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刘世钺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原主任,8岁起就跟着革命队伍,17岁成为战地军医,曾经历百团大战和太原战役。从事眼科临床工作60多年来,他在全国首创泪囊穿刺造影术,帮助无数患者重见光明。退休后,他坚持不要任何报酬,义务出诊24年。
魏文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
于宝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担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常务委员、全军神内专委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常务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军区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何建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多种老年医学科疾病的诊治。
白求恩:一个非凡的加拿大人
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加拿大人,他是13亿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是一名外科医生,一名医学发明家。这位伟大的医生就是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
白求恩的一生都在为减轻人类病痛而努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1938年白求恩来到中国之前已经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也是加拿大医学界薪金最高的医生之一,当他来到中国,看到当时八路军军医院的手术器械基本上是土造的,他无比震惊,也暗下决心:医生手中的医疗器械就好像战士手中的武器,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手中的武器至关重要。于是他亲手创建了白求恩国际医院,并在这里创新发明了许多医疗器械,在抗日的硝烟中挽救了数以千计的八路军将士的生命。今天,我们走进白求恩纪念馆,也可以看到很多特别珍贵的白求恩曾经使用和发明创新过的医疗器械,而在20世纪30年代外科手术中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粗略统计,就有22种之多。
时代在发展,战争的硝烟也已逐渐退散,但一把把13厘米的止血钳上,银白色的表面仍留着岁月侵蚀的痕迹。在现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也有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仍不断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不断探索和钻研,攻克生命难关,护佑人民健康。
老年人易忽视的血压危险
每个人对血压都不陌生。血压的健康与否关乎生死,尤其是对多病共存的老年人来说。心脏就像一个人体中的泵房,心脏搏出血液的多少决定了血管搏动时对血管壁的张力大小,这种张力就是血压。高血压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高发、好发疾病,并且其病程漫长,不仅患病后便难以脱身,还会带来诸如动脉粥样肝硬化、心室肥大、心肌梗死发病率增高、肾损害、眼底病变等诸多危害,因此服药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几乎成了高血压患者们的“必修课”。
但是,降压却是一件麻烦事,老年人的血压如果骤降到正常范围反而可能引发致命危机,尤其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老人。那么,多病共存的老年人,该如何找到控压的平衡点呢?
在多病共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高血压合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2.5%,另外还有39.5%的居民处于高血压前期(即血压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这就相当于我国七成的居民处于高血压的威胁之下。而在老年人当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更是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研究发现我国70%~90%的高龄老人都有高血压,且发病率仍在每年增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于宝成主任告诉我们,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对他们而言,心脏大血管、全身周围血管以及颅内血管几乎都已经耐受了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即使已经出现了椎基底动脉狭窄等颅内血管病变,只要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就说明患者自身是可以耐受并且已经达到了身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如果我们生硬地将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健康人的范围,也就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患者反而极有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
于主任回忆起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病例。一位81岁的老奶奶,罹患高血壓病三十余年,血压一直控制得不错。但是有一天晚上老奶奶没休息好,第二天起来测血压:收缩压152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老奶奶认为血压偏高了,就擅自多服用了一片降压药。休息了一会儿老奶奶准备出门,但刚走出楼梯口就感觉到头晕,然后一个趔趄跌了下去,检查显示股骨颈骨折。老奶奶年纪大了,骨科和麻醉科会诊后认为手术风险较大,于是老奶奶选择了保守治疗,连续卧床两个月后又出现了双肺积液,而由于年纪大,老奶奶咳嗽无力,自主排痰能力不佳,痰液无法及时排出,双肺积液便逐渐发展成了坠积性肺炎,继而又发生了其他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两个月后便不幸去世。 老年人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其实与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造成的慢性缺氧状态十分类似。慢性阻塞性肺炎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这类患者常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病情较重的患者的血氧含量常年只有80%~90%,氧分压也只有50~60毫米汞柱,而正常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应在98%以上,血氧分压应在65毫米汞柱以上。在治疗这类慢性缺氧的老年患者时,通常只需要将其血氧保持在85%~90%即可,更高的氧饱和度反而有可能使其发生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烦躁惊厥甚至昏迷不醒等氧中毒导致不良事件,这与机体已长期耐受慢性缺氧状态密切相关。长期患有高血压并且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早已耐受了慢性高血压带来的高氧合状态,强行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反而会使身体难以承受,各脏器也会因为血压下降而出现血液灌注不足、供血供氧不足,而最先受缺血缺氧影响的,也是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大脑。
大脑长期缺氧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而脑供血不足引发的致命危机则有“一急一缓”两种情况:跌倒和老年性痴呆。长期的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旋转或模糊等症状,甚至还会跌倒或昏迷,时间久了还会加速脑萎缩,容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多病共存老年人的血压特点
那么,对多病共存的老年人而言,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降压标准呢?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中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一般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就可以,如果进一步耐受,才可以再降到140/90毫米汞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何建政主任告诉我们,多病共存老年人的血压变化有三个特点,其一是80岁前血压呈喇叭形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高压)会越来越高,而舒张压(低压)的变化则不会很明显,趋势曲线慢慢就形成了喇叭形。
何主任提醒,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如果服用过量降压药,舒张压过低,还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概率。
多病共存老年人血壓变化的第二个特点是80岁后血压将会整体降低许多。何主任告诉我们,这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的减少和激素水平的下降,此时应更加重视及密切地监测血压,医生也会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动态地调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其第三个特点是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的血压在较年轻时降低后,便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这是因为当我们猛地低头抬头时,人体会相应地提高血压来满足我们头部脑组织供血的需求,但老年人调节机制缓慢,抬头等体位改变时血压无法迅速做出相应调节,便会在抬头或起床时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魏文志副院长介绍,直立性低血压是低血压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各个年龄段,但更加常见于老年体弱者,主要表现为站起后的3分钟内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幅度超过10毫米汞柱,这样过快的血压降低极容易造成脑缺血。
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这几种:
1.脱水
天气炎热时出汗多,体液流失较快,此时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则非常容易造成低血压。因此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并且建议每到换季时再去医院就诊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减药物。
2.低血容量
人体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因此低血容量也和脱水密切相关,水分不够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血容量降低,进而造成血压降低、血压调节缓慢。
3.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紊乱
人体有感知外界变化的感受器,可以随着体位的改变很快地形成反射,对年纪大的人或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而言,这种感受器的功能一般已发生减退,导致人体调节不够及时、灵敏,容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还常常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在体位改变后(如蹲→站,坐→站,卧→站)的短时间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视力模糊、心悸、头痛、疲乏、虚弱感、呼吸困难、胸部疼痛、肩部疼痛、颈部疼痛等症状。如果在体位改变后也有较大的血压改变,但是没有以上主观不适的症状则无须治疗;而一旦在血压降低过快的同时出现了以上的症状,且不能够通过一小段时间的休息得到改善,那么建议您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咨询医生。
魏院长有四步可以帮助老年人避免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第一步:体位改变前先等30秒:准备起床或者上厕所前,先躺在床上30秒,坐直了缓30秒,站起来原地不要动再等30秒,然后再迈步。
第二步:借助弹力袜:一般认为弹力袜是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其实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也可以用,帮助下肢血液回流心脏。可在活动的时候穿,卧床时不用穿。
第三步:在家中安装扶手:避免突发直立性低血压后跌倒带来的继发损伤。
第四步:留意直立性低血压先兆:直立性低血压前会有头晕、心慌、视物模糊、出虚汗等先兆表现,这时应尽量坐下或躺下,即使站着也要避免快速走动或快速改变体位。
老年人的日常控压误区
误区一:错误测血压,数值偏高
于宝成主任告诉我们,临床发现有52%的血压测量值其实是高于真实值的,而不准确的测量数据主要源于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正确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要与心脏保持水平,血压计绑带不可过紧或过松,应以可塞进两个指头为宜。
2.测量前不要抽烟,饮用浓茶、咖啡,排空膀胱,保持心境平和及全身放松,宜选择有靠背的椅子上保持坐位,休息5分钟后再开始测量。
3.每天应在固定时间测血压,每次测量2~3次,至少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记录血压。
另外,睡觉时打鼾的人群因为晚间缺氧,所以晨起时的血压一般偏高,建议这类高血压患者在起床一小时后再测量血压,以免测量出现误差。
误区二:安眠药加降压药
安眠药与降压药同时服用属于联合用药。老年人起夜次数一般较多,所以不建议老年人服用长效安眠药,避免起夜时仍处于朦胧状态中而致摔倒。
除此之外,部分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也有降压作用,与降压药同时服用會产生协同作用,所以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咨询医生两类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法用量及种类,以避免血压过低的情况出现。
误区三:夏季不调药
夏季温度比较高,人体的外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所以夏天的血压相对于冬天血压有所降低。如果夏季吃降压药,1~2小时后即出现头晕恶心、出汗等表现,说明现有的降压药物不合适,应至专业医院让医生调整用药。
另外,夏季还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也就是只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表现正常,通俗地说就是只有高压高,低压不高的高血压。这种高血压通常表现为收缩压≥15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证,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对人体脏器造成的损伤是很明确的,容易引起脑出血、脑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脏衰竭等诸多并发疾病,所以这样的患者在不忽视舒张压变化的前提下要特别关注收缩压的变化,最好坚持分时段监测血压,并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切忌自行更换降压药或停药。
92 岁老军医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眼科老主任刘世钺主任便是如此,他不仅眼科疾病医得好,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慢病的预防也颇有心得。
刘老今年已经92岁高寿,却依旧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也没有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等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刘老告诉我们,这主要源于他的五个长寿秘诀。
老军医的长寿秘诀:
1.心态平和。遇事客观冷静、不着急。
2.饮食多样化。他每天都要吃一个鸡蛋、半个苹果或者一根香蕉,喝一盒牛奶。
3.不抽烟不喝酒,晚饭吃六七成饱,睡前两三小时之内不吃东西。每天步行5000步。
4.坚持每天学习2.5小时。
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人多交流。
(编辑 车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