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评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做出迅即的反映,及时解析,当即批评,在依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开掘、精加工,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颖而有价值的东西,洞幽烛微,言人未言,引领大众视听。
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意义大
欧阳友权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文学进入一个重要的窗口转型期和内容提质期。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与精品化,成为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近日启动的“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评选活动即是有助于此的一个重要举措。
两年一届的“茅盾文学新人奖”是一个为培养、扶持文学人才,奖励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青年作家、评论家而设立的奖项。现在,这一传统文学的重要奖项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不仅是对新兴的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认同、肯定与激励,更是促进网络文学日益规范化的一个有效抓手,是网络作家确立作家身份、进入主流文学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传媒载体、创作主体、生产方式、功能作用等各方面的差异,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同台比拼,显然不在同一量级上,它们的所长所短不难分辨。时下的网络文学在生产方式、传播时效、大眾阅读、市场适应性乃至类型多样化等方面确有传统文学未可及之处,但在总体质量上还不足以与传统文学相媲美。
文学从来都有不同的入口,我们反对媒介霸权,同时也不应该有媒介歧视,如果能让网络文学在发挥媒介之长的同时,又能吸取传统文学的创作经验,承传文学积淀的艺术品格,实现两种文学的融合发展,这对发展网络文学乃至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学,都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基于此,我们面对网络文学时就需要从有利于这一文学的发展和网络作者成长出发,支持网络文学不断提高作品质量,促使其向主流文学靠近,而设置“网络文学新人奖”的意义正在于此。
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积累,我国的网络文学在作品数量、读者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上已经相当可观。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网络文学用户近3.53亿,占网民总数的46.9%,手机网络文学用户3.27亿,占手机网民的45.1%。这些数据是否就可以证明网络文学已经是“主流文学”了呢?其实不然。
所谓“主流”,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更在于其质的规定。它至少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能承接传统文学的艺术经验和审美品格,二是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三是足以引领特定时期的文学发展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还处于起步期的网络文学离真正的“主流”恐怕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从网络作家的主流意识培养入手,引导网络文学迈向主流。
经过了自由生长的“拓荒期”后,网络文学开始迈入“内容为王”时代,精品化创作成为业界共识。网络文学市场化曾经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好的作品终究会留下来。从“产品为王”“渠道为王”进阶到如今的“内容为王”,这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而“内容为王”的更高境界便是“精品为王”。让更多优秀的网络作家能够回归文学本身,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基础。通过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扶持更多年轻作家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必将推动网络创作向精品力作看齐,助力网络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
(选自2017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解读]“茅盾文学新人奖”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这一新闻事件,是这篇时评写作的由头。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不仅是对新兴的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认同、肯定与激励,更是促进网络文学日益规范化的一个有效抓手,是网络作家确立作家身份、进入主流文学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作者认为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意义大,通过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扶持更多年轻作家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必将推动网络创作向精品力作看齐,助力网络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
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秦宁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21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现实中,非法校园贷以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锁定在校学子为诈骗对象。“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等宣传遍布陷阱,让大学生一经借贷便深陷其中。这种病态模式和恶劣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因此,相关部门及时厘清边界、扫除校园贷的灰色地带,可说是适逢其时。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必给合理追求贴标签,更不应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不妨在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方面做好文章,让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严也有能力进行贷款消费。
把非法校园贷扫地出门,体现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的与时俱进。莘莘学子有机会掌握现代金融常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
(选自2017年9月8日《人民日报》)
[解读]一段时间以来,因校园贷沦为“校园害”,校园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膨胀。目前,国家已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期待校园贷沦为“校园害”事件不要再发生。
地名也该让人记得住乡愁
封寿炎
据报道,雄安新区拟成立地名及标志规范指导委员会。据悉,委员会由雄安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当地文化名人组成,以规范指导新建城区、街道、公园、广场、社区、建筑物、园林设置地名及标志。这样郑重其事的态度以及将法律、历史文化、地方习俗和市民意愿统筹兼顾的命名工作,值得点赞。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要体现在城区规划和城市建设中,而且应该体现在地名、标志的选取和使用中。由地名和标志所构成的“符号—意义—价值”体系,同样可以传承文脉、弘扬文化。
有人认为,地名只是一个代号,如何命名、叫什么名字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孔子就很重视命名和名分,认为为政之先是“必也正名乎”。他更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等一系列论述,强调“正名”对于治理的重要意义。孔子所重视的“正名”“名分”跟地名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有相通的道理。
命名、称谓是社会文化最表层的指征,从命名入手,可以解读出深层的社会文化甚至社会结构。当前,一些地方的地名命名工作混乱无序,比较突出的一个乱象是洋名泛滥。特别是商业公司开发兴建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商品房小区等,更是洋名满天飞,遍地都是“威尼斯”“维也纳”。
洋名的泛滥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是市场力量、教育模式、社会舆论等多方合力的結果。甚至一些沿用已久的地名,都被硬生生地改成洋名。前几年,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火遍全球,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南天一柱”趁势改名叫“哈利路亚山”,黄龙洞生态剧场改名为“哈利路亚音乐厅”。张家界的山水被誉为“中国画的原本”,“南天一柱”和“黄龙洞”这两个地名既契合古代的神话传说,又有历史文化底蕴。在如此充满传统文化灵气的山水之间,突然出现“哈利路亚山”和“哈利路亚音乐厅”这样的地名,实在显得突兀。
有些地名虽然没有使用洋名,但也未能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选取的地名平庸甚至粗鄙,缺乏文化内涵。最近,安庆师范大学的一栋百年建筑被当地有关部门命名为“青楼”。如此缺乏历史文化常识的粗鄙命名,不但引起了校方的质疑,还激起了舆论的广泛批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艺术旨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结合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地方风土习俗来选取地名,往往能选出既典雅隽永、深具文化底蕴,又易懂易记、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和传播规律的好地名。
在全球化、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器物使用和生活方式的趋同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在此背景下,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定义“我是谁”的重要途径。每当旅行于辽阔的国土,那一个个或典雅隽永,或朴实通俗的地名,都让人思通万里、情怀温暖,让人体会到文化的乡愁。在新地名的命名中,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优秀的地名文化发扬光大。
(选自2017年9月17日《光明日报》)
[解读]本文关注的是地名取名的话题,“地名也该让人记得住乡愁”是文章的标题,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文章从雄安新区拟成立地名及标志规范指导委员会这一新闻事件写起,对雄安新区将法律、历史文化、地方习俗和市民意愿统筹兼顾的命名工作方法给以点赞。洋名的泛滥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在新地名的命名中,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优秀的地名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通联:江苏东台市秀峰华庭]
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意义大
欧阳友权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文学进入一个重要的窗口转型期和内容提质期。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与精品化,成为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近日启动的“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评选活动即是有助于此的一个重要举措。
两年一届的“茅盾文学新人奖”是一个为培养、扶持文学人才,奖励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青年作家、评论家而设立的奖项。现在,这一传统文学的重要奖项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不仅是对新兴的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认同、肯定与激励,更是促进网络文学日益规范化的一个有效抓手,是网络作家确立作家身份、进入主流文学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传媒载体、创作主体、生产方式、功能作用等各方面的差异,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同台比拼,显然不在同一量级上,它们的所长所短不难分辨。时下的网络文学在生产方式、传播时效、大眾阅读、市场适应性乃至类型多样化等方面确有传统文学未可及之处,但在总体质量上还不足以与传统文学相媲美。
文学从来都有不同的入口,我们反对媒介霸权,同时也不应该有媒介歧视,如果能让网络文学在发挥媒介之长的同时,又能吸取传统文学的创作经验,承传文学积淀的艺术品格,实现两种文学的融合发展,这对发展网络文学乃至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学,都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基于此,我们面对网络文学时就需要从有利于这一文学的发展和网络作者成长出发,支持网络文学不断提高作品质量,促使其向主流文学靠近,而设置“网络文学新人奖”的意义正在于此。
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积累,我国的网络文学在作品数量、读者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上已经相当可观。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网络文学用户近3.53亿,占网民总数的46.9%,手机网络文学用户3.27亿,占手机网民的45.1%。这些数据是否就可以证明网络文学已经是“主流文学”了呢?其实不然。
所谓“主流”,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更在于其质的规定。它至少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能承接传统文学的艺术经验和审美品格,二是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三是足以引领特定时期的文学发展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还处于起步期的网络文学离真正的“主流”恐怕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从网络作家的主流意识培养入手,引导网络文学迈向主流。
经过了自由生长的“拓荒期”后,网络文学开始迈入“内容为王”时代,精品化创作成为业界共识。网络文学市场化曾经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好的作品终究会留下来。从“产品为王”“渠道为王”进阶到如今的“内容为王”,这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而“内容为王”的更高境界便是“精品为王”。让更多优秀的网络作家能够回归文学本身,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基础。通过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扶持更多年轻作家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必将推动网络创作向精品力作看齐,助力网络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
(选自2017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解读]“茅盾文学新人奖”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这一新闻事件,是这篇时评写作的由头。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不仅是对新兴的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认同、肯定与激励,更是促进网络文学日益规范化的一个有效抓手,是网络作家确立作家身份、进入主流文学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作者认为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意义大,通过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引导、扶持更多年轻作家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必将推动网络创作向精品力作看齐,助力网络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
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秦宁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21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现实中,非法校园贷以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锁定在校学子为诈骗对象。“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等宣传遍布陷阱,让大学生一经借贷便深陷其中。这种病态模式和恶劣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因此,相关部门及时厘清边界、扫除校园贷的灰色地带,可说是适逢其时。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必给合理追求贴标签,更不应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不妨在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方面做好文章,让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严也有能力进行贷款消费。
把非法校园贷扫地出门,体现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的与时俱进。莘莘学子有机会掌握现代金融常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
(选自2017年9月8日《人民日报》)
[解读]一段时间以来,因校园贷沦为“校园害”,校园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膨胀。目前,国家已明令禁止“校园网贷”,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期待校园贷沦为“校园害”事件不要再发生。
地名也该让人记得住乡愁
封寿炎
据报道,雄安新区拟成立地名及标志规范指导委员会。据悉,委员会由雄安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当地文化名人组成,以规范指导新建城区、街道、公园、广场、社区、建筑物、园林设置地名及标志。这样郑重其事的态度以及将法律、历史文化、地方习俗和市民意愿统筹兼顾的命名工作,值得点赞。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要体现在城区规划和城市建设中,而且应该体现在地名、标志的选取和使用中。由地名和标志所构成的“符号—意义—价值”体系,同样可以传承文脉、弘扬文化。
有人认为,地名只是一个代号,如何命名、叫什么名字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孔子就很重视命名和名分,认为为政之先是“必也正名乎”。他更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等一系列论述,强调“正名”对于治理的重要意义。孔子所重视的“正名”“名分”跟地名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有相通的道理。
命名、称谓是社会文化最表层的指征,从命名入手,可以解读出深层的社会文化甚至社会结构。当前,一些地方的地名命名工作混乱无序,比较突出的一个乱象是洋名泛滥。特别是商业公司开发兴建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商品房小区等,更是洋名满天飞,遍地都是“威尼斯”“维也纳”。
洋名的泛滥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是市场力量、教育模式、社会舆论等多方合力的結果。甚至一些沿用已久的地名,都被硬生生地改成洋名。前几年,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火遍全球,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南天一柱”趁势改名叫“哈利路亚山”,黄龙洞生态剧场改名为“哈利路亚音乐厅”。张家界的山水被誉为“中国画的原本”,“南天一柱”和“黄龙洞”这两个地名既契合古代的神话传说,又有历史文化底蕴。在如此充满传统文化灵气的山水之间,突然出现“哈利路亚山”和“哈利路亚音乐厅”这样的地名,实在显得突兀。
有些地名虽然没有使用洋名,但也未能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选取的地名平庸甚至粗鄙,缺乏文化内涵。最近,安庆师范大学的一栋百年建筑被当地有关部门命名为“青楼”。如此缺乏历史文化常识的粗鄙命名,不但引起了校方的质疑,还激起了舆论的广泛批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艺术旨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结合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地方风土习俗来选取地名,往往能选出既典雅隽永、深具文化底蕴,又易懂易记、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和传播规律的好地名。
在全球化、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器物使用和生活方式的趋同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在此背景下,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定义“我是谁”的重要途径。每当旅行于辽阔的国土,那一个个或典雅隽永,或朴实通俗的地名,都让人思通万里、情怀温暖,让人体会到文化的乡愁。在新地名的命名中,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优秀的地名文化发扬光大。
(选自2017年9月17日《光明日报》)
[解读]本文关注的是地名取名的话题,“地名也该让人记得住乡愁”是文章的标题,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文章从雄安新区拟成立地名及标志规范指导委员会这一新闻事件写起,对雄安新区将法律、历史文化、地方习俗和市民意愿统筹兼顾的命名工作方法给以点赞。洋名的泛滥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在新地名的命名中,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优秀的地名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通联:江苏东台市秀峰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