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不同,很多初中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本文探讨了初高中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并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关键词】衔接教学 解决措施
一、提出问题
高一化学,担负着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它不仅是在义务教育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而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然而学生反映高一化学题难做,方程式难记忆,兴趣降低。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太少,基本技能欠缺,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相差很多,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很多高中教师的关注,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分析原因
(一)教材的因素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做简单的化学计算、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而高中化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知识,还要会迁移应用。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善很系统的,教材侧重于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知识体系的构建。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教材侧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知识体系。
(二)教师的因素
高中教师缺乏对初中教学理念理解,对初中教学特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大纲了解不多,,喜欢以老思路、旧习惯要求、评价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值过高,往往处理不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上来就开快车,抓进度,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使其积极性严重受挫,失去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因素
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 “ 消化不良 ” 。初中主要是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因此,初中到高中,要实现由记忆到理解、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要适应高中学习,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无论从知识的衔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都有一个过程。
三、几点措施
(一)做好学习心理的衔接
1、加强鼓励和表扬,树立必胜的信心。
从初中到高中,大多数学生都把高一当作新的起点,有 “从新开始”的愿望,但他们又感到很茫然无助,不知道如何开始,。在这种心理过渡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斗志,这种思想转变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在高一刚开始的学习中,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介绍周围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开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
2、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很抽象,不好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时,可以拿传球打比方,钠给氯一个电子,就好比一个人把一个球传给了另一个人,转移的就是一个电子。再如,可以多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帮助学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做好基礎知识的衔接
1、摸清基础、查遗补漏
一位教育家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因此,在高一新课教学前,我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发现多数学生对诸如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的判断、化学方程式配平等重要基础知识掌握欠缺。这种学习现状,必然制约他们学习的热情与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我对症下药,采取课前引题、课下复习或编制课后习题等多种形式查遗补漏,为其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2、研究教材,做好衔接
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讲过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识在高中进行了合理的拓宽和延伸,哪些知识在初中教材中降低了要求或进行了删减而在高中教材中又没有补充,都要做到心里有数。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好初高中衔接。
(三)做好学法的衔接
很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到高一后,若仍沿用这老方法,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在学法指导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生活习惯,建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理顺预习、上课和复习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面对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同时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多反思,最大限度的消除两个不同学段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的衔接不畅问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 化学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出版社
【关键词】衔接教学 解决措施
一、提出问题
高一化学,担负着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它不仅是在义务教育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而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然而学生反映高一化学题难做,方程式难记忆,兴趣降低。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太少,基本技能欠缺,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相差很多,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很多高中教师的关注,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分析原因
(一)教材的因素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做简单的化学计算、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而高中化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知识,还要会迁移应用。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善很系统的,教材侧重于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知识体系的构建。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教材侧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知识体系。
(二)教师的因素
高中教师缺乏对初中教学理念理解,对初中教学特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大纲了解不多,,喜欢以老思路、旧习惯要求、评价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值过高,往往处理不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上来就开快车,抓进度,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使其积极性严重受挫,失去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因素
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 “ 消化不良 ” 。初中主要是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因此,初中到高中,要实现由记忆到理解、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要适应高中学习,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无论从知识的衔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都有一个过程。
三、几点措施
(一)做好学习心理的衔接
1、加强鼓励和表扬,树立必胜的信心。
从初中到高中,大多数学生都把高一当作新的起点,有 “从新开始”的愿望,但他们又感到很茫然无助,不知道如何开始,。在这种心理过渡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斗志,这种思想转变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在高一刚开始的学习中,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介绍周围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开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
2、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很抽象,不好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时,可以拿传球打比方,钠给氯一个电子,就好比一个人把一个球传给了另一个人,转移的就是一个电子。再如,可以多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帮助学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做好基礎知识的衔接
1、摸清基础、查遗补漏
一位教育家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因此,在高一新课教学前,我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发现多数学生对诸如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的判断、化学方程式配平等重要基础知识掌握欠缺。这种学习现状,必然制约他们学习的热情与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我对症下药,采取课前引题、课下复习或编制课后习题等多种形式查遗补漏,为其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2、研究教材,做好衔接
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讲过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识在高中进行了合理的拓宽和延伸,哪些知识在初中教材中降低了要求或进行了删减而在高中教材中又没有补充,都要做到心里有数。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好初高中衔接。
(三)做好学法的衔接
很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到高一后,若仍沿用这老方法,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在学法指导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生活习惯,建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理顺预习、上课和复习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面对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同时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多反思,最大限度的消除两个不同学段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的衔接不畅问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 化学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