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要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创新 素质 意识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问题。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师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至关重要。而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文本的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肩负着传播文明、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而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洗耳恭听,教学状态有如一潭死水,创新根本无从说起。可见,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具有了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才能改变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诱发学生创新欲望。所以当务之急是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建立教学新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要以学导教,实现教为学服务。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既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更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激励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与调控,在参与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成为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的伙伴与协作者。
  二、培养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心理基础,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才有学习的毅力与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兴趣去驱动学生的自觉性。
  1、情感熏陶,激发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人文底蕴与时代气息的选文,它们都传递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作品的深层底蕴,运用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却叩击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言文字的学习本身比较抽象,要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还必须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友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涌现创新的火花。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一、树立民主意识,师生间平等对话,采用谈话式教学;二、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千方百计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肯定、多宽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他们的个体感受与体验,要因材施教;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五、重视学生的参与,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朗读、表演、表述、讨论、评价、辩论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枯燥感,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教学的开展,能引领他们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
  三、训练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这告诉我们,想像力对于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丰富的想像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我们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留给学生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激发想像力,培养创新精神。
  四、引导求异与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启发,创新能力能得到长足发展。
  1、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最大的特点是求异,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凭借知识与智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统一的学习方式抹煞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发散思维等,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正是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巧妙引导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在寻求问题多方面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鼓励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创造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问质疑,敢于冲破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出疑问,获得新的发现。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代表着“真理”,学生是课堂的听众,即使想提问也没有向“权威”发问的勇气,再加上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太重,根本没时间发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质疑问难精神的培养。教改以来,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他们有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为主动发问创设了条件。我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提问,让他们通过广泛地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所以我认为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使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并有效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很难严格区别,它们互相包含、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处处留心,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现代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教师倍加关注的,那就是学困生,这类学生被很多人称为“差生”,其实这类学生只能说学习上有点跟不上,但是只要教师注重方法的引导,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他们很快可以完成转化。综合来说,笔者认为兴趣和习惯是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支点和窍门。本文笔者结合学困生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趣味的课堂导入和精彩的课堂收尾;养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
【摘 要】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英语的学习更显得突出和重要,高中英语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成了困扰很多英语教师的难题,在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倍感“吃劲”,试想,如果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明了,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开始逐步应用于教学中,为高中英语教学增添了一抹亮丽
期刊
【摘 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直接影响授课教师情绪和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情绪的稳定,灵活,活泼,热情。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创造良好的情绪;预防形成被动的情绪;始终保持自己好的课堂情绪,应避免动不动就喊学生,责备学生的情况;课文或句练习时候应重视跟课内容相结合创造良好课堂情绪。【关键词】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过  课堂情绪  少数民族学生  被动的情绪 课堂教学
期刊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叫塞米克别克,我是2010年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当时就发现每天没有交作业的都有他,找到他问,他不是说忘在亲戚家,就是本子丢了,刚开始我还相信,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是他没有写,而且他相当的讨厌写作业。所以一个单元的考试他也是在60分左右徘徊。这样下去不行,写语文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巩固;老师也要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听课的效果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再
期刊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操练活动中获得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也是我们讨论的第二个话题:如何来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授课手段。1.英语课堂教学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1.1 以学
期刊
【摘 要】歌唱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美声教学是歌唱中教授西洋唱法的一门学科。通过规范、系统、全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学习美声歌唱,技术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虽然学习时可以分阶段,最终的效果是学习美声演唱不仅要有正确的演唱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艺术表现能力。【关键词】美声  唱法  技巧  教学 一、引言美声唱法又称“西洋唱法”或“西欧传统唱法”
期刊
【摘 要】“121”教学就是将地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地理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下面就将围绕目前传统教学仍存在的问题,推行“121”课堂必须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要求“121”课堂教师角色的转 变三方面做出简单的阐述。【关键词】“121”课堂  还给  学生 “121”是指用10分钟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
期刊
【摘 要】面对中学物理课程教与学难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在脑海中不仅要出现“是什么”的问题,更要出现“为什么”的问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结合《十万个为什么》中涉及到的生活常见的物理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十万个为什么  物理现象  物理问题  学生兴趣 一、热学问题(一)体温
期刊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管片衬砌设计简述西南交通大学  万璐 一、管片设计内容管片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管片的构造设计,结构分析。具体内容见1-1。管片制造费用在盾构隧道工程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地铁工程中约为45%,因此合理地选择管片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盾构隧道中,管片衬砌的作用可以总结为:A.足够安全地承受作用于隧道上的荷载;B.具有适应于隧道使用目的的功能;C.具有适合于隧道施工条件的结构形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节课教师在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一节课下来精疲力尽,学生昏昏欲睡。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最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是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基础。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