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著作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现在仅仅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我就深有感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指南。作为一个幼儿教育事业者,肩上的责任更是无比重大,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启蒙教育,将会影响其之后高层次的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给我上了一堂好课,不觉有感而发。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事师表”的楷模。他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师德的至高境界,为后来人树立了一座完美人格、高尚人师的丰碑。
一、第一块“以身作则”的糖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者,表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陶校长让男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等候,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而深表谦意,并送给男生一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将“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这句话做到了实处。作为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孩子是模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比如:中午进餐是孩子在园的一大难事,很多孩子都有挑食厌食的现象,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大多数都会要求孩子将盘中的饭菜吃完。但是有很多教师自己也有挑食情况,当着孩子的面就将自己的饭菜倒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教师的言行不一,不可信赖。在这样的时刻,几乎没有教师感覺到自己的错误,会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对孩子表示歉意。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正说明这个道理。
二、第二块“欣赏孩子”的糖
陶行知先生看到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制止时,男生也立即停手,他就发现了男生是一个听话的、尊重师长的学生,正是看到了他的这一闪光点,才又给了男生第二块糖果。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阳阳,做什么都特别的慢,各方面都和其他孩子有着一定的差距。每次穿衣服、做手工、做练习,他都是将纸随便涂涂,弄得乱七八糟。在班级其他孩子的心中,他也慢慢成为了特殊儿童,当老师问:“刚才是谁发出了难听的声音?”孩子们会说:“阳阳。”“是谁上课的时候不动脑筋,只是坐着?”又是“阳阳”。仿佛在孩子的心中,阳阳已经成为了我们班不好的代表,无论做没做,都是他,孩子们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这与一直批评阳阳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使得阳阳做什么都低着头。当多次下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所以我利用一件事,让阳阳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所改变。有一次要进行一节美术活动,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第二天要带毛线,上课时使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我提出不会给家长发短信的要求,只是让孩子自己记住。第二天来园,很多平时表现不错的孩子都忘记了,正当我想批评的时候,我发现阳阳带着一团线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马上在集体面前表扬了阳阳,并且给了他一个很大的贴贴,阳阳笑了,同时看见没带毛线的孩子脸上的害羞的表情。我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不要什么事情都说是阳阳,阳阳也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你们看见了吗?要找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就很少出现批评阳阳的现象了。
三、第三块“公平对待”的糖
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往往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当听到有小朋友哭着来跟你说:“老师,他打我。把我的手弄疼了。”你的第一反应有可能就是去批评弄疼她的孩子,而忽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到孩子不哭了,事后才会想起事情是如何发生,但不知在这过程中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陶行知先生遇到男生拿泥块砸班上同学的事,其实可以交给班主任来处理,但身为校长,却不摆架子亲自处理,认真调查。最后调查得知,男生之所以砸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考虑到男生是正义之举,又给他了第三块糖果。班级中总归有调皮与乖巧的孩子之分,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真心去爱他们。昊昊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做什么都要争在第一个,但又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一会就有孩子来告状:“昊昊打我了。”一会就有孩子把他拉到我的身边说:“昊昊还没做好就把东西都收起来了。”每天都会有无数遍这样的控诉在耳边围绕,所以当听到以后,直接就给出了反应,将昊昊批评一顿,无论他说什么,潜意识中已经觉得是他做错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即使是像昊昊这样调皮的孩子,做事情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教师有责任去倾听他的回答,而不是以直觉去处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讽刺、挖苦学生,殊不知我们今日批评的学生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社会栋梁。
四、第四块“关爱”的糖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陶行知先生用他的爱感动了学生,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给了学生最后一颗糖。陶行知先生用实践告诉我们爱孩子,不单是爱优秀的孩子,是要像他“爱满天下”所倡导的“泛爱”,爱学困的、有问题的孩子,给他们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教师给予孩子自己全部的爱,孩子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效行。孩子把我们教师当成了“第二个妈妈”,关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难过去抱一抱,看到孩子受伤去关怀安慰下,看到孩子出汗,去帮孩子擦擦汗等等。这些小小的举动就能感动单纯的孩子,与他们建立起感情的桥梁。爱是点点滴滴的,情事实实在在的,那实实在在所融入的浓浓的情,才是教育的真谛。
总之,教师高尚的德行和对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教好孩子的基本前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楷模形象,要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形象。充分利用陶行知先生的师德理论作为我们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真正以德立身,为人师表。真正做到,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能多给孩子“一块糖”!
一、第一块“以身作则”的糖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者,表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陶校长让男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等候,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而深表谦意,并送给男生一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将“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这句话做到了实处。作为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孩子是模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比如:中午进餐是孩子在园的一大难事,很多孩子都有挑食厌食的现象,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大多数都会要求孩子将盘中的饭菜吃完。但是有很多教师自己也有挑食情况,当着孩子的面就将自己的饭菜倒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教师的言行不一,不可信赖。在这样的时刻,几乎没有教师感覺到自己的错误,会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对孩子表示歉意。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正说明这个道理。
二、第二块“欣赏孩子”的糖
陶行知先生看到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制止时,男生也立即停手,他就发现了男生是一个听话的、尊重师长的学生,正是看到了他的这一闪光点,才又给了男生第二块糖果。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阳阳,做什么都特别的慢,各方面都和其他孩子有着一定的差距。每次穿衣服、做手工、做练习,他都是将纸随便涂涂,弄得乱七八糟。在班级其他孩子的心中,他也慢慢成为了特殊儿童,当老师问:“刚才是谁发出了难听的声音?”孩子们会说:“阳阳。”“是谁上课的时候不动脑筋,只是坐着?”又是“阳阳”。仿佛在孩子的心中,阳阳已经成为了我们班不好的代表,无论做没做,都是他,孩子们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这与一直批评阳阳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使得阳阳做什么都低着头。当多次下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所以我利用一件事,让阳阳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所改变。有一次要进行一节美术活动,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第二天要带毛线,上课时使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我提出不会给家长发短信的要求,只是让孩子自己记住。第二天来园,很多平时表现不错的孩子都忘记了,正当我想批评的时候,我发现阳阳带着一团线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马上在集体面前表扬了阳阳,并且给了他一个很大的贴贴,阳阳笑了,同时看见没带毛线的孩子脸上的害羞的表情。我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不要什么事情都说是阳阳,阳阳也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你们看见了吗?要找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就很少出现批评阳阳的现象了。
三、第三块“公平对待”的糖
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往往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当听到有小朋友哭着来跟你说:“老师,他打我。把我的手弄疼了。”你的第一反应有可能就是去批评弄疼她的孩子,而忽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到孩子不哭了,事后才会想起事情是如何发生,但不知在这过程中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陶行知先生遇到男生拿泥块砸班上同学的事,其实可以交给班主任来处理,但身为校长,却不摆架子亲自处理,认真调查。最后调查得知,男生之所以砸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考虑到男生是正义之举,又给他了第三块糖果。班级中总归有调皮与乖巧的孩子之分,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真心去爱他们。昊昊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做什么都要争在第一个,但又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一会就有孩子来告状:“昊昊打我了。”一会就有孩子把他拉到我的身边说:“昊昊还没做好就把东西都收起来了。”每天都会有无数遍这样的控诉在耳边围绕,所以当听到以后,直接就给出了反应,将昊昊批评一顿,无论他说什么,潜意识中已经觉得是他做错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即使是像昊昊这样调皮的孩子,做事情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教师有责任去倾听他的回答,而不是以直觉去处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讽刺、挖苦学生,殊不知我们今日批评的学生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社会栋梁。
四、第四块“关爱”的糖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陶行知先生用他的爱感动了学生,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给了学生最后一颗糖。陶行知先生用实践告诉我们爱孩子,不单是爱优秀的孩子,是要像他“爱满天下”所倡导的“泛爱”,爱学困的、有问题的孩子,给他们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教师给予孩子自己全部的爱,孩子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效行。孩子把我们教师当成了“第二个妈妈”,关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难过去抱一抱,看到孩子受伤去关怀安慰下,看到孩子出汗,去帮孩子擦擦汗等等。这些小小的举动就能感动单纯的孩子,与他们建立起感情的桥梁。爱是点点滴滴的,情事实实在在的,那实实在在所融入的浓浓的情,才是教育的真谛。
总之,教师高尚的德行和对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教好孩子的基本前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楷模形象,要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形象。充分利用陶行知先生的师德理论作为我们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真正以德立身,为人师表。真正做到,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能多给孩子“一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