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要项目,早在封建王朝就以写作来选拔人才,至今,语文考试中写作也要占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 作文评改 现状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可实际教学中反映出来农村学生的写作一直不容乐观,作文缺乏创造性,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缺少生活积累与人文积淀。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对作文的有效指导,具体地说,指导学生写作就是在学生现有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指导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作文的评与改,“评”即“中肯的评价”,“改”即“修改纠错”。对学生的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习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要明确指出。总而言之,作文评改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正确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中学生写作至关重要。
事实上,农村中学生作文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才能通过作文评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直让我们农村教师感到困惑。下面我就此结合教学实际来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1 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1 作文拟题大而泛,且无新意。现在话题作文较多,一见到此类作文题,许多学生就直接以话题为题目来写。例如“挑战”这个话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这个,其中以“挑战人生”或“挑战自我”为题的学生就有80%以上。题目挺不错的,可写的内容很多,可这大而宽泛的题目,往往在下笔的时候头脑中会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大得好像没有了边际,不知从何写起。如果题目能具体化一点,范围缩小一点,会有什么效果呢?如以“第一次帮妈妈做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等为题,头脑中就很容易对号入座,找到相应素材,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写小不写大”,题目要尽量具体化,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
1.2 语言枯燥无味,内容粗略,主旨浅显。农村孩子土生土长,人文环境较差,自身平时课外阅读也几乎没有,语言积累较少,致使写作中词语贫乏,语言枯燥无味。农村生活不乏新鲜素材,可学生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从生活中去搜寻典型事例。一遇到要歌赞真善美,不是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就是公交车上给老大爷让座;要表达父爱母爱十有八九都写自己某某晚上发烧,爸爸妈妈背着自己往医院跑,好一点的再来些景物渲染:那晚刮风下雨,天黑路滑,妈妈背着我艰难地前往医院……内容大都是司空见惯的那些,长篇纯粹叙事之后,简略收尾,主要是为了点名题目,立意很是肤浅。
2 教师作文评改现状分析
2.1 面对“伪作”无话可说。学生大多作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屡禁不绝,拼凑之作更是漫天飞。教师们在拿到作文本时也是头疼不已,许多作文不知评语如何来下,没有评语又不行,所以只好敷衍塞责,说些空话、套话。
2.2 详批细改,收效甚微。作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写作应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要提高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平时多写多练,但也必须在一次次评改中来促进提升。但实际中,学生并不看重老师的评改,每次作文本发下去,他们只关注分数,顶多看看评语中对自己这次作文肯定了哪些,而并不重视评语中对自己本次作文所指出的不足之处,更不会去认真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劳神费力,详批细改,可学生作文水平仍无多大起色。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做法,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一,多去鼓励,学会欣赏。作文练习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的理解、帮助和鼓励,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多做正面鼓励评价,学会去欣赏学生的作文。要做到这些,就要不仅多注意优秀作文,更要去发掘那些较差作文的局部或个别亮点。
具体做法是在下评语时语气上要温婉、留有分寸,如同现在的温馨提示: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减速慢行。这就比以往的“严禁超速驾驶!”要让人容易接受得多了,最起码心里不感到别扭、厌恶。对于用词不当的可写上“想想看,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吗?能否换一个恰当的呢?”对于那些文字粗糙、笔迹潦草且思路混乱、主题不明的文章,我总是圈圈画画,故意以商榷的语气问学生:你写的老师看不清……对于这儿这样去写可能会好一点,你觉得呢?语句不通了,我会这样写上:这个句子你看这样表达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呢?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的写作创新尤其显得重要,对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创新意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的习作,要调整、更新作文评价的标准,善于欣赏学生的作文。可以欣赏全篇,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某一段的欣赏,或是对谋篇布局的欣赏等。
第二,教授方法,倡导自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教授的话指出了作文评改的方向,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首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只有把修改文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评改文章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
一般方法有:①当即修改。这里的当即修改,不是要求学生写一句改一句,而是要求学生初稿写成后立即着手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使文字流畅,文章整体性强,又能迅速定稿,节约时间和精力。②延时修改。学生初稿写成后放置几天才修改,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找出其中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想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习作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习作自改的良好习惯。③对比修改。主要是指让学生对比范文修改自己习作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本中学过的范文、课外读物或老师的范文、其他学生写的较好的习作进行对比,修改自己的习作。采用这种方法,有章可循,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兴趣。④同学互改。同学互改习作是鼓励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方法。同学之间彼此修改,反馈及时,这对被改者有意义,对改者也是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往往从比自己写作水平稍高的学生作品中学习获得的知识最快最直接。⑤集体共改。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或好或差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让全班同学共同评改,这样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机会,更是有效地利用时间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提升的机会。
我认为作文评改应该一改老师专改的传统的方法,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 作文评改 现状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可实际教学中反映出来农村学生的写作一直不容乐观,作文缺乏创造性,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缺少生活积累与人文积淀。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对作文的有效指导,具体地说,指导学生写作就是在学生现有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指导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作文的评与改,“评”即“中肯的评价”,“改”即“修改纠错”。对学生的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习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要明确指出。总而言之,作文评改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正确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中学生写作至关重要。
事实上,农村中学生作文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才能通过作文评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直让我们农村教师感到困惑。下面我就此结合教学实际来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1 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1 作文拟题大而泛,且无新意。现在话题作文较多,一见到此类作文题,许多学生就直接以话题为题目来写。例如“挑战”这个话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这个,其中以“挑战人生”或“挑战自我”为题的学生就有80%以上。题目挺不错的,可写的内容很多,可这大而宽泛的题目,往往在下笔的时候头脑中会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大得好像没有了边际,不知从何写起。如果题目能具体化一点,范围缩小一点,会有什么效果呢?如以“第一次帮妈妈做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等为题,头脑中就很容易对号入座,找到相应素材,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写小不写大”,题目要尽量具体化,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
1.2 语言枯燥无味,内容粗略,主旨浅显。农村孩子土生土长,人文环境较差,自身平时课外阅读也几乎没有,语言积累较少,致使写作中词语贫乏,语言枯燥无味。农村生活不乏新鲜素材,可学生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从生活中去搜寻典型事例。一遇到要歌赞真善美,不是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就是公交车上给老大爷让座;要表达父爱母爱十有八九都写自己某某晚上发烧,爸爸妈妈背着自己往医院跑,好一点的再来些景物渲染:那晚刮风下雨,天黑路滑,妈妈背着我艰难地前往医院……内容大都是司空见惯的那些,长篇纯粹叙事之后,简略收尾,主要是为了点名题目,立意很是肤浅。
2 教师作文评改现状分析
2.1 面对“伪作”无话可说。学生大多作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屡禁不绝,拼凑之作更是漫天飞。教师们在拿到作文本时也是头疼不已,许多作文不知评语如何来下,没有评语又不行,所以只好敷衍塞责,说些空话、套话。
2.2 详批细改,收效甚微。作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写作应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要提高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平时多写多练,但也必须在一次次评改中来促进提升。但实际中,学生并不看重老师的评改,每次作文本发下去,他们只关注分数,顶多看看评语中对自己这次作文肯定了哪些,而并不重视评语中对自己本次作文所指出的不足之处,更不会去认真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劳神费力,详批细改,可学生作文水平仍无多大起色。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做法,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一,多去鼓励,学会欣赏。作文练习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的理解、帮助和鼓励,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多做正面鼓励评价,学会去欣赏学生的作文。要做到这些,就要不仅多注意优秀作文,更要去发掘那些较差作文的局部或个别亮点。
具体做法是在下评语时语气上要温婉、留有分寸,如同现在的温馨提示: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减速慢行。这就比以往的“严禁超速驾驶!”要让人容易接受得多了,最起码心里不感到别扭、厌恶。对于用词不当的可写上“想想看,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吗?能否换一个恰当的呢?”对于那些文字粗糙、笔迹潦草且思路混乱、主题不明的文章,我总是圈圈画画,故意以商榷的语气问学生:你写的老师看不清……对于这儿这样去写可能会好一点,你觉得呢?语句不通了,我会这样写上:这个句子你看这样表达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呢?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的写作创新尤其显得重要,对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创新意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的习作,要调整、更新作文评价的标准,善于欣赏学生的作文。可以欣赏全篇,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某一段的欣赏,或是对谋篇布局的欣赏等。
第二,教授方法,倡导自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教授的话指出了作文评改的方向,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首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只有把修改文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评改文章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
一般方法有:①当即修改。这里的当即修改,不是要求学生写一句改一句,而是要求学生初稿写成后立即着手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使文字流畅,文章整体性强,又能迅速定稿,节约时间和精力。②延时修改。学生初稿写成后放置几天才修改,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找出其中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想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习作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习作自改的良好习惯。③对比修改。主要是指让学生对比范文修改自己习作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本中学过的范文、课外读物或老师的范文、其他学生写的较好的习作进行对比,修改自己的习作。采用这种方法,有章可循,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兴趣。④同学互改。同学互改习作是鼓励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方法。同学之间彼此修改,反馈及时,这对被改者有意义,对改者也是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往往从比自己写作水平稍高的学生作品中学习获得的知识最快最直接。⑤集体共改。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或好或差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让全班同学共同评改,这样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机会,更是有效地利用时间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提升的机会。
我认为作文评改应该一改老师专改的传统的方法,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