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的深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生的交际水平,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此外,由于小组内的学生的水平不同,可以有效帮助后进生的转化。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认真学习小组合作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能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效率,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1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也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初中语文则有着独特的开放性,涉及到名人的篇章、有关文化的介绍、古诗词的欣赏和解析以及一些文体体裁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构建原则
2.1积极互助原则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绝不是单一的个人学习,而是在大家共同努力配合的基础上完成产生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各有分工、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最优的状态,完成学习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相信彼此是“荣辱与共”、互相照顾的,在研究学习情境时,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团队目标,这也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团队目标后,再合作分工,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2.2相对均衡原则
合作学习的小组包括两个方面:团队成员的数量和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团队成员的数量就是指各个小组的人数要相同或者相近,不能相差悬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公平。同时也要尽量保证男女的比例相同,这样在分配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合情合理,体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是指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整体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组都要有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共同组成,这样的小组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意义,也正是这样的小组,才能真正在合作中起到带动作用。绝对不能出现小组的整体实力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打击相对实力落后小组的整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消极对待,影响整体的学习水平。
3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实践
3.1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要熟悉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小组合作的相关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教学中,让教学过程能够更全面,参与的师生角色更加明确,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的去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老师评价效果更加全面。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明确分工,选择出一名负责人,对这个人的要求是:要有团队和集体意识,做事认真负责,学生语文成绩要优秀或者是思维比较开阔,能给其他学生一定的指导,态度要公平。职责是按照老师规定的任务,完成小组的各项作业和发展计划,帮助组内的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能保证更多的人都跟上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还要选择一名纪律委员,负责小组的纪律,提醒学生们的要用心在语文学习的讨论上,不要跑题。对他的要求是,要顾全局,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要有记录讨论内容的人员。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加,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然后一段时间要进行换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乐趣,并切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也能鼓励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忙,互相合作,和谐相处。
3.2课外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小组合作更能增加小组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合作能力。课外活动以其自由、轻松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氛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天然土壤。教师可以利用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形式来设计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获得智力和阅历的增长。比如结组进行词语接龙比赛,通过众人的努力,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角逐,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从而达到对课堂词语灵活运用的目的;还可以找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小组分配角色来表演,通过组中成员的共同协作,将故事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阐述和发现,由于各组之间对故事有不同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观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积累;定时去野外郊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体会课堂上所學到的知识,去听、去看、去触摸,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将知识发散,再经过各小组的发言,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感悟上更上一层楼。通过课外小组活动的加强,可以让小组之间的配合越发默契,真正的作为一个主体在课堂中去展示,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强调的学生的探究能够和与他人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搜集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符合未来社会选择人才的要求的教育决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语文的学习也是比较开放,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实施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冯卫.对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2:30-31.
[2]张静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54-255.
[3]杨永新.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有效合作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125-126.
[4]杨乐.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233.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1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也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初中语文则有着独特的开放性,涉及到名人的篇章、有关文化的介绍、古诗词的欣赏和解析以及一些文体体裁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构建原则
2.1积极互助原则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绝不是单一的个人学习,而是在大家共同努力配合的基础上完成产生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各有分工、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最优的状态,完成学习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相信彼此是“荣辱与共”、互相照顾的,在研究学习情境时,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团队目标,这也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团队目标后,再合作分工,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2.2相对均衡原则
合作学习的小组包括两个方面:团队成员的数量和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团队成员的数量就是指各个小组的人数要相同或者相近,不能相差悬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公平。同时也要尽量保证男女的比例相同,这样在分配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合情合理,体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是指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整体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组都要有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共同组成,这样的小组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意义,也正是这样的小组,才能真正在合作中起到带动作用。绝对不能出现小组的整体实力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打击相对实力落后小组的整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消极对待,影响整体的学习水平。
3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实践
3.1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要熟悉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小组合作的相关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教学中,让教学过程能够更全面,参与的师生角色更加明确,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的去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老师评价效果更加全面。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明确分工,选择出一名负责人,对这个人的要求是:要有团队和集体意识,做事认真负责,学生语文成绩要优秀或者是思维比较开阔,能给其他学生一定的指导,态度要公平。职责是按照老师规定的任务,完成小组的各项作业和发展计划,帮助组内的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能保证更多的人都跟上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还要选择一名纪律委员,负责小组的纪律,提醒学生们的要用心在语文学习的讨论上,不要跑题。对他的要求是,要顾全局,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要有记录讨论内容的人员。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加,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然后一段时间要进行换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乐趣,并切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也能鼓励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忙,互相合作,和谐相处。
3.2课外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小组合作更能增加小组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合作能力。课外活动以其自由、轻松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氛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天然土壤。教师可以利用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形式来设计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获得智力和阅历的增长。比如结组进行词语接龙比赛,通过众人的努力,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角逐,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从而达到对课堂词语灵活运用的目的;还可以找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小组分配角色来表演,通过组中成员的共同协作,将故事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阐述和发现,由于各组之间对故事有不同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观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积累;定时去野外郊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体会课堂上所學到的知识,去听、去看、去触摸,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将知识发散,再经过各小组的发言,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感悟上更上一层楼。通过课外小组活动的加强,可以让小组之间的配合越发默契,真正的作为一个主体在课堂中去展示,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强调的学生的探究能够和与他人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搜集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符合未来社会选择人才的要求的教育决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语文的学习也是比较开放,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实施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冯卫.对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2:30-31.
[2]张静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54-255.
[3]杨永新.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有效合作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125-126.
[4]杨乐.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