 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聚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基础,应积极参与。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融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瓦房店市)
其他文献
摘要: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而师生关系对立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关键词:平等;和谐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学生实际;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38—01  一、备课时紧扣新课标,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备课,备课时教师首先会确定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教师首先参考的是文本,他们从课文中寻找实施教学的方向,以及需要学生达成的结果;其次是参考网上教案,多看几个
将8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UTI)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肝肾功能指标、早期并发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TCC组)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理解是死的,如同
〔关键词〕 数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优  化性;高效性;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41—01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是联系高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桥梁和纽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使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场景,将这些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从而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多媒体技术给物理课堂带来的优势    1. 学生可得到多重感观刺激  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乙酰肝素酶在56例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轻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18例)、54例宫
教师以精心、巧妙地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亢奋状态是教育的上上之策。温故知新法、直观引趣法、设疑激趣法、悬念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