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促读——感知: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趣“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的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表演促读——感受:孩子们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进朗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想像促读——感悟: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乐于朗读 善于朗读 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而要想达到此目的,朗读便是一个好途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这与当前“和谐、高效”的课堂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善于朗读。
一、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小朋友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搞自己“小发明”的专注中。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
例如: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的课堂听——我——的!”……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趣“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的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二、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在这种感受活动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将相和》,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们能不能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学生马上接口说。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
接下来先交流:你喜欢廉颇还是蔺相如?为什么?再研读文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尝试表演:你能扮演他吗?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谁演得最好?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三种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理直气壮地说”、“不服气地说”、“羞愧地说”等语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课文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读、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进朗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想像促读——感悟
小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画面的想象。
如在教学《春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观赏春笋生长的景象,再让学生画一画“穿着浅褐色的外衣”的春笋,一个个可爱的春笋娃娃就诞生了“有沐浴阳光的,有迎着风雨的,还有春笋娃娃长大成竹的连环画……
有了第一次观赏留下的真实表象作基础,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想象后创作的画面形象,每一个孩子对春笋都有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让学生随着诵读让自己的春笋娃娃动起来,再度想象自己创作的主角上演的动画片,一个个静止的文字便活了起来,一张张笑脸也随之露了出来,学生个个读得摇头晃脑……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主动地朗读才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朗读,朗读也就成了一种快乐。让课堂上一片琅琅读书声吧,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做到的。
关键词:乐于朗读 善于朗读 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而要想达到此目的,朗读便是一个好途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这与当前“和谐、高效”的课堂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善于朗读。
一、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小朋友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搞自己“小发明”的专注中。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
例如: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的课堂听——我——的!”……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趣“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的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二、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在这种感受活动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将相和》,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们能不能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学生马上接口说。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
接下来先交流:你喜欢廉颇还是蔺相如?为什么?再研读文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尝试表演:你能扮演他吗?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谁演得最好?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三种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理直气壮地说”、“不服气地说”、“羞愧地说”等语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课文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读、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进朗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想像促读——感悟
小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画面的想象。
如在教学《春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观赏春笋生长的景象,再让学生画一画“穿着浅褐色的外衣”的春笋,一个个可爱的春笋娃娃就诞生了“有沐浴阳光的,有迎着风雨的,还有春笋娃娃长大成竹的连环画……
有了第一次观赏留下的真实表象作基础,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想象后创作的画面形象,每一个孩子对春笋都有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让学生随着诵读让自己的春笋娃娃动起来,再度想象自己创作的主角上演的动画片,一个个静止的文字便活了起来,一张张笑脸也随之露了出来,学生个个读得摇头晃脑……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主动地朗读才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朗读,朗读也就成了一种快乐。让课堂上一片琅琅读书声吧,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