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新世纪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因此,新世纪要求教育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的人,还要求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性活泼好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真实体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
1 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学习关于体验的理论知识,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间容易产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情境可以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三大类。
1.1 真实情境。最典型的就是户外教学。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天来了》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校园里,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看,伸出小手轻轻地摸摸,走进花坛用鼻子闻一闻,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就会說出他们眼中的春天。这时的学生已将感知转化为思维,通过积极动脑、积极动口,来再现绚丽无比的春天。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充满了体验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涨。
1.2 模拟情境。模拟情境就是指运用图画、挂图、音乐、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这本书中说到:“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范围,与儿童对知识、对审美、对情感的要求是相吻合的,进入这样的情境,儿童的情感、心理必然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促使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统一。”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这样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地识字,自主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所有的生字。
1.3 虚拟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不真实的情境,它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情境,或者是学生凭空想出来的情境。例如《小小的船》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
生:小小的船。
师:小朋友,你们想到船上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船上。闭上眼睛,好,我们到了!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1:好漂亮的星星啊!
生2:船好大啊!
师:现在请小朋友坐稳了,我们要坐船去旅游了,出发,你看见了什么?
生1:蓝蓝的天。
生2:我看到了地球。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把月亮“搬”进了教室,把夜空“移”到了孩子们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
2 接轨现实生活,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社区、大自然中去观察学习,让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主动体验。如作文课让学生写秋天,教师就可以在之前组织学生秋游,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体验,那么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写得有真情实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比方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给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置于各种情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红灯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网络上或者书上查找相关的故事背景,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来讲一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 师生建立对话关系,生生建立友好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而学生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也不是单纯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师生间缺少真正的精神交流。师生间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宽容、民主和爱。例如王雪兰老师在教授《我的好朋友露茜》时,教师引导孩子向“露茜”提问,很有礼貌地跟“露茜”交朋友,老师则扮演“露茜”之声一一作了亲切地回答。接着又引导孩子向别人介绍新朋友“露茜”。教师在与学生的自由谈话中,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这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为了使学生产生的体验对他们更有意义,在具体体验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味。学生可以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把体验具体化,这样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体验活动有着不同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增进感情,促进友好关系的形成。语文活动课的设计采用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成长。
1 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学习关于体验的理论知识,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间容易产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情境可以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三大类。
1.1 真实情境。最典型的就是户外教学。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天来了》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校园里,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看,伸出小手轻轻地摸摸,走进花坛用鼻子闻一闻,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就会說出他们眼中的春天。这时的学生已将感知转化为思维,通过积极动脑、积极动口,来再现绚丽无比的春天。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充满了体验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涨。
1.2 模拟情境。模拟情境就是指运用图画、挂图、音乐、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这本书中说到:“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范围,与儿童对知识、对审美、对情感的要求是相吻合的,进入这样的情境,儿童的情感、心理必然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促使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统一。”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这样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地识字,自主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所有的生字。
1.3 虚拟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不真实的情境,它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情境,或者是学生凭空想出来的情境。例如《小小的船》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
生:小小的船。
师:小朋友,你们想到船上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船上。闭上眼睛,好,我们到了!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1:好漂亮的星星啊!
生2:船好大啊!
师:现在请小朋友坐稳了,我们要坐船去旅游了,出发,你看见了什么?
生1:蓝蓝的天。
生2:我看到了地球。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把月亮“搬”进了教室,把夜空“移”到了孩子们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
2 接轨现实生活,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社区、大自然中去观察学习,让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主动体验。如作文课让学生写秋天,教师就可以在之前组织学生秋游,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体验,那么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写得有真情实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比方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给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置于各种情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红灯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网络上或者书上查找相关的故事背景,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来讲一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 师生建立对话关系,生生建立友好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而学生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也不是单纯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师生间缺少真正的精神交流。师生间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宽容、民主和爱。例如王雪兰老师在教授《我的好朋友露茜》时,教师引导孩子向“露茜”提问,很有礼貌地跟“露茜”交朋友,老师则扮演“露茜”之声一一作了亲切地回答。接着又引导孩子向别人介绍新朋友“露茜”。教师在与学生的自由谈话中,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这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为了使学生产生的体验对他们更有意义,在具体体验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味。学生可以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把体验具体化,这样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体验活动有着不同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增进感情,促进友好关系的形成。语文活动课的设计采用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