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班集体是构建谐校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今高校班集体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班级概念模糊淡化,学生责任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降低,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等问题,为了使高校班集体在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本研究将从班集体发展目标、领导核心、氛围营造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班集体;协调关系;和谐理念
一、和谐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集体是一个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班集体的特征是成员的共同愿景、协调的组织结构、优秀的班风、共同的心理价值取向、共同的情感取向,具有教育学分化、管理流动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文化多元化、思想活跃化、社团丰富化和学生个性化的特点。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班集体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基本社会环境。它是大学生展示个性、接触社会的媒介,更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成就理想的梦工厂。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它是大学新生首个参与的最重要的集体组织。
二、高校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没有固定教室,学生归属感和责任感降低
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高校从市区迁往郊区,整个教学空间扩大了,再加上学生可自由选课的学分制的推进,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属于班级成员的固定教室没有了。班级成员固定教室的缺失,如果不是班级开会或组织活动,同学们很难全部聚到一起,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降低。
2.班级概念淡化,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
在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存在较强的心理互依性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同学能以为集体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也会以自己是和谐团队的一员而自豪。然而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学生选课方式和生活区四、六人小集体管理等实际情况,使学生对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1)从教育目的角度看,很多高校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恰恰忽视了所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同时,他们对班集体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在班集体建设中往往体现出活动的指派性,而缺乏真正的调研,使得班集体在人才培养中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育内容的角度,高校班集体建设往往偏重班风学风的整体培养,缺乏对组成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关怀,每个人的需求难以最大化的在班集体内得到满足,从而降低了大家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和谐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班级共同愿景,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把建立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景,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在班级组建之初,辅导员老师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建立共同愿景,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在班集体发展目标确立的过程中,一是要着眼于利用学生对班集体未来的向往,促进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二是要合理地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目标不能太低,否则达不到先进的要求,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打击了成员的信心。三是强化发展目标的可操作性,把班集体发展目标分解化、阶段化,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发挥学生干部优势,形成班集体领导核心
班级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依托的重要力量之一,是高校辅导员的有力助手。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全局观和服务意识的班级学生干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先进班集体的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方征求意见来选拔班级学生干部,做好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二是采用教育和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进行全方位素质和能力培训,让学生干部更能胜任班集体建设工作,例如沈阳师范大学开办的班长培训班和辅导员面向班级干部主讲的主题式系列讲座,都是加强班干部培养的有益尝试。三是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议和辅导员综合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促进班级学生干部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融洽班级成员关系,营造班集体和谐氛围
班集体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学生中建立起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班集体才能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将班集体建设成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班集体拥有和谐的气氛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能够指导和塑造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谐的班集体具备自我教育功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并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基础。和谐的班集体利于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成长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谐的班集体建设能够发挥目标榜样的功能,在班级建设方面吸引更多的班集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感染影响其他班级,进而辐射整个学校,带动整个学校的风气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四)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抒写班集体管理特色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级文化是核心。班级文化是学生间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集体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班级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具体策划以及班级环境建设; 班级制度是中层文化,也就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外化,包括班级制度建设,以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非正式规范等。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班集体文化因素,从更高的层次给予班集体建设指导。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深层文化中,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抒写班集体管理特色。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2001(4):11-14.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2006(11):110-111.
作者简介:
謝宣明(1975—),男,贵州思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班集体;协调关系;和谐理念
一、和谐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集体是一个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班集体的特征是成员的共同愿景、协调的组织结构、优秀的班风、共同的心理价值取向、共同的情感取向,具有教育学分化、管理流动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文化多元化、思想活跃化、社团丰富化和学生个性化的特点。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班集体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基本社会环境。它是大学生展示个性、接触社会的媒介,更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成就理想的梦工厂。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它是大学新生首个参与的最重要的集体组织。
二、高校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没有固定教室,学生归属感和责任感降低
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高校从市区迁往郊区,整个教学空间扩大了,再加上学生可自由选课的学分制的推进,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属于班级成员的固定教室没有了。班级成员固定教室的缺失,如果不是班级开会或组织活动,同学们很难全部聚到一起,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降低。
2.班级概念淡化,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
在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存在较强的心理互依性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同学能以为集体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也会以自己是和谐团队的一员而自豪。然而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学生选课方式和生活区四、六人小集体管理等实际情况,使学生对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1)从教育目的角度看,很多高校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恰恰忽视了所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同时,他们对班集体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在班集体建设中往往体现出活动的指派性,而缺乏真正的调研,使得班集体在人才培养中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育内容的角度,高校班集体建设往往偏重班风学风的整体培养,缺乏对组成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关怀,每个人的需求难以最大化的在班集体内得到满足,从而降低了大家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和谐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班级共同愿景,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把建立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景,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在班级组建之初,辅导员老师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建立共同愿景,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在班集体发展目标确立的过程中,一是要着眼于利用学生对班集体未来的向往,促进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二是要合理地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目标不能太低,否则达不到先进的要求,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打击了成员的信心。三是强化发展目标的可操作性,把班集体发展目标分解化、阶段化,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发挥学生干部优势,形成班集体领导核心
班级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依托的重要力量之一,是高校辅导员的有力助手。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全局观和服务意识的班级学生干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先进班集体的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方征求意见来选拔班级学生干部,做好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二是采用教育和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进行全方位素质和能力培训,让学生干部更能胜任班集体建设工作,例如沈阳师范大学开办的班长培训班和辅导员面向班级干部主讲的主题式系列讲座,都是加强班干部培养的有益尝试。三是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议和辅导员综合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促进班级学生干部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融洽班级成员关系,营造班集体和谐氛围
班集体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学生中建立起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班集体才能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将班集体建设成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班集体拥有和谐的气氛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能够指导和塑造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谐的班集体具备自我教育功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并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基础。和谐的班集体利于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成长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谐的班集体建设能够发挥目标榜样的功能,在班级建设方面吸引更多的班集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感染影响其他班级,进而辐射整个学校,带动整个学校的风气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四)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抒写班集体管理特色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级文化是核心。班级文化是学生间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集体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班级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具体策划以及班级环境建设; 班级制度是中层文化,也就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外化,包括班级制度建设,以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非正式规范等。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班集体文化因素,从更高的层次给予班集体建设指导。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深层文化中,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抒写班集体管理特色。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2001(4):11-14.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2006(11):110-111.
作者简介:
謝宣明(1975—),男,贵州思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