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向反映理念,导向关系形象,导向决定方向。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向决定着组织建设的水平,决定着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牢固树立和坚持组织工作的正确导向,对于坚决、正确地贯彻党的组织工作路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着力锻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组织工作承担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职责,如何更好地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对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选拔、使用交流、管理监督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公平正义、合理高效的以人为本的运行机制,确保选准人、用好人。一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大胆探索,充分发扬民主,切实改进选拔方式,不断扩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形成优秀干部能够及时脱颖而出的制度渠道,最大限度地发现和使用人才,使各级各类人才都能够荟萃到党的事业中来。二是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坚持学以致用、急缺先训的要求,着力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和“菜单式”选学培训,拓展境外培训渠道,特别是大力开展现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着力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三是大胆启用优秀干部。真正认识和把握干部的长短优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启用干部,要有胆魄,思想要解放,要摒弃求全责备的思维定势,以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看人,看主流,看潜力,看发展,不因微瑕而弃白璧,不以小节而舍真才,不因小过而掩大德。
坚持公平正义的导向,着力提升组工干部的形象内涵。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工作应该牢牢坚持不可须臾背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平正义,归根到底是要在进一步提高公道正派方面下功夫。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工作如果缺失了公道正派的核心内涵,社会公众就会对我们党的干部政策错误地进行解读,就会以此为风向标作出消极的理解和评判,其消极影响和潜在危害不可低估。坚持组织工作的公平正义,一是干部评价体系要科学规范。干部评价体系的科学规范是选准人、用好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评价体系如果本身有毛病,就很难期望能真正选出优秀人才。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要求,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度设计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力求建立健全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历史地评价每一个干部的发展实绩、德才素质、廉洁勤政、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真实情况的干部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这个“X光机”,真正鉴别出高低优劣,为“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的评判依据。二是干部评价的主体要客观公正。从干部评价的具体操作来看,无论是干部的“四化”要求,还是干部的“德才兼备”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从制度层面看都十分完备,但是任何制度都是靠人来执行的,再好再科学的制度,如果执行的人有问题,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所谓歪嘴和尚念的是歪经,不是经不好,而是和尚本身有毛病。因此,评价干部时评价的主体务必要素质过硬,务必要出以公心,不能凭感情取人,凭好恶取人,凭一时冲动取人,更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三是干部使用要坚持公开公正。要大力发扬民主,坚持“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用人不看背景,不看关系,坚持五湖四海,坚持看工作实绩、看工作水平、看发展潜力,做到干部“上”时自身硬气,别人服气;干部“下”时自己服气,心无怨气。
坚持和谐进取的导向。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的推进水平。社会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保持和谐;组织工作要高质量地推进,同样也要做到和谐。一是工作要统筹兼顾。组织工作包含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存在着重视抓干部队伍建设、轻视抓组织建设的情况,一手硬,一手软,需要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改进。既要让干部在组织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展示才能,逐步成长,又要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组织功能的完善和作用发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对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同等重视,同样对待,两轮齐转,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做到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二是工作目标的确定要力求科学。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是加快,社会竞争越是激烈,越要克服浮躁情绪,越要保持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要坚持理性思维,结合对组织工作实际的深刻把握,实事求是地设定工作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科学合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高了,没有落实的可能性,就失去了目标设定的实际意义;目标太低了,非常容易达到,又起不到目标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既要积极实践认真探索,又要立足实际考虑可能,避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注意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是工作的氛围要力求和谐。日趋繁重的组织工作任务,需要组织部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要着眼大局,着眼事业,真正从“小我”中解脱出来,不纠缠细枝末节,不陷入本位主义。让一事当前,先替自己着想,先考虑个人得失,在组织部门上下真正绝迹;让树立正气,增加理解,形成共识,减少内耗,成为组织部门上下的自觉行动。切实以一流的纪律,严明的作风,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形成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氛围。
坚持开拓创新的导向。深入推进组织工作的争先创优。组织工作的开拓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对组织工作中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合理的做法、规定、制度深入研究,形成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制度规范,不断丰富组织工作的内涵。组织工作决不是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代名词,必须在组织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求深入,求突破,切实做出成效,才能引领组织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使之与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脉搏“同频共振”,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近些年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通过公推公选选出了全国第一个县长推荐人选,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组部专门就此来我市调研。目前,徐州市所辖六县(市)五区共11个县(市)、区长领导岗位,有7位同志由公推公选产生。此外,我们还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团市委书记、市审计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等多个重要岗位,开展了公推公选和公开推荐工作,社会反响较好,选出了全市上下较为满意的推荐人选。公推公选工作的开展,激活了我市各级组织部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活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推动了组织工作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优。我市富有创新意义的“干部教育立体式培训”的做法荣获“全省‘十五’干部教育十佳优秀创新成果奖”;“干部统计工作”是全省组织部门中唯一获中组部表彰的“全国先进集体”。但是从各地的实践和当前形势以及徐州的实际来看,我们在组织工作的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工作方法手段单一、工作思路不宽的问题还很突出。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全市组织工作的争先创优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李克海
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着力锻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组织工作承担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职责,如何更好地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对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选拔、使用交流、管理监督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公平正义、合理高效的以人为本的运行机制,确保选准人、用好人。一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大胆探索,充分发扬民主,切实改进选拔方式,不断扩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形成优秀干部能够及时脱颖而出的制度渠道,最大限度地发现和使用人才,使各级各类人才都能够荟萃到党的事业中来。二是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坚持学以致用、急缺先训的要求,着力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和“菜单式”选学培训,拓展境外培训渠道,特别是大力开展现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着力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三是大胆启用优秀干部。真正认识和把握干部的长短优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启用干部,要有胆魄,思想要解放,要摒弃求全责备的思维定势,以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看人,看主流,看潜力,看发展,不因微瑕而弃白璧,不以小节而舍真才,不因小过而掩大德。
坚持公平正义的导向,着力提升组工干部的形象内涵。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工作应该牢牢坚持不可须臾背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平正义,归根到底是要在进一步提高公道正派方面下功夫。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工作如果缺失了公道正派的核心内涵,社会公众就会对我们党的干部政策错误地进行解读,就会以此为风向标作出消极的理解和评判,其消极影响和潜在危害不可低估。坚持组织工作的公平正义,一是干部评价体系要科学规范。干部评价体系的科学规范是选准人、用好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评价体系如果本身有毛病,就很难期望能真正选出优秀人才。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要求,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度设计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力求建立健全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历史地评价每一个干部的发展实绩、德才素质、廉洁勤政、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真实情况的干部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这个“X光机”,真正鉴别出高低优劣,为“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的评判依据。二是干部评价的主体要客观公正。从干部评价的具体操作来看,无论是干部的“四化”要求,还是干部的“德才兼备”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从制度层面看都十分完备,但是任何制度都是靠人来执行的,再好再科学的制度,如果执行的人有问题,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所谓歪嘴和尚念的是歪经,不是经不好,而是和尚本身有毛病。因此,评价干部时评价的主体务必要素质过硬,务必要出以公心,不能凭感情取人,凭好恶取人,凭一时冲动取人,更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三是干部使用要坚持公开公正。要大力发扬民主,坚持“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用人不看背景,不看关系,坚持五湖四海,坚持看工作实绩、看工作水平、看发展潜力,做到干部“上”时自身硬气,别人服气;干部“下”时自己服气,心无怨气。
坚持和谐进取的导向。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的推进水平。社会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保持和谐;组织工作要高质量地推进,同样也要做到和谐。一是工作要统筹兼顾。组织工作包含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存在着重视抓干部队伍建设、轻视抓组织建设的情况,一手硬,一手软,需要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改进。既要让干部在组织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展示才能,逐步成长,又要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组织功能的完善和作用发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对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同等重视,同样对待,两轮齐转,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做到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二是工作目标的确定要力求科学。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是加快,社会竞争越是激烈,越要克服浮躁情绪,越要保持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要坚持理性思维,结合对组织工作实际的深刻把握,实事求是地设定工作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科学合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高了,没有落实的可能性,就失去了目标设定的实际意义;目标太低了,非常容易达到,又起不到目标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既要积极实践认真探索,又要立足实际考虑可能,避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注意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是工作的氛围要力求和谐。日趋繁重的组织工作任务,需要组织部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要着眼大局,着眼事业,真正从“小我”中解脱出来,不纠缠细枝末节,不陷入本位主义。让一事当前,先替自己着想,先考虑个人得失,在组织部门上下真正绝迹;让树立正气,增加理解,形成共识,减少内耗,成为组织部门上下的自觉行动。切实以一流的纪律,严明的作风,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形成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氛围。
坚持开拓创新的导向。深入推进组织工作的争先创优。组织工作的开拓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对组织工作中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合理的做法、规定、制度深入研究,形成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制度规范,不断丰富组织工作的内涵。组织工作决不是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代名词,必须在组织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求深入,求突破,切实做出成效,才能引领组织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使之与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脉搏“同频共振”,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近些年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通过公推公选选出了全国第一个县长推荐人选,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组部专门就此来我市调研。目前,徐州市所辖六县(市)五区共11个县(市)、区长领导岗位,有7位同志由公推公选产生。此外,我们还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团市委书记、市审计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等多个重要岗位,开展了公推公选和公开推荐工作,社会反响较好,选出了全市上下较为满意的推荐人选。公推公选工作的开展,激活了我市各级组织部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活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推动了组织工作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优。我市富有创新意义的“干部教育立体式培训”的做法荣获“全省‘十五’干部教育十佳优秀创新成果奖”;“干部统计工作”是全省组织部门中唯一获中组部表彰的“全国先进集体”。但是从各地的实践和当前形势以及徐州的实际来看,我们在组织工作的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工作方法手段单一、工作思路不宽的问题还很突出。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全市组织工作的争先创优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李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