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谈谈在多年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
  1.引导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点
  初中的物理知识点大都能在课文中显示出来,在上课时讲得细一些、拓得广一些,并要求学生将课文中重要的语句用笔划下来,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对于极少数难度大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便于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我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知识点:①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通过凸透镜能看到的,但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②成像的大小的分界点在u=2f处,当u>2f时得到缩小的像,当u<2f时得到放大的像。③成像的虚实的分界点在u=f处,当u>f时得到的是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当u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能力的迁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学得过于死,不能灵活地把学到的每一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一个学生可以解一道难的几何题,而对于一道简单的物理题却不知如何下手。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
  所谓知识的迁移,就是要让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地应用起来,不要让学生造成各科知识之间的鸿沟。在教学中注重阐述物理相关概念,同时循序渐进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所讲的物理概念。当然数学只是为了表达出这个概念而采用的手段而已,使学生不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探讨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概念,这些概念提出后要怎样来描述它们,用数学语言怎样去体现出来,这样就完成了学生从数学知识到物理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一部分同学将物理问题纯数学化,而误入歧途,没有能真正理解数学公式背后所蕴涵的物理思想。这在上课中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多强调公式背后的物理思想,防止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不去理解其中的物理意义。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障碍,除了知识的迁移发生障碍以外,(也可以靠以上提出的方法,从概念入手加以解决),还有心理上的因素,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从而阻碍了学生学好物理。因此,讲课中要注意消除学生把物理和数学截然分开的观念,排除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知识迁移的障碍。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物理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内容时,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步骤,从而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研究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我要做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的特点)、比较(不同的实验现象)、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应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发现规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一般的情形。
  4.增加联系生活的实例
  如“运动场上的力学”、“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生活中电磁污染”、“人体上的物理知识”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打破了课本的框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了解物理学习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有关事例,找出共性,归纳结论,再用探求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水的沸腾》一节时,向学生提出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材。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一下,哪种方法的止沸效果好?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实践,再在课堂上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5.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习惯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研究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又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依照水流,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再如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观察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想实现物理教学活动目标,提高物理教学活动质量,一定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作者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征和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希望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更好地为实现物理学科目标服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观察能力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抓好入门教育,展示物理趣味,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探索“导学练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导学练合一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为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
曾经,刚刚成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就听老教师说:“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更在于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能从内心认同你。”许多年后,回顾这些年的教学经历,我对这些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习的竞争比小学和初中更为激烈,并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常“垫底”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了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的学困生。还有部分学生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把实验融进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工夫。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实验,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能力培养于其中。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潜力 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演示实验是完成物理教学的必要环节,即
摘 要: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所设置的一种教学的情景或者场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作者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了几种地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希望借此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目标。  关键词: 地理学科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
摘 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和热情,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就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看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