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席勒对美育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古筝教学在提高小学素质的过程中,能充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了解民族乐器,从而提高音乐情感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古筝教学 小学 审美教育
席勒对美育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美育书简》中想要证明,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提高音乐感悟能力。
古筝是一项入门简单,弹奏起来非常动听的乐器,一般的简单乐曲听起来也会让人产生沉醉的感觉。另外,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好听好看的东西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古筝教学在提高小学素质的过程中,能充分引导学生更好地學习音乐,了解民族乐器,从而提高音乐情感和审美意识。
首先,本文对古筝音色教学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法;其次,音乐情感教学,是在欣赏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外最重要的一项训练,也是古筝教学的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训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通过实践来完善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筝的音乐与韵律教学有别于音乐意境教学。意境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美,热爱音乐美的能力,而音色与韵律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是演奏技法方面的。古筝是一项有着浓郁民族韵味的乐器,音色可清秀可亢奋,韵味可悠扬可悲壮,变幻多端。古筝教学可以渗透、丰富学生对历史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良好的气质,使之准确表达音乐的美。
古筝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法知识,古筝本身具备清脆悦耳的音色,加上良好的演奏技法能增添音乐色彩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很大一部分学生弹奏时由于手型不到位、手腕没放松等原因,在音色处理上太虚,不扎实。我认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在弹好古筝曲的基础上对音色做出更好的解决。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古筝的基本音色和变化音色。基本音色就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触弦,使筝弦达到最佳震动效果,弹出来的音色饱满、清凉、结实,并且富有弹性。变化音色是指在弹奏中所用的符合音乐内容、情感和风格的各种音色。教师应告诉学生,不管是弹奏哪种音色,都要做好基本功的练习,以此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提高学习素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简单的乐曲,或者亲自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奏方法所表现出的不同音色,等学生对音色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学习根据乐曲的意境、情感和曲调的特点来识别、表现、评价不同演奏中的音色之美,从中体会古筝这项乐器的神韵。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掌握了古筝的基本音色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具有丰富音色变化的乐曲,现场示范同一乐曲中不同音色变化的弹奏技法,讲解音色变化对整首乐曲格调、情感表达的影响。教师亲自实践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古筝音色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古筝基础练习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对乐曲的理解以及对乐曲情感的掌握来熟练地运用音色,使音色得到丰富的变化,在对音色练习掌握过程中,融入乐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最终将基本音色与表达情感的变化音色相结合,提高弹奏古筝的技巧,从而真正理解乐曲,用心体会乐曲,达到演奏的要求。
教师将古筝运用于小学素质教育,对其音乐艺术和自身审美意识的提高都会有显著的作用。古筝的演奏与学习最终得益于对音乐情感的感悟与表达。教师应有意识地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欣赏乐曲、学习弹奏、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与音乐对话,感悟自然,欣赏世界美好事物,循序渐进地进行古筝音色教育。在掌握基础能力后,最终在演奏中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表达出乐曲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因此,层次分明的古筝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课余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踏上“筝”程容易,坚持下来并且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不易,这就需要我们的真心、耐心、细心与恒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古筝,这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和古筝教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撰写本文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些见解与方法,为中国民乐的传承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古筝曲选[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8.
[2]王英睿.筝——中国有些作品选[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张磊.试论古筝普及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大众文艺,2011(22):227-227.
[4]靳诗雨.浅谈少儿古筝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大众文艺,2011(14):214-214.
[5]胡菁菁.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类型及其呈现途径[J].大众文艺,2009(3):13-13.
[6]施娓.论古筝演奏中弦外语言的情感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124-12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关键词:古筝教学 小学 审美教育
席勒对美育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美育书简》中想要证明,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提高音乐感悟能力。
古筝是一项入门简单,弹奏起来非常动听的乐器,一般的简单乐曲听起来也会让人产生沉醉的感觉。另外,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好听好看的东西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古筝教学在提高小学素质的过程中,能充分引导学生更好地學习音乐,了解民族乐器,从而提高音乐情感和审美意识。
首先,本文对古筝音色教学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法;其次,音乐情感教学,是在欣赏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外最重要的一项训练,也是古筝教学的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训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通过实践来完善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筝的音乐与韵律教学有别于音乐意境教学。意境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美,热爱音乐美的能力,而音色与韵律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是演奏技法方面的。古筝是一项有着浓郁民族韵味的乐器,音色可清秀可亢奋,韵味可悠扬可悲壮,变幻多端。古筝教学可以渗透、丰富学生对历史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良好的气质,使之准确表达音乐的美。
古筝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法知识,古筝本身具备清脆悦耳的音色,加上良好的演奏技法能增添音乐色彩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很大一部分学生弹奏时由于手型不到位、手腕没放松等原因,在音色处理上太虚,不扎实。我认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在弹好古筝曲的基础上对音色做出更好的解决。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古筝的基本音色和变化音色。基本音色就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触弦,使筝弦达到最佳震动效果,弹出来的音色饱满、清凉、结实,并且富有弹性。变化音色是指在弹奏中所用的符合音乐内容、情感和风格的各种音色。教师应告诉学生,不管是弹奏哪种音色,都要做好基本功的练习,以此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提高学习素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简单的乐曲,或者亲自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奏方法所表现出的不同音色,等学生对音色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学习根据乐曲的意境、情感和曲调的特点来识别、表现、评价不同演奏中的音色之美,从中体会古筝这项乐器的神韵。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掌握了古筝的基本音色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具有丰富音色变化的乐曲,现场示范同一乐曲中不同音色变化的弹奏技法,讲解音色变化对整首乐曲格调、情感表达的影响。教师亲自实践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古筝音色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古筝基础练习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对乐曲的理解以及对乐曲情感的掌握来熟练地运用音色,使音色得到丰富的变化,在对音色练习掌握过程中,融入乐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最终将基本音色与表达情感的变化音色相结合,提高弹奏古筝的技巧,从而真正理解乐曲,用心体会乐曲,达到演奏的要求。
教师将古筝运用于小学素质教育,对其音乐艺术和自身审美意识的提高都会有显著的作用。古筝的演奏与学习最终得益于对音乐情感的感悟与表达。教师应有意识地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欣赏乐曲、学习弹奏、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与音乐对话,感悟自然,欣赏世界美好事物,循序渐进地进行古筝音色教育。在掌握基础能力后,最终在演奏中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表达出乐曲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因此,层次分明的古筝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课余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踏上“筝”程容易,坚持下来并且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不易,这就需要我们的真心、耐心、细心与恒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古筝,这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和古筝教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撰写本文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些见解与方法,为中国民乐的传承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古筝曲选[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8.
[2]王英睿.筝——中国有些作品选[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张磊.试论古筝普及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大众文艺,2011(22):227-227.
[4]靳诗雨.浅谈少儿古筝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大众文艺,2011(14):214-214.
[5]胡菁菁.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类型及其呈现途径[J].大众文艺,2009(3):13-13.
[6]施娓.论古筝演奏中弦外语言的情感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124-12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