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一直和三四岁的小男孩一起生活。一年多了,邻人们也没见过第三个人进出他们租住的房子。
  离异?丧偶?私生?没人知道。想知道的人也只是好奇罢了。每天看见的是女人匆匆的身影,匆匆送孩子入托,匆匆赶着上班。
  一天,女人和孩子手拉手,孩子头上罩着网状白色头套,看来是住过院,动静还不小。
  妈妈,那是啥?孩子指着街道旁边小贩身边的塑料筐子问。
  荔枝。
  好吃不好吃?孩子仰起脸又问。
  当然好吃了。去掉壳,是厚嘟嘟的果肉,甜甜的味儿,滑滑溜溜的……
  女人突然止住了。她低头瞅着孩子,孩子正咂巴着嘴唇瞅着荔枝呢。女人拉了一下孩子,显得很轻松地说,宝宝快走,好些天都没回家了,你的卡布达都想你了。
  孩子笑着说,我也想我的卡布达了。妈妈,我想让我的卡布达尝尝荔枝,它都没见过荔枝。
  卡布达是不能吃东西的。女人装作生气的样子,绷起了脸。告诉妈妈,是不是自己的小馋嘴想吃了?
  孩子不好意思地扭了一下身子,摇了一下妈妈的胳膊说,我才不嘴馋,是卡布达想吃。
  女人问,大嫂,咋卖?
  这两天都便宜多了,15块一斤。卖水果的大嫂最会察言观色了,她瞅着孩子说,看,妈妈的宝贝疙瘩有荔枝吃了。
  女人尴尬地笑了笑,刮了一下孩子的鼻尖,说,宝宝,走吧。
  嗯。孩子很听话,就扭着小屁股跟在妈妈后面离开了。
  可女人回头看时,却发现孩子一直扭着头看着身后装着荔枝的小筐子。女人拽了一下孩子的手,孩子才回过头来。卡布达不吃荔枝了,荔枝是臭的,不好吃。孩子马上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摸摸那臭臭的荔枝,摸摸,咱不买。不好吃,我知道。
  女人那一刻,仰起了脸,仰起了脸泪水还是喷涌而下。女人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流泪。女人看着别处说,乖,就在这儿呆一会儿,妈妈有点事,别乱跑啊。
  女人飞快地拐进了一条街,泪雨滂沱——
  自己挣不到太多的钱,水果、肉,在她眼里,都是奢侈品,可也都是别的孩子天天吃、自己的孩子同样需要的必需品啊。一次孩子看着人家孩子手里举着的鸡腿,跑过去说,我也知道,鸡有两条腿,鸡腿很好吃的。
  女人越想越难过,泪水就更止不住了。可能就是因为自己舍不得吧,老天爷才惩罚自己,惩罚自己带着孩子经常跑医院。就像这次,孩子一住院就是一个多月。孩子受苦,自己辛苦……
  女人回来时,情绪好多了。她蹲下来,双手放在孩子的肩头,笑着说,妈妈给你和卡布达买荔枝吃。
  孩子的小手滑过妈妈的脸颊,很乖很懂事地摇摇头,说,妈妈不难过,卡布达就不吃荔枝。荔枝不好吃,我也不爱吃。或许是那浅浅的泪痕没能逃过孩子的眼睛吧,孩子很歉疚地说,我不摸了,妈妈。咱快回家吧,卡布达还等我呢。
  孩子说着,就拉着女人往前走了。女人几次想买,孩子拗着拉着,就是不放手。
  孩子总懂事得让人心疼。
  回到家,女人收拾着一个多月没住人的房子。孩子把卡布达揽在胸前玩了起来。
  卡布达,荔枝是臭的,不好吃,听见没?不许你悄悄地想着吃荔枝……
  女人再一次仰起了脸。
  【总评】
  作者善于叙事,以“荔枝”为线索,叙写了母子关于荔枝的“矛盾冲突”,情节简单而紧凑。
  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母亲因为贫困而“拽”走馋荔枝的孩子与愿意给“你和卡布达买荔枝吃”形成对比;小男孩因为馋荔枝而“扭着头”不舍,与荔枝“臭”得只想“摸摸”、“荔枝不好吃,我也不爱吃”、也“不摸”了、“不许悄悄地想着吃荔枝”形成对比。母子先后态度的对比,既表现了母亲的艰辛与对儿子的关爱,又表现了小男孩的乖巧、懂事,读来既让人心酸又让人心疼。
  本文语言极有表现力,尤其是对于小男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并借此表现小男孩微妙、复杂的心理。这些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小男孩虽然年幼单纯但极其懂事,小男孩可怜而又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家推介】
  张亚凌,陕西省合阳县城关中学教师。用文字“将一切过往演绎成精彩”,把写作当作“优雅地行走”。曾出版过《回眸凝望》《心似花开》《时光深处的柔软》《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等散文集,即将出版《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为你摇响一串风铃》。
  张亚凌的散文,题材广泛,贴近生活,善于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好。其作品,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亲人,写同事,写学生,写过往的生活,写当下的经历,写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有濃郁的生活气息。其语言,朴素、清新、不失细腻,又略带地方特色,耐咀嚼,耐品味。她常常以最真挚的心,观最普通的情,细碎琐屑里,有人世间的温暖,能直击人心,使读者的内心与作家形成共振。
  (荐评/殷建坤)
其他文献
古人如何“飘柔”  如今的超市货架上,洗发护发产品琳琅满目;大街上,理发店也是随处可见。生活在现代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古人怎么洗头?他们也理发吗?  一年一洗头?  书虫曾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古人因为条件和思想所限,很少洗头,甚至一年才洗一次——哈,这绝对不是事实,古人可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得多。“沐浴”一词中的“沐”即为洗头之意。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们便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到了汉代,官员們每五天一次
期刊
好奇心是对世界的小小宠溺,能把每一天都变成节日。“旅行看到的美丽风景”“发现心仪的书”“偶遇一只可爱的猫咪”“忘记带伞的雨天”“和好友的久别重逢”......桃子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奇妙的小心情和意外的小惊喜。平凡的生活因为这些小乐趣而变得闪闪发光。  桃子的手賬秘诀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运用色彩分类做手账时,要注意两点:  1.单色系。即整篇手账内容都用同一个色系来写,利
期刊
熟悉的上课铃在耳边响起,我很不情愿地从桌上抬起还没睡够的身子。午后的太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炽烈,反而暖暖地亲昵着我,让我恹恹欲睡,无心听课。可这节课是我不擅长的数学,必须认真听。想到这,我便从抽屉拿出风油精,打算让自己清醒清醒。  也许真的是没睡好,原本娴熟的简单操作竟然失了手,竟让风油精渗入眼睛里。当时,我眼前一黑,随之而来的是火辣辣的烧灼感,像被几万只蚂蚁啃噬一样。我紧紧地闭住眼睛,伸手在窗台
期刊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作品,呼兰河城是萧红的故乡。  萧红的祖父是她幼时最为甜蜜的回忆,萧红的左邻右舍在她的印象中也是极为深刻的。  呼兰河的人们对生活不报有期望,就这么平静地活着,为活着而活着,为死去而活着。他们的日子总是凑合着过,所以一旦有了什么“盛举”,就会争着抢着,拖家带口地去看。八卦没有错,可是呼兰河的人是以别人的性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冯歪嘴子家的炕上有根繩子,就说冯歪嘴子要上吊;冯歪嘴
期刊
圓眼漫吧
期刊
我称他黄师傅。  黄师傅是个挑夫,每天要上下黄山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趟承重一二百斤,挑着山上的所需,食物、水、蔬菜瓜果……山上的垃圾,也是靠他们一担一担挑下山的。  “年轻时,我一担能挑上二三百斤呢,现在年纪大了,挑少了。”黄师傅呵呵笑着,人半倚着担子,担子却不曾歇下,而是用根木棍子撑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挑夫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根木棍子。走路时,可当拐杖使;歇息时,可作靠依和支撑
期刊
我常常记起  那条幽深的小溪  溪边有亭台  亭台有美酒  酒里有個我  沉沉忘了回家的路  梦里的那只船啊  飘飘荡荡驶向何处  荷香流溢 色彩缤纷  恍如幽香秘境  木船经过的地方  鱼虾逃也似的躲开  鹭鸟们被吓了一跳  伸直了细长的腿  扇起了愤怒的风  却一不小心将自己托向天空  荷叶儿在水中晃动着  迷糊了河里跳上来的水珠儿  扑通,扑通  一刻也不想多呆  满载酣畅的小船儿呀  不知
期刊
我的岳母杨绛不幸去世,作为她的一名近亲我深感痛惜。但是,她早年的愿望“我只求比他(锺书)多活一年”,如今已超期17年余,可以认为上天对她宽容有加,容她有富裕的时间“留在人间打扫现场,尽应尽的责任”,令人欣慰。  ……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城,不少市民在室外搭起“抗震棚”。钱、杨二老当时正住在学部大院内7号楼西尽头的一间临时职工宿舍里。这间房间历来不住人,因为南北墙上各有一道挺长的裂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如果说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世界史上一大奇迹的话,那么深圳的突飞猛进就是这一奇迹的金字塔尖。  1979年,深圳建市时GDP不足2亿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值已经高达2.2万亿元,猛增了1.1万倍(常住人口增加近40倍)。同一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了约200倍。就像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增速望尘莫及一样,中国其他城市面对深圳,也不免瞠乎其后。  今天的深圳,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
期刊
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们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们下面来来去去,便走出了一条条小路。千千万万一线的教师们,他们本身是默默无闻的,但因他们培育了无数“桃李”,使得他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是的,教学的岗位是平凡的,但站在这样平凡岗位上的教师们,他们有丰富的学识、宝贵的经验,他们有深邃的思考、不辍的探索,他们有坚定的信仰、特立独行的品格和不同凡响的创思。  薛瑞萍便是具有这样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