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中课堂要开课啦!这个消息,在2020新春之际,应该算是一个仅次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医生成了抗疫的战士,教师成了带货的主播。作为千万个“主播”中的一员,一接到学校的任务通知,我就在思考:新的阵地,新的角色,如何让自己带的“货”有特点,有吸引力,顺利销售出去,让受众群体用得舒心,用得放心,物有所值呢?
1 开启受众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了解其家庭状况
新的时期,在特殊形式下,“蜡炬”不能成灰,新时代的教育智慧促使我们要全身心的演绎好“主播”的角色,这是一场全新的尝试。场地变了,我们怎么播?途径也变了,播得是否顺畅?听众多了,我们播什么?带货主播的受众是顾客,我们的受众是学生——通过家庭这一环节。所以我通过班级家委会、班级QQ群、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老家没电脑而又不能返城的;家中有两个孩子,电子设备不够,家长又辅导不过来的;作业本达不到要求的;家长文化不高,搞不来电子产品,下载不来又提交不起作业的······这些“市场调查”还真的为我接下来的“带货”——制定教学计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发动团队力量,确定“带货”数量和质量——制定适合年级段的线上教学计划
我们年级组本来在假期初就分好了工,分部分备课,资源共享。接到线上教学任务后,原来备好的教学方案肯定不适合线上教学,于是我安排年级组的同事们立即组成了新的备课团队结构:老教师勇挑重担,挑灯夜战,率先进入备课状态。其他信息技术好的年轻老师就钻入各个教育平台筛选各种教育教学资料,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推送给备课教师。教案基本成型后,备课教师迅速把教案发到团队群,大家共同审阅,本着线上教学的特殊方式,本着年级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学校学生群体的家庭条件和家庭素养,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备课教师结合这些意见建议,再次修改、定性,资源共享。(在这一环节上,我记得我的第一课是五易其稿。)
那么,作为团队的老教师,我在备课时,特别注意了那几个方面呢?
(1)首先,考虑教学的特殊性,力求教学计划可操作性强。教育主管部门也再三强调,线上教学的“空中课堂”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正常课堂的学习。特别是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线上学习,更是要以预习学习为主,要降低难度,减缓进度,尽量安排学生能自主完成的任务。我仔细筛选区和市里的教育平台资源,重点斟酌区教研员的教学资源包,合理取舍。比如由于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党和政府号召市民都呆在家里,尽量少出门。而教学资源包里很有針对性的“思路导航”和“达标检测”就只有忍痛割爱了,因为没有纸质练习册,只有照片类电子档,又不能让家长出门去打印,就删除了,只留下少量的口头作答题,并留下参考答案。又比如区教育平台的资源包里对每课时的教学步骤都作了整齐划一的时间规定。但考虑到实际操作时,网络的不确定性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统一性,很多课时我就改作了几个简单的教学的大环节,学生自己把握大致节奏,提前完成的,也可提早离开电子设备,进行放松活动,个别完不成的,可在课余再花一点时间去达成。
(2)其次,考虑网络问题,力求资源包小而精。这里讲的资源包的“小”,是指我把资源包全都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包,小到每一课、每一个课时、每一个课时的每一个文档······就好比一个带货的网红主播,购进了一批时尚货物,为了让顾客买到自己心仪的、需要的商品,他得把商品分门别类,详细列出每种商品的特点、优点、适用点,并适时向顾客介绍推荐。资源包小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在全民网络学习、办公的当下,资源包越小越顺畅、越好下载。而学校的生源结构我们很清楚,很多是进城的农民工家庭,住在出租房里的,还没回城的······网络不好的情况下资源包小的优势就越明显了。其次,资源包的“精”,是指做得精细,让学生好操作使用。比如我把每一课的每一个课时做成了一个资源包,提前一天发到群里,提醒家长下载。这样他们就不会到时找不到或者找错了地儿。而在每一个课时里,我又分了“学习步骤”“课文原文”“课堂解读”“课下练习”等几个文档,每个文档我都按照学生要接触的顺序给文档编好了号码,指导学生按顺序打开。这样做下来,“空中课堂”已开课三天,至今还没接到学生及家长的不良反映。
(3)再次,考虑学生自身及家庭实际情况,力求学习检测简单快捷。如前所诉,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农民工子女众多,这类家庭素养普遍不高,家长辅导能力有限,又大多生了二宝,精力不够,加之学生才三年级,年龄小,自主学习、自我管控能力不强,我们确实要把学习的难度降下来,进度缓下来。相应的,课堂及课后练习、检测都要量体裁衣了。比如这三天的语文课,我就上了三首古诗。对诗的背景、诗意进行了解,能背诵、能默写古诗。当然,适当的检测还是要有的。比如今天的语文课,我就在预先告知内容的情况下,当堂以点名传小视频、音频、照片的方式,分好、中、差层次抽查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很不错。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最差层次的小杨同学背诵时只有一个小小的停顿。我给他的公开评价是“平时你有‘背诵困难症’,但今天给了大家惊喜!加油!”。一会儿他的妈妈发来私聊:他说他被抽到时好激动,看到老师的评语更激动了,激动到肚子都痛了!还顺便打了好几个带泪的笑脸。隔着屏幕,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孩子、家长满意的笑容······
看来初次演绎的“主播”是合格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期待着“一抢而空”的场景。
作者简介:夏红艳(1974—),女,重庆人,大专,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
1 开启受众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了解其家庭状况
新的时期,在特殊形式下,“蜡炬”不能成灰,新时代的教育智慧促使我们要全身心的演绎好“主播”的角色,这是一场全新的尝试。场地变了,我们怎么播?途径也变了,播得是否顺畅?听众多了,我们播什么?带货主播的受众是顾客,我们的受众是学生——通过家庭这一环节。所以我通过班级家委会、班级QQ群、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老家没电脑而又不能返城的;家中有两个孩子,电子设备不够,家长又辅导不过来的;作业本达不到要求的;家长文化不高,搞不来电子产品,下载不来又提交不起作业的······这些“市场调查”还真的为我接下来的“带货”——制定教学计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发动团队力量,确定“带货”数量和质量——制定适合年级段的线上教学计划
我们年级组本来在假期初就分好了工,分部分备课,资源共享。接到线上教学任务后,原来备好的教学方案肯定不适合线上教学,于是我安排年级组的同事们立即组成了新的备课团队结构:老教师勇挑重担,挑灯夜战,率先进入备课状态。其他信息技术好的年轻老师就钻入各个教育平台筛选各种教育教学资料,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推送给备课教师。教案基本成型后,备课教师迅速把教案发到团队群,大家共同审阅,本着线上教学的特殊方式,本着年级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学校学生群体的家庭条件和家庭素养,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备课教师结合这些意见建议,再次修改、定性,资源共享。(在这一环节上,我记得我的第一课是五易其稿。)
那么,作为团队的老教师,我在备课时,特别注意了那几个方面呢?
(1)首先,考虑教学的特殊性,力求教学计划可操作性强。教育主管部门也再三强调,线上教学的“空中课堂”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正常课堂的学习。特别是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线上学习,更是要以预习学习为主,要降低难度,减缓进度,尽量安排学生能自主完成的任务。我仔细筛选区和市里的教育平台资源,重点斟酌区教研员的教学资源包,合理取舍。比如由于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党和政府号召市民都呆在家里,尽量少出门。而教学资源包里很有針对性的“思路导航”和“达标检测”就只有忍痛割爱了,因为没有纸质练习册,只有照片类电子档,又不能让家长出门去打印,就删除了,只留下少量的口头作答题,并留下参考答案。又比如区教育平台的资源包里对每课时的教学步骤都作了整齐划一的时间规定。但考虑到实际操作时,网络的不确定性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统一性,很多课时我就改作了几个简单的教学的大环节,学生自己把握大致节奏,提前完成的,也可提早离开电子设备,进行放松活动,个别完不成的,可在课余再花一点时间去达成。
(2)其次,考虑网络问题,力求资源包小而精。这里讲的资源包的“小”,是指我把资源包全都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包,小到每一课、每一个课时、每一个课时的每一个文档······就好比一个带货的网红主播,购进了一批时尚货物,为了让顾客买到自己心仪的、需要的商品,他得把商品分门别类,详细列出每种商品的特点、优点、适用点,并适时向顾客介绍推荐。资源包小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在全民网络学习、办公的当下,资源包越小越顺畅、越好下载。而学校的生源结构我们很清楚,很多是进城的农民工家庭,住在出租房里的,还没回城的······网络不好的情况下资源包小的优势就越明显了。其次,资源包的“精”,是指做得精细,让学生好操作使用。比如我把每一课的每一个课时做成了一个资源包,提前一天发到群里,提醒家长下载。这样他们就不会到时找不到或者找错了地儿。而在每一个课时里,我又分了“学习步骤”“课文原文”“课堂解读”“课下练习”等几个文档,每个文档我都按照学生要接触的顺序给文档编好了号码,指导学生按顺序打开。这样做下来,“空中课堂”已开课三天,至今还没接到学生及家长的不良反映。
(3)再次,考虑学生自身及家庭实际情况,力求学习检测简单快捷。如前所诉,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农民工子女众多,这类家庭素养普遍不高,家长辅导能力有限,又大多生了二宝,精力不够,加之学生才三年级,年龄小,自主学习、自我管控能力不强,我们确实要把学习的难度降下来,进度缓下来。相应的,课堂及课后练习、检测都要量体裁衣了。比如这三天的语文课,我就上了三首古诗。对诗的背景、诗意进行了解,能背诵、能默写古诗。当然,适当的检测还是要有的。比如今天的语文课,我就在预先告知内容的情况下,当堂以点名传小视频、音频、照片的方式,分好、中、差层次抽查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很不错。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最差层次的小杨同学背诵时只有一个小小的停顿。我给他的公开评价是“平时你有‘背诵困难症’,但今天给了大家惊喜!加油!”。一会儿他的妈妈发来私聊:他说他被抽到时好激动,看到老师的评语更激动了,激动到肚子都痛了!还顺便打了好几个带泪的笑脸。隔着屏幕,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孩子、家长满意的笑容······
看来初次演绎的“主播”是合格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期待着“一抢而空”的场景。
作者简介:夏红艳(1974—),女,重庆人,大专,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