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发展之惑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铛……铛……铛……”,木质座钟9点的报时声划破了办公室原有的宁静,也打乱了张崎兴奋而又略带甜蜜期待的心境,他习惯性地拨弄着手中的打火机。张崎摆弄金属火机的动作学自香港黑帮电影,连贯潇洒,火机金属盖清脆的声响之后,蓝色的火苗跃然而出。张崎并不抽烟,只是这样的酷劲还是让他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着迷,更何况这金属火机正是张崎家族工厂的产品。
  张崎此时正独自坐在父亲张国强宽大而又古朴精致的办公室里。父子之间约好9点半将有一个会谈,张崎带着他最新的商业扩展提案给父亲审阅。因为太重视这次会议,所以张崎提早半个小时到达。张崎将打火机翻来覆去地把玩,火机上的双面雕花十分精细,全国能做到这种制造工艺的企业不超过10家。
  张氏企业是张崎的父亲张国强一手创办的。上世纪90年代初张国强毅然从乡镇银行辞职下海,用自己的积蓄和从亲戚那里筹来的资金创办了张氏企业。期间搞过进口文具代理,也做过日化产品销售,最终定位于做金属打火机的代工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张氏企业已经从最初的家庭作坊成长成为全国顶尖打火机代工企业,拥有员工近3000人。每年成千上万的打火机从这个位于浙江小镇的工厂里被装箱装船运往世界各地,摆在从超级市场到专柜的货架之上。
  张崎将火机翻了过来,火机底部刻有“LEO”字样。那是他在英国读书时的英文名字,因为喜欢美国好莱坞明星莱昂纳多,张崎用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当然张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他喜欢莱昂纳多的主要原因。莱昂纳多没有受限于自己与生俱来的一副好外表,甘当花瓶,而是放弃英俊小生的定位,不断地向实力派演员努力转型,最终成为了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的御用演员,靠演技在好莱坞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莱昂纳多这样的定位及事业轨迹,无疑是被打上富二代标签的张崎所梦寐以求的。
  来自父亲的期许
  张崎放下了火机,整了整放在自己身前厚达300页装订精致的项目计划书。张崎回国的这两年,从给张国强做董事长助理开始,然后下放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部门轮岗,正好经历了这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是给全球几大著名的打火机厂商做代工,所以张氏企业几乎没有去做市场拓展,在产能产量上对代工订单的依赖几乎是100%。欧美市场萎缩的需求让张氏企业的订单数量减少了近30%,同时国内迅速增加的用工成本也在侵蚀着代工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原有的15%左右的毛利率也下降到了10%以下。
  张国强甚至在频频上门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劝说之下,动过卖掉企业的念头。面对越来越严酷的国内外环境,张崎自己做了很多市场研究,他发现目前国内的金属打火机市场本土品牌众多、档次不高、工艺较差,还处于单纯的功能定位、价格竞争的状态,而有限的中高端市场又被张氏的代工产品等国际品牌占据。张崎觉得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他于八个月前向张国强提出开拓国内市场的思路,并且说服张国强重金聘请咨询公司为张氏企业制定了开拓国内市场的一揽子战略方案。张崎醉心于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在张氏企业自有品牌的商业远景里面。在第一、二阶段咨询项目汇报时,他都将一些自己对市场的见解提供给了咨询公司。
  摆在张崎面前的这份项目计划书已经打上了他自己的烙印,他迫切地希望得到来自父亲的赞许。昨天晚上准备这些材料的时候,张崎并没有将装订工作交由他的秘书,而是自己站在办公设备前,看着报告一张张被打印出来,再亲手将它们装订起来。张崎很享受这一过程,期间他仿佛感受到企业的未来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美好的蓝图或许可梦想成真。
  张崎是张国强的小儿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张峰。“峰高千仞,崎磊落”,是张国强对两个孩子的期望。张峰中专毕业就没有继续念书,而是早早进入张氏企业。在张国强手底下,张峰一点一滴地学习如何去营运一间工厂,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国外客户关系等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张峰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做事一板一眼,多年以来也受到供应商、公司内部人员、客户的信赖。特别是近几年,张峰凭借着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力主公司投资了商业地产项目并购入多处商品房。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这些项目的价值如今都大幅增加。因此,虽然张氏企业经营不太景气,但家族财富净值却迅速增长。
  张崎在英国读了6年书,顶着硕士的光环回国加入张氏企业。张国强也非常器重他这个小儿子,在他最初的设想里,就是希望张崎能够肩负起家族企业发展的重任,特别是运用他良好的英文能力跟客户沟通,开拓国际市场。张峰管工厂生产,张崎管客户开拓,兄弟二人联手将企业做大做强,张国强自己就可以放心地退休回家安度晚年了。张国强开始有意地锻炼张崎,将张崎从自己的身边调动到基层去轮岗,让他感受一线的企业氛围并了解企业运营生产的真实情况,希望能把“地气”给儿子接上。张崎也很耐心地在各个部门学习。在各个部门轮岗期间,张崎在各个部门都找到了一些管理漏洞,并尝试着提了一些改进建议。当然也没有人真正拿这些建议当回事,权且听之。同时很多公司里的老臣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海归来管理生产运营并不服气。有一次张崎告知采购处将实现一项新的原材料采购流程规定,采购处长仔细听了张崎的说明,并表示要认真贯彻下去。可是张崎刚一出门,就听见采购处长打电话给他哥哥张峰询问是否确有其事。在得到肯定答复以后,采购处长还忍不住用言语揶揄了张崎几句,虽然不外乎是眼高手低之类的老话,但这让门外的张崎真是无地自容。张崎在英国读商科,很大的精力都花在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等科目的学习上,现在回到了自己家的企业,他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真正的商业实践机会,把自己所学的先进的商业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如今张崎希望借着这个咨询项目,创立自主品牌,理顺公司治理结构,摆脱代工企业的地位,毕其功于一役,将企业牢牢打上自己的烙印,就如同手中这打火机底部的“LEO”一样。
  兄弟阋墙
  而在这一过程中,张崎和张峰两兄弟的隔阂也越来越大。面对弟弟,张峰一直有着“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这样的“沙家浜”情结,觉得企业是自己跟着父亲一步一步做大的。这些生产管理上的流程、制度,既不是哪本教科书里教他的,也不是哪个聪明人坐在屋子里拍脑袋拍出来的,完全是在几十年生产管理中的经验积累。而张崎刚出校门就对整个工厂生产体系横挑鼻子竖挑眼,着实让张峰接受不了。   张崎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设想有时候在他人看来是无的放矢。他抓住了公司在上马ERP系统五年之后,对于供应商和订单的管理还是信息孤岛的状况,提出要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理顺。张国强和张峰也意识到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显然是不够的,未来企业必然要走向全面的信息化,于是同意了张崎的提议并请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来帮助公司上马一整套整合了原有生产管理系统的新ERP系统。而在理顺了企业信息流之后,张崎想抓住经济低谷的契机带领企业往整个价值链的下游走,推出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摆脱代工企业这种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企业定位。
  张崎所描绘出来的远景,虽然张国强和张峰不完全理解,但是他们也都隐约觉得代工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太高,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特别是张国强,他曾经考察过一家福建的制鞋企业,这家企业原本是给国际运动鞋品牌做代工,一双在终端零售店可以卖到600元的鞋子,他们的代工费用只有区区20元。后来这家企业决定推出自己的品牌,开拓国内市场。他们最初推出主打中低端的运动鞋产品。一双鞋子虽然在终端只卖200元,但他们的毛利可以达到80元。几年来,这家制鞋企业的营收翻了好几番,彻底结束了代工企业的身份,逐渐转变成为主打时尚的运动鞋自主品牌公司。张国强当然也想复制这样的企业转型故事,可是一方面他年龄大了,精力有限,而张峰在负责家族的房地产投资以后就有点瞧不上实业这点“辛苦钱”了;另一方面,相对来说高端打火机的代工收益还是有保障的,竞争原本也不是十分激烈。因此转型计划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如今张崎提出的企业转型之道正好契合了张国强曾经的设想。张崎提出要找顶尖的咨询公司来帮助制定相关战略,虽然耗费不菲,但张国强和张峰还是同意聘请这家由张崎选择的咨询公司。张崎这下子找到了兴奋点,在整个咨询项目进行的3个月时间里,张崎每天都要和咨询团队发邮件沟通,把他的很多理念和设想告诉咨询团队,并且会不断询问他们的专业意见来修订自己的一些行业认识。张国强和张峰起初也参加了第一次的项目汇报会,咨询公司使用的大量管理工具和行业分析手段对于他们俩如同云山雾罩,于是他们(尤其是张峰)对这个项目逐渐变得意兴阑珊。在咨询团队向企业索要内部数据时,张峰总是要等到张崎通过张国强来找他时,他才催促下面分管的部门领导去收集整理。
  在一次屡屡索要数据未果之后,张崎给张峰打电话要求哥哥必须重视这个项目,及时提供数据。
  张崎在电话里说:“你知道,我们做这个项目花了600万元,你这边数据迟到一天,就相当于损失7万元。”
  张峰在电话那头没好气地说:“上个月我在市中心买的那个商业地产每平米涨了5000元,我持有的物业400平方,赚了200万元,正好给那帮假洋鬼子顾问们发工资。”
  从那以后兄弟两人就没有再直接联系过,公司例会上也不说话。张峰彻底跟这个咨询项目划清界限,不再参与任何相关会议和讨论。
  上周是项目的最终汇报会,张国强因为要参加一个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商业会议而去了香港,张峰让秘书打了个电话告诉张崎他有公司例会走不开,但要求张崎在会议结束之后把会议纪要报送一份给他。张崎独自一个人参加了最终的项目汇报会。在他眼里这个项目做得很成功。咨询团队严谨、专业,对代工行业的整个发展认识深刻,同时对于企业战略转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地。张崎在回到家族企业工作以后,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些不同于父兄的认识,但屡屡被批脱离实际,甚至连一直对他十分器重的张国强也有一次说他书读得太多了,这让张崎心里很不服气。通过这次做战略咨询项目,张崎修正了部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认识,更坚定了他自己原有的关于企业远景的一些想法。张崎和咨询团队最终要把张氏企业从一个代工企业转变为一家以国内市场为主、自有品牌、中高端时尚打火机产品的现代企业。
  张崎手指轻扣着这厚厚的项目汇报书,畅想着要让天下男孩人手一个他的打火机,抽烟的男孩用它点烟,不抽烟的男孩用它扮酷;还要让享受生活情调的女孩用它点燃生日蜡烛。想着想着张崎不由得出神。铛……座钟报时九点半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他知道说服老爸张国强支持他梦想的决定时刻到了。
  父子对决
  张国强准时走进了办公室。多年的实业经验养成了他精准的时间利用习惯,他曾经看过一个记录片,说在赛车手的世界里,时间不是一秒一秒的,而是精确到0.1秒的。他深以为傲也乐得告诉别人,在他的世界里时间和赛车手一样的精确。
  张崎站起身来喊了一声:“爸。”只有在这样一对一的私密场合里他才会这样称呼张国强,平时在公司他都称呼张国强董事长。
  张国强笑着拍拍儿子示意他坐下,张崎一直是他的骄傲。张国强有时会想,他和张崎之间他最开心的时光是张崎还小的时候,那时他还不是很忙,每天都要接送张崎上学放学。张崎在英国读书,他出去应酬,别人问到他儿子在哪时,他嘴角一扬说出“我儿子在英国读书”,那是多么的自豪。不管怎么样,在张峰和张崎这两个孩子里,他对张崎的期望更高一些。可是这几年看着张峰在公司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并且投资房地产替家族赚得盆满钵满,他又有些摇摆。有时他也会想,是不是自己以前把所有复杂的社会关系、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都替张崎拦了下来,导致这个孩子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上周的项目汇报不错吧?我在香港和私募基金开会的时候就收到你的报喜短信了。”张国强一边说话,一边戴上了自己的老花镜。
  “非常成功。”张崎提高了自己的声调,努力想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父亲。“我们应该立刻上马这个项目,已经有一家竞争对手抢先在做这个事情了,以我们的生产能力还是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的,我们应该赶在主要竞争对手之前完成战略转型抢占中高端市场。”
  “嗯,不错。”张国强粗粗翻了一遍项目汇报书,因为很多图表和管理流程图他并没有看得进去。对于他们这一代企业家来说,做一个商业决定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商业直觉和对团队执行能力的估计,而不是依靠精准的商业分析。“那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今年年底之前开始组建一家新的公司,利用现有剩余的生产能力,主推中高端产品,分省选择10-15家一级经销商,进军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市场。利用三年时间扩大到所有的二线城市,这个时候再推出价格稍低的中端产品,将渠道下沉到东部的主要三线城市……”
  “10-15家一级经销商,你从哪里去找这么多优质的经销商资源?”张国强打断了正在眉飞色舞的张崎,问道。
  “招商引资啊。我们前几年可以不赚钱,先专注于市场份额,通过量换取未来。给经销商更高的渠道利润。”张崎显然是有备而来。
  张国强心里暗地摇头,这种激进的商业扩张要不就是建立在动用大量资金铺货的基础上,要不就是建立在良好的经销商关系基础上。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种纸面上的诱惑再大也不足以吸引到优质经销商的加盟,更何况长期做出口代工的张氏企业在经销商的积累上几乎是零。其实张国强心里的备案是自建销售渠道,从浙江这一有着丰富人脉资源的地区先做起。在张国强心里,北、上、广巨大的市场潜力往往意味着血雨腥风的残酷竞争。可是眼见着儿子正处在兴头上,张国强也不忍心打击他的积极性。
  “五年以后我们就可以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全系列产品,覆盖整个东部沿海区域的主要城市,我们将在2016年全面退出代工业务,专注于自有品牌的品牌建设。”张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远景描绘中。
  张国强微笑着看着儿子,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长远规划,可谓家门之福;忧的是这么大的企业转型要如何说服包括张峰在内的管理团队?如此大的投入可能需要张峰出售地产物业来为项目供血,这样本已紧张的兄弟关系会不会一触即发?甚至在他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是否有恒心和毅力完成这种所谓的“企业再造”。此时此刻,张国强心里有很多问题,有些要问张崎,有些要问张峰,有些只能问他自己。他又看了一眼报告中的方案综述部分,就一个他十分关心的问题向张崎问道:
  “我们目前只有代工企业的管理经验,这种转型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如何管理这个新的品牌和企业?”
  张崎嘴角泛起了胸有成竹的微笑:“我们将组建一个国际化团队来负责这个品牌的扩张和管理,聘请猎头公司为我们选择职业经理人来担任核心职位的领导者,其他运营职位我希望通过内部挖潜和内部竞聘来解决。”
  张国强点点头:“看来你想得很全面了,很好,下面我还有一个会议,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回头叫秘书安排一下,看看这星期你哥跟其他几位董事的时间怎么样,我们董事会碰个头,开会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项目方案。到时候你也一起参加。”
  张崎虽然有点意犹未尽,但是听到父亲希望自己参加董事会的讨论,还是觉得很开心。他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名牌西装,跟张国强道别。张国强送张崎到门口,最后习惯性地在儿子头上拍了一拍。
  心事重重
  送走了张崎,张国强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这几年张峰一直劝他少做一点实业,多购买一些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可是他总觉得对这些金融行业看不懂且里面有几分虚火,实业是他一直不愿意放弃的。可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确实在以几倍于实业的速度增长,所以在具体的企业发展上,张峰要投的地产项目只要是在张国强的能力范围内,他也一直都在全力支持。如今金融危机来了,传统的出口代工项目眼见着下滑得很厉害,张国强也希望自己的实业能够成功转型,改变靠欧美订单吃饭的现状,但是他没有想到张崎的转型方案如此激进。如果真的一下子要投入如此众多的资源去做这个项目,影响到的不仅仅是现有的代工业务,还可能影响到张峰负责的企业投资业务。这个转变对于公司业务和家庭关系来说都是巨大的。20年的实业经营已经让张国强感觉到自己老了,他不知道什么叫供应链管理,也不知道什么叫渠道下沉,他懂得的只是用低廉的成本制造质量上乘的产品去赢得客户的订单。他隐约觉得两个儿子对于家族企业的定位是如此不同,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持两个人的不同理念。
  对于家庭观念很重的张国强来说,能不能做一个营收天文数字的上市公司,他其实并不在乎,在他眼中,家族即是企业,企业即是家族。当他听到在张崎的规划里需要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来领导家族业务时,他心头不禁掠过一片乌云。张氏企业虽然也建立了所谓“现代管控”,但是与很多民营企业一样,董事会形同虚设。他这个董事长一不知道自己企业一年精确的营收数字,二不知道精确的成本结构。运营主管的权力是企业里最大的,这样的职位交给外人他不放心。何况张国强已经55岁,能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已经不是他最关心的,家和万事兴,如何能让张峰、张崎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如今,张国强感觉到小时候亲密无间的兄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张崎还没有结婚,结婚之后这两个小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平衡?他自己在几年之后也会退出企业具体运营,到时候企业权力结构是怎么样的,兄弟利益如何划分,会不会像当地某些民营家族企业一样出现兄弟反目?
  张国强望了望桌上的全家福,这张照片摄于张崎的毕业典礼,英式的硕士服将张崎衬得帅气十足,张峰和张国强虽然穿着定制西装,但仿佛是借来的,行头总是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父子三人笑容灿烂,一家其乐融融。
  张国强上周去香港是和一个欧洲的私募基金谈收购问题。这家私募基金看上了张氏企业上乘的工艺和生产能力,希望全额将张氏企业买下来。虽然价格不是这几年来谈收购的私募基金中最优厚的,但是也给出了很有竞争力的报价。早几年企业代工业务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时候,张国强压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如今金融危机之下,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困境,两个儿子又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有着巨大的分歧。出售公司的想法在张国强心里被提起的次数越来越多。张国强的实业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越来越飘渺了。到底是二次出发企业再造,还是减少实业专注于投资,或者索性出售资产断了念想?张国强越来越觉得自己年龄大了,站在这个岔路口上,他想不明白这家20年的家族企业该何去何从?
  李睿:供职于某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点评
  因为兄弟俩的性格、兴趣、教育经历、企业家的潜质等方面差异很大,难以泯合,所以,让兄弟俩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战略意图分头发展各自的事业比较妥当。
  储小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国强应该喜大于忧,一是创业成功,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持续发展二十年,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属于民营家族企业的佼佼者;二是有两个儿子,并且都有继承家业的意愿和行动。这颇属难得,有的家族企业老板要么没有两个儿子,要么后代没有接班的意愿和兴趣。
  张老板两个儿子的经营理念也有些特别,按理说,大儿子张峰很早就在父亲身边协助打理,应从行业和市场发展的趋势中提炼出传统行业如何转型的方案,可是却偏偏转向商业地产。这当然是受到现实商业环境诱导的结果。小儿子张琦从英国留学回来,按理对继续从事父辈的传统行业不太有兴趣,一般可能会热衷于玩玩资本运作或电子商务之类,可他偏偏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由于两个儿子的趣向不同,于是,张老板的家族企业发展就面临或即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战略意图分歧律。当有多个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投资与运营,并且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会出现家族成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不同的战略意图。这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一些小问题上,家族成员可能会更容易协商配合,但涉及到大方向问题,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2.控制权争夺律。由于战略意图不同,若各方都想随己所愿,难免会在经营控制权的掌控方面形成争夺。目前,虽然张老板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还不是很严重,但兄弟俩的沟通已经很困难,甚至难以在会议桌上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隔阂已经很深。张老板甚至想到,等张琦结婚,兄弟俩各自的家庭能否和睦相处,都难以料定。
  3.家族情感淡化律和企业权威衰减律。由于战略意图的分歧和难以避免的控制权之争,往往会伤害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出现家族情感的逐渐淡化。到目前为止,张老板依然拥有绝对权威,但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新一代掌门人要继续保持上一辈的权威,实属不易。若家族企业没有一个权威,就难以维持统一。
  笔者给张老板的建议如下:
  1.让两兄弟各自分殖发展。因为两兄弟的性格、兴趣、教育经历、企业家的潜质等方面差异很大,难以泯合,所以,让兄弟俩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战略意图分头发展各自的事业比较妥当。如果把他们始终捆绑在一起发展,想形成家族的抱团优势,就必然会造成很高的沟通协调成本,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各自企业家潜能的发展。要分殖发展,还得要考虑是主动友善分殖还是被动互伤分殖。所谓主动友善分殖是指创业的家族成员充分尊重彼此的意愿,对模糊的产权、市场分割等利益的分配都能友好协商,尤其是有的家族成员能在利益分割上主动让步,甚至作出牺牲。所谓被动互伤分殖就是相互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困难,甚至发生或明或暗的利益争夺,于是不得不分家,而且由于对企业整体资源、市场的争夺,造成各自利益都蒙受损失。
  2.审慎地实施企业的双元战略。所谓双元战略,是指企业在拥有一定冗余资源的情况下,把这些资源在探索式利用与开发式利用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所谓探索式利用,即是把资源用于多元化发展,研发新的产品,以获取未来的竞争优势;所谓开发式利用,就是把资源用于现有产品的系列开发,其中应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以维持目前稳定的收益。显然,开发式利用是相对保守、稳健的战略。
  张老板的企业实施双元战略是有一定条件的,因为打火机产品市场收益没有完全失去,而且国内市场拓展有空间,加上大儿子张峰进入商业地产为企业赢得了不少的利润,企业有一定的资源能力进行转型升级。问题是,小儿子张崎的方案过于冒进,投资额大,风险自然大。所以,应对小儿子的转型方案做进一步审查和修改,使之切实可行,并要特别注意降低投资风险。
  3.清晰界定家族成员的股权。案例中没有提到张老板的企业股权是如何界定的,这一点不明确,一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隐患。浙江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先生传授的经验之一就是“口袋理论”,即在家族成员之间清晰界定股权,并明晰经营管理权的配置,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企业治理和制度规则。
  点评:
  我核心观点是:实业不但不能放弃,更要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按照我的口袋理论,兄弟俩都是强人,最好分开经营;父亲要一碗水端平,兄弟俩各管一摊,各自控股,亦可相互持股。
  茅理翔
  方太集团董事长,基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
  张国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情沉重:一方面自己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几十年的火机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两个儿子对如何转型出现了严重分歧,尽管自己十分欣赏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小儿子张崎,尤其是看到了他准备将代工转变成创立自主品牌的雄心与决心。但是,大儿子张峰放弃实业、热衷于投资地产业务并极力反对弟弟的转型方案,原本张国强希望两个儿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梦想已很难实现,搞得不好,两个儿子的矛盾还会升级,使整个家族企业陷入新的危机之中。
  张国强痛苦迷茫,不知下步棋该怎么走。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让三个人都乐意接受、既能攻克传承难题、又能让火机公司转型成功的方案。
  我的方案如下:
  第一步:分立经营
  鉴于张峰、张崎两兄弟均是很有独立主见的强人,按照我的口袋理论:兄弟两个都是强人,最好分开经营。张峰成立张氏投资公司,张崎成立张氏火机公司,独立法人,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这样,两个人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抱负去大展拳脚、施展才能。
  第二步:明晰股权
  老集团公司分成三份,两兄弟各占30%,老爸占40%,两兄弟的30%均套现投入自己的公司,老公司代工企业仍由老爸留守。老爸将涵盖地产在内的张氏企业经过资产核算和银行抵押,以资产和现金两种方式分别投资给两个儿子的公司,老爸在两个儿子的公司里各占40%,两个儿子分别占自创企业的60%。
  第三步:二次创业,扶持实业转型
  老爸在老公司仍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方面仍接单国外高端订单的代工业务,另一方面也尽力扶持小儿子的实业转型,为小儿子企业的新品研发与产能代工全力以赴,同时也可利用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政府、市场、客户、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主动帮助张崎开拓市场、创造品牌,为火机业务的转型再搞一次二次创业。
  第四步:彻底交班
  大约6年后,新品牌创立成功,市场局面打开,张氏火机用自己品牌开始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此时张峰的企业应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张国强还可以有一个新的计划:
  1.彻底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并将他在两个儿子企业中分别持有的40%股份,再一次平均转给两个儿子,这样两兄弟在自己公司分别占80%的股份,兄弟之间又相互持股20%,既共享利益,也共担风险,让张氏家族企业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2.老公司由小儿子张崎收购,继续发展家族实业,大儿子进一步规范投资和地产业务,继续发展家族投资。兄弟俩既可进一步合作,亦可规范治理、独立经营。
  张国强退休后可担任张氏企业的名誉董事长,两个儿子都能大展宏图,张国强的心病也化解了。
  本文责任编辑:高菁阳
其他文献
为什么理性企业不能洁身自好反而相互“共谋”?希望长期存在的理性企业为什么会非理性地参与到非伦理事件中?这些问题依赖传统的理论似乎难以解释。因为理性企业非理性“抉择”至少在表面上看背离逻辑。  令人费解的现象  理性企业不同于非理性企业在于,理性企业会思考,不为眼前利益迷惑而牺牲长远利益。严谨一点界定,理性企业即希望长期存在的法理性组织,与只图眼前利益的投机型非理性企业根本对立。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连
期刊
过去20年来,商业社会无时无刻都在探讨“创新”或“技术进步”。的确,正是因为创新,一些原本只在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现实。一只玲珑可爱的小兔子玩偶,竟然是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你会相信吗?而且这种神奇的3D打印技术将在生产制造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使得高度定制化的小批量产品也可以拥有更低廉的价格,真正抵达消费者的内心——“好用不贵”。快速发展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催生了一个新的阶层——“无领
期刊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受到负面情绪困扰的人员越来越多,已经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为此,全球500强企业中, 9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员工援助计划”,由企业聘请心理咨询师向员工提供心理疏导,以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引导员工正面情绪。  深圳巴士集团引入员工情绪管理(EEM,Employee Emotion Management)体系,在企业管理中倡导情感关怀理念、创造情
期刊
随着技术的变迁,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化,内涵也不再囿于货币金属论,延展到信用货币、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等更广义的货币层次。当前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技术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笼罩在数字货币这一新型货币之上的面纱被徐徐揭开。  根据是否由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可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对于私人数字货币,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在20
期刊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规模已不再是企业制胜的第一法宝,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时代,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然而,企业在成长为“大鱼”之后,却往往被自身“重量”拖累,面临着沦为“慢鱼”的尴尬。大企业如何能在发挥规模优势的同时保持小企业般的灵活性,是许多企业家苦苦思索的问题。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一家拥有26
期刊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技术发展,比特币、全球性稳定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涌现,这是新的货币技术变革,法定货币亦有必要跟上,加强研究探索。自2014年中国央行率先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以来,全球已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在此背景下,本期专题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广泛、深入地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定位、设计、标准、机理和影响,及其与现金、私營支付工具、金融稳定、金融普惠、货币政
期刊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深刻变化,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必然有别于其他国际货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可能加剧的金融博弈和围堵,非常需要人民币提升国际使用程度,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自2009年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推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走过了12年的风雨历程,进行了一场有别
期刊
2007年是中国酒店行业巨变的一年。如家、七天、汉庭、锦江之星等一众经济连锁酒店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中国酒店行业开启了新格局。  最早涉足经济连锁酒店的IDG、华平等几家投资机构也因此获得丰厚回报,令众多投资界巨擘侧目。一时间,连锁酒店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一拥而上,竞相在此领域搜寻更多的“金矿”。  一直蜗居于深圳、当时总共只有十几家分店的维也纳酒店也“交上了好运”,获得了来自
期刊
由于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开始的,因此创业企业在第一代企业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期,企业的成长发展会经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传承过程,这一时期同时也会发生治理结构、企业组织和领导风格的转变,这些转变也会与企业产品乃至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变革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联系在一起。我们将此称之为家族企业的现代转型。  家族式企业的现代转型究竟如何发生?其中有何客观规律?欧美国家的家族企业转型对现阶段中国家族
期刊
台塑集团作为一家营收超过2兆新台币的企业巨头,数十年雄踞台湾产业龙头地位。自1954年创立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一直坚持“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谋求合理的经营利润,塑造了台湾首屈一指的企业集团。  作为台塑的创始人,王永庆的传奇经历早已蜚声海内外,其管理之道也备受学界推崇。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很少了解其实质。因此,尽管许多人都对王永庆的故事津津乐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