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二人转”透视与思考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赵本山二人转”的演变过程、亮点与槽点入手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实现赵本山二人转的革新。认为应于“通中求变”,在借鉴二人转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新,要提高演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加强对“赵本山二人转”演出的规范管理和市场的监管,同时必须对二人转单一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赵本山二人转 前世今生 亮点与槽点 革新
  二人转是赵本山文化事业的基石,可以说这种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赵本山的命运,在他的大力推广下,二人转从“上不了台面”的地方民间文艺而为全国观众所熟知,成为了东北三省响当当的文化品牌;但同时伴随着赵本山二人转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也多有质疑和诟病,改革创新“赵本山二人转”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实现“本山二人转”的革新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赵本山二人转”的演变过程
  传统的东北二人转产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原属弦索腔系,是有浓郁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小戏。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的时间内,山东、河北等地的关内人大量涌入大连、丹东等关东地区,历史上将这一浪潮称为“闯关东”。大量流民不仅给东北地区带来了农工技术,也带来了莲花落、什不闲等比较古老的乞食说唱以及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等多种艺术表演,这些原流行于京、津、冀等地的传统曲艺后来和东北的秧歌、民歌、大鼓等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传统的二人转。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二人转的艺术表演手段也得以发展和成熟定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四功一绝”,即唱、说、扮、舞加绝活:庄稼话的说辞、庄稼调的唱法、演员插科打诨,以假代真,以形写神的表演,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二人转的舞蹈花样可以称得上纷繁复杂,独具特色的肩功、腰功、步法;二人转的“一绝”在于演员可使用的道具之多,常见的有手绢花、扇花;还在于其绝活之奇,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等绝活儿独步艺苑。
  但传统二人转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并不属于主流文化,它的表演场所只局限于庄户人家的院子或炕头上,东北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里。它的发展之路也是极其狭窄,由于其具有反封建性,唱词含有黄色内容,道学家认为其有伤风化,总被官方政府禁止进城演出。
  建国之后的二人转被分为民间二人转和国营二人转两种。其中,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民间二人转表演艺人没有如文艺工作者那般拥有正规的表演舞台和固定工资,为谋求生计,他们必须走乡串屯地寻求演出机会。但民间二人转所存在的脏口、粗口问题仍遭到不少人的诟病,称其不堪入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大背景的变化: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民间二人转也进入城市,其在“进城”或“城市化”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变身。演出功能从教育转变为搞笑,演出内容从唱正戏的以唱为主转变为频抖包袱的以说为主,演出模式从单一二人转表演放大到包含二人转的综艺式演出,演出场所从地野炕头迁移到设施现代化的豪华剧场。
  在赵本山的改造下,二人转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演出剧团空前扩大,各大演出剧场常常爆满,二人转由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了“今日之星”,占据了当下文化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
  赵本山是在继承传统二人转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的。赵本山自小就熟练掌握了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他具有传承二人转的卓越能力。首先,赵本山继承了二人转一丑一旦、一男一女的人物构型。其次,他延续了二人转表演中以两性诱惑为形,以男女性爱为神的模式,大打“擦边球”。再次,二人转之所以会让观众捧腹大笑,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表演中乐于展示丑态,而这些丑态常常伴随着“出相”的展示。在“赵本山二人转”中,傻子、呆子、残疾人等典型人物形象的表演就模仿了传统二人转中的丑角人物。同时,赵本山完全继承了传统二人转的方言唱腔及唱词,如翠口、粉口等“说口”。最后,传统二人转“四功一绝”的绝活也被赵本山创造性地保留了下来。
  在继承的基础上,赵本山也发展了传统二人转。“本山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相比较,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二人转表演绝活“四功一绝”的变化上。传统二人转中“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的音乐唱腔及传统规范的曲调在赵本山二人转中已寻不到踪迹,其已被通俗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以及杂耍、魔术、小品等表演所取代。传统的上下场舞、间场舞和三场舞等也被流行时尚的芭蕾舞和桑巴舞的模仿替代。其次,传统二人转的说口也被赵本山改造为一种随意性的开放式说口,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完全没有遵循传统二人转的表演结构。再次,他将民间二人转中粗俗和粗鄙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发扬光大”,荤话脏口、穷耍恶逗、男扮女装、施虐受虐的癫狂、粗俗的性挑逗与性交流等,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迎合俗众的趣味。最后,在“赵本山二人转”的舞台表演上,演员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将说口中的“坏事、丑事、色事”指向其他演员、搭档或是现场观众,在玩亵与贬斥他者的过程中实现其表演价值。如此,传统二人转丑角表演中的开玩笑、插科打诨及出相展示就被“俯就”“冒犯”与“中伤”等手段所替代。
  二、赵本山二人转的“亮点”与“槽点”
  赵本山二人转的“亮点”在于极其贴近群众生活,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就表演内容而言,其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并适时批判讽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通过舞台表演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迎合观众的心理及趣味。如《撵爹争爹》就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赡养老人之事,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领悟到陪伴是孝敬老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物质给予,而是陪伴在他们身旁。就演出现场而言,“本山二人转”舞台上下都做到了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互动,表演过程中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得现场始终维持着火暴热烈的场面。
  赵本山二人转的剧目通常制作过程简单,精炼简短,常演常新。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作品短小精悍。《杨八姐游春》《修房记》《王二姐思夫》等剧目经常被翻新重登舞台。此外,它能够凭借最简约的舞台背景,最简洁的道具充分调动四功一绝,在那一方舞台上,那有限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给观众带来独具魅力的视觉享受。   赵本山二人转充满喜剧特色的丑角表演和出相展示吸引了众多渴望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发泄不良情绪,追求娱乐的百姓。其最大限度上尊重了观众的审美倾向,演员口中穿插着大众心中想而不敢言的大实话,并根据现场氛围随时调整演出方式,所以台下常常掌声连连,笑声不断。
  赵本山团队的二人转演员也多为影视明星,常常兼顾影视表演与二人转演出。凭借自己在影视圈的知名度和庞大的粉丝群,再加上强大的宣传团队,使得赵本山二人转相比于京剧、昆曲等剧种而言更加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如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丫蛋、宋小宝等人在各大电视节目中频繁亮相,大大提高了赵本山二人转的名气。
  赵本山二人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借鉴了流行歌曲、舞蹈、新民谣、政治笑话、脱口秀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出内容涵盖了歌舞、杂技、小品等多种节目形式,现场的演出气氛模仿了美国百老汇和法国红磨坊剧场。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既有“亮点”加持,也不乏“槽点”减分。经过赵本山改造的二人转,较之于传统二人转,其呈现出一种粗鄙化、松散化与零碎化的状态,更多是一种娱乐消费,它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传统二人转的部分历史遗产,更像是一场杂耍的游艺晚会。
  首先就演出流程而言,赵本山二人转不再以唱为主,而是以搞笑为主,演出流程几乎接近于综艺节目,在快节奏的表演或只为走流程博观众大笑,赚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二人转本身的特质也遭到了损害。“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单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二人转演员演唱的歌曲,其次是杂耍,几乎不见真正的二人转演出的身影。
  其次,表演内容也较为粗糙,完全跟从娱乐消费市场的脚步走,缺少相关的艺术指导。某些由网络上流行的调侃段子编演的笑话通过演员的即兴改编经常出现在“赵本山二人转”的表演中。更有甚者,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如《泼妇骂街》等。
  再次,赵本山二人转的许多演员由农民或文化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构成,极易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发生价值观的扭曲。在舞台上常常讽刺残疾人、肥胖者及精神病患等弱势群体,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严重伤害他们的感情。
  在舞台表演上,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的表演、粗俗的语言作为笑料频频被抖出,使其流于庸俗、低俗,甚至媚俗。一些女演员表演大胆暴露,令人瞠目结舌。由于缺少相关文化部门规范有序的管理,演出内容无人认真审查,让一些充斥着“黄段子”的作品流于演出市场,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种将人们喜爱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引向歧途的不入流现象就曾被公开揭露与批评。在许多人眼中,二人转成为了低级化、庸俗化的代名词。
  最后,赵本山二人转的剧目,缺乏创新。即使是比较完整的,如《兰桥》《西厢》等传统曲目,其内容和形式常常被死搬硬套,甚至出现相同的笑话在同一场演出反复被提及多次,这种“炒冷饭”的行为常常让观众大失所望。
  凡此种种,如何促使二人转持续稳定的发展,使其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二人转,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二人转的革新
  “通变”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上》。“通”即“会通”,继承;“变”即“适变”,革新。赵本山二人转首先应于“通中求变”,在借鉴二人转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二人转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在舞台上演员经常表演的仍多为传统经典剧目,新创作的、贴近时代的节目剧目鲜少。因此需要从传统经典的二人转剧目中提炼出精华,并根据观众的需求和现实的场景来创作新的作品。除取其精华外,也要去其糟粕。在创作中提高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讴歌主旋律。抓住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二次创作,使其具有艺术特色,可以通过反映现象来传达思想,引起人们精神层面的共鸣,而非一味地只为逗乐。在剧本编写上,要给作品添加更多的文化因素,减少“黄段子”“粉丝脏口”的生存空间。就演员传承而言,老一辈二人转艺人要发挥余热,为后辈二人转演员传道、授业、解惑,为二人转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年轻的二人转从业者也要积极主动地向老一辈求教,努力提高自身技艺,提高自我创作能力,为二人转事业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要提高演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在赵本山团队中,很多二人转演员自幼就开始“专职”学习二人转这门技艺,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文化底蕴浅薄。所以在培养二人转演员时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鼓励要求他们学习文化课,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此外,积极引导二人转从业者深刻了解二人转的历史和意义,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自己事业的热情。现在有些二人转演员认为二人转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俗”,而低俗表演和污秽语言是“俗”的最大体现。要从根本上转变少数二人转演员对于二人转本质的错误理解,知晓二人转的“俗”更多的是通俗和民俗,而非庸俗和低俗,如此他们才可以在舞台上做到自尊自爱。同时,二人转来自农村,带着泥土的芬芳,无论怎样推陈出新,我们都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持二人转的原汁原味,让其“更深地扎入东北的黑土地”。因此赵本山二人转的从业者要深入农村,走进农民的生活,了解民情,倾听那些关于二人转的故事,学习地道的东北方言,观看极具特色的秧歌舞……拉近与农民百姓的距离,从原汁原味的东北文化中寻求改革创新二人转的灵感。
  再次,要加强对二人转演出的规范管理和市场的监管。在二人转的演出中,有着许多不合乎规范甚至“玷污”舞台的表演。因此,相关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二人转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对二人转演员、演出市场的监管,及时批评制止有损社会风气的舞台表演。尤其是广电总局,由于近年来二人转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电视节目,所以要加强对二人转表演剧目的审核。文化监管部门也要经常监察淘汰娱乐消费市场上有关二人转的“黄片烂片”。通过这些措施净化二人转的演出市场。
  最后,必须创新二人转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局限于一味寻求二人转的播放平台,吸引大众走进东北,与二人转“亲密接触”。比如可以充分开发东北三省与二人转有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旅游住宿企业内加入二人转表演项目,开展二人转学习旅游、二人转名人足迹寻访旅游、二人转风俗旅游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这样看来,二人转的改革创新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牵扯到众多人力物力,单靠个人能力和局部力量是远远做不到的。发展创新二人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集聚起政府及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呵护这一民间艺术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邢军.试论当下“二人转艺术”的低俗审美倾向[J].大舞台,2012(3).
  [2] 马金萍.老调重弹——再论二人转的继承与创新[J].戏剧文学,1998(8).
  [3] 王红箫.中国社会转型期二人转的变异与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 李倩文.二人转的传承与流变[J].大众文艺,2010(13).
  [5] 郭莲纯.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3).
  [6] 朱丹.浅谈二人转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喜剧之家,2015(19).
  [7] 胡璇.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J].中州学刊,2013(9).
  作 者:李 娜,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四在读本科生;亢西民,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编 辑:水 涓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以其诙谐幽默的措辞和寓意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文学评论家瞩目。本文着眼于作品中极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主要人物家里雇用的女佣。通过对作品中呈现出的女佣的形象,分析其当时的社会职能及地位,且结合史实分析当时女佣普遍的社会背景。因作者在作品中刻画了女佣形象,并无意设定成严格的讽刺对象,故本文选取作品中出现的三位女佣,对了解当时女佣这一职业有一定的说服力。  关
期刊
摘 要:唐诗中,有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汉字——“绕”,它在诗歌的表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绕”字既是诗歌柔情的表现,又是诗人复杂心境的反映,同时也是诗人坚忍不拔、勇于斗争的性格的写照,是“柔”“杂”与“韧”的统一。在唐诗中,诗人们不仅用“绕”字展现着柔美、繁杂,同时用一个又一个“绕”字,拼合成一颗又一颗明朗而又矛盾的心灵。  关键词:唐诗 绕 柔 杂 韧  据《全唐诗》,现存唐诗中有很多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理论与文学创作、文学解读之间的互动出发,分析不可说理论对文学创作与解读的启示,阐释文学如何冲撞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由言说可说之物达到不可说之物,说明不可说作为一种叙事手法,使读者参与组合意义链条,实现文本意义开放性阐发。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不可说 文学  一、引言  “不可说”是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观点。他开篇指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
期刊
摘 要:韵是诗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韵脚字的和谐,一直是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审美追求。诗歌的用韵,作为一种具有声韵美的形式,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韵脚字的发音特征都对诗歌情感表达起到了或多或少的配合作用。其中,李商隐的许多律诗就是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关键词:韵脚字 情感 义山 律诗  一、韵及韵脚字的表现功能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作为正统文
期刊
摘 要:长诗《人行天桥》首先是对以天桥为中心的现代城市景观的集中展示,诗人运用复杂的多声部调来展现空间景观,其中隐喻着现代城市的陌生感及碎片化。同时,诗歌在展示城市景观的过程中,伴随而生的是对遮蔽的乡村与错置的历史的叙写。《人行天桥》集中表达了当下人们巨大的心理隐症,为普遍人文关怀的建构设置了门槛。  关键词:城市景观 郑小琼 人行天桥  长诗《人行天桥》首先是对以天桥为中心的现代城市景观的集中展
期刊
摘 要:通过80后早期的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到青春的感伤特质,这种感伤特质一方面是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在教育体制的严格规训下所体现出的特色。  关键词:80后早期创作 教育体制 青春感伤  一、教育体制的规约 教育体制对在校学生的规约不仅表现在空间上的封闭、时间上的规定,还表现在对学生活动的严格控制以及奖罚二元体制的建立,体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学校管理的一系列“纪律”始终遵循着升学率
期刊
摘 要:考琳·麦卡洛曾被誉为“澳大利亚活着的国宝”,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但是,截至目前,有关她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考琳·麦卡洛及其作品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指出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为研究考琳·麦卡洛及澳大利亚文学的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考琳·麦卡洛 研究状况 综述  一、考琳·麦卡洛及其创作  1.考琳·麦卡洛其人  1937年6月1日,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
期刊
江西省横峰县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首府,也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  1942年6月,横峰县遭遇日军入侵,横峰县军民奋起反击,守卫家乡。当时只有18岁的爷爷和乡亲们不仅拿出了家里的粮食支援前线战士,还组成抗日自卫队顽强地阻击敌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自卫队员们毫不畏惧,进入了深山,打起了游击战,使日军无法靠近村里。  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1942年7月18日,日军弃城
期刊
摘 要:曹保平的电影《光荣的愤怒》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但呈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的荒诞色彩。本文借用西方叙事学的话语和情节理论对该片的叙事特点和情节结构做出分析,认为该片采用“戏仿革命”的话语形式构成对现实故事的消解,情节结构的突转完成了由悲剧向喜剧的转化,呈现出意义消解和反讽的意味,实现了现实题材影片的非现实表达。  关键词:曹保平 光荣的愤怒 戏仿 话语 故事 情节  当今中国影坛,票房高
期刊
摘 要:电影《十诫》是基斯洛夫斯基的经典代表作。导演借用圣经中的十诫概念,展现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生命无常》的电影语言,解读影片的主题:理性与宗教的欠缺。  关键词:基斯洛夫斯基 《十诫》 理性 宗教  一、基斯洛夫斯基与《十诫》  基斯洛夫斯基在一个阴郁的下雨天偶然遇见了他的剧本合作者,一个律师。那天他丢了一只手套,他们决定创作《十诫》。《十诫》尝试叙述十个关于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