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与界的感悟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不是沉睡在书本和地壳里的遗迹,历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们每天温习的课程。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高材生的独特视角,一定会是你写作时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细致入口。
  现在我们对于“世界”这个词早已习以为常,比如:一说世界局势,大家就知道指的是地球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说世界地图,大家就知道说的是地球上的各个大陆和国家的地图。但最早的时候,“世界”被说出来,是带有浓浓哲学思辨意味的。
  “世界”这个词一开始就不是中国本土汉语产生的概念。中国早期的哲学家们,尤其道家诸子,对“世界”原意的表述,更加宏大,更加不可捉摸,他们所用的是“宇”和“宙”,《尸子》曾言:“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庄子》则把“宇宙”连用——“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来表达完全不可捉摸的时间空间概念。
  等到佛教传入,“世界”这个词就被借来意译梵文的一个概念,如《楞严经》所写:“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世界”也有了明确的界定:这是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
  宇宙只有一个,但世界有许多个,佛教里所谓的“大干世界”,便是指“世界”的多样性,乃至有“一花一世界”的说法。古人注释《维摩经》就说道:“世谓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
  同居天地之间,那么前人和古人的区别,有时只在线性的差异:对于时间的飞奔,中国的先哲们似乎早有一种先觉的感慨。孔子曾看着滔滔奔流的江河,发出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在感叹时间易逝时,他们往往对时间的循环和轮回有所感悟和体会。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一方面是他的书法的确飘逸不群,无人可及,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也确实点出了一个永叵的话题: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未来的人看现在的人,可能正和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大家都会在相同的事件上產生相同的情感。
  时间不光是线性的,在古人那里,时间又有一种循环感,王羲之的范例自不必再说,古代纪年,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排列,六十年形成一轮回。1944年的郭沫若,也会为300年前的1644年明朝灭亡故事所触动,写下《甲申三百年祭》。东方的文化,似乎对于“循环”有种执念,所以当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时,“轮回”这个概念一下就被人们所接纳。
  而同时,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时间的概念上,大家似乎都追求着“永恒”。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修建金字塔是为了让法老的灵魂借助金字塔成为神灵。而制作木乃伊是为了保留法老的肉体,在神灵下凡时有所依托,让法老的统治能够永恒留存。中国也是如此,从秦始皇开始,帝国最高统治者们追寻海外仙丹、仙境的故事就从未停止过。后代统治者们就算意识到生命不能永恒,他们也会选择修筑盛大的宫宇、开辟盛大的工程、编纂盛大的典籍,来彰显帝国的荣耀,用另一种方式达到永恒。而且始皇帝意识到人的生命不可能无限延续后,他还是希望秦帝国的统治能够永恒,于是定下他的后代为二世、三世皇帝,一世一世传承下去,直至万世。直到现在,对于永恒生命的追求仍未放弃,基因工程、医学技术都是具体的方法,“永恒”恐怕是人类共同的迷思。
  那么,回到“界”,空间呢?先民们的空间观是十分朴素的,在中国,民众在地域上,很早就有了内外之分,天子所统治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有了何尊青铜器上记载的“宅兹中国”的铭文。国土以天子为同心圆逐步外扩。越往外关系越为疏离,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就是化外之民了,只能以蛮戎夷狄称呼。而越往中间,便是“中国”“中土”,是最为核心的地方。这个观念同时传到了日本,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漂洋过海来到日本时,日本人不知这赤发碧眼的人从哪而来,便以“南蛮”称之。
  这很好理解,毕竟我们最容易和最先观察到的,就是我们目之所及的地方。同时这也让我们对先哲们的思想,产生另一重敬畏:在技术和观念落后的远古,他们就能遥想无限的空间——“寰宇”了。
  但人们对于地域的追求,对空间的把握,便是对于绘制地图的执念了。绘制地图的持续努力本身表明了一种冲动:真实地呈现这个世界,并通过抽象的符号来认知、把握、掌控世界。不论哪个时代的地图,都是由一些浓缩的抽象符号组成的:一个点代表一座城镇或村庄,一条线代表一条公路或河流,一块蓝色的面代表海洋。人们总会试图使用经验来描述外界空间。
  在航海、天文、地理知识均不发达的古代。各地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欧洲也不例外,“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便是近代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在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中国似乎位于世界中央;而在欧洲中心的地图上,“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被挤到了地图的右角而且极端地变了形,仿佛是在世界的尽头簌簌发抖地相互靠在一起”。
  到了近代,现代式的交通工具和铁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过去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只需要几天乃至几小时了。而随着地图上的已知区域越来越大,地球上可能早无神秘可言。我们的目光逐渐投向了地外。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
  世与界,其实是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察所产生的观念,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同时也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体验。世界永远是变动的,我们也是。
其他文献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  我是一个旅行耆,  凝视着那些花朵  争奇斗巧的形状  就像其他什么人  之前栽种了它们:  在花朵和半明半晴的  兒童房之间  有一条看不见的天鹅绒绳索  将它们隔开。  衣橱里那些衣服  是另一个女人的  戏服。  虽然栽经常用它们丝滑的材质  来隐藏自己。  那个睡在栽床上的  男人  在黑暗中  最了解我。  荐诗/光诸  这首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只有一句:“在我自己
期刊
圣诞树,树像难民一样分行站立,  失败的大军仍然身着绿色的战衣。  仅存的一条腿被齐踝斩断,  它们仍然勉力起身,高举着胳膊。  我们像收获木材一样砍倒它们,  被搁绑着。它们在卡车上游街,  然后被托进门,孜在窄小的房间,  盖上单薄的毯子。  只有一口水喝,却被欢笑包围。  穿戴着俗艳的金色里星,  它们被迫放弃最后的骄傲,  尽其所能显得生机勃勃。  荐诗/光诸  以“文化自信”的眼光来看,
期刊
少年的母亲看到我向她望去,她连忙放下手上的活儿,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母亲比少年更黝黑一点儿,眼睛非常坚定有神。她的神采丝毫没有被油米柴盐的岁月打磨掉。同时,她的脸上又透露出一丝温柔,却不泛滥。她比我想象的更壮实,身上穿着桃红和橙色相交错的薄褂子。不知道为什么,那本来艳丽得有点刺眼的颜色,在她身上看起来却恰到好处,好像那就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  我向她点头致意之后,她稍微欠了一下身体,看不出嘴角有没
期刊
东坡是我喜欢的文人,我对这位天才般的文人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无法言喻的崇敬。  东坡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就连邻国挑起战端也是用对联这一方式来为难宋朝,给他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一副绝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避免一场生灵涂炭,应该是文人想也不能想的功劳。东坡同样生活在一个政治变革的时代,两党相争,他不偏不倚说真话说实话,受益的是真理,受苦的是他个人。东坡留下了传世的华章,也留下了性情中人的
期刊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千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是当年西南联大在枪杆与笔杆交错相叠、青绿色水稻与灰黑色硝烟共同弥漫下,为保留民族生存希望,离开家园,走向远方时的情景。在那群负箧而来的学子共同探索世界规律、书写文明足迹
期刊
我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能量守恒定律。放在何处都是适用的。摄入的食物越多,获得的糖分或者脂肪也越多。憧憬匀称身材的人,总会因为管不住嘴而变胖。而你若想要拥有财富与地位,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人生总是有增有减,而增减相连。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虽然不都如此,但上天赐予众生的一切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平等的,这一碗水,你要加入什么。必然会有什么溢出、流走。  
期刊
舞台、银幕、荧屏为什么都是四方形?四方的世界就通过这些媒介融聚在你的眼前。四方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在戏剧和影视的海洋中,我们更深入理解本期主题的意蕴,并以文字之抽象來再现视觉的冲击。  1988年,动画电影《龙猫》在日本上映,这部作品成了日后我们所见的宫崎骏的标志性作品,龙猫也成了吉卜力工作室的logo。当我们看到那个熟悉的龙猫侧面时就知道,我们要准备好进入一场新的梦境了。此片在日本上映三十年后,2
期刊
我的家乡是一处极为普通的江南小镇。我走在青石板小路上,呼吸着潮湿的空气,看着枫溪上偶尔驶过的几只乌篷船……  如此岁月。莫不静好。  不知不觉,走到了儿时常去的小店。这店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门前一块古铜色的木板,上面刻着三个大楷的字:桂花糕。  我点了一份,胖胖的老板欣然应允。  他洗了洗手,从盆里抓一把今年摘的桂花,再随意捞些清澈的枫溪水,将花洗净,自然风干。接着,把桂花和肉桂粉一同放进竹筛里,
期刊
我是个背包客,或者说摄影师、自由撰稿人,随便什么,总之我乐于且敢于将游山玩水融进职业里,且热衷于浪迹天涯总也不着家的生活。  这次来的是江南,一个仅在周边城市小有名气的小镇。镇子的确是小。我花两天便逛了个遍。对着千篇一律的所谓古街,我有些失望:山水风光哪里没有。我要的是渡口城郭斜倚画楼的那种水墨江南。  客栈老板是个热心肠,总爱塞些小吃给我,让我带着出门。我叼一个柿饼坐在河堤上晃腿,想这儿的景倒也
期刊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今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  一瞬间之前,影子还骑在世界上最大的旋转木马上,紧紧抓住他的鹰头虎身有翼兽。可突然间,旋转木马上红白相间的灯光闪烁一下之后全部熄灭。他从一片星光的海洋中向下坠落,机器演奏的华尔兹舞曲也变成沉重而有节奏的隆隆声,仿佛从遥远的大海对面传来的铙钹或者海浪的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