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可得,熊掌亦可得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jjuan86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如同一股飓风,曾经掀起的教学热情以铺天盖地之势横扫上海绝大多数学校。然而,短短几年之后,这股热情却又如飓风一样很快就消失殆尽,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打开铺满灰尘的多媒体设备。问其原因,很多老师都认为多媒体教学华而不实,耗时耗力却只是虚晃一枪,一节课过去什么都没有留下。上课时用多媒体,注重形式还是内容,二者只能选其一。于是乎多媒体教学这条“鱼”与语文教学这只“熊掌”就无法兼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果能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若能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整合,在二期课改的新形势下,将意味着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飞跃的契机,它必将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的欣欣向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一)节省时间,提高上课效率
  使用多媒体上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在电脑上将本篇课文所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读音以及解释等基础性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准备好,在上课时只需要用屏幕展示,省去了老师抄学生等的时间。这样自然就可以更多地进入课文的理解,提高上课效率。同样,多媒体也可以展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到的有关背景资料,能够有的放矢地扩大阅读面和知识面。
  (二)创设情境,帮助领悟课文
  在学习语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的时候,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更能展现其优越性。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觉得难以理解。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为例,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画面:潭的西南方向,一条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越往上便只能隐约可见。画面上,在小潭上标示出“西南方”,在小溪曲折处标出“斗折蛇行”,在小溪显露不明显处标出“明灭可见”。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斗”是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字也同“斗”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明灭可见”不是指灯火,而是指隐约显露的蜿蜒小溪。图文结合,学生接收信息快而牢。
  (三)激发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到作文课最让人头痛,老师讲不出效果,学生听完也不知从何下笔。我在上作文课《难忘那一天》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篇存在典型问题的学生作文,然后让全班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这篇作文有哪些问题和错误。接着,同样在大屏幕上,老师用红色的字标出作文在字、词、句上存在的各种错误,又将老师评语在作文结尾处展示,点出文章的主要不足。此时,正确提出问题的学生格外高兴,没有发现问题的学生也有收获;接下来,将一篇最好的学生习作展示出来,并标出学生姓名,可以请这位同学读一读,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其他学生就找出作文的精彩之处,是语言优美有特色,是记叙与议论很好的结合,还是感情真切流露等等,这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第三个过程,就是教师总结写好这样一篇作文的几个实用方法:首尾呼应,倒叙,重点明显,人物形象丰富,合理的描写。每一种方法都选用学生作文的片段或者句子为例来说明,后面都标注上学生的名字。最后,展示老师自己写的文章,给学生以借鉴。
  这样一堂作文课下来,学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其他学生的文章,挖掘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方法归纳上不仅能一目了然,更能通过作文实例来真正理解写作方法。
  (四)朗读训练,增强情感熏陶
  语文学科是一门由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同时,学生认知的还是一篇篇鲜活的文章。没有朗读的训练,也不能称之为语文教学。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情景,再现文中的场景、事情物及人物的具体特征,还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升华文章的主题。在朗读训练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好的朗读范本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可以通过视频进行配乐、配画朗读,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语言之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更可以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能激发起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永葆魅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都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认为这样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少有收获,还不如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其实,只要避免以下几点,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地融合,就会为语文课堂带来崭新的面貌。
  (一)明确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避免盲目使用。
  (二)精选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避免无效使用。
  (三)信息技术与文本紧密联系,避免随意使用。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避免走弯路。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只要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必然能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培养综合人才创造出一个新的阶梯。只要合理使用作为辅助手段的信息技术,这条“大鱼”自然会和语文教学这只“熊掌”共同为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丰富的盛宴。鱼可得,熊掌亦可得。
其他文献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杨季文、倪文锦、许庆豫、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人:林小苹,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三项信息素养技能培育研究   ●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
关于实力的解释,百度百科名片中如是说:“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对个人来说学历、职务、收入等为‘硬实力’。个人的‘软实力’,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性格气质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  对教师来说,实力是魅力加能力的结合。教师的魅力来自良好的形象,不断的学习,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教师的实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意的外在表象。教师的“实力”,包括软实力和硬实
优秀的课件应该服务于教学,作为一个用于音乐欣赏课的课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性地领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将课件的优势——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点发挥了出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个课件的首页,第
为敦促联邦决策者和学校的领导人“采取大胆的步骤……来改善教育,以让美国在21世纪继续领跑”,帮助国家利用技术重建学校,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董事协会(SETDA)近期发布了一份新指南。这是国家教育技术董事协会(SETDA)和一些相关组织为即将到任的奥巴马新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希望从联邦到州以及地方各级决策者和教育官员能改革教育,利用技术帮助学生获得21世纪技能。    ● 促进教育使用技术的十点建议  
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整合”的实质来看,其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新型教学结构下,需要重新审视其中各要素所应注意的问题,使教学结构得到进
● 创新整合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认识了其形状,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在五年级上学期进行的学习内容。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要将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脑海中将进行组合和调整,体会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正确而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的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的呼唤、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集声、像等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播知识等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调整课堂节奏,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接受图、文、声、像等信息,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优势,并与小学语文教学“一拍即合
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或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等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教研势必成为一种趋势,一种现实。本文对笔者自己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听评课教研的实践作一回顾,期与大家分享。    原来课是可以这样来听的    1.“晚报”记者的描述  “四个听课者,对着会议桌,面向而坐,目光一齐聚焦在墙上挂着的屏幕上,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在
2008年4月,深圳市红桂小学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卓越的实践成效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的审核,正式获批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    展示    办学目标  全面贯彻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适应信息时代、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正式启动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评估。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项目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促进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全省112个县(市、区,含开发区)中,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