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療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毫针;肩周炎; 疗效;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口服药物治疗、针刺疗法、理疗、封闭等,虽多有效果,但往往难以痊愈,且复发率很高,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30例,疗效好,疗程短.本文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颈椎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患、肩部肿瘤等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 均采用温针灸法。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毫针;肩周炎; 疗效;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口服药物治疗、针刺疗法、理疗、封闭等,虽多有效果,但往往难以痊愈,且复发率很高,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30例,疗效好,疗程短.本文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颈椎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患、肩部肿瘤等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熱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 均采用温针灸法。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X±S)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
观察组(n=30)6.89±1.215.83±0.694.08±0.22
对照组(n=30)6.92±1.146.54±1.065.96±0.75
t值1.0282.6585.693
P值>0.05<0.05<0.01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气虚不足、劳累过度的基础上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病机是正气不足,营卫失调,外邪乘虚而入,风寒湿邪搏结于肌肉、经络和筋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而成痹,日久又致关节屈伸不利[3]。风寒淤血等组织静脉,不通则痛;病久可见经脉气血不通,不能濡养筋肉,而见肌肉萎缩,属于本虚标实之证[4]。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的治疗方法,适应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要用艾灸治疗的病症。其作用方式是将艾灸产生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入到人体内,发挥了针刺与艾灸的共同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5]。应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的缓解局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通过艾灸的热量达到驱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效果,故能够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6]。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缓解疼痛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1]周晓平.温针灸对肩周炎的镇痛作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7,(1).
[2]周桂香.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 2011,(18).
[3]李梅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4).
[4]乜莲凤.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9).
[5]蔡琦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8).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療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毫针;肩周炎; 疗效;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口服药物治疗、针刺疗法、理疗、封闭等,虽多有效果,但往往难以痊愈,且复发率很高,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30例,疗效好,疗程短.本文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颈椎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患、肩部肿瘤等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 均采用温针灸法。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理想,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毫针;肩周炎; 疗效;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口服药物治疗、针刺疗法、理疗、封闭等,虽多有效果,但往往难以痊愈,且复发率很高,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30例,疗效好,疗程短.本文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颈椎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患、肩部肿瘤等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熱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 均采用温针灸法。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X±S)
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
观察组(n=30)6.89±1.215.83±0.694.08±0.22
对照组(n=30)6.92±1.146.54±1.065.96±0.75
t值1.0282.6585.693
P值>0.05<0.05<0.01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气虚不足、劳累过度的基础上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病机是正气不足,营卫失调,外邪乘虚而入,风寒湿邪搏结于肌肉、经络和筋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而成痹,日久又致关节屈伸不利[3]。风寒淤血等组织静脉,不通则痛;病久可见经脉气血不通,不能濡养筋肉,而见肌肉萎缩,属于本虚标实之证[4]。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的治疗方法,适应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要用艾灸治疗的病症。其作用方式是将艾灸产生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入到人体内,发挥了针刺与艾灸的共同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5]。应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的缓解局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通过艾灸的热量达到驱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效果,故能够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6]。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缓解疼痛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1]周晓平.温针灸对肩周炎的镇痛作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7,(1).
[2]周桂香.肩关节松动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 2011,(18).
[3]李梅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4).
[4]乜莲凤.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9).
[5]蔡琦英.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8).