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这种发展的现状决定了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既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关键词:尊重;教育;成长
  所谓尊重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使他们不断地成长,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其中“尊重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有些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尊重,因为他们也是人,是独立的人,他们也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有被关注、被认可、被爱的强烈愿望。 “从小被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整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的人格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尊重学生的力量,尊重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使孩子自我成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人格上与教育者是平等的。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并竭力维护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指的是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尊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动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的弱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和人格。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受到挫伤,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一次班会课上,为了收作业和做值日方便,我决定给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由于这个班是我刚刚接手的,对这些学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采用推荐的方法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也就是让每个组的学生推荐一个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学生来当他们的组长。这样,选出的组长是他们能够信服的,以后组长做起工作来也能够顺利一些。就这样,一组一组的推荐,前5组都很顺利,可是到了最后一组,却出现问题了,同学们也开始七嘴八舌了起来:“第六组没有”、“第五组有两个,跟六组的换一下座位吧”……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同学们选出的组长都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而第六组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看到这种情况,我对大家说:“咱们选组长不是按照成绩好坏选的,主要看他是不是能对工作负责任,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接下来第六组同学一致推荐刘某当组长,虽然组长选出来了,但是其他组的同学依然不太服气,都觉得刘某不能胜任组长的工作。为了能使同学们心服口服,我让刘某站起来给大家表个态,说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可是,刘某起来之后头一直低着,沉默不语。我问他愿意不愿意当这个组长,他看我一眼,头又低下了。我突然意识到刘某其实还是想当这个组长的,只是大家对他的不信任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我把刘某叫到了讲台前,悄悄地问他是否愿意当组长,他说“愿意当”。我又问他能不能做好,他也信心十足地说“能做好”。
  我跟大家说:“我相信刘某是有能力当好这个组长的,大家给他一次机会,咱们就先试用他两周,看他的表现,两周之后,由大家决定他能不能继续当组长,怎么样?”就这样,大家一致同意,同学们的情绪也稳定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总中,刘某都表现的非常好,上课专心听讲、做值日主动承担脏活累活……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
  现在的学生内心世界丰富,情感细腻脆弱,同时普遍具有一种封闭心理,不轻易向老师流露某种情感。一旦学生有某种需要,向老师吐露真情,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珍惜、爱护这份情感,并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每次考试后,我都会与考试不及格或者退步比较大的同学家长联系,分析其原因。在一次单元测试后,我们班一位成绩一直比较好的同学一下成了倒数几名。发了试卷后,他情绪非常不好,还哭了起来。第二天,他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没考好,是因为我上课没认真听讲,作业中的错题也没改。我现在知道错了,也知道今后该怎样做。您如果告诉我爸爸,他一定会打我的。老师,求您千万别让我爸爸来学校。我下次一定考好。”面对学生渴求的眼睛,面对学生敞开的心扉,我为难了。如果不同意他的请求,就是漠视了他对老师的信任和一片真情,对他好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思虑再三,我对他说:“老师尊重你的感情,也相信你。但你以后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他点点头,眼里闪着泪花笑了。从此,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得也非常好,很快成绩就跟上来了。
  三、尊重学生的见解
  传统教育奉行“师道尊严”,实施权威性灌输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事实上,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求异求新,尊重教育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发挥其创造性。例如,在一次课堂提问中,一位同学没有按所学内容回答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理解来回答,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那笑声分明在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这位同学非常窘迫。此时,如果我站在同学们一边,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不认真看书,再扣上一顶扰乱课堂纪律的大帽子,对这位同学来讲,以后的创造火花也许就会被无情地浇灭了,也许扼杀了一个人才。我当时没有这样做,而是很高兴地表扬了他,肯定了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创新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同时提醒他注意联系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记得他当时非常兴奋,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发言,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形成了探索求新的班级风气。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尊重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有很大作用:
  一、尊重学生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省,进行自我教育。学生由于家庭、社会、教育、阅历等种种因素,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犯错误,但他们又有一定是非观念,心灵深处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如果抓住错误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很有可能把学生推向逆反的深渊,促其破罐子破摔,结果事与愿违。实行尊重教育,耐心感化,积极引导,点燃其内心要求进步的火花,就会促其闭门思过,反省自责。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容易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种由尊重而产生的内在的力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二、尊重学生可以融洽师生感情,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摆事实讲道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注意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心理沟通,逐渐缩短、消除“身距”和“心距”,建立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才能爱护、信任、鼓励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被老师肯定和认同的成功喜悦,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从心理上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达到较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三、尊重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才能。当代学生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有强烈的涉奇猎新心理,这正是发明创造的可贵品质。尊重教育也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强化其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其内心形成“我会成功”的信念,为发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我觉得在实施尊重教育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个体对待。
  其次,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暗示、肯定、表扬、激励、榜样等,切忌当众揭短或一棒子打死。
  第三,尊重教育中的尊重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不是放之任之,而是要持之有度,是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有效地结合,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尊重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进而自我成长,促其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是密切联系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所以说,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蒲远.《美丽的教育》.同心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何为生涯与生涯教育,简介国外开展生涯教育情况。论述在中国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为中小学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下,将生涯规划纳入心理健康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和应用。最后论述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生涯 生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生涯教育的由来和内涵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197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宣泄,是最感性的交流方式之一。所以音乐是抚愈心灵伤痛的良药;是治疗精神创伤的神奇妙方。音乐型的治疗活动可以为那些生活在阴影中的孩子们提供一种治疗性的情感释放。  未经治疗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们今后与他人的交往,影响到他们在校的表现,更会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创造性的宣泄方法能够缓解创伤所带来的影响。通常,孩子和成人都很难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出他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人们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发展自我。生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运用这种能力规划生涯,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我。  一、如何理解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一)问题解决及其过程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
期刊
摘要:“特需生”的转化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行道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问难度要适合于他们的思维发散水平;对待特需生要多鼓励,勤表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特需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教会特需生重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学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关键词:特需生转化;培养习惯;树立人生观;鼓励与表扬;创造机会;语言风趣  “特需生”这个字眼
期刊
摘要:时下的幼教领域,越来越重视幼儿敏感期。这是学前教育更深入、更细化的结果,也是全民教育理念提升的体现。敏感期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我们进行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他的“敏感期”。  关键词:幼儿;敏感期;学前教育  1敏感期阐述  敏感期也叫关键期,它最早是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根据蝴蝶幼虫发育期的趋光性得出。他在观察中发现,蝴蝶产卵后,在其刚孵化成虫时,便对光产生了极强的趨
期刊
摘要:在我们的班主任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但有一类学生会令所有的老师为之头疼,那就是暴躁、叛逆的学生。这类学生很容易被激怒,遇到问题往往不够冷静,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就需要注意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以柔克刚,控制其情绪,开展家校合作,有效帮助叛逆的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叛逆;以柔克刚;情绪管理  我所教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程。他叛逆、易怒暴
期刊
摘要:在教学管理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技能、认知水平、个性素质等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迷茫而不得方向,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学教法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差异的因素。对学困生的转化任务是艰巨的,要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有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辅导学困生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  关键
期刊
摘要: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加需要我们去关注,疏导孩子心中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故事。用心去浇灌每一朵小花,让他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孤僻;关注;心理;健康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于校园多了一份情感,正是这份情感,有助于他们日后顺利走向社会,拥有健全的人格。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忘性大,今天两个
期刊
摘要:安全感伴随人的一生,对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皆有重要影响,尤其对3-4岁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幼儿“安全感”的需求及如何培养幼儿安全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教师营造、幼儿园营造以及家庭营造三方面。  关键词:幼儿;安全感;培养  安全感是指个体心理客观存在的一种感受,它受主体经验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对自我及外界的有力掌控感以及能从恐惧和焦虑脱离出来的信心和自由的感覺。安全感包含
期刊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有个小女孩身世可怜,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孤儿院。养父母从孤儿院收养了她,就在她上学前一年,养母跟别人走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开学时她问我:“老师,您说我有妈妈没?”我说:“有,人都有妈妈。”她说:“我的妈妈跟别人跑了。”我当时就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她。半年了没有见她开心过,美术课上老师让画字母娃娃,别的孩子都画了笑脸娃娃,只有她的字母娃娃是哭脸。她也经常问别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