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解决的、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读读背背 金钥匙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有排斥文言文的现象。所以,有些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因为学不好文言文,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甚至逐渐趋于平庸了。这可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初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包括古诗词)的考查,所占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以上。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得不解决的、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文言文到底怎么教?到底怎么学?——其实,文言文的学习,肯定有它的关键所在。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总结,认为:学好文言文,必须从读读背背入手。
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熟读成诵,几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半任务。而小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时也显示出非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优美的文章熟读成诵,甚至整册课文都能倒背如流。然后,教师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渗透字音、字形、句、段、篇、语法等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很正确的,因为它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可是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轻视这种做法,而直接选用诸如以分析、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才是以培养抽象思维、提高语文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学法”。殊不知,恰好是摒弃了“背诵法”,才造成了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不知所措、茫然无序的状况。轻视了“背诵法”,表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上,那就更糟糕了。
我们要知道,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大文学家的上乘之作。它们都是人人能诵、朗朗上口、易读易背的古代优秀诗文。如:贴近学生生活的《伤仲永》、《闲情记趣》,妇孺皆知的《木兰诗》、《论语》……还有八年级的《马说》、《陋室铭》、《爱莲说》……九年级的《岳阳楼记》、《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还有八十多首古诗词……不用举例了,编入教科书的,几乎全是名篇。这样的名作,我们不背诵下来,能对得起祖国灿烂优秀的文化精髓吗?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它们都背好。而且,它们都是名著作,男女老少都喜欢它们,写文章的时候都还经常在这些文言文里引用名句名言,学生应当很愿意背诵,而且背诵它们并不困难。在背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背一些课外的优秀文言文,而且背得越多越好。如果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进行文言文的字、词(实词、虚词),文言文简单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然后进行有效积累,那么学习文言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乐事。
我们懂得熟读成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此的重要,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好好地对这个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跟学生讲明朗读背诵的意义
在古今文学史上,凡是取得很高建树的“大家”,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有着超人的“背功”,才促使他们成名成家。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书经》、《礼记》、《左传》等四十多万字的书全部背熟。古代文学家,个个都是从背书走向成功的,而且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对背书极感兴趣了,所以他们背书的能力也令人赞赏。郭沫若的“背功”世人皆夸;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几部大书;茅盾随时能背诵《红楼梦》里的任一章节……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会学习语文的聪明人: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懂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意也自然明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方”在当今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不过时,而且还要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初中文言文教学,想要真正提高学习质量,“熟读成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跟学生讲明这一点。
二、切实做好七年级的平稳过渡工作
教授七年级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顺着小学生养成的“强于背诵”的好习惯,继续采用这种简单易行的传统教学方法——背诵法,来指导他们学习文言文,甚至其它现代文也要采用这种教法。这样,初一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不会有“踏空”、“断层”的感觉。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就不用跨越什么“鸿沟”了。
三、教师要做好背书的示范工作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背课”。要甘于为学生做“背书”的示范,以自已的亲躬示范做学生的好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熏陶,使他们乐于背书。有的语文老师,自已从来不背书,却要求学生去背。检查学生背书的时候,学生站在老师面前背着,而老师自已则看着课文,听着学生背——这样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显得很不公平,也不利于树立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要知道:学生最佩服的是能背得大量古诗文、随时能引用古诗文里精彩句子的语文老师啊!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身的背书经验有效地指导学生理性地读书背书,使学生获得灵活的、具体的背书方法。
四、采用多种切实有效、活泼生动的背书形式
“死记硬背”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它很必要,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家,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刚开始背书的时候,即使对文章的内容还不太了解,也会认认真真地把它背下来,这是他们共有的一个“好习惯”。因此,它应该自然地成为熟读成诵的主要形式。当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达到背书的目的,使背书的过程更生动活泼。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文言文背书竞赛活动、抢答、评比、交流体会、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多背一些优秀名篇。除了背课内的,还要背课外的一些名篇,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多读多背是一把金钥匙,它肯定会打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门和快乐之门,然后顺利地走进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4月
(作者单位:545708广西金秀县桐木中学)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读读背背 金钥匙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有排斥文言文的现象。所以,有些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因为学不好文言文,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甚至逐渐趋于平庸了。这可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初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包括古诗词)的考查,所占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以上。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得不解决的、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文言文到底怎么教?到底怎么学?——其实,文言文的学习,肯定有它的关键所在。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总结,认为:学好文言文,必须从读读背背入手。
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熟读成诵,几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半任务。而小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时也显示出非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优美的文章熟读成诵,甚至整册课文都能倒背如流。然后,教师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渗透字音、字形、句、段、篇、语法等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很正确的,因为它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可是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轻视这种做法,而直接选用诸如以分析、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才是以培养抽象思维、提高语文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学法”。殊不知,恰好是摒弃了“背诵法”,才造成了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不知所措、茫然无序的状况。轻视了“背诵法”,表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上,那就更糟糕了。
我们要知道,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大文学家的上乘之作。它们都是人人能诵、朗朗上口、易读易背的古代优秀诗文。如:贴近学生生活的《伤仲永》、《闲情记趣》,妇孺皆知的《木兰诗》、《论语》……还有八年级的《马说》、《陋室铭》、《爱莲说》……九年级的《岳阳楼记》、《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还有八十多首古诗词……不用举例了,编入教科书的,几乎全是名篇。这样的名作,我们不背诵下来,能对得起祖国灿烂优秀的文化精髓吗?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它们都背好。而且,它们都是名著作,男女老少都喜欢它们,写文章的时候都还经常在这些文言文里引用名句名言,学生应当很愿意背诵,而且背诵它们并不困难。在背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背一些课外的优秀文言文,而且背得越多越好。如果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进行文言文的字、词(实词、虚词),文言文简单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然后进行有效积累,那么学习文言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乐事。
我们懂得熟读成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此的重要,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好好地对这个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跟学生讲明朗读背诵的意义
在古今文学史上,凡是取得很高建树的“大家”,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有着超人的“背功”,才促使他们成名成家。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书经》、《礼记》、《左传》等四十多万字的书全部背熟。古代文学家,个个都是从背书走向成功的,而且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对背书极感兴趣了,所以他们背书的能力也令人赞赏。郭沫若的“背功”世人皆夸;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几部大书;茅盾随时能背诵《红楼梦》里的任一章节……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会学习语文的聪明人: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懂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意也自然明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方”在当今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不过时,而且还要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初中文言文教学,想要真正提高学习质量,“熟读成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跟学生讲明这一点。
二、切实做好七年级的平稳过渡工作
教授七年级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顺着小学生养成的“强于背诵”的好习惯,继续采用这种简单易行的传统教学方法——背诵法,来指导他们学习文言文,甚至其它现代文也要采用这种教法。这样,初一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不会有“踏空”、“断层”的感觉。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就不用跨越什么“鸿沟”了。
三、教师要做好背书的示范工作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背课”。要甘于为学生做“背书”的示范,以自已的亲躬示范做学生的好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熏陶,使他们乐于背书。有的语文老师,自已从来不背书,却要求学生去背。检查学生背书的时候,学生站在老师面前背着,而老师自已则看着课文,听着学生背——这样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显得很不公平,也不利于树立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要知道:学生最佩服的是能背得大量古诗文、随时能引用古诗文里精彩句子的语文老师啊!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身的背书经验有效地指导学生理性地读书背书,使学生获得灵活的、具体的背书方法。
四、采用多种切实有效、活泼生动的背书形式
“死记硬背”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它很必要,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家,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刚开始背书的时候,即使对文章的内容还不太了解,也会认认真真地把它背下来,这是他们共有的一个“好习惯”。因此,它应该自然地成为熟读成诵的主要形式。当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达到背书的目的,使背书的过程更生动活泼。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文言文背书竞赛活动、抢答、评比、交流体会、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多背一些优秀名篇。除了背课内的,还要背课外的一些名篇,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多读多背是一把金钥匙,它肯定会打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门和快乐之门,然后顺利地走进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4月
(作者单位:545708广西金秀县桐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