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日听了著名作家祈智的讲座,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人文素养的盛宴。我一边听一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怎样在我的数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我觉得一年级小学生起点低、见识狭窄。他们的人文素养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数学;人文素养;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每个孩子对这些素材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都有话要说,所以我们的课堂一下子就变成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少了平时的束缚,畅所欲言,大大提高了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就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特别是低段的孩子,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事物就是身边的事物,所以新课标强调:应该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孩子身边的现实社会出发。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主题图制成课件,使人物和情境動态化,学生对这样的画面很感兴趣;可以将练习中的画面动态化、趣味化;将练习生活化,把生活引入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活动会很感兴趣。
二、把握教学目标,追求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种人文性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是准备课,虽然出现了1~10个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也不要求学生认识1~10个数。只是让老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会认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只要学生能参与到数数活动中来就可以了。
又如:当数目增大,不能通过数数知道两部分的确切数目,学生的这种解题思路就会受挫。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三、挖掘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
何谓“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说,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决非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应是基于学生生活现实有创造性地处理现行教材内容的产物。这样的内容,能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结合课文中的大幅插图,我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小朋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呀?”然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飞翔,宽敞的马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小朋友也肩背书包,手拿气球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好,谁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里的东西很快数出来呢?”这样通过语言的渲染,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的知识,而且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刚入学就体会到学校、同伴以及学习活动的可爱,形成爱学校、爱同学、爱数学的亲切感。
又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的场景,教学中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的游戏,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并在购物中进行爱护人民币、与他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等行为养成教育。最后再设计了一个有奖购物的环节:买一件8角钱的邮票,有几种付钱的方法呢?开放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室中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情绪高涨,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样也就把数学教学与人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实现了人文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因素:有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的内容;有团结互助;有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内容;有爱惜钱物、珍惜时间的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让我们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乳汁”来哺育我们的下一代,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关键词】数学;人文素养;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每个孩子对这些素材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都有话要说,所以我们的课堂一下子就变成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少了平时的束缚,畅所欲言,大大提高了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就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特别是低段的孩子,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事物就是身边的事物,所以新课标强调:应该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孩子身边的现实社会出发。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主题图制成课件,使人物和情境動态化,学生对这样的画面很感兴趣;可以将练习中的画面动态化、趣味化;将练习生活化,把生活引入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活动会很感兴趣。
二、把握教学目标,追求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种人文性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是准备课,虽然出现了1~10个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也不要求学生认识1~10个数。只是让老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会认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只要学生能参与到数数活动中来就可以了。
又如:当数目增大,不能通过数数知道两部分的确切数目,学生的这种解题思路就会受挫。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三、挖掘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
何谓“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说,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决非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应是基于学生生活现实有创造性地处理现行教材内容的产物。这样的内容,能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结合课文中的大幅插图,我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小朋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呀?”然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飞翔,宽敞的马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小朋友也肩背书包,手拿气球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好,谁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里的东西很快数出来呢?”这样通过语言的渲染,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的知识,而且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刚入学就体会到学校、同伴以及学习活动的可爱,形成爱学校、爱同学、爱数学的亲切感。
又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的场景,教学中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的游戏,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并在购物中进行爱护人民币、与他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等行为养成教育。最后再设计了一个有奖购物的环节:买一件8角钱的邮票,有几种付钱的方法呢?开放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室中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情绪高涨,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样也就把数学教学与人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实现了人文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因素:有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的内容;有团结互助;有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内容;有爱惜钱物、珍惜时间的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让我们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乳汁”来哺育我们的下一代,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