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画是学画者的必经路径,中西画概莫能外。
我初习画时,也仿过不少画,有名家有非名家,有古人也有今人。后来有一天,我突然也能画自然了,是从画天鹅湖起,连画三张。旁人也许不屑一顾,自己却兴奋莫名。还有一次,我被逼着居然也能画自己的画了,更是兴奋不已。我的宽幅长卷山水,起初几张还是仿的,有仿龚贤,也有仿别人,后来十几张,差不多得算自己的作品了。虽然有些构图参考了别人,但我奉行的是拿来主义,你树画得好,我学你的,你山画得美,我搬进我画中。这样的拿来主义,想来是允许的吧?
中年习画,少不得要多动动脑筋。比如我的拿来主义,我得多站在观众立场看画法,在研读书画的同时还得多思考少跟风,这都是从办报中体会出来的。这些体会用于中国绘画,同样站得住。研究,阅读,动手,思考,写作,几位一体,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人学画的途径多样,老师也多,工具齐全,这些工具你弃之不用那是你傻,如何用好,那就看你聪明与否了。写字画画,可学的对象很多,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在万花筒中,确定自己一个阶段的主攻方向,有定力有沉潜,有进有守,进守有据,并始终坚持着,那就要看你的思考深度和阅读广度了。一个不读书的人,不思考,穷其一生,也只是画匠一个。
这文章要写的是仿画,我却绕了一段话,这不像我平素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的作文法。也是因了我此前写过一篇“仿画者”文章——这文章好看是好看,可一旦见了天日,某些人看了,可会有负面影响呢?于我本人倒是影响不大。我的不怕得罪人也是有些声名的,从办副刊开始便这样了。可文中说到的某人,也许就要被我害苦了,他曾经还是我的师友呢,罢了罢了。不能为了逞一时之意气,毁了我一世英名。那就重写吧。
一般的仿画,只是起步的一个阶段。有些成名画家,其实也会仿。那时我还没学画,常去见一个画家老友,偶尔碰到他在画画。他拿起别人一本画册,一边看一边画。我那时就嘀咕:怎么能这样画画呢?你还是名画家呢!这画家画的素材多,人物动物风景花卉,全能进入他画中,碰到陌生的,他只好拿别人的画作参考现场临摹,然后再添上点他熟悉的素材,这画就是他的作品了。看后我颇有些怅然,想说却又说不出口。其实,这算借鉴,也算引用。如果是文章,就得打上双引号了;如果是论文,还得标明出处。而画家就不必了。
但这样的有限仿画,其实也没什么。你老老实实仿一张古画,然后题上某年某月临某笔致,是一个很正常的做法。你标明了,你临摹的是谁。这算正人君子之所为,谁也不会说你什么。而且这样的仿画,有时甚至得算你的作品。临画也是作品吧?没这个本事的,你来临临看。就怕哪里哪里都不像呢。前几天合肥有个画展,还是我们南薰社开的,同仁都叫他大安,这先生和我算是同龄人。虽然自以为草民一个,是这个都会的籍籍无名者,可他穷尽三十年的光阴,孜孜不倦临古画,临宋画临元画,于龚贤处尤下气力,无不得其精微。他的画展第一幅作品,就是临南唐宋初董源的巨制《溪岸图》。那画临的很像样,笔墨很到位,凡见者无不叹奇。我回来后发了一条微博,对他的画这样评价,“最纯粹的中国画”,“正大典雅”。我的确深以为然,且佩服不已。你把中国画的某一路风格吃透了,再表达出来,也是好作品呀。
这样的仿画当然是我欣赏的。但也有些仿画,仿了却不说明,甚至直接流入市场,让人误以为是真迹。这样的仿画,可能就不太讨人喜欢了。昨天有客来,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她说她在某处见一小伙子,在认认真真地临画,画临得很像样子,也精致,也清秀。但因为这小伙子不是读书人,只会临画,却写不了字,作不了文章,或者说他那些字有些丑。他临的画就被人低价买去,再请高手在画上题款钤上印,然后流入市场,混作真迹出售给人。
这一路仿画者,我此前已有幸见到。
比如我的一位老师就是仿画高手。他自己说曾经仿过谁谁谁。他给过我他仿启功仿赵朴初的字。本地某名书家的字在拍卖场上一直很红火,他仿得尤其像,他也给过我一两张。郭沫若的字他也仿过。我亲眼见过这些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很像,但也有些像的程度差一些。比如他仿赵朴初的,我就觉着不太像。和他说了,他自己还反驳说,怎么不像呢。他说他仿某某的字,被老板买走。某酒家的范曾字,便是他写的。其实他自己的字就很不错。他老家的一处文化场所,就挂着他写的字。有天我去他老家玩,他还特意绕到那里指我一看。远远看去,的确有名家风。画呢,他会仿范曾,会仿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还会仿很多人。一度我迷恋陆俨少的画论,一看再看,启发很大。我便叫他仿一张陆的画。这张仿画拖的时间有些长,大概过了将近两个月,我才见到他的仿作。其间他还曾仿废掉一张。但那张仿画,我却觉得有點不太像陆的作品。本地某名画家的画,我也叫他仿过一张。他从我家里拿走那画家送我的大红袍画册,又拿走他给我写的字,在家沉潜数日,然后说他已把画仿好。我兴冲冲地去取画,他仿的画是画得不错,线条水墨人物什么的都很好,但打眼一看,还是看出了破绽。这名家的字烧成灰我也认得。而他那字写得有些生硬,很涨眼。我这种人,本事不大,独认字的本领有些强大,想骗过我眼睛还有些困难。此后他也帮我仿过程十发的画,范曾的《三羊开泰》。他这些仿画,其实也很美。如果只以仿画而论,显然是不错的。他不光仿画、仿字,还能治印,只是文化差一点。如果他进过美术学院,那绝对也是一等人才了,可惜文化少了,便吃了大亏。
某年某月,我朋友拿一名家的画给我看,她准备拿去送人的。那画我一眼便看出是仿品。问题正出在那字上。他仿名家的字,仿得还不地道,这便露出了破绽。我那时学画还算初入门,看画的本领虽很浅,但画面上的某些痕迹却也还是认得出的。因为那名家我一度混得很熟,对他笔墨和画风算是相当的熟悉。正因为熟悉,我便看出了仿作的破绽。这种经历,一度也让我自己沾沾自喜。
后来有一日,我进朋友的家门,见她家挂了一著名书家的大作。我便戏称,这作品恐怕也是仿的吧?这话问的,让人一头雾水。可那时候,我因熟悉了某些仿画的流程,而且知道这中间的曲曲绕绕,便有了怀疑。但主人是不知道的。 其实,英雄不问出路,如果你只是玩,那么家里挂点仿画,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我家里便挂着某老师给我画的程十发的仿画,也觉美得很,我又没拿这幅作品流入市场,我怕什么呢。
我家里还挂有一张赖少其的山水画。这是一位画家赏我挂的。有一次,我写了他一篇文章,和他也算是做了朋友。有一天我在他小画室里瞎聊,临走时他递了我这张赖少其山水画,说“这张画借给你,拿回家挂挂……”明说是借,可五年后他還没有向我讨回去,我便怀疑这是张仿作。越看越怀疑,而怀疑的破绽还是在题款上。再联想起他那天拿了好多名家的画给我看,我怀疑那些画作都是他的仿品。他曾经开过古玩店,这样的东西估计存了不少。
我画画的师友祁公,他是仿画的高手。现在很多画家卖不掉画了,而祁公仍能卖得了画。2019年的行情算是差的,很多画家颗粒无收,一些名画家也只卖了几万块钱,但祁公仍能卖出十来万。祁公说仿画最关键的还是旧纸,他家里颇存了些。几年前,祁公曾仿过一张齐白石的鸡,用五十年代的上好陈宣,颜料也是上等品,印泥自然也是好料。然后这幅画放在老家三河的厨房过道,烟熏火燎的放了那么五年,自然旧了。此画最后被浙江老板以五千元买走。这价格也是便宜的,你想你使出了那么大的劲道,老板挂在阔大的办公室里,在来往的富人堆中,也足可以炫上一炫。至于拿来送官员,那么风险还是有一些的。官员笨蛋的并不多见。能送上齐白石真迹的人,世上应该没几个吧?不过呢,也难说。仿画的市场既然能够存在,总归还是有存在的理由吧。这老师的收入来源,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老板们的买单。比如有次我去看他,他告诉我说,某人送了他几十把扇子,让他写并画。当然也是给些费用的,只是不多。过了若干时间,有一晚的饭局上,来了一个电视台的大腕,他告诉我,某作家送了他一把某名家的扇子。我大笑说那是仿作。他瞪大了眼珠。我说仿的人我就认识,他这才没话。
2020年开年的一天,有人写了某画家的文章发在群里,发了几张作品上来,我一看这都是仿作啊。因为张大千的画我是非常熟悉的,2012年我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花2000台币买了一张张大千赠张群的山水挂在家中。关于张大千的书籍我也买过好几本,包括他女儿、侄孙写的书。我也写过张大千。而这位画家,也是一位张迷,他不光仿张大千的画,连字也仿,的确仿得不错。当晚我便看到了这位画家的画册,琳琅满目的居然全是仿品——但仿得像也是个本事。这就不得不说到张大千,那更是仿画的天才。
年轻时的张大千画过不少仿画,据说荣宝斋就常买到他的仿品。他仿石涛尤其下功夫,鉴赏家也被蒙了。张大千成名后,他仿石涛的画作也开始走红,价格直线上扬。六十年代,在海外讨生活的张大千几度手头紧张,他就会把他从大陆收集而来的古画拿来出售。1939年,徐悲鸿在桂林时得到一幅《溪岸图》,张大千也在广西,见了便想要,徐悲鸿当然不愿出手。张大千又派朋友从中说合,最后张大千以借的名义借出来,后来带往四川,最后硬是以一幅金冬心的画作,终换得这件董源作品。五十年代后张大千把这件作品带到印度带到巴西,最后带到美国。住在王己千处,王己千看了也想要啊,最后他以12幅所藏明清书画换得这件作品。1997年,王己千以一百万美金把这幅画卖给唐氏家族,唐氏家族旋即把此作捐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不久,《纽约客》刊登一篇爆炸性文章,称《溪岸图》为仿品,提出质疑的,正是以高居翰为首的几位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学者。高居翰怀疑这幅画是张大千的仿作,他提出14项指控。这事闹得很轰动。为了辨别真假,这家博物馆在1999年举行一个盛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动用了最先进的检测工具,判断这画至少是宋画,这才还了大千一个公道。
责任编辑 陈少侠(见习)
我初习画时,也仿过不少画,有名家有非名家,有古人也有今人。后来有一天,我突然也能画自然了,是从画天鹅湖起,连画三张。旁人也许不屑一顾,自己却兴奋莫名。还有一次,我被逼着居然也能画自己的画了,更是兴奋不已。我的宽幅长卷山水,起初几张还是仿的,有仿龚贤,也有仿别人,后来十几张,差不多得算自己的作品了。虽然有些构图参考了别人,但我奉行的是拿来主义,你树画得好,我学你的,你山画得美,我搬进我画中。这样的拿来主义,想来是允许的吧?
中年习画,少不得要多动动脑筋。比如我的拿来主义,我得多站在观众立场看画法,在研读书画的同时还得多思考少跟风,这都是从办报中体会出来的。这些体会用于中国绘画,同样站得住。研究,阅读,动手,思考,写作,几位一体,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人学画的途径多样,老师也多,工具齐全,这些工具你弃之不用那是你傻,如何用好,那就看你聪明与否了。写字画画,可学的对象很多,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在万花筒中,确定自己一个阶段的主攻方向,有定力有沉潜,有进有守,进守有据,并始终坚持着,那就要看你的思考深度和阅读广度了。一个不读书的人,不思考,穷其一生,也只是画匠一个。
这文章要写的是仿画,我却绕了一段话,这不像我平素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的作文法。也是因了我此前写过一篇“仿画者”文章——这文章好看是好看,可一旦见了天日,某些人看了,可会有负面影响呢?于我本人倒是影响不大。我的不怕得罪人也是有些声名的,从办副刊开始便这样了。可文中说到的某人,也许就要被我害苦了,他曾经还是我的师友呢,罢了罢了。不能为了逞一时之意气,毁了我一世英名。那就重写吧。
一般的仿画,只是起步的一个阶段。有些成名画家,其实也会仿。那时我还没学画,常去见一个画家老友,偶尔碰到他在画画。他拿起别人一本画册,一边看一边画。我那时就嘀咕:怎么能这样画画呢?你还是名画家呢!这画家画的素材多,人物动物风景花卉,全能进入他画中,碰到陌生的,他只好拿别人的画作参考现场临摹,然后再添上点他熟悉的素材,这画就是他的作品了。看后我颇有些怅然,想说却又说不出口。其实,这算借鉴,也算引用。如果是文章,就得打上双引号了;如果是论文,还得标明出处。而画家就不必了。
但这样的有限仿画,其实也没什么。你老老实实仿一张古画,然后题上某年某月临某笔致,是一个很正常的做法。你标明了,你临摹的是谁。这算正人君子之所为,谁也不会说你什么。而且这样的仿画,有时甚至得算你的作品。临画也是作品吧?没这个本事的,你来临临看。就怕哪里哪里都不像呢。前几天合肥有个画展,还是我们南薰社开的,同仁都叫他大安,这先生和我算是同龄人。虽然自以为草民一个,是这个都会的籍籍无名者,可他穷尽三十年的光阴,孜孜不倦临古画,临宋画临元画,于龚贤处尤下气力,无不得其精微。他的画展第一幅作品,就是临南唐宋初董源的巨制《溪岸图》。那画临的很像样,笔墨很到位,凡见者无不叹奇。我回来后发了一条微博,对他的画这样评价,“最纯粹的中国画”,“正大典雅”。我的确深以为然,且佩服不已。你把中国画的某一路风格吃透了,再表达出来,也是好作品呀。
这样的仿画当然是我欣赏的。但也有些仿画,仿了却不说明,甚至直接流入市场,让人误以为是真迹。这样的仿画,可能就不太讨人喜欢了。昨天有客来,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她说她在某处见一小伙子,在认认真真地临画,画临得很像样子,也精致,也清秀。但因为这小伙子不是读书人,只会临画,却写不了字,作不了文章,或者说他那些字有些丑。他临的画就被人低价买去,再请高手在画上题款钤上印,然后流入市场,混作真迹出售给人。
这一路仿画者,我此前已有幸见到。
比如我的一位老师就是仿画高手。他自己说曾经仿过谁谁谁。他给过我他仿启功仿赵朴初的字。本地某名书家的字在拍卖场上一直很红火,他仿得尤其像,他也给过我一两张。郭沫若的字他也仿过。我亲眼见过这些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很像,但也有些像的程度差一些。比如他仿赵朴初的,我就觉着不太像。和他说了,他自己还反驳说,怎么不像呢。他说他仿某某的字,被老板买走。某酒家的范曾字,便是他写的。其实他自己的字就很不错。他老家的一处文化场所,就挂着他写的字。有天我去他老家玩,他还特意绕到那里指我一看。远远看去,的确有名家风。画呢,他会仿范曾,会仿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还会仿很多人。一度我迷恋陆俨少的画论,一看再看,启发很大。我便叫他仿一张陆的画。这张仿画拖的时间有些长,大概过了将近两个月,我才见到他的仿作。其间他还曾仿废掉一张。但那张仿画,我却觉得有點不太像陆的作品。本地某名画家的画,我也叫他仿过一张。他从我家里拿走那画家送我的大红袍画册,又拿走他给我写的字,在家沉潜数日,然后说他已把画仿好。我兴冲冲地去取画,他仿的画是画得不错,线条水墨人物什么的都很好,但打眼一看,还是看出了破绽。这名家的字烧成灰我也认得。而他那字写得有些生硬,很涨眼。我这种人,本事不大,独认字的本领有些强大,想骗过我眼睛还有些困难。此后他也帮我仿过程十发的画,范曾的《三羊开泰》。他这些仿画,其实也很美。如果只以仿画而论,显然是不错的。他不光仿画、仿字,还能治印,只是文化差一点。如果他进过美术学院,那绝对也是一等人才了,可惜文化少了,便吃了大亏。
某年某月,我朋友拿一名家的画给我看,她准备拿去送人的。那画我一眼便看出是仿品。问题正出在那字上。他仿名家的字,仿得还不地道,这便露出了破绽。我那时学画还算初入门,看画的本领虽很浅,但画面上的某些痕迹却也还是认得出的。因为那名家我一度混得很熟,对他笔墨和画风算是相当的熟悉。正因为熟悉,我便看出了仿作的破绽。这种经历,一度也让我自己沾沾自喜。
后来有一日,我进朋友的家门,见她家挂了一著名书家的大作。我便戏称,这作品恐怕也是仿的吧?这话问的,让人一头雾水。可那时候,我因熟悉了某些仿画的流程,而且知道这中间的曲曲绕绕,便有了怀疑。但主人是不知道的。 其实,英雄不问出路,如果你只是玩,那么家里挂点仿画,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我家里便挂着某老师给我画的程十发的仿画,也觉美得很,我又没拿这幅作品流入市场,我怕什么呢。
我家里还挂有一张赖少其的山水画。这是一位画家赏我挂的。有一次,我写了他一篇文章,和他也算是做了朋友。有一天我在他小画室里瞎聊,临走时他递了我这张赖少其山水画,说“这张画借给你,拿回家挂挂……”明说是借,可五年后他還没有向我讨回去,我便怀疑这是张仿作。越看越怀疑,而怀疑的破绽还是在题款上。再联想起他那天拿了好多名家的画给我看,我怀疑那些画作都是他的仿品。他曾经开过古玩店,这样的东西估计存了不少。
我画画的师友祁公,他是仿画的高手。现在很多画家卖不掉画了,而祁公仍能卖得了画。2019年的行情算是差的,很多画家颗粒无收,一些名画家也只卖了几万块钱,但祁公仍能卖出十来万。祁公说仿画最关键的还是旧纸,他家里颇存了些。几年前,祁公曾仿过一张齐白石的鸡,用五十年代的上好陈宣,颜料也是上等品,印泥自然也是好料。然后这幅画放在老家三河的厨房过道,烟熏火燎的放了那么五年,自然旧了。此画最后被浙江老板以五千元买走。这价格也是便宜的,你想你使出了那么大的劲道,老板挂在阔大的办公室里,在来往的富人堆中,也足可以炫上一炫。至于拿来送官员,那么风险还是有一些的。官员笨蛋的并不多见。能送上齐白石真迹的人,世上应该没几个吧?不过呢,也难说。仿画的市场既然能够存在,总归还是有存在的理由吧。这老师的收入来源,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老板们的买单。比如有次我去看他,他告诉我说,某人送了他几十把扇子,让他写并画。当然也是给些费用的,只是不多。过了若干时间,有一晚的饭局上,来了一个电视台的大腕,他告诉我,某作家送了他一把某名家的扇子。我大笑说那是仿作。他瞪大了眼珠。我说仿的人我就认识,他这才没话。
2020年开年的一天,有人写了某画家的文章发在群里,发了几张作品上来,我一看这都是仿作啊。因为张大千的画我是非常熟悉的,2012年我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花2000台币买了一张张大千赠张群的山水挂在家中。关于张大千的书籍我也买过好几本,包括他女儿、侄孙写的书。我也写过张大千。而这位画家,也是一位张迷,他不光仿张大千的画,连字也仿,的确仿得不错。当晚我便看到了这位画家的画册,琳琅满目的居然全是仿品——但仿得像也是个本事。这就不得不说到张大千,那更是仿画的天才。
年轻时的张大千画过不少仿画,据说荣宝斋就常买到他的仿品。他仿石涛尤其下功夫,鉴赏家也被蒙了。张大千成名后,他仿石涛的画作也开始走红,价格直线上扬。六十年代,在海外讨生活的张大千几度手头紧张,他就会把他从大陆收集而来的古画拿来出售。1939年,徐悲鸿在桂林时得到一幅《溪岸图》,张大千也在广西,见了便想要,徐悲鸿当然不愿出手。张大千又派朋友从中说合,最后张大千以借的名义借出来,后来带往四川,最后硬是以一幅金冬心的画作,终换得这件董源作品。五十年代后张大千把这件作品带到印度带到巴西,最后带到美国。住在王己千处,王己千看了也想要啊,最后他以12幅所藏明清书画换得这件作品。1997年,王己千以一百万美金把这幅画卖给唐氏家族,唐氏家族旋即把此作捐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不久,《纽约客》刊登一篇爆炸性文章,称《溪岸图》为仿品,提出质疑的,正是以高居翰为首的几位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学者。高居翰怀疑这幅画是张大千的仿作,他提出14项指控。这事闹得很轰动。为了辨别真假,这家博物馆在1999年举行一个盛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动用了最先进的检测工具,判断这画至少是宋画,这才还了大千一个公道。
责任编辑 陈少侠(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