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跑不赢“引进来”中韩投资瓶颈凸显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比增长62%!据韩国知识经济部消息:受经济回暖的推动,韩国已签约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第一季度下降38.2%之后,在第二季度已升至2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增幅创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数字上升的同时,2009韩国商品展也在北京拉开了帷幕。“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两国的了解,促进双方企业前往对方国家投资发展!”展会现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次长姜炳秀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2500家中企应邀
  
  作为东亚地区先进工业国,韩国在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培育了发达的造船、汽车、化工、电子、通讯等优势行业。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的韩国经济也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虚拟经济中,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汇市波动剧烈;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出口、投资、消费全面低迷,汽车、房地产等热点消费迅速降温。经济的不景气让人不禁联想:2009韩国商品展是否也是韩国在当前特殊环境下提振经济的一大举措?
  “事实确实如此。”对于《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的这一疑问,姜炳秀用流利的汉语坦诚地表示。他谈到:“在当前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更加关注自身内部市场的需求情况。中韩两国地理相近,文化历史传统相近,人员交往密切,互通对方语言的人数众多,这为扩大双边贸易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正因为具备这些条件,韩国对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整个展览区宽敞明亮,参展商不仅包括中国熟知的现代汽车、艾利和等品牌,还包括一些未打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这些产品来自韩国100余家企业,涉及汽车、IT电子、美容化妆品、健康医疗、生活用品、食品、家居装饰、机电设备等产业。
  “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首选的投资意向国。此次的参展商中,有些企业已经在中国投资设厂,也有些企业虽然还未在中国投资,但已经将产品出口到中国。这些企业都希望趁着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当下,为中国企业介绍韩国产品的情况,同时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姜炳秀表示。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与此次商品展的主办方之一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朴勋哲对话了解到,为提升此次展览的企业对接效果,该机构充分发挥了分布于中国境内的8~9个办事处的作用,邀请了2500家具有实力的中方企业前来参观,包括北京企业2000家和其他地方企业500家。除此之外,为方便对销售和代理韩国产品感兴趣的中国企业寻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该机构还在网上设立了专门网站,将110家参展企业产品的详细目录刊登在该网站上。
  
  巧妙进驻
  
  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大量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不再将市场局限于本国范围内,而是积极地迈出国门,在扩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弥补自身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然而,谈及“投资韩国”,很多中国企业可谓是“爱恨交加”!
  不可否认,韩国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和吸引力:产业优势明显,金融、物流流通、电子、IT、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发展较快;具有优秀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普及率达到40%,居世界第五位;基础设施完备,釜山港、仁川机场和高速铁路为企业提供了较方便的物流运输服务,电力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国际性大企业,如三星、现代、LG、SK等。
  但事实上,这些优势却没有完全地转化成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的意向:每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在38亿美元~40亿美元之间,但中国企业在韩投资额还未达到1亿美元,仅为韩商在中国投资数额的1/40。而在这不到1亿美元的投资中,有90%集中在服务业,且绝大多数的投资项目是5万美金左右的小额投资。最近,中国企业在韩国最大经济合作项目中韩国际产业园也陷入困境——中国企业在投资15亿美元后被长期拖延,7个月未见启动!
  对此,朴勋哲的一席话解开了其中的谜团:“当前,中国企业选择海外投资地,主要看市场和技术两个层面。但是,不少韩国具有高端技术的企业都已经来到了中国,所以大部分中国企业找不到投资韩国的亮点。事实上,韩国依旧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潜在投资市场。”
  而专门负责中国企业投资韩国相关协助工作的姜炳秀从微观层面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阐述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韩国市场相对中国市场的成本较高。因此,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发展相对困难些,而从事服务行业和农业生产的企业相对轻松。最近,重庆市地产集团已得到中央的批示,开始在韩国投资。大的企业进入韩国,同行业的韩国企业会受到威胁,产生抵触情绪,但韩国非常欢迎中小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韩国地皮少,所以企业一直向着高新技术方面发展,这正与中国现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相呼应。”姜炳秀建议中国企业抓住两国的互补优势,进驻韩国市场。他同时表示:“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今年9月,我们将组织2000个中国企业到韩国参加‘2009韩国商品采购洽谈会’。”
其他文献
本报讯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于2009年5月19日在上海发布了《2009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变化,测评中心发现企业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峻。在受到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大型房企需要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平衡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进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测评中心发现,万科、中海、保利、金地、华润置地、远洋地产等多家优势
期刊
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触底反弹?全球经济会不会出现第二轮金融海啸?我们今后的投资何去何从?回答这些问题以前,我想先告诉大家,这轮危机是一个三头怪兽。  第一个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几乎把全世界的金融体制推到悬崖边缘。但目前全世界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去杠杆已做得差不多了。所以我认为,这轮金融海啸的最坏时间已过去,这个世界不会有第二轮金融海啸。   第二个是全球不同的地方似乎进入了V型反弹。但我可告诉你,全
期刊
大豆告急!现在,黑龙江的所有油厂的厂长们都如坐针毡。  黑龙江粮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农民手中还有余豆2.5亿公斤左右,这些余豆已经不足维持黑龙江所有油厂半个月的生产。  4月底以来,大豆国际期货价格大幅上涨超过25%;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将推高国内食用油生产成本,从而埋下食用油涨价隐患。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在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原料方面严重缺乏议价能力,定价
期刊
外资垄断猛于虎!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逐渐开始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全面渗透,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日益增强,粮食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扶植粮食生产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应对外资控制粮食话语权问题和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出路!    用好手中资本    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以粮食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可以使粮食生产、加工及销售各项环节得到有机结合,在粮食生产流通领域
期刊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跳出西部找差距,瞄准东部谋发展,以实施“一核双圈”(即以城区为核心,以五个旗县所在地为节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和半小时城镇圈)发展战略为总抓手,精心打造“三都”全力建设经济强市和宜居生态城市。  一是打造“中国乳都”。作为我国牧业大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为此,早在十多年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奶业兴市”发展战
期刊
中国是食品原料生产大国。近年来,国产食品原料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丢失市场话语权,“拯救”食品原料行业的呼声早在2003就不绝于耳。这是杞人忧天还是实在的危机当头?    产业链缺失    以大豆为例。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甚至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2650万吨,
期刊
1894亿元!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来自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消息凸显了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2003年至2008年6年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94亿元。而未来的投资则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天,粮食安全问题已日益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这个被世界称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国家也开始打造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然而,在世界粮食市场上,依旧很难听到中国
期刊
近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方案公布。据了解,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国务院已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刚批准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中。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
期刊
国内食品原料价格不稳定,有产无价时有发生,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原料收购企业如履薄冰……目前,国内食品原料市场面临许多挑战。《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食品原料,如大豆,油菜籽等受国外进口原料冲击非常严重。业内人士分析,很可能需要重新洗牌,按照旧有的产业结构,很难适应国际市场。    豆子没了    在原本是生产旺季的3、4月份,东北油厂今年几乎全部停产,直到不久前国家开始
期刊
《规划》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建立部省级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抓好规划的落实。建立经济区城市间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市场一体化。有关部门和地方要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重要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