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彻底更新阅读理念,整合优化阅读资源,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逐步改变阅读方式,加强有效阅读指导与跟踪。读书,应该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做的事业,作为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学会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把读书基础打牢,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那就不仅“有益”,更是终身受益了!
阅读效率健康环境方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也是今非昔比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途径广
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的途径有很多。校内,有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校外,新华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场所都能为他们提供很丰富的课外读物
2.数量多
现在的家长,投资教育的意识比较强,只要孩子说想买什么书,都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一到六年级,无论翻开哪个学生的书包,随手都能抽出几本。因此,几年下来,家庭课外书的储量比较可观,少到几十本,多到一二百本,如果把一个班所有学生的课外书收集起来,足可以办成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实在是一笔丰富的阅读资源。
3.内容杂
课外书的数量如此之多,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与课内学习配套的作文书为最常见;以情节见长,大多数同学都偏爱的故事书;与他们生活颇为接近,更多描写青春期朦胧情感的校园小说;图文并茂、幽默风趣的绘图、漫画书,也有极少部分游戏类书,良莠并存,五花八门。
4.收效微
除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丰富而充裕的,照理说,对于他们知识的储备、成长的积淀,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事实是他们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追求短暂阅读快感的浅层次,并没能真正汲取到书中的精髓,更多的只是无效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时间,只是从量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语文素质的提高实质没有多少。因为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隐形却比较顽固的障碍,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
1.家长的急功近利
在分数的驱动下,家长是带着相当的功利性去“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他们指望孩子看过这些作文书后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而孩子们自己真正想看的书,则要在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之后才能有条件地去限时浏览,其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所以,弱化课外阅读的功利性,给孩子自主充分的阅读时间,是有效阅读的基本保障。
2.社会环境的干扰
多元化社会的精华和糟粕,对孩子们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缤纷网络的诱惑,电子产品的更替,盗版图书的误导,内容低俗的文化垃圾,全都“敞门入场”,没有人能够替他们把阅读的内容关,所以,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是有效阅读的必要前提。
3.自身内需力的薄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倾向于快餐式的阅读,喜欢寻求一些感官的刺激,看完书后往往只觉得“好玩”“有意思”,并没能把阅读看成自己精神世界的需要,当成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一天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都不会在短期内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强化他们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需要,让内因充分发挥力量,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所在。
4.阅读能力的欠缺
如果说课外知识是个巨大的精神宝库,那么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应该来源于课堂学习能力的积累。遗憾的是他们对课内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主观上的忽视导致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极其缓慢,几年下来,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发展参差不齐,极不均衡,因此,加强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得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几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个人觉得,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保证课外阅读的低耗高效,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彻底更新阅读理念
书籍里的世界五彩缤纷,书籍里的风景旖旎多姿,阅读是间接体验各种生活的过程,通过阅读,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行为准则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它绝对不只是为了某一学科的考试或某一次的分数。当你潜心于阅读时,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因为阅读而更具质感,你的成长因为阅读而更具张力,你的生活因为阅读而精彩,只有彻底更新“读书应试”的陈旧观念,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带给你的愉悦。
2.整合优化阅读资源
在我们身边,有着相当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学校的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同学自购的图书,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可观的阅读资源,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选择一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阅读的课外书进行分类推荐,开辟专门的栏目附以生动的内容简介并定期更新,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点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使他们从无谓的选择和盲目的阅读中提升出来,读好书,好读书,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阅读。
3.充分保证阅读时间
减负政策的施行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减轻,但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因玩耍、课外补习、特长培养等占去了很大一部分,课外阅读的结果也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只有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本能的需要,将课余时间中相当的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在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实现高效阅读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4.逐步改变阅读方式
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都不一样,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影响阅读速度、兴趣和阅读效果的障碍,既不可能像学课文那样精读,也不能遇难而退。所以,首先,要在心理上培养他们适应一定干扰下的继续阅读;其次,不能强行要求他们每看必懂,可以把问题圈画、集中,然后查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同学,选择一种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法行,对于一些暂时超出认知能力的疑难问题可以先搁一搁,这样的阅读方法降低了要求和难度,既节约了读书时间,又能张弛结合,最主要的是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阅读效果反而会更好。
5.加强有效阅读指导与跟踪
人生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方法的学习,对于课外阅读,如果能给予得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这绝不能只把它当作一句空话,可以在学期初制订学期阅读计划,每周抽出一节课专门用于课外阅读指导。比如,根据水平的高低给他们确定难易不同的阅读内容;按照书的类别教给不同的读书方法;根据教材进度统一推荐同步的拓展阅读书目,等等。一段时间下来,待大部分学生都读完以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进行反馈,及时掌握最新阅读信息,作出中肯的评价,再提出下一阶段阅读目标,落实具体阅读内容,形成一条生生不息的“阅读链”。
开卷有益。读书,应该是人类的终身事业,如果在小学阶段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充分进行有效课外阅读,那就不仅“有益”,更是“多益”了!
阅读效率健康环境方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也是今非昔比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途径广
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的途径有很多。校内,有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校外,新华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场所都能为他们提供很丰富的课外读物
2.数量多
现在的家长,投资教育的意识比较强,只要孩子说想买什么书,都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一到六年级,无论翻开哪个学生的书包,随手都能抽出几本。因此,几年下来,家庭课外书的储量比较可观,少到几十本,多到一二百本,如果把一个班所有学生的课外书收集起来,足可以办成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实在是一笔丰富的阅读资源。
3.内容杂
课外书的数量如此之多,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与课内学习配套的作文书为最常见;以情节见长,大多数同学都偏爱的故事书;与他们生活颇为接近,更多描写青春期朦胧情感的校园小说;图文并茂、幽默风趣的绘图、漫画书,也有极少部分游戏类书,良莠并存,五花八门。
4.收效微
除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丰富而充裕的,照理说,对于他们知识的储备、成长的积淀,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事实是他们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追求短暂阅读快感的浅层次,并没能真正汲取到书中的精髓,更多的只是无效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时间,只是从量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语文素质的提高实质没有多少。因为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隐形却比较顽固的障碍,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
1.家长的急功近利
在分数的驱动下,家长是带着相当的功利性去“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他们指望孩子看过这些作文书后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而孩子们自己真正想看的书,则要在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之后才能有条件地去限时浏览,其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所以,弱化课外阅读的功利性,给孩子自主充分的阅读时间,是有效阅读的基本保障。
2.社会环境的干扰
多元化社会的精华和糟粕,对孩子们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缤纷网络的诱惑,电子产品的更替,盗版图书的误导,内容低俗的文化垃圾,全都“敞门入场”,没有人能够替他们把阅读的内容关,所以,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是有效阅读的必要前提。
3.自身内需力的薄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倾向于快餐式的阅读,喜欢寻求一些感官的刺激,看完书后往往只觉得“好玩”“有意思”,并没能把阅读看成自己精神世界的需要,当成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一天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都不会在短期内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强化他们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需要,让内因充分发挥力量,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所在。
4.阅读能力的欠缺
如果说课外知识是个巨大的精神宝库,那么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应该来源于课堂学习能力的积累。遗憾的是他们对课内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主观上的忽视导致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极其缓慢,几年下来,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发展参差不齐,极不均衡,因此,加强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得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几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个人觉得,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保证课外阅读的低耗高效,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彻底更新阅读理念
书籍里的世界五彩缤纷,书籍里的风景旖旎多姿,阅读是间接体验各种生活的过程,通过阅读,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行为准则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它绝对不只是为了某一学科的考试或某一次的分数。当你潜心于阅读时,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因为阅读而更具质感,你的成长因为阅读而更具张力,你的生活因为阅读而精彩,只有彻底更新“读书应试”的陈旧观念,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带给你的愉悦。
2.整合优化阅读资源
在我们身边,有着相当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学校的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同学自购的图书,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可观的阅读资源,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选择一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阅读的课外书进行分类推荐,开辟专门的栏目附以生动的内容简介并定期更新,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点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使他们从无谓的选择和盲目的阅读中提升出来,读好书,好读书,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阅读。
3.充分保证阅读时间
减负政策的施行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减轻,但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因玩耍、课外补习、特长培养等占去了很大一部分,课外阅读的结果也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只有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本能的需要,将课余时间中相当的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在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实现高效阅读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4.逐步改变阅读方式
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都不一样,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影响阅读速度、兴趣和阅读效果的障碍,既不可能像学课文那样精读,也不能遇难而退。所以,首先,要在心理上培养他们适应一定干扰下的继续阅读;其次,不能强行要求他们每看必懂,可以把问题圈画、集中,然后查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同学,选择一种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法行,对于一些暂时超出认知能力的疑难问题可以先搁一搁,这样的阅读方法降低了要求和难度,既节约了读书时间,又能张弛结合,最主要的是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阅读效果反而会更好。
5.加强有效阅读指导与跟踪
人生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方法的学习,对于课外阅读,如果能给予得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这绝不能只把它当作一句空话,可以在学期初制订学期阅读计划,每周抽出一节课专门用于课外阅读指导。比如,根据水平的高低给他们确定难易不同的阅读内容;按照书的类别教给不同的读书方法;根据教材进度统一推荐同步的拓展阅读书目,等等。一段时间下来,待大部分学生都读完以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进行反馈,及时掌握最新阅读信息,作出中肯的评价,再提出下一阶段阅读目标,落实具体阅读内容,形成一条生生不息的“阅读链”。
开卷有益。读书,应该是人类的终身事业,如果在小学阶段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充分进行有效课外阅读,那就不仅“有益”,更是“多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