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建设上海成为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在经济发展,创新研发,城市宜居,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方面挖掘潜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针对上海在多个全球城市排名报告中的现状,梳理了上海需要重点聚焦的板块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海;国际化城市;创新发展
一、引言
党中央领导人在2020年初对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未来五到十年蓝图目标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重要的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主动创新开拓,攻坚引领,创造上海发展的新奇迹。
二、概念与特征
国际化城市是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可被理解为全球城市,通常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信息化程度高的,有资源配置功能的城市。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性城市,即具有一些国际化功能的,例如巴黎、香港等。国际化城市需要有五大构成要素:首先是需要有吸引力,例如是否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金融机构等的总部,其次是全球影响力,是否有可进行操作的线上线下的平台市场,再者是发展程度,是否有大规模的资源,例如人力、信息、知识等方面的,还有机遇性,是否有创新开放创业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最后是国际融合度,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或是可以和国际接轨的标准规则[2]。
三、现状和问题
在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上海从2019年的19位跃升7个位次到达了第12位。此次上海排名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海运吞吐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全球第一,GDP在2019年排在全球第六,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超越纽约跻身全球前十[3]。在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出具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中,上海综合排名并不十分靠前,主要是由于受制于在多领域的全球排名差异显著,比如“交通”板块,可以位列全球第4名,“经济”和“研究开发”板块则处于中游水平,“居住”和“环境”板块的排名比较落后,基本处于倒数位次[4]。
综合分析上海在这些指数报告排名中的表现,有如下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改善和提升。第一是居住品质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旧房,例如旧式里弄住房面积小,没有独立厨卫;旧式公房没有电梯,存在停车难现象;郊区城镇的配套布局,例如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就学就医保障短缺等。第二是环保减排问题,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温室效应。由于国内产业能源结构决定的碳排放量较高,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垃圾缺少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率不高。第三是科研发展问题,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在科研的投入不小,但是高等学府在全球排名的数量上以及科研项目或人才在国际上的获奖情况上都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举行的国际会议的数量和影响力相较其他国际化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第四是商务服务业问题和人才引进问题,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薄弱,总体规模较小,了解国际市场,技能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落户上海的还落后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城市,在沪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的数量占比很低,受限于税收等因素购物吸引力不足。
四、研究及对策
目前政府部门对创新发展上海这座城市陆续做了很多的尝试,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城市能级和排名的提升上,上海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改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方位的,更宽领域的进行创新变革。
(一)优化居住品质,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针对人才居住,需要加大公租房的供应力度[5],在开发区,园区等企业密集区域,由社会机构投资经营,政府优惠出让土地等方式建立不同等级的人才公寓,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价位和层次的公共住房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6]。针对中心城区旧房,对于有历史底蕴需要保留的里弄或石库门可以选择“抽户”补偿搬离释放狭窄的空间,“留户”重新修缮建筑,房内改造并增加厨卫设施[7]。对于搬迁至近郊的住户,开辟城区内三甲医院或院校的分院来提供公共保障。对于旧式公房,可以部分保留加装电梯,另一部分重新新建成高层住宅,剩余空间可以多引入养老配套服务机构来缓解城市老龄化带来的压力[8]。
(二)发展绿色环保,完善城市核心竞争力
倡导低碳环保模式,例如上海比较领先的交通领域,使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或租借共享单车等来低碳出行,推行单双号限行来控制路面车辆,推动电动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领域,将其扩展到供电,供热等领域[9]。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強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绿色平台积分账户;对垃圾处理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政府对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的节能化,资源化的企业做适当政策倾斜和扶持,促使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或相关产业等。继续支持碳排放交易所的运行,通过市场以及长三角跨区域合作,限定重污染企业的排放量或进行必要的场地外迁和产业转型。
(三)培养科创能力,增加国际综合影响力
针对企业科创人员不足的问题,应该从以政府和高校主导的科创项目转变为以企业为研发成果转化或产业化为主导的,高校老师或者专职的科研人员自由选择的顾问制,政府提供优惠税收减免政策等服务的模式[10]。逐步建立以科研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科研班来鼓励学生创新,以及进驻企业后的科研梯队建设和协助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针对国际会议举办少的问题,继续通过“进博会”,“工博会”等吸引国际的目光,挖掘举办后的延续效应。积极争取承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会议,峰会等。通过科创实现跨国合作,国际友好城市等为契机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或城市论坛。
(四)吸引高端人才,优化资源的引进政策
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进行不同的引进流程和方式。对顶尖学者,科学家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进行专人跟进,简化入沪流程,进行项目扶持,提供住房补贴,探亲费,子女教育补助等[11],还可以帮助其对接上海高校,建立合作学院或工作室。对于海外优秀人才,创业者,给予在自贸区或高科技园区开创企业的创业孵化的资金扶持,政策优惠和一定的财政奖励。对于外籍人士,简化工作签证的办理流程,完善工作生活的必要配套设施,包含在多个区开设更多的城市超市和免税商店,打造国际街或国际社区,举办国际文化周,开办更多外籍子女教育的国际学校以及提供涉外医疗机构等的公共服务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陆雄文.管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2]周振华.全球城市的理论涵义及实践性[J].上海经济研究,2020(04):99-108.
[3]观象君,青报观象[EB/OL],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0-11/19/content_22449332.htm,2020.
[4]王丹,彭颖,周海蓉.上海对标提升综合性国际城市排名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20(01):39-44.
[5]曾明星,薛琪薪,李安琪.人才新政背景下上海人才居住困境及保障性住房机制研究[J].中国人事科学,2020(09):67-78.
[6]石忆邵,钱世芳.上海人才住房政策:新定位与新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03):59-65.
[7]上海承兴里:探索石库门留改新模式,首尝“抽户”方式释放空间[J].江苏城市规划,2020(05):40-41.
[8]施建刚.上海城市有机更新和“留改拆”政策研究[J].科学发展,2020(01):18-29.
[9]刘佳.城市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上海对标分析[J].科学发展,2019(09):81-90.
[10]李军凯. 精准施策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N]. 经济日报,2020-11-14(011).
[11]汪怿.上海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2018(04):5-14.
作者简介:
阮敏蕙(1984—),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阮敏蕙
关键词:上海;国际化城市;创新发展
一、引言
党中央领导人在2020年初对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未来五到十年蓝图目标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重要的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主动创新开拓,攻坚引领,创造上海发展的新奇迹。
二、概念与特征
国际化城市是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可被理解为全球城市,通常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信息化程度高的,有资源配置功能的城市。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性城市,即具有一些国际化功能的,例如巴黎、香港等。国际化城市需要有五大构成要素:首先是需要有吸引力,例如是否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金融机构等的总部,其次是全球影响力,是否有可进行操作的线上线下的平台市场,再者是发展程度,是否有大规模的资源,例如人力、信息、知识等方面的,还有机遇性,是否有创新开放创业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最后是国际融合度,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或是可以和国际接轨的标准规则[2]。
三、现状和问题
在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上海从2019年的19位跃升7个位次到达了第12位。此次上海排名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海运吞吐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全球第一,GDP在2019年排在全球第六,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超越纽约跻身全球前十[3]。在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出具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中,上海综合排名并不十分靠前,主要是由于受制于在多领域的全球排名差异显著,比如“交通”板块,可以位列全球第4名,“经济”和“研究开发”板块则处于中游水平,“居住”和“环境”板块的排名比较落后,基本处于倒数位次[4]。
综合分析上海在这些指数报告排名中的表现,有如下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改善和提升。第一是居住品质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旧房,例如旧式里弄住房面积小,没有独立厨卫;旧式公房没有电梯,存在停车难现象;郊区城镇的配套布局,例如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就学就医保障短缺等。第二是环保减排问题,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温室效应。由于国内产业能源结构决定的碳排放量较高,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垃圾缺少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率不高。第三是科研发展问题,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在科研的投入不小,但是高等学府在全球排名的数量上以及科研项目或人才在国际上的获奖情况上都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举行的国际会议的数量和影响力相较其他国际化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第四是商务服务业问题和人才引进问题,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薄弱,总体规模较小,了解国际市场,技能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落户上海的还落后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城市,在沪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的数量占比很低,受限于税收等因素购物吸引力不足。
四、研究及对策
目前政府部门对创新发展上海这座城市陆续做了很多的尝试,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城市能级和排名的提升上,上海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改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方位的,更宽领域的进行创新变革。
(一)优化居住品质,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针对人才居住,需要加大公租房的供应力度[5],在开发区,园区等企业密集区域,由社会机构投资经营,政府优惠出让土地等方式建立不同等级的人才公寓,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价位和层次的公共住房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6]。针对中心城区旧房,对于有历史底蕴需要保留的里弄或石库门可以选择“抽户”补偿搬离释放狭窄的空间,“留户”重新修缮建筑,房内改造并增加厨卫设施[7]。对于搬迁至近郊的住户,开辟城区内三甲医院或院校的分院来提供公共保障。对于旧式公房,可以部分保留加装电梯,另一部分重新新建成高层住宅,剩余空间可以多引入养老配套服务机构来缓解城市老龄化带来的压力[8]。
(二)发展绿色环保,完善城市核心竞争力
倡导低碳环保模式,例如上海比较领先的交通领域,使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或租借共享单车等来低碳出行,推行单双号限行来控制路面车辆,推动电动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领域,将其扩展到供电,供热等领域[9]。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強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绿色平台积分账户;对垃圾处理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政府对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的节能化,资源化的企业做适当政策倾斜和扶持,促使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或相关产业等。继续支持碳排放交易所的运行,通过市场以及长三角跨区域合作,限定重污染企业的排放量或进行必要的场地外迁和产业转型。
(三)培养科创能力,增加国际综合影响力
针对企业科创人员不足的问题,应该从以政府和高校主导的科创项目转变为以企业为研发成果转化或产业化为主导的,高校老师或者专职的科研人员自由选择的顾问制,政府提供优惠税收减免政策等服务的模式[10]。逐步建立以科研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科研班来鼓励学生创新,以及进驻企业后的科研梯队建设和协助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针对国际会议举办少的问题,继续通过“进博会”,“工博会”等吸引国际的目光,挖掘举办后的延续效应。积极争取承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会议,峰会等。通过科创实现跨国合作,国际友好城市等为契机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或城市论坛。
(四)吸引高端人才,优化资源的引进政策
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进行不同的引进流程和方式。对顶尖学者,科学家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进行专人跟进,简化入沪流程,进行项目扶持,提供住房补贴,探亲费,子女教育补助等[11],还可以帮助其对接上海高校,建立合作学院或工作室。对于海外优秀人才,创业者,给予在自贸区或高科技园区开创企业的创业孵化的资金扶持,政策优惠和一定的财政奖励。对于外籍人士,简化工作签证的办理流程,完善工作生活的必要配套设施,包含在多个区开设更多的城市超市和免税商店,打造国际街或国际社区,举办国际文化周,开办更多外籍子女教育的国际学校以及提供涉外医疗机构等的公共服务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陆雄文.管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2]周振华.全球城市的理论涵义及实践性[J].上海经济研究,2020(04):99-108.
[3]观象君,青报观象[EB/OL],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0-11/19/content_22449332.htm,2020.
[4]王丹,彭颖,周海蓉.上海对标提升综合性国际城市排名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20(01):39-44.
[5]曾明星,薛琪薪,李安琪.人才新政背景下上海人才居住困境及保障性住房机制研究[J].中国人事科学,2020(09):67-78.
[6]石忆邵,钱世芳.上海人才住房政策:新定位与新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03):59-65.
[7]上海承兴里:探索石库门留改新模式,首尝“抽户”方式释放空间[J].江苏城市规划,2020(05):40-41.
[8]施建刚.上海城市有机更新和“留改拆”政策研究[J].科学发展,2020(01):18-29.
[9]刘佳.城市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上海对标分析[J].科学发展,2019(09):81-90.
[10]李军凯. 精准施策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N]. 经济日报,2020-11-14(011).
[11]汪怿.上海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2018(04):5-14.
作者简介:
阮敏蕙(1984—),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阮敏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