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企业资源,更新实践教育理念,通过构建三维开放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师资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调整和建设,强化与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特点相匹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助推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三维开放式;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7)01-0059-06
一、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正版)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第八条也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可见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福建省政府、教育厅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推動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在此背景下,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贸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商务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国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因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而启动,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对外向型商务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如今,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新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的探讨,以实现其对理论教学体系的支持;二是对具体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而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普通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基础的夯实以及商务素养的提升,有机地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此类探讨相对较少,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国外高校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经验启示
在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的欧洲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应用科技大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从实践教学学时看,德国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课程比重,加大学生实践训练时间,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5%,其中包括两个实践学期[1]。从实践教学方式看,企业主导实践教学,产学研密切合作,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双元制”盛行,近年来已逐渐引入国内,目前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广。其将实践教学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全程,以及“项目教学法”、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等实践教学模式[2],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业类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同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而美国高校中与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较为相近的国际商务专业(Internation Business),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能够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开展商务活动(Janel S. Adams,2001)。但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主体、运行环境、管理机制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美国大学对本科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学者们建议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应该多涉及技术在商业和决策中的应用(Gaff JG.,2002)。不少高等教育家倡导以整体知识观来克服本科教育中过度专业化和职业化所带来的问题(Astin A.W.,2008)[3]。此后,将IT与电子商务知识实践融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已然成为主流。围绕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案例教学、国际商务实践、国际交换、实习制、校企战略联盟等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运用。例如:美国GMU(Gwynedd Mercy University)商学院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中,三年级开设的《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真实商业案例的研究,并以SWOT方式完成调查报告,并同时开设了《商业案例研究》(Business Case Studies)课程。四年级开设《商务研讨课》(Business Seminar)运用软件在线模拟商务活动,学生分组以不同的企业身份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外贸业务活动,开展业务竞争。《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影响力》(Cultural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GMU商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由四场专题讲座、1-2周的海外游学、学生的课程学习报告及报告演讲等部分组成[4]。如上,在案例教学中导入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软件在线平台,另有与跨国公司基于人才培养形成战略联盟等做法,都值得学习和思考。
三、构建三维开放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一)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将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在人才实践技能目标调整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并借助“互联网+”、“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形成系统性、关联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构建思路为:首先明确和调整开展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商务环境中展示适当的沟通技巧,将所学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决策过程中,利用数量和技术工具进行有效的决策,能够在所有商业互动中展示道德素养和作出道德判断,并在掌握以上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其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如跨境电商等新模式的出现,及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技能新要求,进行技能模块的划分和课程群的建设;再次,将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课堂实践、仿真实训、岗位实操,并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后,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企业资源对三维度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关联设计,互联网从技术层面支持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互联及校内校外的互通;而企业参与和资源信息的共享则从实践教学内容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向社会的开放。 (二)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运用
仰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1994年仰恩大学作为第一所国家民办教育改革试点时首批设置的专业之一。自2012年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确定转型发展以来,专业坚持应用型专业类型定位,并依据这一定位,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对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进行初步设计和运作探索。通过加强校企联动,依托互联网平台和项目驱动,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以提升学生对专业、企业与行业的感性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1.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贸人才需求,以培养在外贸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和政府及社会其他经济部门开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市场拓展以及对外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复合型商务人才为导向,进行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调整实践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国际商务交流沟通能力,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以及双语交际能力,以及对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系列实践教学课程群,使得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
2.三维度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根据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实践要求的不同,从以下三个维度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
基于理论学习的相关课程,如跨文化交流能力模块中的《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课程。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着力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联系实践,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借鉴美国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在案例教学中导入企业真实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研讨中开展调研;及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高管或业务骨干参与课堂教学,将企业导师请进课堂直接指导实践。
(2)仿真实训练习
一是依托校内实验室开展。如进出口实操技能模块中的《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通过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既能开展单项技能教学,又能开展专业综合实训,兼顾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专业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围绕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成对一项或是几项专业技能的探索和创新。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从课程验证性实验向专业能力训练转变。二是在常规教学教室,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现代辅助教学工具,依托QQ、微信等平台建立“微课堂”与企业导师互动来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如国际市场营销技能模块中的市场调查与拓展、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三是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或与企业共同组织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开展单项或多项的外贸专业技能实践学习。
(3)岗位实操训练
岗位实操训练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综合应用于实际岗位的必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电子商务实训》《跨境电商实战》等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具体的项目推动,把部分或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联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渠道:跨境电商平台账号、外贸管理软件平台等,获取实践教学资源,将企业所需人才的岗前培训要求前置于校内,更精准地为企业输出人才。
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式设计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开放的基础是用好互联网和企业资源。主要是通过逐步推进校内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仿真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向全校师生开放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将企业网络与校园网络相联通,将企业相关项目嵌入校园实践教学体系,一个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的若干课程连贯性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性还体现于:一是在授课对象专业的开放性,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在同一平台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源于实训软件,也可以来自于企业真实项目;三是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实践学习。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师资双向交流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专兼职共存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大力引进业界导师,建立课程教学多导师制度,加大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比例,提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聘、共培”,专业教师企业挂职,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的积累,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建设
在建设开放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注重制度保障。在落实好关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常规要求之外,根据三维开放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补充并完善实践教学工作的协调、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及反馈制度,如实验实训中心开放制度、学分抵免或互换的相关制度、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等等。此外,完善薪酬分配和绩效评价机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对企业参与的实践课程开发设计,贴近实际业务开展过程的教学设计,及校企共同开发研究项目予以重点的支持。
(三)实施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意义
1.“低成本”的协同育人合作模式
互联网的运用,如网络交流平台,提供了第三课堂功能,校外企业导师可以实时指导学生校内实践活动,同时将企业活动,如参加国内外会展等活动场景和信息,及时传递学生,实现企业导师对学生指导的零距离;企业资源的共享,如企业真实外贸业务案例、单证资料的采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账号的提供,实现实践教学与外贸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高校教学活动,将人才选拔和培养环节前置,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企业资源的导入,也大大降低高校实践教学成本投入。
2.以企业为导线,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化零为整
活动参与者由教师、学生双主体拓展为“教师、学生、企业、客户”多主体。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能够充分诱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由传统单向的“技能传授”过程转变为 “传授-接受-操作-反馈”的立体互动过程;课堂实践教学、仿真实训练习、岗位实操训练等不同的实践模式整合成为一个交互作用、立体化的自循环实践教学体系。
3.课堂与职场交叉融合,以项目形式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通过逐步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仿真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资源,联通企业网络与校园网络,将企业相关项目嵌入校园实践教学体系,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专业实训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可直接对接校企跨境电商项目。
四、结束语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外贸人才,基本保证了外向型企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例如福建省,目前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25所,占全省本科高校数量的 69.44%,而其中86.51%的毕业生进入了企业就业[5]。但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濟的深度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自贸区建设,以及外贸发展模式的变化,已不断衍生出对人才专业技能的新要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抓住专业建设中的短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从应用人才培养对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出发,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新审视,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开展,多维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可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秀芳,付方方.国外实践教学经验对我国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启示.对外经贸[J].2016,(2):122-126.
[2]陈裕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5,(5):84-89.
[3]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教论坛[J].2010,(2):122-126.
[4]Self-Study For International Assembly for Collegiate Business Education(AICBE) Accreditation by Gwynedd Mercy University[R].2014-08-27:16-18.
[5]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评估检测报告[R].2017:26-29.
关键词:三维开放式;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7)01-0059-06
一、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正版)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第八条也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可见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福建省政府、教育厅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推動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在此背景下,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贸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商务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国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因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而启动,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对外向型商务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如今,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新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的探讨,以实现其对理论教学体系的支持;二是对具体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而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普通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基础的夯实以及商务素养的提升,有机地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此类探讨相对较少,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国外高校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经验启示
在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的欧洲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应用科技大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从实践教学学时看,德国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课程比重,加大学生实践训练时间,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5%,其中包括两个实践学期[1]。从实践教学方式看,企业主导实践教学,产学研密切合作,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双元制”盛行,近年来已逐渐引入国内,目前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广。其将实践教学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全程,以及“项目教学法”、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等实践教学模式[2],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业类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同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而美国高校中与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较为相近的国际商务专业(Internation Business),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能够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开展商务活动(Janel S. Adams,2001)。但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主体、运行环境、管理机制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美国大学对本科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学者们建议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应该多涉及技术在商业和决策中的应用(Gaff JG.,2002)。不少高等教育家倡导以整体知识观来克服本科教育中过度专业化和职业化所带来的问题(Astin A.W.,2008)[3]。此后,将IT与电子商务知识实践融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已然成为主流。围绕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案例教学、国际商务实践、国际交换、实习制、校企战略联盟等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运用。例如:美国GMU(Gwynedd Mercy University)商学院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中,三年级开设的《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真实商业案例的研究,并以SWOT方式完成调查报告,并同时开设了《商业案例研究》(Business Case Studies)课程。四年级开设《商务研讨课》(Business Seminar)运用软件在线模拟商务活动,学生分组以不同的企业身份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外贸业务活动,开展业务竞争。《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影响力》(Cultural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GMU商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由四场专题讲座、1-2周的海外游学、学生的课程学习报告及报告演讲等部分组成[4]。如上,在案例教学中导入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软件在线平台,另有与跨国公司基于人才培养形成战略联盟等做法,都值得学习和思考。
三、构建三维开放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一)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将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在人才实践技能目标调整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并借助“互联网+”、“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形成系统性、关联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构建思路为:首先明确和调整开展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商务环境中展示适当的沟通技巧,将所学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决策过程中,利用数量和技术工具进行有效的决策,能够在所有商业互动中展示道德素养和作出道德判断,并在掌握以上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其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如跨境电商等新模式的出现,及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技能新要求,进行技能模块的划分和课程群的建设;再次,将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课堂实践、仿真实训、岗位实操,并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后,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企业资源对三维度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关联设计,互联网从技术层面支持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互联及校内校外的互通;而企业参与和资源信息的共享则从实践教学内容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向社会的开放。 (二)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运用
仰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1994年仰恩大学作为第一所国家民办教育改革试点时首批设置的专业之一。自2012年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确定转型发展以来,专业坚持应用型专业类型定位,并依据这一定位,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对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进行初步设计和运作探索。通过加强校企联动,依托互联网平台和项目驱动,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以提升学生对专业、企业与行业的感性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1.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贸人才需求,以培养在外贸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和政府及社会其他经济部门开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市场拓展以及对外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复合型商务人才为导向,进行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调整实践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国际商务交流沟通能力,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以及双语交际能力,以及对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系列实践教学课程群,使得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
2.三维度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根据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实践要求的不同,从以下三个维度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
基于理论学习的相关课程,如跨文化交流能力模块中的《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课程。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着力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联系实践,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借鉴美国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在案例教学中导入企业真实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研讨中开展调研;及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高管或业务骨干参与课堂教学,将企业导师请进课堂直接指导实践。
(2)仿真实训练习
一是依托校内实验室开展。如进出口实操技能模块中的《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通过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既能开展单项技能教学,又能开展专业综合实训,兼顾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专业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围绕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成对一项或是几项专业技能的探索和创新。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从课程验证性实验向专业能力训练转变。二是在常规教学教室,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现代辅助教学工具,依托QQ、微信等平台建立“微课堂”与企业导师互动来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如国际市场营销技能模块中的市场调查与拓展、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三是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或与企业共同组织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开展单项或多项的外贸专业技能实践学习。
(3)岗位实操训练
岗位实操训练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综合应用于实际岗位的必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电子商务实训》《跨境电商实战》等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具体的项目推动,把部分或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联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渠道:跨境电商平台账号、外贸管理软件平台等,获取实践教学资源,将企业所需人才的岗前培训要求前置于校内,更精准地为企业输出人才。
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式设计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开放的基础是用好互联网和企业资源。主要是通过逐步推进校内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仿真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向全校师生开放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将企业网络与校园网络相联通,将企业相关项目嵌入校园实践教学体系,一个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的若干课程连贯性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性还体现于:一是在授课对象专业的开放性,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在同一平台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源于实训软件,也可以来自于企业真实项目;三是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实践学习。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师资双向交流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专兼职共存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大力引进业界导师,建立课程教学多导师制度,加大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比例,提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聘、共培”,专业教师企业挂职,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的积累,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建设
在建设开放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注重制度保障。在落实好关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常规要求之外,根据三维开放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补充并完善实践教学工作的协调、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及反馈制度,如实验实训中心开放制度、学分抵免或互换的相关制度、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等等。此外,完善薪酬分配和绩效评价机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对企业参与的实践课程开发设计,贴近实际业务开展过程的教学设计,及校企共同开发研究项目予以重点的支持。
(三)实施三维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意义
1.“低成本”的协同育人合作模式
互联网的运用,如网络交流平台,提供了第三课堂功能,校外企业导师可以实时指导学生校内实践活动,同时将企业活动,如参加国内外会展等活动场景和信息,及时传递学生,实现企业导师对学生指导的零距离;企业资源的共享,如企业真实外贸业务案例、单证资料的采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账号的提供,实现实践教学与外贸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高校教学活动,将人才选拔和培养环节前置,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企业资源的导入,也大大降低高校实践教学成本投入。
2.以企业为导线,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化零为整
活动参与者由教师、学生双主体拓展为“教师、学生、企业、客户”多主体。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能够充分诱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由传统单向的“技能传授”过程转变为 “传授-接受-操作-反馈”的立体互动过程;课堂实践教学、仿真实训练习、岗位实操训练等不同的实践模式整合成为一个交互作用、立体化的自循环实践教学体系。
3.课堂与职场交叉融合,以项目形式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通过逐步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仿真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资源,联通企业网络与校园网络,将企业相关项目嵌入校园实践教学体系,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专业实训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可直接对接校企跨境电商项目。
四、结束语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外贸人才,基本保证了外向型企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例如福建省,目前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25所,占全省本科高校数量的 69.44%,而其中86.51%的毕业生进入了企业就业[5]。但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濟的深度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自贸区建设,以及外贸发展模式的变化,已不断衍生出对人才专业技能的新要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抓住专业建设中的短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从应用人才培养对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出发,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新审视,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开展,多维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可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秀芳,付方方.国外实践教学经验对我国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启示.对外经贸[J].2016,(2):122-126.
[2]陈裕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5,(5):84-89.
[3]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教论坛[J].2010,(2):122-126.
[4]Self-Study For International Assembly for Collegiate Business Education(AICBE) Accreditation by Gwynedd Mercy University[R].2014-08-27:16-18.
[5]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评估检测报告[R].20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