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理念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增进对数学的情感,理解数学的本质,学习数学探究的方法。作为教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活动具有目标性,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达到真实探究的目的,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课堂;探究活动
  新课改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教学要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探究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理念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增进对数学的情感,理解数学的本质,学习数学探究的方法。
  鉴于这样的形势,初中数学教学也必须根据需要而调整,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我们,如何设计高效的探究活动,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中学数学如何开展探究型课堂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探究活动要确立准确的目标
  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应该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建构,还要让学生获得感受、体验和领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我们教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要注意确立准确的探究活动目标,不能出现偏废现象。如在活动中设计了很多辅助性问题,这些问题只需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以得出数学知识或结论。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无需进行思维策略或方法的选择”,学生的探究变成了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并将此平行四边形沿一条对角线剪下,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吗?是重合吗?它们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这样的设计看似没有问题,其实却错在提供了程序化的步骤,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缺乏真实探究体验,也无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如直观操作、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及简单的说理和初步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内容之前,可以提出如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建构后续学习内容的知识系统。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方面描述的?(对边、对角、对角线)在小学学过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它们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基于先前的活动经验,你想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方面?(定义、性质、判定)你打算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这样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复习了先前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统整了后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有明确的意向。
  二、探究活动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这也表明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探究活动的认知需求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这是探究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如果探究活动的认知需求低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或不屑于参与探究活动的情绪产生;如果探究活动的认知需求高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不能够很好地参与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以及思维习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切入。
  例如,我们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内容时,设置如下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已学过三角形,大家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吗?
  (2)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我们能从中总结出任意四边形内角和吗?
  (4)由以上推演五边形、六边形等多变形的内角和是?
  ……
  问题(1)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本节课后续内容学习的铺垫。问题(2)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学生获得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很多,如:小学学过的四个角为直角,测量时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等。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相互交流获得的方法,达成共识,也是为一般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究做铺垫。
  学生在解决问题(1)(2)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3),就方法的产生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能会采用测量法和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来获得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方法的展示,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优劣。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问题,同时与学生一起思考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不同分割方式,如:对角线分割、四边形内任取一点与各顶点连线分割等。
  从上面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探究活动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同时也引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程内容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也就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同样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去组织教学,学生才能自然地进行新知的构建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案例,简单阐述了队员如何练习乒乓球横拍反手弹击技术。  关键词:乒乓球;横拍反手弹击技术;站位  乒乓球的比赛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每局比赛接发球的机会与发球机会相同大约10~15次,比赛中如接发球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技战术的发挥,甚至失去全局。  重点词:乒乓球;站位;反拍弹击  方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  研究对象:山西省运城市星河乒乓球10个,8~10岁的小队员;其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有其艰巨性,谈了赏识转化后进生的相关做法,以促进后进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耐心;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义务教育阶段,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切实落实教育目标,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转化
很多时候教育契机来得很不起眼,可能稍纵即逝,可是却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遇不可求。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有一双慧眼,用敏锐的双眼去洞察,用智慧的心灵去捕捉,善于挖掘,使之成为教育的最佳时机,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记得一天早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课文《夏夜多美》。这篇课文采用了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夜景图,又通过描写睡莲姑姑收留迷路的小蚂蚁,以及蜻蜓、萤火虫主动帮助小蚂蚁
摘 要:通过大量阅读美文,欣赏感受语言魅力,教给学生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创新,写出尽显灵性、内容纷呈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探究;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小学作文教学难更是语文教师迫切盼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通过多次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激励学生创新,因此作
摘 要:在数学课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既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又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但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众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离婚率高、环境破坏、自杀率高等,古文化对道德、人性、幼儿教育的重视及独特的教化能力,日渐受到各界的重视。目前,中国古文化复兴主要有两个支流,一个以弟子规为理念,另一个是以读经教育为理念。虽然目前这两个流派呈现不交融的状态,但就长远来看,二者会慢慢融合。   一、净老的弟子规理念   徐业鸿,法名净空法师,1927年生于安徽庐江,1949年到台湾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不再只有课堂需要课改,作业的设计也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应如何设计,设计怎样的形式。新课程指出,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针对性、生活性、实践性、创造性。因此我认为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进行“课改”。  一、作业形式趣味性  做作业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乐学、善学、思学。
摘 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中的“学”字,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先”字,即每节课都让学生先进行自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目的性的教。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學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主体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先教后学”的颠覆性改革,它强调了学生学习中的“学”字,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先”字,即每
摘 要: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机构,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共同发挥互补协作机制,服务好学生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作为高校教育者致力于解决辅导员、班主任互助协作,共同配合,服务于学生工作,探究二者长效机制,以贵州理工学院作案例分析,以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摘 要: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开办了各类体育、艺术特长班,往往走进了“重训轻学”的误区。因此在我校采取的“体教结合”的基础之上,探索体育班化学学科教学的规律,寻找合适的体育班化学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希望能给特长班的其他文化课教师提供好的借鉴,从而提高特长班的整体文化素质。  关键词:体育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氛围;课堂效率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