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蕾:朱教授您好,近期,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大家都很关注。那么,此前颁布与实施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可能影响有哪些呢?
朱彩兰:毋庸置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会有显在的影响。
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影响。2003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在缺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制的,虽然說当时研制过程中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预留了空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感觉基础不牢。这一点也的确给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困扰。现在,2017年版高中课标业已发布,较之2003年课标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层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成为一种刚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正在研制之中,可以预测的是,它会与高中课程标准思路一致,以保证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连贯性与系统性。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需求,更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现实需求。实际上,各省市都在等待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其中,也有部分省份积极行动起来,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本省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或教学指导纲要。譬如,江苏省早在2018年就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精神,调整形成了最新一轮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王蕾:是的,江苏省教育厅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依据2017年版高中课标进行的调整,并尽量保持一致:结构的一致性,包括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基本理念的一致性,从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情境、评价体系等方面关注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关注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这些内容与高中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朱彩兰:刚才你提到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内容变化。实际上,高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二个方面影响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
2017年版高中课标发布后,一线教师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内容,如必修模块中程序设计的比重明显加大,难度上也明显加深。这就需要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必要的基础。
不难发现,各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中开始关注程序设计尤其是Python教学,主要是体现在初中教材中。譬如,李登旺、王爱胜等主编的《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泰山出版社,2018)中就涉及Python教学内容。据我了解,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基础(必学)、提高(选学)两大类内容,相互有所交叉。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内容在两类内容中都有涉及,分别是基础类中的技术领域3“数据计算与程序设计”及提高类中的技术领域5“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则体现在不同的分册中,基础类的程序设计安排在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初一上学期),重点关注语言学习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规范,以及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具体项目包括“探究用程序加工数据的过程”“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提高类内容则安排在第二册的第二单元(初一下学期),强调“用算法高效寻找问题答案”,具体目标是以枚举、迭代、排序、递归、分治等高级算法的思想、过程、应用方法为主体,兼顾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语言设计算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根据这一目标定位,教材中共设计了六个项目,把编程实验可能涉及的基本语法进行简要介绍,保证学生能够看懂实验程序,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得出实验结论,并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和逻辑关系,不强调系统学习Python的语法知识,不强调命令和语法的细化学习。对于有难度的“递归”“分治”等建议为提高内容,以了解和体验为主,不要做过高要求。
王蕾:您提到了Python的话题,这也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注意到课标中有关程序设计的比重较大,这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主流儿童编程语言中,Python的热度较高,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相关软件在各地实验推广。那么,教材中的程序设计内容是否能做到大面积的普及性教学呢?
朱彩兰: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专门体现Python程序设计的内容,但青岛市已于2018年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了编程教学,教学手册中有18节内容的安排,并将Python语言编程纳入初中信息技术会考。下一步,青岛市的中小学编程教学将由全面普及推广转变为高质量普及推广。
另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制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也关注到Python。该分册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ython程序基本结构”和“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能用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掌握算法与程序的基本方法。在目标上体现出对高中教学的支持。
部分省份的教材中没有涉及Python内容,但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行动起来,通过申请课题的方式,编写初中Python区本教材或校本教材,体现出来自教师层面的关注。
王蕾:我明白了,编程教学正在以适宜的方式呈现在各地的教材中。有的分布于小学高年段,有的分布于初中年段。其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均为感知编程语言、编写简单语句、解决相应的生活算法问题。那么,除了程序设计模块,还有哪些重点内容是值得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关注的呢?
朱彩兰:除了程序设计模块,各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还体现出对高中课程标准其他内容的关注。譬如,浙江九年级教材中包括了“数据分析与应用”“3D打印与3D建模”“智能机器人”等单元,使学生了解数据分析、3D打印机及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据分析及呈现、3D建模和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和实践。其中,“数据分析与应用”包括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等内容,与高中必修课程“数据与计算”形成有效衔接。
朱彩兰:毋庸置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会有显在的影响。
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影响。2003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在缺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制的,虽然說当时研制过程中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预留了空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感觉基础不牢。这一点也的确给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困扰。现在,2017年版高中课标业已发布,较之2003年课标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层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成为一种刚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正在研制之中,可以预测的是,它会与高中课程标准思路一致,以保证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连贯性与系统性。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需求,更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现实需求。实际上,各省市都在等待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其中,也有部分省份积极行动起来,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本省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或教学指导纲要。譬如,江苏省早在2018年就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精神,调整形成了最新一轮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王蕾:是的,江苏省教育厅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依据2017年版高中课标进行的调整,并尽量保持一致:结构的一致性,包括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基本理念的一致性,从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情境、评价体系等方面关注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关注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这些内容与高中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朱彩兰:刚才你提到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内容变化。实际上,高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二个方面影响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
2017年版高中课标发布后,一线教师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内容,如必修模块中程序设计的比重明显加大,难度上也明显加深。这就需要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必要的基础。
不难发现,各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中开始关注程序设计尤其是Python教学,主要是体现在初中教材中。譬如,李登旺、王爱胜等主编的《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泰山出版社,2018)中就涉及Python教学内容。据我了解,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基础(必学)、提高(选学)两大类内容,相互有所交叉。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内容在两类内容中都有涉及,分别是基础类中的技术领域3“数据计算与程序设计”及提高类中的技术领域5“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则体现在不同的分册中,基础类的程序设计安排在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初一上学期),重点关注语言学习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规范,以及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具体项目包括“探究用程序加工数据的过程”“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用循环结构程序自动化计算”。提高类内容则安排在第二册的第二单元(初一下学期),强调“用算法高效寻找问题答案”,具体目标是以枚举、迭代、排序、递归、分治等高级算法的思想、过程、应用方法为主体,兼顾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语言设计算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根据这一目标定位,教材中共设计了六个项目,把编程实验可能涉及的基本语法进行简要介绍,保证学生能够看懂实验程序,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得出实验结论,并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和逻辑关系,不强调系统学习Python的语法知识,不强调命令和语法的细化学习。对于有难度的“递归”“分治”等建议为提高内容,以了解和体验为主,不要做过高要求。
王蕾:您提到了Python的话题,这也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注意到课标中有关程序设计的比重较大,这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主流儿童编程语言中,Python的热度较高,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相关软件在各地实验推广。那么,教材中的程序设计内容是否能做到大面积的普及性教学呢?
朱彩兰: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专门体现Python程序设计的内容,但青岛市已于2018年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了编程教学,教学手册中有18节内容的安排,并将Python语言编程纳入初中信息技术会考。下一步,青岛市的中小学编程教学将由全面普及推广转变为高质量普及推广。
另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制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也关注到Python。该分册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ython程序基本结构”和“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能用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掌握算法与程序的基本方法。在目标上体现出对高中教学的支持。
部分省份的教材中没有涉及Python内容,但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行动起来,通过申请课题的方式,编写初中Python区本教材或校本教材,体现出来自教师层面的关注。
王蕾:我明白了,编程教学正在以适宜的方式呈现在各地的教材中。有的分布于小学高年段,有的分布于初中年段。其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均为感知编程语言、编写简单语句、解决相应的生活算法问题。那么,除了程序设计模块,还有哪些重点内容是值得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关注的呢?
朱彩兰:除了程序设计模块,各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还体现出对高中课程标准其他内容的关注。譬如,浙江九年级教材中包括了“数据分析与应用”“3D打印与3D建模”“智能机器人”等单元,使学生了解数据分析、3D打印机及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据分析及呈现、3D建模和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和实践。其中,“数据分析与应用”包括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等内容,与高中必修课程“数据与计算”形成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