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教育的民歌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本文通过对人音版六年级第一课《芬芳茉莉》的教学设计,探究音乐审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欣赏民间音乐、感受地域文化、教学法的运用、当地民歌的融入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如何在民歌教学中将审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及音乐审美教育对民歌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实践;民歌教学
  音乐审美教育的思想自20世纪在美国萌发后,便很快席卷了众多国家。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渗入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观,在2001年把“以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随着20世纪末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理念在西方兴起,2011年新音乐课程标准改革200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唯“审美”统领课程的理念,将“实践性”融入课程标准始终。自此,音乐的审美教育和实践音乐教育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流思想。
  同时,新课标中也提到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指出学生要从小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面对当今多元化文化的世界,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饱受侵蚀,学生们很少传唱民歌,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大于民间音乐。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直面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聆听民间声音之美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中分别选取了江苏、河北和东北这三个地区的汉族民歌《茉莉花》,三个地区各具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其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在授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民族乐器,对比分析歌词和旋律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了解民族乐器
  每一种乐器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它表现出的民族特点和各民族各地域的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乐器的特点上,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用现有乐器如竖笛、二胡或琵琶等学奏江苏民歌《茉莉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但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知民族器乐的音色特点,并且对民族民间乐器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二)对比欣赏,分析作品
  民歌在语言和旋律上都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代表着我们祖先最深刻的情感,是人们情感方式和情感体验的完美表现。民歌是综合了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歌唱艺术,如果在歌唱教学中只注重音符和发声技巧的训练,学生则缺少对民歌歌词意境美和人情美的感悟。因此,要通过分析民歌语言,引发学生的审美联想,理解歌词蕴含的深层情感。如在学习东北民歌《茉莉花》:“好(啦)一朵茉莉花呀哎哟,好(呀)一朵茉莉花呀,满(哪)园(哪)花(呀),样样抵不住的它呀。”就可以东北人的风趣和豪放,同样在河北民歌《茉莉花》:“好(哎)一朵茉莉花,好(哎)一朵茉莉花,满园(怎么)开(吔)花(吔海)比(吔)不过它。”歌词中的衬词很好的体现了河北人的高亢、粗犷。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优美的旋律百听不厌,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因此,在民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审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比如在听音乐的同时将听觉符号转化为视觉的、具象符号来解释音乐,最后根据符号编创动作设计,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旋律之美。例如下图,通过听画三个地区的《茉莉花》来体验三段旋律的起伏和走向,然后利用图形谱进行动作创编,也能更好的理解乐曲的情感和风格。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播放民歌《茉莉花》不同的演唱和演奏形式,如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东边升起月亮》,或欣赏原曲的变奏、协奏形式等,体验作品的创编意义,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够发挥想象力,通过多种途径对作品内容不断丰富,对音乐进行创造实践
  二、人文熏陶,感受地域魅力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在进行课程授课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学科交叉,比如展示江苏、河北以及东北的美景、美食或地方服饰,通过介绍其地理位置,以及节日活动等让学生感受三个地区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一)合理学习,巧用教学法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如柯达伊教學体系、奥尔夫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发扬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三大音乐教学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族音乐教学工作。
  (二)无伴奏教学,掌握知识与技能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无伴奏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唱乐曲时往往只需要一个音叉就足够了,这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得以更大限度的保存和传承,同时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如在运用音叉教唱民歌《茉莉花》时,教师要注意歌曲音高的及时转换,注意单线旋律在强弱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教唱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并能够合理运用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学唱音符。
  (三)创编动作,体验民歌情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参与实践,体会音乐带来的不同感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朗诵、舞蹈和肢体游戏,在教学原则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芬芳茉莉》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歌词朗诵,根据旋律特点创编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动作,在音乐表现和创作活动中学习乐谱。
  (四)融入当地民歌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当地文化和生活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应重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拓展教学素材,在教授民歌《茉莉花》的同时不忘当地传统音乐。可搜集与“花”有关的地方音乐,比如甘肃地区可以在介绍民歌体裁时引入甘肃、青海等地的山歌“花儿”,陕北地区可引入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将地方音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当地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课堂参与感。   (五)丰富课外实践,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与实践的进行只通过课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音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丰富多样,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也要利用好校外社区资源,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以满足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
  通过对《芬芳茉莉》一课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合唱队、乐队等,在艺术节或各类艺术比赛中用不同形式描绘“茉莉”,发扬民歌,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也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讲座或组织聆听民间艺人表演,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从而学习更多音乐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音乐审美教育和实践的融合,教师要不断加强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用美感人,不断地引领学生用心去发现并领略音乐本身的美。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如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进行音乐教育创新,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秀萍.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J].教育研究,2015(05):133-140.
  [2]盛滋波.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12):15-17.
  [3]何静.地方民族音乐融入小学教学音乐课堂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205-206.
  [4]张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民族音樂教育的实践研究[J].东方教育,2017(21).
  [5]倪浩.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科普童话,2020(01):62.
  [6]李重霜.借鉴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体系提高我国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水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128.
  [7]曾世权.浅谈民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昌吉学院学报,2008(01):91-93.
  作者简介
  王圆媛(1996.11.05—),女,甘肃省武威市人,汉族,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发生转变,通过学习语文高中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质量,教育的效果也开始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教师也应当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当作教学的目标,甚至是一种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高中语文教学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本文就深入剖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关爱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一种教学手段的艺术化探索。本文对实施关爱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自身多年班主任实践,总结出实施关爱教育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关爱教育;艺术技巧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只有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不会让教书育
期刊
摘 要:小學是学生进入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学习方式比较简单,而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这两者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对教师来说,教会学生课本知识的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的审美欣赏是主要内容。不同于高等级专业课程的理论宣讲和歌唱演奏技术技巧的训练,初中音乐课更注重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希望能以音乐熏陶人、带动人、鼓舞人。本次研究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互动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改善师生互动的方式、途径,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初中音乐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策略  音乐是一种深受民众喜
期刊
摘 要:由于生长环境的缘故,现在的学生缺乏情商逆商教育。语文学科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情商逆商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将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走向。因此,树立学生本位意识,是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情商逆商教育;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优越性,造成了不少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与人交往和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挫
期刊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许多教师重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方向,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模式,积极丰富育人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本文着眼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条件,了解以人为本教学策略的实践要求,以期为推进学科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教育行业提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进行辅助性工具的应用,但是被动式的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因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体态律动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从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的众多科目之中,语文学科是基础的科目,同时也是十分关键的科目。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提出之后,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重点转移到了阅读和写作上去。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非常的强,所以要求学生们要有非常多的阅读量,同时在阅读之后要能将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期刊
摘 要: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虽然逐渐在加快,但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文化市场发展偏离了正确的轨迹,为了让文化市场能够健康且持续性地发展,就应该提升文化执法的效率,让文化市场的秩序得到维护。本文在群众文化视角下对文化执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执法;策略分析  促进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建设取得了
期刊
摘 要:针对国内外当前的发展情况,国际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不断趋于深化,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长期发展获得更加有力的市场资源,也能够为我国对国际化人才进行有效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就需要对其中的优势以及具体落实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大学共同体模式;构建  在当前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