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儿童作文,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开始眉头紧锁,怕写作,或者就是所写文章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情不真意不切,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并在习作中享受到愉悦,正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大量阅读 积累素材 乐于表达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兴趣的促发下乐于习作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教学习作时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听得了无新意,教师说得了无激情,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本学期的一次习作练习中,要求所写的内容是关于一次实验。乍一看这个题目,学生大眼瞪小眼,不知从何入手,即使经过我的讲解,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知所云。无意间与科学老师的一次谈话,促发了我的灵感。我和科学老师商量决定让他为我们班做一次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通过亲眼所见之后,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观察到了,自己在看实验时的心理活动,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等等,一些精彩的词句和恰当的描写在第二次的修改中就体现出来了。如:“我回忆起实验的细节,恍然大悟:原来我没按住吸管的一头。是不是只要按住吸管的一头就能刺入土豆呢?我趁热打铁,又试了几次,果然 ,屡试不爽。这是为什么呢……”
正因为学生对实验有兴趣,所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全神贯注,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再次修改作文就能做到细节描写到位,人物情感真实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基础上乐于习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咏。”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石。何为表达?表达指的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口头表达是说话,书面表达就是作文。
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从小培养。那么由谁来培养呢?自然就是语文教师了。语文这门学科主要分阅读、习作和基础。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从三年级开始,班级里就开办了“班级读书角”,班级里的学生各自拿出两三本图书放到“读书角”中,由班干部制定借阅时间。在每周一、三、五的中午,我与学生们一起阅读,看到好的图书就与学生一起分享,大家一起探讨这本书,在大家探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更多思想的火花,使得学生容易下笔了,也乐于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习作的特色。阅读就是积累,也是体验,更是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好素材,在多彩的素材中乐于习作。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生活与习作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们不再鼓励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提倡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也要看到生活的艱辛。在生活中,让学生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生活,事事感悟生活。
今年妇女节之前的几天,我让学生先去学校附近的几家花店了解预定鲜花送给母亲的情况。经过三天时间的调查,学生们不止了解了给母亲送花的情况,还从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到了如何表达对母亲情意的方式。于是,在妇女节的当天,我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意。我相信,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远比任何物质的礼物更能打动母亲的心,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肯定,不是恰恰鼓动了学生乐于表达的信心吗?
三、真诚肯定学生的表达,在真诚的表达中乐于习作
现在的学生平时聊天是侃侃而谈,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要说好。当学生有了习作的源头——材料的时候,这就好比有了巧妇的“米”,可是有了“米”之后怎样才能做出“饭”,做好“饭”就是一个难题了。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教学生来“做饭”,慢慢摸索出由“米”到“饭”的过程,架起“说”与“写”的桥梁。
有一次的习作内容是关于“童年趣事”的,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心里挺高兴的,心想这次的习作看来是没问题了。结果交上来的草稿让我大跌眼镜:事情是有了,可是“趣”在哪儿呢?看来问题不少,我又上了一课时。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的表达,尤其是一些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标点基本正确的文章,我一一读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好的地方。再次我找了一些文章的片段,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一一指导如何表达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学生听懂了,反思了,也再次分析了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了修改。最终交上来的习作有了非常明显的起色,不少学生写得还是非常有“趣”的。看来,及时的分析,适时的指导,真诚的鼓励,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其实,除了以上我所谈的一些内容外,还有许多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及时的批阅,恰当的评价,善意的提醒……这些都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必不可少的要素。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观察生活,慢慢地,就不会为找不到素材而发愁了,也不会为不知怎么表达而犯难了,更不会为表达的是否精彩而烦闷了。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儿童作文,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开始眉头紧锁,怕写作,或者就是所写文章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情不真意不切,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并在习作中享受到愉悦,正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大量阅读 积累素材 乐于表达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兴趣的促发下乐于习作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教学习作时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听得了无新意,教师说得了无激情,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本学期的一次习作练习中,要求所写的内容是关于一次实验。乍一看这个题目,学生大眼瞪小眼,不知从何入手,即使经过我的讲解,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知所云。无意间与科学老师的一次谈话,促发了我的灵感。我和科学老师商量决定让他为我们班做一次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通过亲眼所见之后,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观察到了,自己在看实验时的心理活动,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等等,一些精彩的词句和恰当的描写在第二次的修改中就体现出来了。如:“我回忆起实验的细节,恍然大悟:原来我没按住吸管的一头。是不是只要按住吸管的一头就能刺入土豆呢?我趁热打铁,又试了几次,果然 ,屡试不爽。这是为什么呢……”
正因为学生对实验有兴趣,所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全神贯注,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再次修改作文就能做到细节描写到位,人物情感真实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基础上乐于习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咏。”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石。何为表达?表达指的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口头表达是说话,书面表达就是作文。
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从小培养。那么由谁来培养呢?自然就是语文教师了。语文这门学科主要分阅读、习作和基础。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从三年级开始,班级里就开办了“班级读书角”,班级里的学生各自拿出两三本图书放到“读书角”中,由班干部制定借阅时间。在每周一、三、五的中午,我与学生们一起阅读,看到好的图书就与学生一起分享,大家一起探讨这本书,在大家探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更多思想的火花,使得学生容易下笔了,也乐于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习作的特色。阅读就是积累,也是体验,更是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好素材,在多彩的素材中乐于习作。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生活与习作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们不再鼓励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提倡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也要看到生活的艱辛。在生活中,让学生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生活,事事感悟生活。
今年妇女节之前的几天,我让学生先去学校附近的几家花店了解预定鲜花送给母亲的情况。经过三天时间的调查,学生们不止了解了给母亲送花的情况,还从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到了如何表达对母亲情意的方式。于是,在妇女节的当天,我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意。我相信,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远比任何物质的礼物更能打动母亲的心,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肯定,不是恰恰鼓动了学生乐于表达的信心吗?
三、真诚肯定学生的表达,在真诚的表达中乐于习作
现在的学生平时聊天是侃侃而谈,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要说好。当学生有了习作的源头——材料的时候,这就好比有了巧妇的“米”,可是有了“米”之后怎样才能做出“饭”,做好“饭”就是一个难题了。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教学生来“做饭”,慢慢摸索出由“米”到“饭”的过程,架起“说”与“写”的桥梁。
有一次的习作内容是关于“童年趣事”的,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心里挺高兴的,心想这次的习作看来是没问题了。结果交上来的草稿让我大跌眼镜:事情是有了,可是“趣”在哪儿呢?看来问题不少,我又上了一课时。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的表达,尤其是一些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标点基本正确的文章,我一一读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好的地方。再次我找了一些文章的片段,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一一指导如何表达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学生听懂了,反思了,也再次分析了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了修改。最终交上来的习作有了非常明显的起色,不少学生写得还是非常有“趣”的。看来,及时的分析,适时的指导,真诚的鼓励,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其实,除了以上我所谈的一些内容外,还有许多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及时的批阅,恰当的评价,善意的提醒……这些都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必不可少的要素。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观察生活,慢慢地,就不会为找不到素材而发愁了,也不会为不知怎么表达而犯难了,更不会为表达的是否精彩而烦闷了。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