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舞翩跹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或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等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教研势必成为一种趋势,一种现实。本文对笔者自己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听评课教研的实践作一回顾,期与大家分享。
  
  原来课是可以这样来听的
  
  1.“晚报”记者的描述
  “四个听课者,对着会议桌,面向而坐,目光一齐聚焦在墙上挂着的屏幕上,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在那里讲‘摩擦力’。她所面对的是103班的学生……”这是东阳中天高中语文教师张新桥在学校网络平台教师博客中的一段描述,讲的是当天上午的一堂公开课,文中的小姑娘是该校青年女教师陆丹萍。
  “在中天高中,每堂课都是‘公开课’。”校长徐福民说,以往教师上公开课,对年轻教师来说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除了学生还要面对听课教师,听课教师互相间的一丝举动,都可能会引起上课教师的不安。学校安装了这套听课平台后,“原生态”的日常授课方式使得教师不再对公开课心存惧怕。每堂课都是“公开课”的模式在让教师平时就得到锻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其他教师的课教得如何,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的上课水平如何,任何教师都可以在办公桌前通过电脑的“监控”一目了然。
  以上是《金华晚报》记者采访本校后,撰写并发表的通讯《这里的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中的两段描述文字。
  2.笔者的亲身感受
  确实,学校听课网络平台的开通,一改传统的听课模式——事先打个招呼,搬个凳子,拿个本子,一本正经,坐在教室后面,认真听课。当然,公开课是不必事先打招呼,搬凳子的。而现在,只要有空有兴趣,不必打任何招呼,爱听就听。就其听课地点来说,自己的电脑前(戴个耳麦即可),小型会议室也可(连耳麦也不用);就其听课对象来说,可以同学科的,也可以不同学科的,只要你想听,可以是别人,更可以是自己(当然,对自己要“欣赏”的课应事先作好录像工作);对别人的课既可以同时直接听,也可以课后看录像补听。
  这样的听课,确实有点随心所欲,逍遥自在的味道。可以边视听,边做点别的事,也无大碍,绝不像在教室那样非得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不可。这样的课不仅仅可以选择对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或需要的部分环节来听,大大节省了听课时间,提高了听课效率。从时间上来看,一周内学校的课,凡是在教室里上的均有自动录像,可以随时视听,若要作长久保存,无论他人的还是自己的,把录像拷贝存盘在自己电脑中即可。
  有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后,原来课可以这样来听。当然对于传统的听课模式,我们也并非一概排斥。
  
  原来课是可以这样来评的
  
  1.瑕瑜互见评他人
  传统的评课,若是公开课,明显地有这样几个特点:需要一个评课主持者,事先落实主评人;安排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通常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或轻描淡写说不足;能说的说,不能说的,限于时间因素,只好不说。而实施平台评课或者说利用博客写博文评课,无须主持者,无须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想说就说,实话实说,谁都能说,学科同行可说,非学科同事也可凑凑热闹。除了由学校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前指定一位主评人外,其他老师都是附评人。真如徐福民校长在论文《大步迈进“e”时代》里所总结的那样:“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个人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发,让每位教师在办公室里随时都能听到同学科或相近学科教师原汁原味的授课实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严于解剖评自己
  期中考试结束,进行试卷讲评。我也跟跟风,把自己的课录了下来,趁左右无人(无奈只能在上班时间看,否则我一定到夜深人静),偷偷地把那段影像打开。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上课的样子真好笑!我觉得我的学生们对我真是宽容,他们居然能忍受我这样的教师这样“呲牙咧嘴”地上课。
  网络平台的构建,老师可以把自身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这在以往传统的教听教学模式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教師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不断进行分析、反思,解剖自我,才能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升的崭新途径。
  
  几点思考
  
  网络平台的构建,确实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实践当中,我也有几点思考:
  1.舍得投入
  这不仅仅是财力的问题,也反映出办学者的眼光。一次性的投入后,只要引导得当,管理得法,对学校的回报应该是丰厚的。
  2.规范行为
  需要制定出平台听评课的行为规范。比如听课的次数、博文的篇数、每篇的字数、格式的统一等等,并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相结合。
  3.适时调控
  比如当出现评他课博文“全体课堂一片好”的现象时,学校适时把略谈优点,重谈商榷之处作为一条原则提出来。讲清道理,领导带头,特别是校长身先垂范,听课写博,着重指出不足,引领着平台评课的方向。
  现代教育呈异彩,网络教研舞翩跹。坚信在现代化教育的征途上,网络教研必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教育的改革都是主要学科的事,多指追求“智育第一”的科目,现在好多改革名师都出自于主要学科,其他边缘学科(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就好像无缘。其实不然,正因为我上的是信息技术课,才给我带来改革的轻松。    改革:从延长打迟到的时间开始    上课了,当教师一开始讲课,门口一声:“报告”,或者有的学生报告都不打,悄悄地就从后门溜进来。为什么学生会迟到,当然是有许多原因造成,一个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各项工作稳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开发区教育局城域网开通后,更是极大地方便了学校与上级机关之问工作安排的上传下达。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已养成习惯,早晨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办公自动化系统,查看区教育局工作安排,了解各校工作情况,进而安排本校工作;登录校园网站,查看、更新、回复信息;对上交材料、报表一律采用网络报送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融入到“一对一”数字化教学队伍中,一路探寻,一路思索,小有收获。  ● 行稳方能致远——起点的选择  “教育是慢的艺术”,进行教学变革更应遵行这一真理。我们在总结和反思了301(原201班)数学学科一年来的实践之后,还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教室和电脑房开展课堂实践,形成了“实验班 普通教室 专用教室”多角度的研究方式,以测试在不同环境下“一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杨季文、倪文锦、许庆豫、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人:林小苹,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三项信息素养技能培育研究   ●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
关于实力的解释,百度百科名片中如是说:“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对个人来说学历、职务、收入等为‘硬实力’。个人的‘软实力’,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性格气质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  对教师来说,实力是魅力加能力的结合。教师的魅力来自良好的形象,不断的学习,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教师的实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意的外在表象。教师的“实力”,包括软实力和硬实
优秀的课件应该服务于教学,作为一个用于音乐欣赏课的课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性地领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将课件的优势——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点发挥了出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个课件的首页,第
为敦促联邦决策者和学校的领导人“采取大胆的步骤……来改善教育,以让美国在21世纪继续领跑”,帮助国家利用技术重建学校,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董事协会(SETDA)近期发布了一份新指南。这是国家教育技术董事协会(SETDA)和一些相关组织为即将到任的奥巴马新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希望从联邦到州以及地方各级决策者和教育官员能改革教育,利用技术帮助学生获得21世纪技能。    ● 促进教育使用技术的十点建议  
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整合”的实质来看,其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新型教学结构下,需要重新审视其中各要素所应注意的问题,使教学结构得到进
● 创新整合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认识了其形状,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在五年级上学期进行的学习内容。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要将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脑海中将进行组合和调整,体会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正确而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的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的呼唤、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集声、像等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播知识等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调整课堂节奏,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接受图、文、声、像等信息,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优势,并与小学语文教学“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