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示语的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去规范公示语的翻译,其中包括对旅游景点及公共场所公示语的调查报告研究,纠正错误的公示语翻译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同时一些学者运用语言学及翻译理论去研究公示语。我国对公示语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公示语的翻译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理论研究缺乏新意。
  关键词:公示语; 翻译; 综述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并面对公众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其广泛应用于旅游,商业,运输等公共领域。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许多国外人士来到中国进行经济,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同时我国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公示语作为一种指示工具,指引着外国游客在我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体现了一个国家及其城市的文明及进步程度。因此公示语的英译受到了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及学者的高度重视。
  一、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翻译界学者就展开了对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中国翻译》在1989年第2期登载了曾世英的文章《关于我国地名拼音的商榷》,这篇文章非常详细地论述了地名翻译的重要性,但是之后几年关于公示语的翻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公示语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一)影响城市国际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其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国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切和瞩目。为了能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接轨,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精神文明的进步也不容忽视。规范的公示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翻译准确规范的公示语可以为来中国工作,生活及旅游的外国友人带来极大的方便,而错误的公示语翻译不但会误导外国友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国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文明印象,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因此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度重视规范公示语的翻译,为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规范公示语英译
  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采取双语公示语或英语公示语,这一方面体现城市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方便外国人士的生活和旅游。但是一些城市的公示语的英译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城市的“一路多名”的现象造成外国朋友晕头转向,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中式英语,胡译,乱译等现象比比皆是。而这给城市的语言环境造成了糟糕的影响。此时翻译界,语言界乃至教师和学生都加入到公示语翻译的队伍中,组织人员去纠正所在城市的错误的公示语英译,分析其错误原因,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这样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大大地规范了城市公示语英译。
  二、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
  公示语研究在国外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在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还不成熟和规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是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公示语翻译受到了语言学,翻译领域的学者及公示语爱好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接下来笔者将总结我国对于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情况。
  (一)公示语翻译研究团队逐渐壮大
  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两次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于2005年9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参加研讨会代表共有80名,提交论文40篇,30名代表在会上发言。这次研讨会对目前社会上公示语翻译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应建立双语标准化和控制翻译质量。
  第二次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于2007年7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翻译界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代表一百余人。本研讨会以“公示语翻译与语言环境建设为主题,围绕公示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城市与公示语翻译,公示语翻译理论探讨,旅游与公示语翻译等几个议题展开讨论。通过两次会议比较可以看出,参会的人数不断增多,公示语翻译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重视,同时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600多名学生在亚运场管周边的公园,商场调查公共场所标志中译英情况,这是广外“迎亚运,规范羊城英语公示语”课题项目队伍中的一支,他们将公示语翻译错误整理成册以供亚组委参考。2007年7月南京农大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三个社会实践小队分别在南京,苏州,北京开展双语公示语纠错活动,旨在为2008年奥运会献出绵薄之力。
  (二) 公示语翻译的实例研究趋于多样化
  我国公示语研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一些省市对其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旅游景点有大量的公示语,起到提示、告示等作用,不仅能方便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因此规范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对旅游景点公示语研究从对某一个省市的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规范化研究到对某个具体的景区的公示语研究。笔者发现研究公示语的省市多半是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例如:鄂州市旅游景区,河北省旅游景区,湖南省旅游景区,贵州旅游公示语,福州左海公园,南京玄武湖,苏州拙政园留园,绍兴名人故居,洛阳龙门石景区,乐山大佛,南京绿博园等景区。对这些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这一城市的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列出公示语翻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以解释造成疑问错误的原因。同时探讨公示语翻译可以应用的翻译理论和我们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希望通过规范公示语翻译研究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虽然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团队不断壮大,实例研究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从理论及创新的角度来说,缺乏新意,并存在很多重复现象,同时公示语的翻译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三)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基础有待创新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公示语翻译的理论研究过于单一,主要是从翻译及语言学的相关领域去研究,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目的论,关联理论,顺应论,目的论,社会符号学,感召功能,礼貌原则等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可以应用到公示语的翻译中,但普遍论述地缺乏深度,其应用范围只适合某个城市或某个景点的情况,所以从数据实例上看还是缺乏说服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能够指导公示语翻译的有效理论,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中英公示语对比研究,在遵循我国文化习惯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的精华。此外可以将公示语与更多的学科联系起来,让更多领域的人共同投入到公示语翻译的团队中。
  (四)公示语翻译研究缺乏系统性
  在总结关于公示语翻译的相关材料时,笔者发现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存在很多重复现象,而且缺乏系统性。例如一些论文都在重复研究公示语的特点,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公示语的定义,翻译方法,分类,功能,风格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公示语的错误翻译进行分类。这些重复的研究不但浪费了资源,也无法促进公示语研究的发展。笔者认为公示语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基础研究上,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实例研究。虽然对于公示语翻译的实例分析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这些城市的公示语的研究都是零散的研究,仅是对某个城市的某个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的研究,这些研究过于片面。要想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必须对整个城市的公示语进行整顿,每个省市可设立专门的公示语翻译部门,组织专业的翻译团队,号召公示语爱好者参加公示语纠错大赛,最重要的是这种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该和相关部门联系,将此研究成果付诸于行动,对公示语错误的翻译进行彻底的整改。
  三、结语
  为了保证我国可持续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呈现给全世界人民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面貌。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个场所的公示语。规范的公示语翻译属于促进文明社会的一部分。我国对于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实例研究也趋于丰富,但是同时也存在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公示语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在研究的过程中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寻找能够指导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并将该理论普遍应用到公示语的实例中去。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公示语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其能够日益成熟化。最后笔者号召全国有识之士及其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加入到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队伍中来,力争为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黑龙江省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2524134
  参考文献:
  [1]卞正东. 论标示语的翻译[J]. 上海翻译,2005(1).
  [2]博志爱,官洁瑜. 再谈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4).
  [3]戴宗显,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5(6).
  [4]贺学耕.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李孝华.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J]. 社科纵横,2009(1).
  [6]刘金龙,叶红卫. 公示语翻译:回顾,现状与展望—“第二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综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4).
  [7]吕和发.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4(1).
  [8]杨丽波. 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4).
  [9]杨全红. 也谈公示语翻译[J]. 中国翻译.2005(6).
  [10]于明达.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
  [11]曾景婷. 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2]曾世英. 关于我国地名拼音的商榷[J].中国翻译,1989(2).
  (作者简介:曲 冰(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从事语言学理论及教学改革研究;于 波,牡丹江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我们在经济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建设的不足日渐凸显起来,这给我们今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基层;文化活动;策划;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浙东沿海一带村镇经济水平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急剧上升,且日益显现多样性趋势。在此大好形势下,我镇综合文化站顺应时代发展的潮
期刊
摘要:广场舞已成为如今群众自娱自乐的首选活动。跳舞能健身,舞之不当却伤身。广场舞、公园舞、路边舞,火爆的百姓舞,可看作一个地方中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缩影,该文主要阐述丽水市莲都区“天天乐”排舞广场现状,以及“天天乐”惠民工程的推广。  关键词:广场舞;增强体质;天天乐;惠民  一、广场舞概述  广场舞是一项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优美的身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的提高,但是相应的文化基础却逐步的下降,人民群众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对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发挥好群众的文化基础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还能不断的提高和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步伐。文章根据东莞市的文化发展情况,从东莞的文化发展内容以及新时期发展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从
期刊
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作为生存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的“本我”就很可能放纵“自我”,从“现实的原则”去追求“快乐的原则”。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中,小说将视点落脚于70年代中国的一个普通村庄王家庄,一幅幅乡间生活的质朴画面看似和谐而美满,但是穿插在其中的物质欲望、权利欲望和情感欲望导致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却让人触目惊心,遍体生寒。“
期刊
摘要:角度的选择在小说写作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寻找到最佳的角度,能使作品构思新颖独创,充分展示出题材所蕴含的意义,揭示出深刻而新颖的主题,让人难忘,而多角度展示则能使作品呈现出纷纭复杂变幻万端的生活原态,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刺激与艺术享受。  关键词:小说写作;角度  角度的选择是小说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简要谈谈以下两点:  一、寻找最佳角度  小说写作中,角度选择得好,寻找到最佳的角度
期刊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形象与众不同,其和被世人奉为经典的“母亲”形象一样的引人深思。文章以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为切入点,主要探讨这类形象的特征、双重含义的形成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父爱形象;文学价值  一、张爱玲小说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家庭要么根本不出现“父亲”这一形象,要么“父亲”形象一出现便是情感世界极其空虚,精神世界极度乏味的样
期刊
摘要:《局外人》奠定了加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缪通过局外人莫尔索的故事,探讨了人为何活着及怎样活的问题。文章将通过对莫尔索存在、情感的真实,以及世界荒诞性真实的讨论,来分析莫尔索的真实与荒诞世界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莫尔索;存在;情感;荒诞;真实  《局外人》讲述了普通小职员莫尔索从平凡生活,到因杀人而被判死刑的经过。故事平淡叙述了莫尔索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包含着他的真实情感,同时也凸显出他与世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此文把笔法、墨法、章法总结为书法中的“三法”。这“三法” 不管是书法大家还是书法初学者,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在书法练习中都离不开它。文章通过对“三法”的概念分别进行解释,并结合优秀书法作品或名家的书写经验、理论,来探讨在书法练习中是如何运用“三法”的。  关键词:书法练习;笔法;墨法;章法  一、“三法”的概念  什么是书法中的“三法”?在这里所谓的“三法”是指—笔法、墨法和章法,既
期刊
摘要:冯尼格特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黑色小说作家之一,《猫的摇篮》(1963)是他的成名之作,其代表作《五号屠场》(1969)更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在冯尼格特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出了14部小说,2本短篇小说集和3卷非小说作品。冯尼格特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他采用科幻小说形式来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思维的约束,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荒诞与现实结合,不遗余力地批判和揭露现实
期刊
摘要:小说的命名方式的转变是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一个全新的视角,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带来了文学观念颠覆的变更,这些转变在其作品的命名中得到充分展现,特别是以“自然”命名的寻根小说,在取材、象征等多方面与十七年文学呈现出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恰恰折射出文学从政治的困顿走向文化的自觉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文章将从取材民间化、拒绝政治隐喻和呈现现代性焦虑这三个方面对寻根文学命名的特征作一阐释和总结,理清从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