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大班“劳动日”组织策略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新旧知识经验进行整合建构,并在新情境中通过互动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我园尝试开展“小主人”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情境中,唤起幼儿的劳动意识,引导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新知,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唤醒幼儿劳动的内在动机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幼儿的劳动动机是劳动快乐的关键。只有触及幼儿心灵深处,触发幼儿深层兴趣、情感、思维的活动,才能唤醒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我们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以“调查研究、计划制定”萌发幼儿主动行动和探究的意识。
  (一)开展调查,确立项目——我的“劳动日”我做主
  “小主人”劳动教育已经持续开展了一段时间,我们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引导大班幼儿从“自我服务”过渡到“为集体服务”。“我们都是幼儿园的小主人,不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幼儿园里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帮助他人的劳动呢?”我以富有指向性的话语将问题抛给孩子。“我们可以去幼儿园巡视一圈,看看有哪些我们可以做的,再去问一问总务老师、食堂阿姨、保育员阿姨、门卫叔叔等,需要我们帮忙做什么。”我的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回应。孩子们带上记录表,开始了遍及全园的调查统计。孩子们分组汇总后,罗列出“小小快递员(帮助门卫发放快递,帮总务老师分发图书资料)”“洗车日(负责幼儿园内玩具器械清洗归放)”“户外环境巡视员(负责检查户外场地的安全与整洁)”等几项劳动主题。“那我们先做什么呢?”孩子们又展开了新一轮讨论。“我们骑的小车太脏了,我们可以先洗车。”“总务老师、保育员阿姨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哦。”当孩子们的对话、议论、提问都聚焦到“洗车”上时,我知道孩子们对洗车有兴趣。通过两轮筛选,我们初步确定了近期“劳动日”活动的“洗车日”主题。
  (二)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洗车日”我们怎么做
  “‘洗车日’我们怎么安排?一起来做个计划吧!”“怎么制定计划呢?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孩子们一开始就想到将幼儿园需要清洗的玩具车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此时,他们发现,每日见到的小车竟有四轮脚踏车、平衡脚踏车、七彩滚筒协力车、户外运动滑行车、三轮脚踏车、双人脚踏车、双人出租车、小推车等诸多类别。如何进行简明表达?我们组织孩子们给车取昵称。于是“溜溜车”“黄包车”“滚筒车”“平衡车”等形象又便于记忆的名字产生了。接着,孩子们分组从统计车辆数量、人员分工、收集洗车工具、洗车步骤等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他们交流、协商,不断补充、完善计划。“有的车很大,必须要两个小朋友一起洗。”“车子大了,我们需要更大的抹布,最好是那种带清洁功能的抹布。”“车轮和踏板清洗很困难,可以找废旧的小牙刷来刷。”计划的形成与交流使孩子们对劳动过程的思路得以明确和外显。与此同时,表达计划的过程也丰富了孩子们做计划的经验,增强了他们劳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二、完善幼儿相关的认知架构
  深度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是由浅入深把握事物本质和深层次意义的学习。在“劳动日”活动中,我们根据计划进行设计和调整,促进幼儿的知识建构。
  (一)实施计划,研讨调整——从“盲目”到有效
  孩子们戴上“劳动日”执勤袖章,在满满的仪式体验中各就各位,打算热火朝天地干一场。“老师,洗这么大的车,这个小水桶完全不够用啊!换水又太远了。”“这块抹布虽然大,但完全不吸水,擦不干净!”“刚刚小班的红红老师路过这里,责怪我们了,说一会儿小班的弟弟妹妹要来这里做游戏呢,要我们换地方洗车。”看来,貌似经过认真计划的洗车活动,实则问题多多:洗车工具不够;场地上容易形成积水,影响正常的户外游戏活动;洗车的地方离水龙头太远,接水浪费时间,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不应该”却“不得不”奔赴于各个场地之间,解决各种“燃眉之急”。
  我想,教师的任务是要分析幼儿活动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其中幼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使幼儿的活动“复杂化”。第一次“洗车日”活动在忙乱中结束,一场关于细化计划的讨论随之展开。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怎么看今天的洗车活动?觉得成功吗?”“很成功啊!在幼儿园里洗车,我很开心!”一名幼儿兴奋地说。“嗯,我们把幼儿园里的小车都洗干净了,大家很了不起。可是有没有谁发现了一些问题呢?”我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及时提出调整策略。“我们选的地方好像不太好,离水池太远了。”“对啊!把操场弄湿了,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不能玩游戏了。”“洗车的布没有我爸爸在用的好,又硬又不吸水,还掉毛……”活动室里热闹了起来。“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请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组的解决方案画下来,看看哪一组的方案最巧妙。”甲组把之前不适合的抹布、小桶都打了“×”,画上了水枪、长水管、纤维毛巾,为了表示这块毛巾的不同,特地在毛巾上画了一颗爱心;乙组把洗车场地改在园区4个不同位置的洗手池旁,每个地方限定了洗车工的数量;丙组写了一个大红色的“禁”字,并画出了在洗车时可能会损坏汽车的工具和动作……孩子们以图、文字、数字等形式记录,表现方法有创意且逐渐规范,个人、小组的思路清晰可见,体现了计划的目的性和思维的缜密性,显示了幼儿对劳动计划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信息优化,环境支持——洗车示意图
  幼儿的活动环境、已有经验和学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面对“洗车日”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我们营造有利于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环境,以启发性的话语引发幼儿的探究发现、思考创造。“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也清楚我们布置的洗车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可以去通知他们呀!把我们画的设计图送给他们。”“我们可以当小导游,带其他班的小朋友认识一下。”“我们还是设计一张幼儿园地图吧,就像公园门口的导游图一样。”“对!我们在地图上把洗车的地方圈起来,再画一面红旗,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我又问:“那怎么表示有些车我们已经洗过了,让其他小朋友不要重复洗呢?”“我们可以像进区角一样画进区卡,放在车的旁边。”“我们也可以像值日生一样,做好班级洗车值日分工,按洗车计划表洗车。”于是,“‘劳动日’岗位打卡区”形成了,非常清楚地标示了劳动地点在幼儿园的分布,及每个地点需要的人数;而“器材分布图”则涵盖了玩具车所在的具体位置,为孩子们轮流洗车、找寻车子提供线索,提示解决车清洗后的归位问题。由活动需要所生发的“洗车示意图”则展示了洗车的规范步骤。以上种种做法皆因孩子们的真实问题情境而生,关注孩子在劳动中经验的缺失,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环境的暗示,催生孩子们与之互动,如桐桐设计的洗车安全标记,其他幼儿一看就明白洗车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这不仅可促进孩子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更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更好地支持、助力孩子们的活动,有效促进孩子们由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索学习转变。   三、推进幼儿解决劳动中的问题
  教师要创设一些源于生活、强调自主、面向未来的生活性问题情境,做一个幼儿智慧生成的推动者,适时触动幼儿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挑战思维,促进他们逐步建构知识,收获成长。
  (一)社会实践,经验表征——洗警车
  幼儿园是幼儿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的场所,引入更多的社会性资源,可以创设更具社会化的情境,使幼儿在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沟通协商,学会遵循社会规则。幼儿园的劳动实践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生动、真实、有趣。
  在“洗车日”劳动中,孩子们萌生了更强大的洗车念头,那就是给每天执勤的交警叔叔洗警车。交警叔叔却拒绝了孩子们的好意。孩子们服务他人的感恩之心萌芽之始就遭遇了阻碍。“叔叔,你为什么不要我们给你们洗警车?”交警叔叔认真地说:“小朋友还太小,叔叔的警车叔叔们自己会洗。”“我们不就个子比你们矮点吗?可我们在幼儿园里是最大的哥哥姐姐了。”“叔叔,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们?”交警叔叔摇摇头,说:“叔叔一直会有任务要执行哦!”“叔叔,你们为了我们的安全,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虽然我们个子小,但是我们是认真的。”“叔叔,给我们一次机会好不好?如果我们洗得不好,我们接受批评,保证不发脾气。”“知道警察叔叔很忙,我们可以等你们不执行任务的时候,随时帮你们清洗。”孩子们执着地和交警叔叔“交涉”……“给警察叔叔洗车的N个理由”呈现了出来。当小欣代表大家再次勇敢地将这“N个理由”整理成了“洗车申请书”,递交并讲述给交警叔叔的时候,交警叔叔被小朋友的真诚所打动,终于接受了洗车服务。
  对于庞大的汽车,原有的洗小体育运动器械车的经验已完全不足以应对,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车顶够不到怎么办?”“警车几个人洗比较合适?为什么?”“洗汽车的时候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我们请孩子们画出自己对于洗汽车的认知、听闻过的问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设想的相应解决方法,并将之张贴在“问题墙”上。瞧!“可以借助工具,如长柄刷、水枪等来清洗车顶部分。”“清洗前一定要关好车窗。”“先用水打湿车身,软化污垢才可以用刷子刷车身,以免造成划痕。”等等。想不到,孩子们关于洗车的已有经验还真不少。通过“问题墙”引导幼儿表征,既体现了幼儿关于洗车的原有经验,也是拓展幼儿探究劳动经验的新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他们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可参考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切实感受到了劳动的重要与美好。
  (二)整合资源,拓展经验——一起去洗车铺看看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为交警叔叔及承担幼儿园执勤工作的爸爸妈妈志愿者们提供洗车服务,表达感恩与感谢之情,我们充分利用园外资源,和孩子们一起去实地考察,从中获得最直接的感知和体验。
  “这个水枪好厉害,出水速度很快,可以把车上的灰尘冲掉。”“那杆枪才厉害呢,可以喷出泡沫!”“叔叔们洗车是不用布的,擦水渍才用布。可是,为什么要用海绵呢?”……孩子们迫切地想了解那些洗车“神器”。专业洗车工把每一种工具都解说并演示了一遍。孩子们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认识了高压喷水枪、泡沫枪、海绵擦布等专业洗车工具,大开眼界。大家兴奋极了,还在专业洗车人员的保护下一一做了尝试。“这水枪的力量好大,都把我震到墙边去了,原来有机器在帮助它运转呢!”“这泡沫枪真好玩,有点像消防员叔叔的泡沫灭火枪。哈哈!我知道了,它是加了洗涤剂!”“海绵比较软,不会有划痕。而且海绵蘸了洗涤剂,越揉泡沫越多……”
  孩子们在看看、听听、问问、做做中,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了洗车过程,也懂得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尊重、协商、合作,才能成功地做成一件事。借助社会资源,帮助幼儿梳理并提升关键经验,是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洗车真实经验的不断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孩子们有了更多交流和协作的机会,他们不断思考,获取更多新的经验和信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诠释周围的世界。
  四、加深幼儿对劳动的理解
  深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应把问题留给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幼儿通过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感受探索及体悟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深入理解和深度体悟带来的愉悦感。
  (一)分享回顾,反思迁移——我们的洗车剪影
  在“劳动日”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并用影像、文字等进行记录,帮助幼儿积累回顾的素材。在分享回顾环节,我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些活动情境与行为,让幼儿在真实再现中描述做了什么,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在幼儿提出的问题上加以延伸讨论,引发幼儿更深入地思考。
  比如,我展示了一孩子使用喷水枪时不断调整前后距离,并尝试旋转龙头以调节出水量大小的录像片段,问大家发现了什么。涛涛说:“我喷水的时候,一不小心水开得太大,溅到了自己身上;举得太高,又喷到了对面小朋友身上。”“那就说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距离。”“所以,要不断地慢慢尝试最合适的距离和出水量。”一旁的哲哲插了句总结性的话。“怎样让这些工具变成我们可以熟练运用的神器呢?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答案吧。”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的结果,饶有興致地相互分享着自己找到的秘密。“洗车时要注意握水枪的姿势,在准备开水枪前,就要用最大的力气握住水枪,做好水枪出水的准备,这样就不会受到水的冲击力的影响。”“我爸爸说了,我们要穿专业的防水服,还要穿上雨靴,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爸爸带我去他朋友的洗车店,我又试了一次泡沫枪。一边开泡沫枪,一边手要不停地晃动,不能老对着一个部位喷泡沫,要将泡沫均匀地喷在车身上。”
  多元化、多主体的分享互动,使每个孩子都有充分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洗车经历,并反思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专注于出现的问题,积极分析、讨论、分享,丰富了劳动经验,提高了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切身体验,丰富内涵——“桃桃汽车美容连锁店”开张喽
  孩子们的挑战从问题而来,循问题而生,只有在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活动思路,才有可能实现深度学习。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幼儿对“洗车日”的劳动兴趣逐渐消退。我在询问、倾听、观察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不断融入、推进更具发展价值的内容。
  “我们这么多洗车点,可不可以做成一个连锁的汽车美容店呢?”“好啊,好啊!取名为‘桃桃洗车行’吧。”“那我们要设计连锁店的标志,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连锁店不都是这样的嘛。”“连锁店的店面也是一样的,你看肯德基的装潢都是一样的呢。”“标语也要一样。我们去吃过的海底捞,虽然店的位置不同,但是里面的服务都是一样的。”“我们要设立董事长,然后大家一起培训哦!”聚焦新的问题之后,孩子们将原有各个洗车点进行了改造:从器材摆放位置、水源距离等关键要素入手,调整了汽车美容店的位置;购置了工具架,将工具分类整理放置;设计了专业工作服标志;根据洗车经验手绘了一套员工洗车培训手册……
  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探究者,在实践探索中不断遇见新的问题,从而生发主动深入的学习。幼儿的自主行为引发教师的思考判断,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并促进幼儿的深入探究,促使活动内容与内涵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使幼儿的劳动经验向更高层次延展。
  “洗车日”活动有序地开展着,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运用有效的策略,不断地推进幼儿的探究进程。幼儿真实的劳动世界在不断扩大,他们像小主人一样参与到幼儿园的生活管理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在积极探究中深度学习,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与能量,体现着主动积极的成长意义。
其他文献
“时”,是中国古人极其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常常是与“情境”“机会”关联在一起的,“适时而动”“顺势而为”“顺天应时”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时间智慧。  年幼儿童自生命伊始就开启了时间的进程。童年期是进化赐予人类的礼物,这是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达成的共识。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本就有着非成熟期显著延长的特点,生物学家博金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证实童年(2~7岁)是个体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额外
读《发现》有感  读这篇文章,我能体会到发现的感觉,原来“0”有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本领,这个圆圈充满奇妙的力量,像一双聪明的眼睛。  ——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小学二年级 杜尔师  抓住特别之处的描写  作者是一个爱观察爱发现的人,知道观察发现的意义。作者把“0”比作很多东西,想象力很丰富,而且能运用好句,使文章生动活泼。  这类发现可要抓准它的特别之处来描写,否则风险就大了。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
最近,我在爸爸的介绍下读了《昆虫记》的精华本。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关于昆虫的科普书籍,被称之为“昆虫的史诗”。其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也因这本书而被赞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作者以散文般优美的文字,引领读者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漫步。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十分可爱,就连许多人都讨厌的食粪虫在他的描绘下也变得妙趣横生。 
幼儿园举办“亲子跳蚤市场”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孩子们整理出自己闲置但还完好的物品,通过交换重新发挥它们的价值,树立“物尽其用”的环保意识。第二,孩子们在活动前根据物品原来的价值、新旧程度、好不好玩等因素来预判物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给自己的物品定价,在此过程中体验物品价值与货币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买卖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叫卖、询价、讨价还价,锻炼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第四,付钱、找零的过程中蕴含着数
进入中班了,Z老师在每个活动区的明显位置张贴了用不织布做的几个人物的身体,其中人物颈部留了空隙,用于插放进区棒。孩子们各自用冰棍棒、纸张、活动眼珠、纽扣等为自己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冰棍小人,作为进区棒。平时,每个活动区的人数是根据班级幼儿总数平均分配的,每个活动区贴了几个人物就代表可以进几个人。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进区棒插好,来得早的孩子可选择的区域自然就比较多。Z老师之所以这样安
一、从整体上把握《指南》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从本体论角度看。艺术活动是幼儿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从认识论角度看。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从工具论的角度看,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基于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确定了艺术领域的四条目标,其中“感受与欣赏”子领域的目标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我是一张小纸条,每天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大千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一天,风姑娘跑过来对我说:“纸条妹妹呀,2008年奥运会即将来临,人们正在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而忙碌工作,难道你不想去凑热闹吗?”“太好了,你带我去吧!”  风姑娘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时我看到了一群佩戴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正在种树,树苗迎着太阳舒展着身体。  风姑娘又把我带到学校,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违背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同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这充分表明,政府正在以对幼儿高度负责的态度,直视近年来的体育培训与竞赛乱象,高度警惕专项化训练和竞赛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足球等
是顺应幼儿当前的兴趣,还是坚持要求幼儿执行计划,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思考。  先来看看“救火”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怎样的发展价值。幼儿在寻找材料象征性地代替消防车、灭火枪、水管时,其以物代物的表征能力在发展;游戏中有幼儿扮演伤员,有幼儿扮演消防员负责“灭火”,有幼儿扮演医生抬“担架”、救治“伤员”,大家分工明确,忙中有序,其合作能力在發展;每个幼儿都明
不久前,我校同学参加顺德区电脑机器人比赛,夺得了“擂台赛”亚军和小学组“灭火赛”第四名。获奖之后,同学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下面,让我们聆听获奖者自述的成长故事吧。     故事主人公一:陈凌飞(五年级)  比赛成绩:区“擂台赛”亚军  成长心语: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    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终于进入了“擂台赛”的总决赛。由于是争夺冠军,气氛非常紧张。前几关我小心翼翼地瞄准对手的弱点,以迅猛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