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认为,在以培养国防教育师资理念为前提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应坚持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突出师范性原则、长期性教育原则和渗透式教育原则。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国防教育 课程设置原则
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总结归纳中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可体现在三方面:課程即“教学科目”;[1]课程即“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2]课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或体验。[3]
总结以上对课程定义的描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所指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按照学科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一进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
按照国家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国防教育活动内容。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同样包括以上三方面内容,但因高师院校的特点和特性,其开展国防教育教学应与非高师院校有所不同和区别。因研究需要,本文着重针对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应体现的一个新理念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石。国防的兴衰,紧紧维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绝续、社会的进退。国防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笔者通过对全国普通高校及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国防教育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国防教育不能广泛深入、长期有效开展。究其原因,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
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新形势下的全民国防教育,特别是青少年国防教育。但目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已成为困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普遍问题。而国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院校或专业为国防教育培养师资。
高师院校既是我国培养教师的基地,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国防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学校国防教育中,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将对学校国防教育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高师院校若能紧密结合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加强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改革,发挥师范院校的特性,就能担负起为国家国防教育事业培养合格师资这一重任。因为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多半在中、小学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他们在所教专业课中若能积极给学生渗透国防教育思想,或是担任或兼任高中、初中及小学的国防教育教师,就会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这一问题,这对促使青少年国防教育及普及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广泛、有效、持久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三、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4]
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初级性,是一种入门教育。主要是进行最基本的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国防知识和国防意识的青少年,打好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这是小学、初中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国防教育没有专门课时,没有专职教师,主要是寓国防教育于文化课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之中。
(二)高中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4]
高中阶段国防教育,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中间阶段,处于承上启下和巩固提高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小学、初中阶段国防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奠定国防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学生开设军事课和实施军事训练。
高中阶段国防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兵员”为特殊培养目标,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爱军习武的好风气,养成乐于吃苦,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情感和奋斗精神,努力提高个人的军事理论知识水平和动作技能。高中阶段国防教育有专门的教学时间、专任教学师资和物资保障。教育内容实践性比较强。
四、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
结合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在以培养国防教育师资理念为前提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应坚持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突出师范性原则、长期性教育原则和渗透式教育原则。
(一)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军事课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的课堂。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军事课教学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教学的方向和要求。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原则有利于大学生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其他教育相比,国防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感召力,通过国防历史、国防思想、国际军情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可以更直接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原则是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首先要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要突出系统性、时代性;教学方法要实用、灵活、多变,根据文理科学生的不同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军事科学知识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科学知识教学之中,注重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地理、国防科技、国防文化、国防经济和军事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把军事课程的学习从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上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对教师来说,系统的理论知识确实重要,但离开教育教学实践,缺少教育教学经验,缺少对经验的反思,教师的成长将受到限制。因此,高师院校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为中、小学培养国防教育师资的思想,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国防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加强实践性环节,学生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突出师范性原则
师范性指“师范教育在培养和培训师资的过程中,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独有的、基本的属性或特性”。[5]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所在。在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也应坚持突出师范性原则。教育类课程是体现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这类课程在教学中至少应占到总学时的15%。高师院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原则上应按照培养教师的模式开展,课程设置应重视开设教育类课程,如开设国防教育学、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教学法、国防教育见习、示教等教学科目;增加教育实践的内容和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师院校的学生日后从事国防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长期性教育原则
借鉴国外学校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长期性教育原则,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原则上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不能仅开设一至二学期军事课,完成了国家的相关教学任务,就结束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原则,才能巩固国防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和意识。
(六)渗透式教育原则
小学、初中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国防教育教学活动没有专门的课时,没有专职教师,主要是寓国防教育于文化课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之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必须体现出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渗透式教育这一原则。小学、初中学生的主要课程,如语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有不少教学内容本身就体现了国防教育思想,教师在讲解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要积极向学生渗透国防教育的精神和思想。针对这一实际,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加强与专业课有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增设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促使高师院校学生掌握相关国防教育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采用渗透式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对中、小学学生开展好国防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See Kimpston,R.D.Williams,H.Y.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国防教育 课程设置原则
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总结归纳中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可体现在三方面:課程即“教学科目”;[1]课程即“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2]课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或体验。[3]
总结以上对课程定义的描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所指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按照学科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一进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
按照国家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国防教育活动内容。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同样包括以上三方面内容,但因高师院校的特点和特性,其开展国防教育教学应与非高师院校有所不同和区别。因研究需要,本文着重针对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应体现的一个新理念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石。国防的兴衰,紧紧维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绝续、社会的进退。国防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笔者通过对全国普通高校及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国防教育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国防教育不能广泛深入、长期有效开展。究其原因,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
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新形势下的全民国防教育,特别是青少年国防教育。但目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已成为困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普遍问题。而国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院校或专业为国防教育培养师资。
高师院校既是我国培养教师的基地,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国防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学校国防教育中,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将对学校国防教育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高师院校若能紧密结合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加强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改革,发挥师范院校的特性,就能担负起为国家国防教育事业培养合格师资这一重任。因为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多半在中、小学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他们在所教专业课中若能积极给学生渗透国防教育思想,或是担任或兼任高中、初中及小学的国防教育教师,就会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这一问题,这对促使青少年国防教育及普及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广泛、有效、持久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三、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4]
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初级性,是一种入门教育。主要是进行最基本的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国防知识和国防意识的青少年,打好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这是小学、初中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国防教育没有专门课时,没有专职教师,主要是寓国防教育于文化课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之中。
(二)高中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4]
高中阶段国防教育,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中间阶段,处于承上启下和巩固提高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小学、初中阶段国防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奠定国防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学生开设军事课和实施军事训练。
高中阶段国防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兵员”为特殊培养目标,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爱军习武的好风气,养成乐于吃苦,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情感和奋斗精神,努力提高个人的军事理论知识水平和动作技能。高中阶段国防教育有专门的教学时间、专任教学师资和物资保障。教育内容实践性比较强。
四、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
结合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在以培养国防教育师资理念为前提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应坚持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突出师范性原则、长期性教育原则和渗透式教育原则。
(一)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军事课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的课堂。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军事课教学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教学的方向和要求。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原则有利于大学生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其他教育相比,国防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感召力,通过国防历史、国防思想、国际军情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可以更直接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原则是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首先要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要突出系统性、时代性;教学方法要实用、灵活、多变,根据文理科学生的不同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军事科学知识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科学知识教学之中,注重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地理、国防科技、国防文化、国防经济和军事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把军事课程的学习从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上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对教师来说,系统的理论知识确实重要,但离开教育教学实践,缺少教育教学经验,缺少对经验的反思,教师的成长将受到限制。因此,高师院校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为中、小学培养国防教育师资的思想,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国防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加强实践性环节,学生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突出师范性原则
师范性指“师范教育在培养和培训师资的过程中,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独有的、基本的属性或特性”。[5]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所在。在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也应坚持突出师范性原则。教育类课程是体现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这类课程在教学中至少应占到总学时的15%。高师院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原则上应按照培养教师的模式开展,课程设置应重视开设教育类课程,如开设国防教育学、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教学法、国防教育见习、示教等教学科目;增加教育实践的内容和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师院校的学生日后从事国防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长期性教育原则
借鉴国外学校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应坚持长期性教育原则,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原则上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不能仅开设一至二学期军事课,完成了国家的相关教学任务,就结束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原则,才能巩固国防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和意识。
(六)渗透式教育原则
小学、初中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国防教育教学活动没有专门的课时,没有专职教师,主要是寓国防教育于文化课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之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必须体现出小学、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渗透式教育这一原则。小学、初中学生的主要课程,如语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有不少教学内容本身就体现了国防教育思想,教师在讲解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要积极向学生渗透国防教育的精神和思想。针对这一实际,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加强与专业课有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增设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促使高师院校学生掌握相关国防教育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采用渗透式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对中、小学学生开展好国防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See Kimpston,R.D.Williams,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