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31日,东华能源与茂名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茂名滨海新区打造南海之莲协同创新驱动中心。驱动中心将促进茂名市从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国首屈一指的先进技术示范点,为创新驱动型烯烃产业链生态化提供源动力,构建政、学、研、产相结合平台。
“滨海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目前,我们把打造亿吨大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滨海新城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企业集聚+平台赋能+应用驱动+群体突破’的协同创新模式。”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尧说。
创新驱动助力滨海新区腾飞
茂名港是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是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主要港口,这里面朝南海、背靠大西南,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区交汇处,可成为南海能源的新通道和支撑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后方基地。目前这里可通过洛湛铁路、包茂高速等骨干交通线辐射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发展腹地。未来几年,茂名将形成“四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和七条铁路交汇的格局,再加上粤西国际机场的建设,港口集疏运系统大大完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
滨海新区正以“一城三港五区”融合发展为战略布局,坚持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港、业、城”联动发展。
陈尧说:“茂名是由于石油而知名的,茂名自身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作为广东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茂名港是距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中的一个主要港口,非常有利于建设海上能源新通道。”
走进茂名港,只见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工作着。远处的海面,施工工人们冒着猛烈的阳光在忙碌着。
“大型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离不开大港口的支撑,其海上原料、产品运输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陈尧告诉记者,茂名石化与茂名港集团在博贺新港区合资建设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及配套储罐和新建博贺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都已经在紧张筹划中,这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茂名石化成品油下海出口前景可期。
已经落户滨海新区的粤西LNG、粤电煤电一体化等能源产业项目以及粮油食品加工巨头益海嘉里也都是冲着“大港效应”而来的。不仅如此,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茂名“六大主导产业”,它们或是对大宗生产原料依赖度高,或是有出口需求,其发展都将不同程度受益于港口拉动。
“从‘因油而生’到‘因港而兴’,这就是创新驱动的力量,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正加紧成型,逐步形成符合新区发展实际的实体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罗明深有体会。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未来东华能源4套10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及10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逐步投产,未来预计将有约20万吨/年氢气产出,这与茂名正在做的氢能产业规划高度吻合,为相关氢能下游产业提供充足、廉价的高纯氢源。”陈尧介绍说,围绕新材料压力储氢、吸附式液态储氢、固体储氢等途径,在茂名培育发展氢气储运行业,同时依托充沛的氢气,以茂名及周边地区为核心,逐步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加氢站,构建氢能网络,为打造广东氢能源走廊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这是茂名力争在全国氢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发展布局上占据有利地位的缩影。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茂名已聚集中国石化、德国巴斯夫、法国液化空气、日本阪田油墨等一大批知名化工企业,拥有良好化工产业基础和大量高技术人才。近年来,依靠既有的石化产业基础,茂名布局氢能产业的行动不断。2018年5月,中国能源集团和清华大学在茂名联合组建了中氢科技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根基。
茂名为何有那么大的魅力将海内外名企汇聚在滨海新区呢?
“在园区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一定要创新机制。所以,我们提出了‘园区自治、社会共治、依法治理’的新思路,从目前来看,很受企业的青睐。”
陈尧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园区自治”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积极性,以前招商单方面靠政府主导,但在实行“园区自治”以后,招商的主角就变成了龙头企业,它们会吸引大批的上下游企业过来,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群。园区还将成立“咨询委员会”,树立多元参与协商治理理念,坚持党政引导,不断完善多元共治制度体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园区管理运营,形成良性治理生态。而政府只需以法治思维为规则,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和各类组织职责,不断优化“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共治共享”的主体结构,并逐步提升各类主体治理能力,依法治理,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以港口为核心,打造没有物理空间限制的产业园,走产城融合之路。”陈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 茂名港博賀新港区通用码头
2. 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尧(中)向记者介绍茂广港建设情况
“滨海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目前,我们把打造亿吨大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滨海新城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企业集聚+平台赋能+应用驱动+群体突破’的协同创新模式。”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尧说。
创新驱动助力滨海新区腾飞
茂名港是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是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主要港口,这里面朝南海、背靠大西南,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区交汇处,可成为南海能源的新通道和支撑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后方基地。目前这里可通过洛湛铁路、包茂高速等骨干交通线辐射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发展腹地。未来几年,茂名将形成“四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和七条铁路交汇的格局,再加上粤西国际机场的建设,港口集疏运系统大大完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
滨海新区正以“一城三港五区”融合发展为战略布局,坚持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港、业、城”联动发展。
陈尧说:“茂名是由于石油而知名的,茂名自身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作为广东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茂名港是距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中的一个主要港口,非常有利于建设海上能源新通道。”
走进茂名港,只见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工作着。远处的海面,施工工人们冒着猛烈的阳光在忙碌着。
“大型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离不开大港口的支撑,其海上原料、产品运输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陈尧告诉记者,茂名石化与茂名港集团在博贺新港区合资建设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及配套储罐和新建博贺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都已经在紧张筹划中,这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茂名石化成品油下海出口前景可期。
已经落户滨海新区的粤西LNG、粤电煤电一体化等能源产业项目以及粮油食品加工巨头益海嘉里也都是冲着“大港效应”而来的。不仅如此,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茂名“六大主导产业”,它们或是对大宗生产原料依赖度高,或是有出口需求,其发展都将不同程度受益于港口拉动。
“从‘因油而生’到‘因港而兴’,这就是创新驱动的力量,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正加紧成型,逐步形成符合新区发展实际的实体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罗明深有体会。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未来东华能源4套10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及10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逐步投产,未来预计将有约20万吨/年氢气产出,这与茂名正在做的氢能产业规划高度吻合,为相关氢能下游产业提供充足、廉价的高纯氢源。”陈尧介绍说,围绕新材料压力储氢、吸附式液态储氢、固体储氢等途径,在茂名培育发展氢气储运行业,同时依托充沛的氢气,以茂名及周边地区为核心,逐步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加氢站,构建氢能网络,为打造广东氢能源走廊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这是茂名力争在全国氢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发展布局上占据有利地位的缩影。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茂名已聚集中国石化、德国巴斯夫、法国液化空气、日本阪田油墨等一大批知名化工企业,拥有良好化工产业基础和大量高技术人才。近年来,依靠既有的石化产业基础,茂名布局氢能产业的行动不断。2018年5月,中国能源集团和清华大学在茂名联合组建了中氢科技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根基。
茂名为何有那么大的魅力将海内外名企汇聚在滨海新区呢?
“在园区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一定要创新机制。所以,我们提出了‘园区自治、社会共治、依法治理’的新思路,从目前来看,很受企业的青睐。”
陈尧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园区自治”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积极性,以前招商单方面靠政府主导,但在实行“园区自治”以后,招商的主角就变成了龙头企业,它们会吸引大批的上下游企业过来,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群。园区还将成立“咨询委员会”,树立多元参与协商治理理念,坚持党政引导,不断完善多元共治制度体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园区管理运营,形成良性治理生态。而政府只需以法治思维为规则,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和各类组织职责,不断优化“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共治共享”的主体结构,并逐步提升各类主体治理能力,依法治理,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以港口为核心,打造没有物理空间限制的产业园,走产城融合之路。”陈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 茂名港博賀新港区通用码头
2. 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尧(中)向记者介绍茂广港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